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我用了将近七八年的时间,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本土文化,特别是本土的回族文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回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背后投射和传递着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从而关注和走进她的灵魂深处。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我喜欢自然,也喜欢科学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在表现回族的文化内涵方面,我喜欢把民族的东西融入到自然中去,融入到科学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中去。在表现回族文化的形式上,我喜欢用文学和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为此,我不断地尝试着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来表现本土和回族的文化内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也!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智慧的结晶在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中终于厚积薄发,汇集成书,书名曰《渗渗泉的故事》。本书收录的散文和诗歌就是我这几年来心血的结晶。我为什么牺牲了那么多的业余时间要做这项工作呢,也许一切源于我对这片土地和对这个民族的热爱。
关于我的笔名作一些说明。
在中国的作家中,巴金的作品对我影响最大。他的作品流露出来的真情滋润和养育着我。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我几乎搜集着读遍了巴金的所有作品。时至今日,不管在为人处事作文上,我努力向着求真务实上发展着。这一切的实在,的确是得益于巴金老先生和他的作品。我发表的一些作品,曾用笔名“金阿德”,其中的金就选自于巴金的金,可见巴老先生是我未曾谋过面的良师益友。
阿,阿拉伯文化。我是一个回族人,从小一直生活在一个纯回族的乡村,耳濡目染着从阿拉伯传过来的文化经典。考上学之后至今,我就一直居住在回汉杂居之地。在衣着装扮上,我和这里的汉族同胞们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骨子里我吸收最多的还是阿拉伯文化的精髓部分,即伊斯兰教义。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始终信仰着伊斯兰教,研究着她的内涵,却始终研究不透。我在研读的过程中,试着用自然和科学的角度表述其含义,也不能做到言之意尽。
回族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既不像汉文化,也不像纯伊斯兰文化,她是中阿文化珠联璧合的结晶。我一直被她的文化厚养着,她的文化内涵要多浅显就有多浅显,要多深厚就有多深厚。
《古兰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骆驼的皮毛不能靠近我,但是你们的心灵却能接近于我,我比你们的静脉更了解于你!”智慧的话语像哲学的命题引导着我们试着拿出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它的内涵。生命科学已经研究到了基因,科学家们以为打开基因的密码也就研究到了生命的天书。可是当他们真正走进基因组的时候,才发现生命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微妙、更复杂、也更有规律性。找到了生命规律的走向,也就找到了创造的真谛,你也就成为了一个创造者,你离造化者最近!因为他在创造生命的同时也把它创造生命奇迹的轨迹留下,人们沿着生命的静脉走向找到了他——大能的创造者。多么至睿的话啊!现在,即使我用森林做笔、江河做墨,也不能写尽它的意思,而我却一直被她如此至睿的话语滋养着,可见阿拉伯文化的经典对我的影响有多大。
德,歌德。这位诗歌王子,写了那么多的情诗,作为献给世人的定情礼物。可是我在细细研读的过程中发现:他不断地把经典文化的内涵一一泄露,也许这是我独具慧眼的发现,反正我在表现本土和回族文化运用的艺术手段上,一部分得益于歌德的诗。当我二十一岁的时候,一口气读完《歌德诗集》(上下集)时,我觉得我就是站在歌德肩膀上的一个小女孩。
如果你觉得叫我“阿德”更亲切,那就叫我“阿德”吧!
大自然给予人的智慧和启迪是永远也释读不完的。自然为什么这样那样存在着,她这样那样存在到底有什么价值?对于自然现象,回族人也用她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借鉴,为什么冬眠的青蛙醒来更欢?休眠过后的大树春来更发?这些自然现象被回族借鉴为解释一年一月的戒斋习俗。的确他们每年一月经过戒斋排出了体内的垃圾,容颜美丽了,焕发青春了,生命力更旺盛了。这里面难道就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来诠释回族文化这样存在的价值吗?可是他们还说戒斋是天命,天命刻写在一块受保护的天牌上。如果看懂了树儿和青蛙在冬眠的过程中,身体经过重新的休养生息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对于回族人的戒斋习俗你也就不难理解了,也就是说他们是在看懂了自然现象之后,吸纳了天地的精华,多么新奇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的审美视角啊!本书中许多文章就是借自然现象诠释回族的文化。
回族文化营造出来的氛围总是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自然不就是天然的吗?怎样与自然结合起来把回族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印度诗人《泰戈尔散文诗集》给予我的启迪最多,他不愧为世界文学巨匠!单从表现内容上去看:天光云影就已经浸透了我们的心灵,那瑰丽如霞的文采我们真的是望尘莫及啊!不能与大师比!那就做中国化的。我在表现本土文化内容和语言上,努力向着自然天成、行云流水的方向上发展着。在这一点上,我又是中国化的,李太白化的。
书名为什么叫《渗渗泉的故事》?原因有四:
一、根据渗渗泉故事的最初来源,渗渗泉:位于麦加。据说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妻子哈吉尔,与儿子伊斯玛仪在荒凉的贝加山谷久候丈夫却不见其归。这里荒郊野外,没有人烟。粮干水尽后,她为了给孩子伊司马仪找水,在萨法和麦尔沃两山之间来回奔走了七圈仍然无水,急得泪流汗流,毫无办法。最后孩子饥渴难当,生命垂危之际,双脚踹地,突现一股清泉,即为“渗渗泉”,母子因此得救。孩子的母亲欣喜之余,感谢真主赐予生命之泉,让他们母子二人绝境逢生。后来,每年数千万计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群众到麦加朝觐期间,人们必在萨法和麦尔沃两山之间来回奔走七圈以纪念此事件。他们并在此泉开怀畅饮,还常带回渗渗泉的水作为礼品赠送亲友。我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宁夏,未曾出过远门,但我三次品尝过朝觐的人们从阿拉伯麦加带回来的渗渗泉的水,可见渗渗泉的水和她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该有多大。
二、点点滴滴的甘泉水日滋夜养着心灵,心灵才不会干涸。本书中还收录了一些我在生活和工作经历中有感而发的短章,它们也具有清泉喷涌而出浇灌新生命之意,故取之作为书名矣!
三、“渗渗泉”,知识这个名字很中国化的,叫起来顺口好记。
四、渗渗泉是知识的泉水,也是民族的泉水,世界的泉水。
知识是无穷尽的,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也不落伍。我是一名教师,业余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研读着本土回族文化。但我仍是才疏学浅的,本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漏洞,望专家学者给予指导和修改;错误之处,也望读者谅解和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王惠凤
200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