登陆注册
7676400000023

第23章 散文:冲动的叙述(代后记)

之所以选择汉语散文,因为别无选择——有一种强大的叙述冲动,它发出大地独有的声音,类似某种次声波,但更像母亲的呼唤。呼唤的手臂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它在前面某处等你,与你不期而遇。

所谓“道”的召唤性,是汉语散文应该坚守的基本立场。不仅是叙述道德的问题,且是作家内心的真正自由——除汉语表达本身的召唤,无任何来自其外的约束。散文作家的立场,取决于作家对汉语的立场——维护汉语的尊严——纯正独特的审美表达。居安思危,保持灵魂独立,坚持底线写作,绝无过分的沉溺。过分的沉溺,容易被假象迷惑,遭致集体的失语。

散文就是散文,它无意替代小说和诗歌的功能。以宇宙现象为模型来比喻。小说,以呈现局部特征和秩序为始,以构建宏大为致力的方向,好似爆破一样,是向上、向外的。即便是先锋小说,总体上也符合这个特征,只不过它的爆炸速率和当量难以掌控。这一点,与散文不尽一致。散文从生命本体出发,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负方向用力——向内和向下,折向灵魂。这一点类似黑洞和恒星坍缩的特征。诗歌一直是最闪耀的星空,特征是歌唱,高蹈恒久的歌唱。

以宏大和高蹈来描述散文的姿势,这对于习惯低语的散文写作是经不起推敲的。它既不能作为散文的目的,也不能作为手段,否则只会批量制造被先锋散文写作者们不屑的“体制内散文”。对于“体制内散文”,先锋散文摆出了一副严正拒绝的姿态:继承并开拓了散文与诗歌、小说等决然不同的品质——推崇矮小、细部、坚硬、后退、背离、驳杂、不完整、非判断等。这本是世界的秩序本质,我们要做的不是整理、规劝、修正这样的秩序,而是赋予并且释放它们以审美存在的足够理由。低下头来,触摸现实的脉搏,聆听它的呼吸,在万事万物与自由心灵之间建立桥梁,去呈现疼,去表达痛。那大地上仿佛敞开暗处渗着女性经血一般的疼痛,那空气里弥漫的令人窒息的心跳和呼吸,正是需要我们召唤我们为之叙述表达的“次声波”。这是散文的写作底线。比较小说和诗歌,散文什么时候都更应该保持清醒。任何超越这个底线,昧良知的写作,都不具有本质的汉语散文意义。

散文不需要遵循某种“标准”。如果一定要说散文有个什么“标准”,那么只能说还没有找到这个“标准”。散文一直在朝着这个“标准”努力,一直在重返,一直在接近。这是个极限问题。永远没有达到“标准”的散文写作。唐宋古文不是标准,明清性灵和现代闲情小品也不是标准。秦牧、杨朔、刘白羽散文不是标准。“秋雨体”不是标准。即便教科书上所讲的“文质兼美”都不是标准。“形散而神聚”只是蹩脚散文的标准。一旦散文作品被视作“标准”,它就成为另一种“体制”,它就是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了,显然它已经死了。散文是活的。散文一直在行走中。散文需要为拒绝体制写作付出牺牲和努力。

散文从发生的那一瞬间起,注定是“个体”甚至是“小个体”的现象。个体的生命是开拓更多新鲜活泼不可预见的可能。继续以宇宙为模型来言说。诗歌的爆炸,以情绪为流程。情绪一旦发生,它不会回流,只是往下流淌的方向不是一线,而是多线的,而且这些线不一定是连续的——断断续续的管束结构,最后以衍射的波纹维持到永远。这是很典型的时间与宇宙的模型。小说的时间向度体现表面的显著。无论是再现过去、记录当下和幻想未来,都是从一点开始,可以是0,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但从此点开始发生的都将是线性的。即便你可以打乱这个时间状貌,我们仍然能找到其中隐藏的“流动”问题。散文呢?我们并不知道散文在何时何地发生,甚至连先兆也没有。它可能是混沌的——无所谓发生。它可能存在于回流中,时间和空间越来越紧张,情绪被理智压缩,甚至无力自拔。当然,它也有理由继续,一任情绪的流逝殆尽。这一切,都在事先的预设之外,令我们措手不及。我们已然遭遇它了,接下来所要做的是条件反射似的处置——有多少个体就有多少遭遇,有多少遭遇就有多少现象和可能性,这一点,永远是散文自己说了算。

从变数到定数再到变数,汉语散文经历了长时间的阵痛后开始走向轮回。当代散文曾在某一段时间,一夜之间成为充斥大街小巷城市乡村的庞然大物,而且步调一致,表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仔细考察,发现这是个多么可怕的虚假繁荣——充其量是话题的不断复制或“横向转移”!

作为一种伟大的表达工具,汉语对我们而言,永远都是亲切生动的陌生。就像自己的家园及某个亲人。即便日日相处,你能说对他究竟有多了解呢?这其实是一个角度的问题。我们永远只能站在自己感官的立场,小孩子一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而散文却整个地关怀遮蔽着我们!

现在有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在追求极大文体界线自由的幌子下,小说和散文玩起了猫抓耗子的游戏——小说真实化,散文虚构化——从细节、话语手段,到背景、情感、事件,终于把虚拟张扬到极致。从一开始,我们都被一种虚拟的游戏规则主宰,阅读这样的散文,自始至终有一种被逼良为娼的不爽,不得不小心从事。真实的不可验证,并不等于我们就得忽视良知——散文的诚实。做一些边缘性写作无疑是有意义的。散文的虚构从来以诚实作为保证。当下汉语散文的走向,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重提诚实意义写作。

对现象、经验、暗示和一切未来可能的把握,而非简单地对过去的否定、对当下的暧昧、对未来的认同。这一点直接关乎散文写作的态度。准确理解把握现象,须“在场”——灵魂、精神和态度先于感官手段融入,否则流为毫无生气的自然主义或“僵尸写作”。经验写作则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但现在,我们很多自称写散文的作家,却不是凭经验写作——没有定力,很容易被干扰、侵害和瓦解。暗示和对一切未来可能的把握,具有相当的难度,技术含量更高。但汉语为设置并且尝试跨越这样的难度提供了可能。暗示无处不在,未来虽不确定却为你而存在。重要的是你在任何时候提笔写作的时候都得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散文里的“我”是“虚构的真实”,是“模糊而又确凿的”,这永远是一个悖论现象。散文作家通过个性化的写作确认身份。但是,散文强调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和修辞手段,不是炫技,更强调劳作,强调身体与现实直接发生关系。散文写作从来不是畅快的。身体无法成为一张白纸,事实上身体从来不是一张白纸,它一直在“刮掉后又被重画”中。很显然,散文就在这个“刮掉后又被重画”的过程中扮演了某种重要的角色。散文的本质意义不是重建,而是解“构”的,对周围正在发生和影响自己的一切,以切肤地抓扯、针刺、割裂和凌迟——最后获得痛和体验。快乐也是痛。反痛。换个角度思考的结果。“我”不是永远的我,“我”无时不在转换。对于此时此地之“我”的快乐,或许就是彼时彼地之“我”的痛。即便彼时彼地之“我”的快乐还在延续,但对于别人,快乐很可能疼痛化。所以,痛具有恒久的铭记意义。快乐则容易忘却。正如母亲分娩我成就我的身体之快乐容易忘记,而母亲的痛与我的身体始终牵连,一触即疼。

一直想出一本“真正”的散文集。原来搞过一本,还厚实,装帧也干净。但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需成为商品。原来那本集子,出版社补贴了书号费用,印刷的钱是自己掏的,便不能充数。这有点像乡下的农民亲人,一年忙到头,有了收成,拉到市场上,变出票子自是高兴,要是没变成,便怀疑是不是自己那些稻子、包谷、萝卜、青菜的品质出了问题。我对自己的文字一直不抱信心。好在,那些情景自己再熟悉不过,那些文字是自己愿意说的话。好在,一路上有周闻道、周伦佑、黄海、第广龙、傅菲、张生全、周强、宋奔、西门佳公子等一帮“在场主义散文”同仁的鞭策,还有那些虽神交已久却从不曾谋面的刊物编辑,以及星星一样散布于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的鼓励,于是,终于有了搞一本“真正”的散文集的想法。感谢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老师们,是他们让我的想法能支撑到现在,并最终得以成为现实。真的谢谢了!

2009年春节于四川眉山

同类推荐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

    《不一样的天空》共4辑文字,篇篇皆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文字以意象纷繁的深度联想打破了游记散文的惯有格局,虽然作者并未避开那些身边的小情、小景、小事物,但不把眼光囿于狭小的个人天地,文字本身体现为一种精神延伸。作者随时感受着现实与自然的剑拔弩张,深情款款地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作者用心接近事物背后那些神奇而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读者借助那些清丽的记录,完全可以感悟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所有的一切共同指向一种我们久违的安如磐石的生活:平易、平等、本分、自重。
  • 辛弃疾文集4

    辛弃疾文集4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

    《千家诗全解》所收作品,都是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且绝大多数是唐宋诗人的名篇,这些诗作题材丰富,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于记诵,在编排上亦很有特点,因崦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衰,至今仍有其生命力,此次整理,据通行本加以注释、今译、评解。希望对读者全面了解每首作品能有所助益,作者简介按时代先后排列,集中附于书后,以便于读者查阅。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皇后刘黑胖

    皇后刘黑胖

    太后娘娘和内阁首辅大臣威国公商量结个娃娃亲,将威国公的远房侄女儿刘白玉嫁给小皇帝段云嶂。结果腹黑的威国公临时掉包,把貌美如花的小白玉换成了自己的私生女儿小黑胖。一入宫门深似海,黑胖皇后惊飞白瘦无数……在政治斗争和后宫倾轧中,苦命小皇帝迎来战云密布的岁月……
  • 灵探怪谈

    灵探怪谈

    啊,什么,你骂我是傻妞,我要找捉鬼大师,那是骗人的,你那兄弟住岱庄精神病院了,真的假的,你别骗我,好吧,那我走过去试试,也有可能是有人恶作剧。-----一代灵探传奇就此揭开序幕
  • 我本零级

    我本零级

    其实吧这是一个生存和生活的故事吧。希望我能写的有笑容有泪水有生活有血肉喜欢就要行动现在不是白了少年头空悲且的时代行动和头脑才是第一位的
  •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魏伯阳七返丹砂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久伴语梦

    久伴语梦

    平凡少女郑雨眠躲开过去追求新的生活,却结识了两位音乐少年——瘦弱小平头和长发杀马特。温暖友情和偏执的单恋,归路何处?
  • 问心之路

    问心之路

    世上最痛苦的事:彼此喜欢的人就在对方身边,却无法将爱说出口。世上最难的抉择:亲情爱情你只能选择其一。以苍之大陆为舞台,描写友情、爱情、梦想、奋斗的故事。
  • 摄政王的医品狂妃

    摄政王的医品狂妃

    特工军医穿越为相府嫡女,受父亲与庶母迫害,嫁与摄政王,种种陷阱,处处陷害,凭着一身的医术,她在府中斗争与深宫之争中游刃有余,诛太子,救梁王,除瘟疫,从一个畏畏缩缩的相府小姐蜕变成可以与他并肩而立的坚毅女子。“你再偷跑出去,本王打断你的小短腿,有哪个王妃怀着身孕还四处跑?”“江东闹瘟疫,我身为官民署的大夫,自然是要去的,你再拦我,疫症都要传到京都了。”铁臂一伸,横抱起那絮絮叨叨的女人,摄政王大步回去,哼,官民署的大夫多着呢,要你一个孕妇出马?还真把自己当菩萨了?也不想想自己当年的手段是何等狠辣刁毒。"
  • 源来是你喜欢我

    源来是你喜欢我

    不是说,出场顺序会影响爱情吗?不是说,初恋都很美好吗?不是说,残念经过时间的冲刷会变淡吗?可在他和她身上偏偏不成立呢。喂,还记得初三那场流星雨吗?嘿,还记得大学那时树荫下的嬉戏吗?废话,当然记得啊。
  • 穿到清风明月去

    穿到清风明月去

    哇!非常无耻的穿了?还有很熟悉的感觉,原来在自己写的小说里。不对,是串烧。谁改了我的文?打死我也不嫁人,不然,等有机会回去了,是回还是不回?幸好为了写文,学了不少东东,不然要怎么混啊?有权有势就是好!
  • 机修学徒

    机修学徒

    看着那些角色,仿佛可以看到只属于他们这一阶层的悲哀。现实中他们是有选择的,可是生活却给了他们这样的选择的结果。也许他们还年轻,还有奋斗的资本,希望他们会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