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总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情。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无论热闹还是门道,也都是不错的精神享受。然而,真能把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了,也实属不易。
戏是人演的,既是演,就有它的难的一出。而要演好人生的戏,自然更不是件易事。
首先,看戏一定要在台前看。这是看好一场戏的方向问题。
戏是什么?须演,方为戏。须有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按照戏本规定的情节,穿戏服,化戏妆,装腔作势表演一番,尚为戏。也就是说,戏是演出来的,一定要到台前看才好。
皮影戏是我平生看的最早的戏。在我过去的文章里曾有过记述,那种听说戏要来了,小孩儿们早几天就奔走相告的躁动不安;演戏当天,半天晌午就搬凳子到场子上占位子的兴奋难耐;戏开演之后孩子们伸颈侧目、交头接耳的胡乱评说等。都足以表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乡下人看戏时台前的热闹气氛。演文戏时的如泣如诉,演武戏时的跃马扬鞭,用乡亲们的话说,演得跟真的一样!其实,演的起码都是八辈子以前的事情,又有谁见过呢!可是乡亲们信。那是因为演得好,而且是在台前看。
可我们这帮毛屁孩子,因为看不懂剧情,又出于好奇,偏偏要到后台去看,这一看,漏洞百出了,这一看大失所望了。原来,威武无比的虎将是一个头发花白的糟老头子扮演的,貌若天仙的小姐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壮小伙捏着脖子唱出来的。而且“亮子”后面,锣鼓,胡琴、皮影家什乱七八糟,煤油灯烟雾缭绕,乌烟瘴气。自那以后,我们这帮孩子都知道,戏是假的,看戏的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不该到后台看。后来县里的秦腔剧团到乡下演出,那些女演员一上台,一个比一个漂亮,可下了台卸了装,也就两三个出众的。我们明白了,在台上,总是要装扮一番的。我们渐渐地也懂得,演戏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除了自然条件——身段、相貌、嗓子、悟性,十分重要的是要有装扮和表演的本领,还得吃苦受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1971年的冬天,大雪封山,我到石油三分部材料库(材料库和秦腔剧团在一个院里),亲眼看到孩子们练功的情景。一个个只穿一件单衣,翻跟斗翻得满头大汗,稍有怠慢,就要挨师傅一棍子。练功师傅告诉我,就这样练,将来能站在台中间的也没几个。就像毛阿敏所唱:“我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眼泪禁不住掉下来。”因此,你只需看到演给你的风景就行了,至于后台的内容就不用知其详了,这叫知其然,不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懂规矩的表现。
其次,看戏,要学会捧场、喝彩。
“有钱的帮钱场,没钱的帮人场。”这是旧时街头卖艺人的行话,也是演戏看戏的一个基本规则。“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演好一场戏,有多少人要费尽多少心机的。一个好的观众,一定是会非常适时地鼓掌喝彩的,也一定是十分大度地包容演出中出现的瑕疵的,而绝不是鼓倒掌的无聊之辈。这既是涵养学问,又是人品德行。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当好一个观众,扮好一个演员。
想想看,我们每一天所碰到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上、生活上、娱乐上、与人交往上的事情,哪一件不是你的当事人在认真编排或修饰一下才面对你的呢?你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你准备着接受领导的批评,你也不知道面临的严厉程度有多大,领导找你了,但并没有一句严厉的指责,而是春风化雨,推心置腹。你心悦诚服,主动检讨自己。这位领导是高水平,在领导科学里叫领导艺术。而用演员的标准衡量,就是演技高超。不是我把领导的水平庸俗化了,而是领导在选择处理你的方式的过程中,是费了一些工夫,动了一些脑筋的。他或许想停你的职,要你反省;或许大发雷霆,臭骂你一顿,再给你一个处分。这都是他权力范围内的事情。然而他都没有那样做,他选择了怀柔,因为他考虑的是什么方式才是达到终极目的最有效的方式,因此,他是高人。那么,这位高人选择方式的过程,就是排练,而与你的谈话就是演出。你能说不是吗?你上飞机安检,那位安检员也许正碰到烦心事了,按照人的本能,他或许应懊丧着脸,但这个行业规范要求他必须面带微笑,虽然那笑是装出来的,但他必须笑着。你说,那不叫演是什么?工作生活中,我们面对的许多事,其实都带有这很浓重的表演成分的。我们必须以善良的心给每一位“演员”捧场,给他们以掌声,这才叫有唱有和,这才叫琴瑟之声。如果你老想着那位领导“排演”过程中曾经有过的“狠毒”,这戏还能唱得下去吗?
其三,在人生的舞台上,既要学会看戏,更要学会演戏。看人家的戏,捧场鼓掌既是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的需要,又是营造和谐热烈气氛的需要;既是尊重人家,也是尊重自己。要感同身受地想,如果我们站在台上怎么办?希望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在这方面,说说顺话,乐于喝彩,是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也只有这样,当你“演戏”的时候,人家也才会给你喝彩。
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告知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坚持光明正大,反对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我们党的三大作风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我们很多的同志,很多的时候倡导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做人准则。怎么会说人生是“戏”呢?其实,从宏观和做人的精神宗旨上讲,演戏和老老实实做人并不是矛盾的。演戏和弄虚作假是两个概念范畴的东西。
至于有些人把人生的道路上,扮好每一个角色变异成了“游戏人生”。当官,专门玩弄权术,欺上瞒下,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经商,巧言令色,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对上阿谀奉承,卑躬屈膝;对下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对同事朋友,虚与委蛇,有利钻当,无利脱逃……这些人,为官者,是党的败类,碰上特殊年代,不投敌叛国,也是汉奸的角色;商贾之人,终究成不了大的气候;作为朋友,左右逢源也是一时之快,终究会被朋友所唾弃。因为来到这个世界上,笨到昏天地黑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如何在“实事求是”的大前提下,演好人生的戏呢?也就是说,如何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公民、公仆、儿子、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同事、朋友、亲戚……这里有太多太大的学问。说实话,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好的,绝对没有。相反,许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许多方面是演砸了的。演技不高,演得不好,收获的掌声不多,这都无碍大雅。可是,演砸了的时候和演砸了的门类不能太多,多了,影响你的幸福指数,多了,影响你的社会声誉。
做人好难哪!是的,当今社会做人确实很难!那么怎么做,才能拿到60分的合格答卷呢?没有成功范例,没有捷径可循,没有百科全书,完全得靠自己去寻,自己去悟。不过,最根本的几条必须坚持住。一、中华民族传统古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党和政府公民道德要求的,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做人宗旨不能丢。二、要襟怀坦白,坦坦荡荡,但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不能作一个直脖子狼,绝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冒傻气。时代不一样了,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也要与时俱进。三、倡导本色人生,但切忌不加包装,不会掩饰,不知善意地推诿扯皮。这一条最重要,扮好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以为你是儿子,就可以对父母吆三喝四,就可以言语不讲究高低;不要以为你们是夫妻,就可以说话做事不讲究艺术,把一个赤裸裸的你呈现给彼此;不要以为你是父母,就可以口无遮拦,对子女横加干涉,百般挑剔;不要以为你们是同事,就不懂得敬让,不多去关爱,不知道欣赏对方。
出门照照镜子,公共场合注意穿衣戴帽,说话把握分寸,做事考虑前后……多了去了。在语文里,叫修辞;在行为方面,叫修饰;在精神世界,叫修养。我想,凡此种种,不敢奢望太高,角色得分,60分还是有希望的。
2010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