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走了,都走了,把愁肠给留下了!”
一位敦实而英俊的汉子,浑厚的略带固原口音的男中音,凝重的表情,略加动感的手势,真是把一首“走了”给唱的留下了深深的愁肠。这是五年前,在银川市凤凰南街一家餐馆里,我第一次与朱世忠先生谋面,第一次听他唱歌。因为是几位文友聚会,大家都放得很开,每人都唱了几首歌。没有音乐伴奏,都唱得不太好,唯有朱世忠先生的“走了”给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从此,我跟老朱认识了,熟悉了,走近了。其实他比我小好几岁,可我愿意这样称呼他。老朱热情好客幽默诙谐,与他交谈你会很愉快,没有被冷落的感觉;老朱办事认真,托他办事,你会十分的放心。可是他却走了,48岁的年纪,一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着热爱,对工作充满着激情,极富理想和抱负的人,说走就真的走了。他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
“走了,走了,把愁肠给留下了。”
他的妻子还年轻,孩子还小,老人还需要他的照顾,这个家离不开他,可是他走了,把愁肠给留下了,把难处给留下了。
他是宁夏新闻出版局的办公室主任,宁夏杂文学会的秘书长,宁夏小有名气的作家。他去年出版的杂文集《对着空气射击》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可是前几天翻报纸,宁夏新闻出版局的朱昌平局长已在为《朱世忠文存》作序了。
翻着他的书,我不敢相信,人的温度竟不如书的温度,凉得那样快!走得那样毫无防备!如果能有防备,他一定会把生活的节奏放慢一些的。因为家庭事业对于他来说,正走在辉煌的阶段,就像摘了满满一筐仙桃,还未来得及认真品尝。只有劳作的经历,尚未有享受的甘美,即匆匆撒手了;如果能有防备,他会把走路的频率放缓一些的。看着风景,把着收获,一边采撷,一遍咀嚼,或许那样,他的生命之路,必然会多许多风致。路还有很长很长,如果能有防备,他的家人一定会让他住进医院,好好地检查治疗,调养休息。生活的事,工作的事,都能放得下,来日方长,慌什么呢?
唉!晚了!一切都晚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就在须臾间消失了。捧着他的书,作何感想?节奏,节奏!心气,欲念!不再年轻的人们哪,放缓节奏吧!人生不要谋得太多,想得太远,能干多少是多少。“无边落幕萧萧下,不废江河万古流。”让生命之树慢慢地燃烧,须知,活着的风景真好!
2010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