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墨脱,如莲花那样神圣
“山顶在云天,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是一首墨脱当地民谣,在墨脱人中间,不知传唱了多少个年代。多少勾勒了墨脱环境的险峻,与出行的艰难。
墨脱,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高原,其平均海拔1200米,可算是个平原。在高山险水的环绕下,墨脱以一个“井”字状遗世独立。
墨脱,又称为白马岗,在藏语的表达中意为“花朵”。在西藏圣经中,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墨脱的门巴人与珞巴人,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白隅欠布白马岗”,意是“隐藏着像莲花那样神圣”。在佛教的圣经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这些受到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给众多西藏人的心灵播下了无限诱惑。
墨脱的环境是幸运与不幸同在。在四周如砌着的一座座高耸雪山阻隔下,已成为世外桃园:资源得到了很好保护,成为人间最后的一方净土。但长期与世隔绝,外面的物资送不进来,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很难吹到这里,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也很难得到滋润。这似乎独立王国式的条件,只保留着自己的原滋原味,自己的独特,却得不到别人的甘露。在世界万物的相辅相成中,显得孤独与无助。
通往墨脱的公路,是国家于2013年出资9亿多元兴建的。它从西藏的波密县为起点,婉于山水之间,跨越于河谷之上,攀登于悬涯峭壁间,穿越于山洞隧道里。全长120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
这是一道从海拔一千多米开始,向着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颠攀越的路段。从远处看,恍如一条巨蟒,从山脚向着山顶婉然地攀越。从近处看,恍如一张平摊在纸面上的一个“Z”形构图。汽车所到之处,是从山脚那个“Z”形入口,一直地沿着那个“Z”字形,层层叠加攀爬,路面全是岩石铺底。开路时,刀斧持候,从早至晚,一直叮当地进行。由于路面不平,行车所至,撞击石块发出的嘭!嘭!!巨响,一旦碰到掉在地面的石块,引起车辆在震荡与颠簸中前行。
在汽车快要到达峰顶时,汽车出了个小故障,需要停修一会。得到了释放的人们,从车箱钻了出来后,突然被这一如仙境般的美景吸住了。放眼望去,在白茫茫的雾海下,原来巍峨的山颠,现在却蒙在白色的雾海里,恍如披上了一道洁白皑皑的丝棉被,然后从闷得发慌的被窝里,探出那蓝色的头,在呼吸着新鲜空汽。在远处,在那一排紧密相连的山颠上,一轮白雪,把山体拦腰扎断,形成了山上山下两重天。山的上半截白雪皑皑,下半截却绿色一片。当我们沉迷于仙境一般美景时,突然一簇白雾铺天盖地地朝着我们直冲而来,转眼间眼前便成为了雾海,把我们淹没在茫茫的烟海里,我们不知所措了。惊慌失措的人们,忙地蹲下身去,以防不测。往日里,我们台着头在观云看雾,现在却在云天里腾云驾雾了。终于感悟了一番天上人间的滋味。
我们承着车进入墨脱,像微风一样,沿着花瓣给出的缝隙,如乡间的妇人,在那里穿针引线似地穿梭。时而面对山峦、时而穿越雾霭、时而直冲飞瀑、时而与激流夺路、时而逃避翻滚的飞石.…。路行恍如过山车,车颠似蹦蹦床,肠胃一路翻江倒海,脑袋也撞出许多个犄角。见到隐藏在花瓣里的花蕊,也不敢久留,只悄悄地看上一眼,就得走。因为苍天不容贪焚者。一旦泥石流翻滚而来,抑或暴雨风雪到来,到时再去逃窜,就可能要命归源泉了。
傍晚,我们举目远眺墨脱县城,在雾海的笼罩下,四周的峰峦犹如莲花怒放着的花瓣,一层层叠加在半空中,把县城围抱了起来。而县城的所在地,则是这座莲花的花托,在托着这莲花的长盛。太空上,朵朵白云在蓝天中缓缓而过,把太空打扮成深蓝间白,如哈达一样敬献给这片土地。好一个“一山显四季,十里不同天”景色呈现在眼前。在那通往山地边的环城大道上,几位刚放下包袱的远方来客,正在嘻哈地向山边而去,看来他们的兴味不小。我们淌漾在小城的大道上,尽享“天然氧吧”的给予。入夜,伴着嗡嗡耳鸣,我们贪焚地享着那安眠的一夜。
如果在墨脱,我们看到的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在雅鲁藏布江对岸的背崩村,我们看到的则是一座桃花源。在一座高耸的山脚下,恍如山峰向外伸出了一条腿,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腾出一个必要空间。50多户人家,座落有序,相安而居。这便是墨脱境内的背崩村。这是我们进入墨脱后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用砖瓦打造起来的一层平房,红蓝兼有的屋顶,恍如在黎明的薄暮中,看见布达拉那样。平房屋顶闪耀着的金殿,辉煌而光彩照人,从而拱托出了佛教信仰的浓重氛围。端坐在自己屋前,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膝上托着一个大盆,正在为收获的高粱精挑着杂物,一派安详与满足,写满脸面。
背崩村的村后覆盖着一片茂密的森林,装扮着山体,背崩瀑布便从这里发端。它穿过高山,越过森林,冲向悬涯,喷薄而出。从那数千米的高空,垂挂而下。其盛况可冠瀑布之首。在撞到挂在悬涯间的一道石板后,引起的水花四溅。恍如一朵挂在悬涯的霸王花,在倒挂盛开,向着底谷而下。发出的隆隆响声,在公里外便可听到。拖着疲倦身躯的远方来客,这时再也不忍了。于是解下外套,潜入潭中洗个痛快。高瀑的冲击,造成的水雾,在水潭的上下盘旋,遮住了挂在天空上的月亮和星星,然后结成一条五色的彩虹,横挂在半空上。使我们第一次置身于彩虹中,近距离地感受了彩虹之美。在水潭里,我们扶着岸边,手把手地前行,方可把脚根靠住。从身边汹涌而过的潭水,如裹着刺的冰凉。从而把身上的一切疲乏与汗臭,随波逐流,送给了远方。从而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释放。
仁钦崩寺,是墨脱的一间最大寺院,位于墨脱村南侧玛拉山上。据传是由活佛甘布投资建造的。最初是一座12面墙的石木结构的三层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座。1950年毁于地震后重建。墨脱人信教的方式有其特点,转经楼就是其中之一。
转经楼设在流淌的山溪上。那里座着一座小木屋,在以水为动力,通过推动木屋里的扇叶,带动一个高约2米、直径约1米的竖木轮。木轮上装着各种经文、经幡,安装拨动铜铃的装置。因此,木轮每转动一圈,铜铃便叮当一响。下有水声潺潺,上有铜铃叮当,加上满山遍地的鸟叫与鲜花的簇拥。木屋转经形成了天然,经久不衰,终于打造了浓重的佛教氛围。这是墨脱人敬佛的特别,极具诗情画意。与西藏其它地方比,在墨脱境内,几乎看不到嗑长头、手持转经轮的善男信女。只要看到这座座转经楼,便感到宗教的存在
在墨脱,上至80岁老人,下至3岁儿童都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即溜索。否则寸步难行。这里有数百条江河,从崇山峻岭中奔腾而下,从而把一个个村落分割开来,成为个个独立体。平日里,人们隔山相望,隔江相觑,但只见其形,只闻春声,而不见其人。横跨在江面上的藤索桥或藤溜索,便成为人们的唯一交通。
这是一道恍如蛛网的藤网桥,呈管状结构,始建于清朝。黑脱人,祖辈在深山老林中度过,与山打交道已成为他们谋求生存的唯一选择。深山老林的藤条,具有韧而不腐的特点。所以利用腾条打造腾桥,是墨脱人的发明。
做法是:底部用几根粗藤作底,两旁各用三、四根粗藤作为护墙,造成了桥体的经线,固定在桥头俩端的大树或木柱上。然后利用粗藤和细藤作纬线,每隔一米用粗藤缠着一个园圈,之间用细藤编织,一个半园式的网状藤桥就这样造成了。藤桥的底部,两个人可相向而行。由于藤条编织较密,比起藤溜索,既安全又舒适。如遇风吹和狂瀑,河水怒涨,桥身摇曳飘荡,但不至于吹倒毁坏,行走仍然自如。从正面看去,恍如一道山蜘蛛编织的网,在十多米的江面上,横江而过。从远处看,恍如一条彩虹横跨江河。我们一旦进入腾桥而行,只感桥身的微微恍动,脚踏腾桥而发出吱格的响声。就是一不小心撞倒桥面,也不会出现风险,其安全性无忧。
这是一棵镶嵌在雅鲁藏布江南端盛开的莲花。但愿莲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