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母亲河记事
甲沙江河,不知什么时候流经村前时,被人们称为母亲河。
她穿越了一百多条村庄,绕过一千多座高山,汇集上万条山溪后,经过村前时,而形成了河。她发端于深山老林,汇集于小溪,清洁而无垠,纯清而甘露。
依山傍水,历来是中国风水学的重要理论。因此,我们村得益于母亲河的造化。
我们高居临下,从远望去,犬牙交错的山恋,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地把它的涯壁伸向母亲河时,突然戛然而止。宛如一支守纪律的军队,为母亲河,让出了足够的空间。从此,母亲河便可以在这里自由地流淌。
河水,从浅滩流过时,足有一米多深。从上往下看,石卜鱼,在石缝里钻来钻去。走水鱼在江面上成群结队,横冲直撞。我们经常出其不意,以沙围堵,通过水面驱赶,请君入瓮,使走水鱼落入法网。我们便瓮中捉鳖,大获全胜。
寒冬时节,赤脚行走大地的人们,一经把脚退伸进河道,立即发出钻心的痛。皮肤的爆裂,经常鲜血直流。因此,为便于出行,减少过河冻脚而引起的痛苦。于是人们开始在河道上架设木桥。木桥与水面只有几十厘米。初次过桥的人们,面对潺潺下流的河水,恍如木桥在流动。于是误落水中便成为见怪不怪的事情。每当暴雨到来,江河成灾,木桥被毁,到时又得重新架桥。一年几次修桥这是常家便饭的事情。
由于山洪暴发与河水的日久冲刷,河道的拐弯处被冲出许多水潭与岩洞。岩洞里藏着大量的鱼虾、龟鳖,在那里结巢安家。孩童们经常潜入水中,钻进那深不见底的岩洞捕获鱼鳖,往往受益匪浅。
太热天,河道上溢满着游泳消署的人群。面对清凉剔透的河水,人们把衣物唰!地一甩,头也不回地纵身一跃,潜入江中。他们随着款款流动的江水,潜入深不见底的水潭、溶洞,一时找不着人影,外人以为出事了。但几分钟过后,又如水猴的一般,从下游纵身而出。人们经常乐此不疲。
河道的两岸,长着许多大叶的水榕树,其体不高,由于树、水一体的缘故,大叶榕以其弯曲的身躯伸向江中。树上结着许多园园的,如黑大豆般的小果。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时,便黑里透红。一旦投入嘴中,果汁便潸潸地溢出嘴中,清凉而甘甜,是一种消暑解渴的良药。因此,以水为乐的孩童,如猴子摘桃的一般,光着身子,爬上树杈,压得树杈啪啪地响,但他们毫不畏惧。他们把采摘的果子,边摘边往嘴里送,然后又如猿猴的一般,从几米多高的树上,作出一个自由落体,嘣!的一声落入水中。击出的浪花飞溅,往往把邻近的泳者击倒。
结伴而来的孩童们,经常结成三、五成群的队伍,在水里以打水仗取乐。他们以手代勺,勺着水,向对方的脸上泼去。有的仗势欺人,几个人围攻一个人,多数人围攻少数人。在那里只见水花纷飞,而不见人的踪影。少则持续几分钟,多则持续几十分钟,谁也不轻易地就此败下阵来。因此,经常被呛得喘不过气来,甚至因呛水而咳嗽不止。成为水面上最热闹与最具乐性的一幕。
长山河是本地的最大河流。在母亲河与长山河的汇合处,对面挺立着一座山石造成的山体,挡住了巨流的去处。无法直流的河水,构成了一个涡状,滚滚地在那里打转、盘旋。日久,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潭在这里形成了,人们称之为星鱼潭。潭水到底有多深,众说纷云,谁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于是,有人以牛绳作为测量的尺度,把7根牛绳连接了起来,然后在绳的末端处绑上一块重石,驾着竹排行至深潭的中心处,把绳子投落深潭。但绳尽而未见底。一条牛绳长约5米,7条就是35米。足见星鱼潭的水深在35米以上。因此,人们谈潭色变,望潭却步。许多神奇的传说由此生起,众说纷云,流传千古。
相传,有一个勇敢的挑战者曾经到这里探险。他顺着河水,从上游一路畅游而下,然后奋不顾身地潜入水中。在不知不觉中,误入了一个浩大的水容洞,而迷失了方向。由于潭水的浸蚀,引起山岭泥土的崩塌,而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溶洞。仿如一个地下宫殿。溶洞的上半部份,悬空在水的上面,纵横着大小不等的树根,把溶洞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溶洞的下半部份淹没在深潭里,纵横交错的树根,如根雕,如扶杆,如彩虹,如千秋,如巨蟒。随着潭水的晃动,而在里微微晃动。鱼儿在水下信马由缰,乌龟在水面上游弋。
求生的本能,他唰!地爬到溶洞上的一根树根上,坐在那里等待着逃生的机会。眼看三天已经过去。口渴了,以水充饥;饿了,抓到了活鱼就往嘴里送。正当处在惶恐与绝望之时,一个水濑突然从他的面前款款游过,然后朝他回望了一眼,便游弋而去。他灵机一动,作出生命的最后一个挣扎。他跟在水濑的后面慢慢地游动。在转了几道湾后,水面上出现的一丝儿光泽映入水中。于是他朝着露光的地方,一跃而上,终于爬出了水面,获得了新生。从而为星鱼潭的传说,增加了几分神秘。
记得那年的头几个月,天空滴雨不下。造成江河断流,田地干裂,作物无法播种。一旦春耕无法进行,人们就无法生存了。因此,挖井抗旱便成为人们生存的唯一。于是,河岸边、河床里、沙摊上,溢满着抗旱抢种的人们。他们把铺盖搬到河道里,实行轮班戽水。人们在滩涂上架起了炉灶,一日24小时,驻守在河道,轮班劳作,戽水抗旱。
河道的两旁是一个徒峭的山坡。人们沿着徒峭的斜面,筑起2至10级的戽水阶梯。然后在河道里挖地三尺,挖出个个深井,把母亲河的**集中起来,通水车车水,戽斗斗水,水桶斗水等办法,进行戽水上田。从下往上看,抗旱抢种筑成的人梯,逐级地往上攀延,恍如登天的一般,攀延在那徒峭的山坡上。从母亲河挤出来的滴水,被哗哗地送进稻田里。终于为生命播下了种籽。那时,我们年幼不懂事,大人生怕把我们留在家里出事,于是把我们拉在身边,带上了抗旱的第一线。我们没有博鸡之力,自然只能在那里观望。但抗旱的壮观与母亲河一道,被深深地扎进我们的脑海里,变成终身难忘的符号。
由于徒峭的山坡,水车与戽斗无法利用。人们就采用木板,做成一个个半截型的木桶,桶口的两边上下,各装上一条绳子,由两个人面对面地操作戽水。撑在桶口的绳子一松,桶底的绳子一提,桶便唰地潜入水中,然后对面双方的胸脯一挺,桶便在半壁山坡上疾飞而上,水便应声倒入水槽里。成语里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终于在这里得到了全面的演绎。
母亲河,留下的故事大多。她以她的**哺育了江河两岸的人民。使江河俩岸人们,世代在这里攀缘生息,续写属于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