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6400000013

第13章 遥想

唐朝的眼泪

这是一个形制简略的旧碗。还能依稀辨识出一层土锈。绝对不是涂上去的泥浆。那种斑驳与自然,只有岁月的力量才能达到。只要十块钱。卖碗的老者反复声明,脸色苍老粗糙,仿佛那只粗陋的老碗。

土黄的厚胎。青色的半釉。浅浅的饼足。满身鱼蛋纹。口是葵口,略微呈弧形。典型的唐朝邛窑的风格。替我掌眼的王姓朋友,是小城有名的古董商,兼瓷器鉴定师傅。真佩服他的眼光,不经意的一眼,就洞穿了一个千年。

因为缺了一个口,已没有什么价值,可以作个标本。朋友的告诫,一锤定音。我丝毫也不怀疑他的眼力。审视岁月的经验,来自岁月中不断地磨炼。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一件文物,也适用于任何一个文物收藏者。这一点,毫无疑问。在拍卖会上,我宁愿希望我的古董商朋友一双鹰眼所告诉我的,除了价值,还是价值,之外的任何意义,什么也别给我提醒。

但是现在,我却是在小城的一个角落里,与一张遥远的面孔不期而遇。周围的环境,幽暗狭窄,我确实很容易被另外一种意义所暗示。

我还是从老人手里接过了破碗,尽管那碗几乎只适用丑陋二字来形容。对于我的举动,朋友除了摇头,还是摇头。我知道,那是不可理喻的意思。敢打个赌,把它丢到闹市上,估计只有一种可能——五分钟之内被一个小学生或者清洁工扔进垃圾堆里。

很显然,这是一个必输无疑的赌。虽然坚持往往意味冒险,我还是坚持用十块钱换回了那只碗。再往下讲价的意义已不重要。八块钱,或者十块钱,也只是一杯可有可无的咖啡的价格。生意成交,老人一脸感激。十块钱之于他,也许意味着一服疗效显著的中药,老伴的某一种慢性病疼由来已久。或者意味着,牵着孙娃的小手,乘坐带有空调的小巴车,第一次逛了回小城。我这样说,丝毫没有把自己粉饰成一个救世主的意思,而是有着某种不可示人的目的。

一个老翁或者老妪,长衫褴褛,一脸菜色。老人手里把握着什么东西呢?除了一只陪伴他一路乞讨的土碗,我想象不出老人生命中还有其他的什么道具。他的模样,似曾相识,仿佛与老杜留宿石壕村所目睹到一切一致。那是唐朝许多个漫漫长夜的一个。已经许多天没有乞讨到一粒可以充饥的食物了。要是有一个皇帝老儿的通宝,也许孙儿现在还牵着他的手。老人往一潭水俯过去。刚下了一场雨,潭里的水透着天空的晶亮和翠色。毫无疑问,这样的风景堪称美丽,今天,它们已与我的主人公无关。老人此刻唯一的期盼,就是从潭里打上一碗清水聊以充饥,继续上路。那是一条渐渐远离故乡的路。喝上一碗水,也许能走到下一个村庄。老人看不清自己折射于潭里的影子,但似乎已是看到想象中的一缕炊烟。这样想着,老人便把碗往水潭里伸过去,他已经倾尽了最后一点力气!

老人和碗滑在潭边。就像一枚轻而又轻的落叶。也许潭边的一个小石子还把碗沿磕坏了一个尖锐的口子。

于是,有了我现在所抚摩到的那个口子。受伤的口子,流淌着老人的眼泪。唐朝的眼泪又潮又重,再宽广深邃的眼眶也很难容纳,需要用一个碗来盛装。就像即将被我收藏的那只碗一样。

故事还可以沿着釉色的开片一直进行下去。一杯咖啡的价钱,换回了一碗唐朝的眼泪。这不是简单的数学或者物理问题。唐朝的碗是沉重的。卖碗的老人需要一服中药,或者一张去城里的车票,就像一千年前,碗的主人需要一碗救命的清水一样。它们也是沉重的。我们各取所需。不同的理由,相似的快乐,在一个沉甸甸的唐朝土碗两旁,我和卖碗的老人彼此求得平衡。

青花的尖叫

青花瓷碗是容易打碎的。那时候,一个搪瓷碗,是母亲为我每日三餐必备的玩具。摔了又拾起来,拾起来再摔。黑边搪瓷碗耐用,玩具的目的已经甚于饭碗,除了一碗南瓜叶玉米糊,还有什么可装的呢?

青花瓷碗的确是最好看的碗。母亲不让我用,主要出于实用的考虑。一只菊花小碗,五毛钱,稍有不慎就化成了水。母亲说,好看的东西往往不中用。好端端的一只细花碗,一下子就叮叮当当散成几块烂瓷片,白花花的一堆,听起来像一枚枚毫子钱摔得响!

所以逢过年这样的好日子,母亲才解下腰间的那枚钥匙,打开柜子,取出一摞小碗,摆上饭桌,刚好每个大人一只。我不喜欢搪瓷碗,轻飘飘的,早已被我搞得面目全非,我几乎从来就不曾离开过它。我不用想后果就把它摔了,还不住地嚷嚷要一只细花瓷碗。母亲拗不过,又回到屋里,重复那几个神秘的动作,为我补了一只。母亲把碗交给我,不放心,又说,娃儿,摔不得啊,过年过节的,手要拿稳,要是打碎了东西是要倒霉的。母亲这话,现在看来显然很腐朽,但那时候对于我的几个姐姐却具有很强烈的警示作用。她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碗靠在桌上,偶尔端起来凑到嘴边,也是两手紧紧地握着碗边,多此一举的动作,在母亲看来总是做得多么的把稳,而且是我不得不一一照搬的范本。

但是要命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们中的某一个人终于没有把握住拿碗的要领,还是失手了。叮—当!没有谁在喊叫。那是青花在开放,仿佛什么在迅速瓦解。从一个声音的原点开始,由里而外,像电影散场一样,所有的人正一点点离去,而我正惊讶地站在原处,不知所措!姐姐们打住了说笑,母亲的表情也凝固于那一个声音的最末处。她们都听见青花碗擦过地面的一声尖叫一闪而过,惊心动魄,穿越乡村最末的黄昏。

我喜欢聆听青花碗摔向地面的尖叫。其时,我并不知道,那一个黄昏或者清晨,我在打碎一种美丽的同时,也制造了另外一种美丽。我不是一个与生俱来就热衷于从破坏性里寻找刺激与快乐的男孩。仅是出于一种对青花碗被打碎本能的喜欢。用喜欢一词是比较确切的。那时候,我的词典里用得最频繁的恐怕就是喜欢了。我找不到别的什么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正如我不喜欢春雨打落小池畔的春花。雨中的春花只剩下几朵了,三片五片花瓣,已随涟漪荡开。美丽被手刃,看不见淌落一滴血,还要用一只手将喊疼的小嘴忧郁地捂住!愈是要珍惜的,愈是弱不禁风,叫人担心。这是我从青花碗的打碎得到的关于美丽的最初认识。

怀抱一大摞青花碗,从厅堂里穿过,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花朵一般的器皿,总让人凭生一种阳光灿烂的感觉。母亲清洗碗碟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候着。尽管母亲不让我碰,说是大盘小碟的,摔坏了,不得了。我还是抢着帮手。终于等到母亲清洗净,差不多十来件吧,就抱在胸前,沉沉的,好高的一摞哩。过厅堂,是不用担心的,偶尔有丝微风穿进来,仍无碍,脚踩稳,一步一移,那样子似乎就是镇上馆子里打杂店小二了。终于到了里屋,感觉膀子有些酸酸的,母亲的百宝橱已在眼前了。老屋异常的静,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正要往厨柜里放,传来一声叫,似乎是只猫。还蹭什么油腥哩,母亲已洗得十分的洁净了,千万别来捣乱。正想着,那只猫就蹿到了我怀里。好快啊,只听到嗖的一声,像一阵风袭来。随后,便是哗的一声。不,是一串,一串女人和细娃的惊讶和尖叫。

那一刻,我听见什么訇然而倒的声音。

譬如大厦将倾。那时候,我还没有丝毫关于大厦的概念,也许是后山上一棵苍老的大树,男人们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它伐倒。先是嘎吱的一声,随后是哗啦的一阵。那一刻,似乎所有女人和细娃都在一阵异口同声的尖叫之后,目瞪口呆,喊不出一个字来!

譬如骨头携带肌肤撕裂的声音。骨头在深处嘎嘣钝响,肌肤在浅处隐隐喊疼。青花没有骨头。有人说,青花是有骨头的。胎就是青花的骨头。青花的胎原本是泥作的。有谁见过泥一般绵软的骨头呢?这样说,青花应是怀柔的了。洁白的釉皮,像美人莹润的肌肤。钴蓝的花朵,是缠绕在肌肤上的柔情。我相信青花是有知觉知道疼的。青花香销玉殒的那一刻,我分明听见了她们在我的怀里小声尖叫。我敢肯定,村里所有的人都听见了。他们的耳朵都在那一声青花的尖叫中隐隐作疼。我们都把心悬置起来,情不自禁地替一群青花失声喊疼!

以后的某一天,乡下的黄昏缓缓降临,我从一位太婆手里换回来一堆荷花小碗瓷片,给二十块钱可以出手。老人讲,她是在田里做活,一锄下去叮当响,就挖出来了。我相信了老人的话,是因为我相信她的这把年纪。瓷片还真不错。我细细地拼起来,还真拼了几只完整的青花碗。观察青花发色和纹饰,年代约能到明中晚期。窑口是景德镇也无疑。我暗自按捺不住心跳甚至喜形于色了。其中的一只,略有残损——碗心里刻了个繁体的“顺”字。估计是用锥子一样的尖锐利器镌刻的,想必是这碗的第一任主人所为。多好的荷花,多好的瓷,就因为这粗陋无比的一处败笔,而失去了收藏的价值。主人狠心拿起利器的时候,就不心疼吗?看过这只碗的朋友,无一例外地这样说。而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啊。正是这一处所谓的“败笔”,让我与那个叫“顺”的先人,不曾谋面,却近在咫尺。我们是被一阵青花的尖叫牵扯的,我在这头,先人在那头。那一声似曾相识的尖叫啊,清脆细腻,划过黄昏。那是谁家女人或者孩子的尖叫,扎得心尖子颤颤地疼?它源于乡下的一丛茅屋,还是老街的半爿纸窗?

晚清的灯光

晚清的灯光是昏黄的。暮色和晨曦来临的时候,城里乡下被同样一种光芒点亮。而在这之前,城里乡下的景色有着很大的不同。喧闹的是小城,静谧的是乡村。夜色的边缘,是小城和乡村,远远近近,灯火依次点亮。那时候电灯还很少用,乡下没有,即便是有钱人居住的城市里也很少有人能用得起。所以,点亮暮色和晨曦的,大多是油灯。火纸或者棉布裹的芯,竹或者铁皮包的管,油盛在一个专门的容器里。城里好多人家在用洋油了,乡下也有用洋油的,只不过多是一些见过世面的人家。很多的乡下人家,点的是一种叫油桐的树榨出的油料。桐油虽然比洋油好闻,燃起来,不若洋油灯明亮,噼噼啪啪脆响。鱼烛已不常用了,烛火燃放的时候,往往是婚嫁或者祭祀一类特别的时辰。那时候,夜色被照亮,同样被照亮的,是一大堆喜气或者晦色的日子。

昏黄的灯光是暖人的。灯下,男人们秉烛夜读。男人们有一个迂腐善良的称谓——书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寒窗十年。所谓的用功只为一纸子虚乌有的功名。风流倜傥的青头小伙,差不多都熬成白发老头了。我的太爷爷是这样,我的爷爷也是这样。书生们的故事是惊人的一致,一经开始便注定都是殊途同归。十年啊,也许还不止,都是那一盏青灯,让寒气逼人的夜色有了一点暖人的温度。灯下,女人们挑灯夜织。织挡寒的棉衣,戍边的儿子穿上去,暖意从后背透过前胸。纳千层底鞋,在路上的夫君穿着不夹脚不起泡,行走如飞。女人抬起头来,挑落三五朵灯花。女人挑灯时,脸颊绯红光鲜,胜过灯火的昏黄。倘是绣女红呢,一定是给自己置办嫁妆了。羞羞地绣,痴痴地想,绣一针,想一回,这就扎着自己的手尖了,指尖生生地疼,那疼连着心窝哩。灯火即将矮下去的时候,夜色退去,周围已是鸡鸣三遍了。灯影下,女人伏案而睡,女人的梦里灯火通明。

暖人的灯光是摇摇欲坠的。不是政治层面的摇摇欲坠。政治层面的摇摇欲坠,充满不测和险恶。晚清的灯光,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与某种象征和暗示有关。象征和暗示不是远离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被政治庸俗和异化的假象。思考灯光的摇摇欲坠,其实就是在思考黑夜。黑夜里,烛火与黑夜对峙,单纯的摇曳,只是对峙中一次偶然的事件。黑夜在继续,燃烧就在继续。燃烧在继续,摇曳就在继续。即使我所指向的灯光就要在最后的一次摇曳中熄灭,它也是被半夜里的一股突如其来的寒意所倾覆。那是怎样一次来势汹汹,难以抵挡的寒意!

我所说的灯光,其实与某个确切的年代无关。也许它从晚清的黄昏,一直点亮到民国的某一个早上。作为一种难以捉摸的存在,甚至它是抽象的,想必不适合收藏。作为一种收藏品,恐怕实物的灯具更为恰当。晚清的土陶灯盏,青铜灯盏,白铁灯盏,民国的玻璃风灯,油纸笼灯,西药瓶灯,精美的粗陋的,可以收藏一个系列。或者仅是收藏一种意境,也是隽永的。譬如,一幅古画,一节文字,一段佳话,关于青灯摇曳美人伴读的,何其的诗情画意。遗憾的是,这些都不是。愈直接的,愈缺少想象。

我喜欢含蓄。声东击西,不动声色。譬如,收藏一扇晚清的木隔花窗。或是五蝠捧寿,或是麻姑献瑞,或是花鸟虫鱼,或是人物战场。刀法精致也好,质朴也好,漆色黝黑的如墨,猩红的如肤,都入木三分,浸透经年的古香。花窗的图案,极富民俗色彩,其中所传达的形而上的隐喻意义,已不重要。我不是一个怀旧主义者。怀旧又有什么不好,只要不是阴暗和沉溺。作为一种岁月的承载,沧桑的,便是永恒的。正如我眼前的这扇楠木花窗。能肯定的是,它曾经被晚清的黄昏或者民国的清晨一灯如豆映照过。我把它镶嵌在斗室的某处。应该是临窗的一壁。黄昏的熏风微拂过来,清晨的凉雨轻敲过来,那一层薄薄的窗纸,昏黄的窗纸,烛红的窗纸,窸窸窣窣,淅淅沥沥,就像一扇真正的书窗。

民国的味道

一只鸟,就要落到一棵花枝上。细细的枝头开满了花朵,沉甸甸的,不胜压迫。鸟儿试着把一双脚伸出来,还没有够上花枝,枝头已是颤颤的,摇摇欲坠,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了。羽毛本是一色黑地,半路兀地杀出几笔花白,是那种让人产生遐思的灰白,若即若离,似有似无,就像书法作品故意留出的那种飞白一样。眉角一笔,项上一笔,翅膀上一笔,潦草,飞扬。不是画眉。画眉我见过,尾羽不如这么修长挺拔。交叉的两枚尾羽,酷似一把剪刀,凌空一剪。肯定不是燕子。羽毛蓬松,仔细分辨,那是刚长成的秋毫,用来抵御严寒的。该是秋天了。许多的鸟,以及那些养得肥肥的走兽们,它们都在寒潮来临之前,换上了厚厚的衣装。秋天是看不见燕子的。它们都到温暖的南方去了。也许是喜鹊。尖喙微开,像小女子的忍俊不禁,笑声含在嘴里,喜气却掩饰不住洋溢于脸上了。喜鹊应该是和红梅在一起的。为什么都要去画红梅呢,它们已经开得泛滥,开得俗不可耐了。画师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秋天的花朵已经盛开,开得灿烂,开得轰轰烈烈。不需要过渡。直奔主题是画师一贯的风格。花朵也是叫不出名的,秋天的山野,其实还点缀着许多好看的花朵的,都很难叫出名来。就画得灿烂些吧,比如金色。秋光里的金色是熠熠生辉的。金色是真正属于秋天的颜色。绝不是为了迎合什么,比如季节。若如此,画师还可以把秋天花朵的颜色画得更深的,比如玫瑰紫,胭脂红,秋花因为阳光充沛,颜色浓而不艳,相比之下,叶子就黯然多了。所以,画师有心回避了枯黄、柠檬、赭石、褐色等等一些秋天的主色调,甚至连红色也舍弃了。那些浓重的红色啊,不仅黏黏的,化也化不开,而且夸张。画师最后选择了黑色,准确的说是墨的本色。墨色叶子,既不飞扬,也不令人习惯,画师也不习惯。但还是这样画了。黄叶也好,红叶也好,这些都不重要,它们都被一种深沉的墨色模糊了。不能模糊的,是那些叶子的筋脉,画得一丝不苟,像一排排触目惊心的鱼刺,我怀疑那不是画上去的,而是镌刻上去的。那是唯一能洞察到的秋天的本质。

秋天的花朵有没有馨香呢?这不是画师此刻思考的问题。画师画完最后一笔叶脉后,还没来得及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老去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疲惫,定格在那个模糊了许多复杂颜色的黄昏。那一个黄昏准确的称谓是:丁未年秋月。

花朵的馨香是我所要关注的。金色的花朵,应该发散出一种无限的芳香。我们的画师是不屑于写实的,潦潦几笔,点缀花芯,再添上一只蜜蜂或者蝴蝶什么的,这些都很老套了。画师什么也没画,金色的花朵却依然花香袭人。真正的花香,不是流于一般,呈现在表面,而是从遥远而来,又传送到遥远的。就像瓷器上的那树秋花,它的馨香,正穿透岁月,扑鼻而来。

于是,我不仅闻到了秋天的馨香,而且捕捉到岁月经年的甜蜜。我这样说是有说服力的。我所陈述的瓷器,有一个实用的名字,糖坛,矮矮的,肚子有些向外腆,是民国的时候极普通的一种瓷器样式。像岳母那样的并不殷实的人家,也陈放着这种物什的。那鸟,那花,那叶,其实就是画在这样一个样式憨厚敦实的瓷器上面的。

我曾经和我的岳母有过一次谈话,是关于她小时候吃糖果的。都吃过些什么糖呢?啥子糖,姜丝糖、寸金糖、芝麻果子、薄荷糖,最好吃的是花生、干胡豆,一个铜板一大堆,又便宜又香,天天吃,都吃不够哩。老人答非所问,竟然把花生、干胡豆也糊弄进来了。岳母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能从记忆深处抹去的,不一定是好吃的,更可能是经常挂在嘴边的。比如鱼。岳母家外面有一条小溪,有很多的鱼,天天抓,天天吃,就腻了,以至于现在一看到鱼就恶心,寸鱼不沾,印象多么的深刻!岳母一一数出小时候曾经吃过的糖果名字,记忆如此清晰,像回忆小时候的同伴一样。种类不多,名都好听,尤其是取名叫姜丝和寸金的。确切的应该写作姜丝还是僵尸,我不得而知,都是充满悬念的名字。寸金是不是取意于一句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猜想,咀嚼着如此诗意的糖果,恐怕满口都是美好的感觉了。我和岳母关于糖果的话题在继续。啥味道?甜的呗。咋个甜法?咪甜咪甜嘛。咪甜咪甜是啥子味道?我不得要领。咪甜咪甜就是咪甜咪甜,还啥子味道?岳母对我的问题显得有些不耐烦了。不能怪老人。我的岳母,家住小城边,一年到头,种菜卖菜,她的想象很难摆脱一个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思维局限。关于甜味的理解,最后止于一丝咪甜咪甜。就像我关于民国味道的想象,不能超过我对民国糖果的认识以外一样。岳母所罗列的那些果实,包括生拉硬扯进来的花生和干胡豆,我也吃过,是我小时候最常见的几件东西,那时候,那些东西总在乡村的四处游荡。所谓的咪甜咪甜,其实就是一种乡下的味道。那么城里的味道呢?我的意思是,那时候就没有一种最为好吃的什么,比如城里有钱人吃的是啥糖果子?这样启发,岳母又想起当当糖了。卖了菜,买一荷包回来,有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好看,个小,像一颗颗樱桃,城里乡下男娃女娃都爱吃。是不是应当叫樱桃糖哟?不,就叫当当糖,卖糖的一边拿一个小锤,一边叮叮当当地敲出声响,一边吆喝,卖当当糖喽,敲得真是好听,就是贵。我就笑,有好吃的,还有好听的,大约与现在的人在大排档里一边喝东西一边品味萨克斯一般,吃的没记住,音乐倒是陶醉人,有意思。那糖纸纸一定很好看?哪来的糖纸纸,光光生生的。一次买回来,舍不得多吃,就装在糖罐子里,好久都不曾去动一次。要是有一天想起那当当响来,忍不住了,就小心揭开盖子,从一堆各色的果子里,寻出一颗来,含在嘴里半天。装在那罐子里就不化?咋会化呢?连绿豆搁进去,三年也不生虫吊吊。我似乎恍然觉悟了。原来,那罐子竟然扮演了“糖纸纸”的角色!那时候的人们,真是会想啊,连“糖纸纸”也包装得如此的精美极致。而我见过的真正的玻璃糖纸,几乎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我终于明白,曾经争先恐后迷恋过玻璃糖纸的很多人,最后为什么一个个又丧失信心。我庆幸,我收藏了一张如此艺术的“糖纸”。看着悦目。想着赏心。拿着,闭上眼,仿佛又是一手一屋子的余香啊。

我的岳母家曾经真有这样一只糖罐子的,我刚在她们家走动的时候,还见过,样子与我的那个一般。不同的是,我的那只绘饰的是墨彩,她的那只绘饰的是粉彩。前些年请人搬家的时候,那只罐子连同另外几件很好看的青花泡菜罐子一道,不翼而飞了,再也没有找回来,似乎是永远地遗失了。

同类推荐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5)(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黑客兵王

    黑客兵王

    萧阳,全球第一黑客,天王兵团成员。天王兵团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多方势力围攻,全军覆没。所有线索指向国内一家公司,公司总裁苏静瑶,是他兄弟的妹妹。萧阳着手调查公司,危险接踵而来,敌人蜂拥而至,只有苏静瑶了解萧阳的动向,幕后凶手难道是……
  • 破晓星光

    破晓星光

    林希赫受狡诈的吴亦贤胁迫,和他的好友潜入新搬来的邻居艾卿先生家里盗窃金块。不幸的是,他们被艾卿先生发现了。瞬间,他们手中的金块平白无故地消失了。与此同时,他们被艾卿先生送回了家。
  • 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

    特种兵龙翔奉命潜入滨海,侦破贩毒集团。龙翔一身正气,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岿然不动,正义之剑,高悬于朗朗乾坤;浩然正气,涤荡污泥浊水。长剑如虹,上演一曲正气之歌。
  • 前世今生笑繁华

    前世今生笑繁华

    她,一出生天地异变,整片天空像被血染红,大地上凶兽异动。世人皆以为她是乱世妖孽,从此过着黑暗的生活.......他,一出生父母双亡,却有着他人想要的崇高身份。世人皆以为他从小受尽荣华富贵,却不曾想他四面楚歌.......但当“她”已不是她,一切是否会扭转........当她或他的黑暗生活中照进了一抹阳光,他或她又是否会抓住呢?
  • 凡人生存日记

    凡人生存日记

    2187年8月3日天气晴战争,是欲望膨胀的产物,是神的无聊时的娱乐……月光透过窗户,柔和的打在我的脸上,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祥和。但是我感到恐惧,对这死一样的宁静与战争的恐惧。对了还没自我介绍,本人姓雷名扬,男,是一个对于美食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吃货。昨天是我二十四岁的生日。
  • 兽王崛起

    兽王崛起

    遭受外世界强敌的入侵,怪球趋于灭亡......兽神下旨,令速派兽童入凡人之界,寻找远古兽龙所遗留的法物,方可拯救世界......刚诞生于世的狮头子呱呱落地,却惨遭命运,来到可怕的人间,寻找所谓的文物。耗时上百年,狮头子的回归,引发了怪球的轰动,而此时的世界,却哀鸿遍野.....兽人遭受攻击,全军覆没。而狮头子,竟是最后一位.....幸存的兽王。
  • 圣震八荒

    圣震八荒

    一个在不幸之中诞生了生命,注定了轩辕月本该不幸的一生。但当一颗世界之树的种子与他相遇,命运发生了改变。只是这改变,究竟是让轩辕月脱离苦海,还是让他跌入一个更大的深渊?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算计与谋划,而谁又能笑到最后?
  • 豪龙天纵

    豪龙天纵

    为了找回姐姐,凌空踏上了这条异常艰难的道路,历经千辛万苦,本以为只要变强就可以救回姐姐,可是当他终于站到张藏锋的面前,看到记忆中年幼的我们,长大的姐姐,却没想到真相却是。。你点开的是一本书,看到的却是一个恢宏的大世界,在这个只有强者才有资格生存的世界,只能不断的变强变强。。
  • 少年骑士传

    少年骑士传

    汪洋在八岁那年偶然得知了自己父亲还活着的消息,于是决心去寻找自己父亲的故事。以汪洋偷偷离家出走被爷爷逮住后并同意他参加骑士考试为开头,讲述了少年汪洋为成为骑士开始了自己惊险的历程,同时在历程中结识一众小伙伴一同成长的事。
  • 初音未来的谎言

    初音未来的谎言

    明明是古井无波的日子!明明马上就要成为现充!过了二十年后你才告诉我这是二周目???“主神”“里世界”“现世”这一次,你将作何选择?有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加群418026696联系群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