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章:身置屈原故乡
清晨十时许,在宫女们的簇拥下,周赧王和着宫服,从后院走来。他放眼仰望着正前方,然后露出微微一笑。看来他今天的心情很好,似乎有点释怀。当他漫步登上他的龙座后,宫女们开始欢快地跳起了楚舞。战国时期,楚国艺术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刻等方面。场面的浩大与豪华,一幅楚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自然逗得周楚皇的欢心。
乐毕,周楚皇一个挥手,接着手下的一声“传左徒屈原!”的长呼,一个面孔消瘦,头顶戴着高摩青云帽子,下巴留着一笔长胡子的人走来。礼毕,周赧王发话了,他对屈原说:“目前我等楚国内政混乱,必须依法行治,方能换得平安,你等要在短期内拿出一部治法强政的法章来!”
“遵旨!”随着一声回应,屈原款款退下。
在一个几乎简陋的书房里,屈原在那里日夜伏案,撰写着治国法案。这时只见他两手高高一举,然后打了一个呵欠,如释负重地说:“我终于完成了一部治国法案,现在可以透一透了。”他这一举动,刚好被从这里经过的上官大夫听到与看到。
上官大夫如获至宝。于是急急地上朝,拜见了皇上,谗言道:“今天我看见屈原独自一人在他的书房里,大发猖词地说,天底下除我屈原外,再也没有谁能写出如此好的法章了。”
周楚皇迫不及待地问:“他还讲些什么?”
“他还说就连你皇上大人,也无法写出如此好的法章来。”上官大夫献谗地说。
“大胆!天底下那有如此藐视皇上的,来人,给我罢黜屈原左徒之官!”随着周楚皇一声令下,屈原降职了,然后又流放至汉北。一代伟人,就此没落了。他隐没江湖,过着流浪生活,最后落得个自投汩江,结束生命的悲惨结局。
这就是一出发生在宜昌县九畹溪镇,屈原文化演绎剧场,所看到的一幕。整台演出紧紧围绕古代楚国文化为中心进行,大都是歌舞之类的节目,很具特色。从而也拉开了我们屈原文化之旅的行程。
据传,屈原自沉汨江后,一条金色神鱼将他的尸体吞下,然后游至香溪河口后,又把他吐了出来。香溪河口就在屈原故里的附近,屈原之姊闻后,将其弟屈原的尸体打捞上岸,并安葬于此,现在的秭(姊)归县也因此而得名。
九畹溪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入郢前开坛讲学,植兰养性之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九畹溪处于三狭库区内。当我们承坐旅游船到达这里时,库水所至,形成了许多狭长而僻静的谷沟。按照政府的安排,村民大都已搬迁他乡,隐约可见的几户人家,他们原地往高处移,选择在半山腰上安了家。他们以捕鱼为生,在政府为他们开发的旅游景点中经营小买卖,生活尚可。当年屈原在这里开坛讲学,植兰养性之地,现在再也无法找到它的踪影,所能看到的只有一泓清悠悠的库水。
为了开发屈原与楚文化旅游业,当地村民,在水面架起了一条约一公里长,两米宽的水面浮桥。浮桥所至,是一条约一米宽的纵深狭谷,婉转地向前延伸,显得宁静清谧,阴沉而探不见底。我们沿着一座高耸的高山环行。山不算高,但林木密不透风,屈原庙,屈原行踪和楚文化的踪迹隐约可见。其妙,其神,尽在此山中。
这里距离屈原故居,即秭归县城约20公里。三狭大坝坐落于屈原故乡秭归县城境内,与屈原祠相对而立。在旅游当局的规划下,三狭工程旅游行程、屈原文化旅游行程与楚文化旅游行程,三者形成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走进三狭,屈原祠,屈原故居,屈原诗等。屈原行踪所至,把屈原文化与楚文化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上,形成了浓重的楚文化与屈原文化氛围。进入这里,等于深受了一次屈原文化熏陶。
坛子岭景区,由于其状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坛子倒扣在山顶上而得名。是三狭大坝输扭工程的露天博览。海拔约260米。我们从下至上,承坐露天的三级电梯,拾级而上,便可登上山顶。我们高居临下,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三狭库区尽收眼底。
置于室内那台超大规格的影视屏幕,轮番地向顾客播放着三狭工程的建设盛况,恍惚三狭工程建设者们那种舍生忘死,汗洒大坝的战斗就出现在眼前;停放在坛子岭中心处,距今已8亿年的江底石,其不规侧的凌角,记录了母亲河古老的过去,沧海桑田的经历;矗立在山顶右侧,一个三角形四面体的名为截流石,它是当代水利科学成功应用的见证。中国人的哲学理念均与“三”有关,如三三得九,九九归一,现在被三狭的建设者们成功地运用到三狭工程的建设中,一举成为大坝的中流砥柱;坛体的四面,一组大型铜板浮雕直挂坛体的四面,三个雄壮的男性手携着手在水流中旋转,恍如水轮机的涡壳,上为虎,下为凤,表达了三峡工程的地理与悠远的文化背景;左侧,大禹一手挥舞着铁铲与一位现代男士重映,艺术地再现中华治水的悠久历史……。
我们拾级而上,登上人工造就的坛子口,从而也登上了瞭望台的最高点。在这里,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看三狭库区的景色。不同的侧面,不一样的特色,各显千秋。真可谓大坝揽波涛,高峡出平湖,那气势神韵,波澜壮阔,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们沿东而下,来一个左转,屈原祠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屈原祠处于坛子岭东端的一个宽阔斜面上,与三狭大坝对面而立,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仿如一个忠实的守护神,在那里守护着气势磅礴的三狭大坝水利渠扭。
屈原长于三国时期鼎盛的楚国,与秦国的国力不相上下。他主张富国必须强政,必须革新政治,以法治国。他在《离骚》中对楚怀王说:“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骥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他提倡美政,扬弃秽政,改革现状,废除旧制。在秦国势力茁茁迫人的形势下,他主张楚、齐联盟,借力发力,抗击秦国。可是在腐败君主统治面前,他的雄才大略显得苍白无力,最终无法实现,甚至落得个投江自尽的下场。现在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把屈原祠搬到这里,面对着大坝而立,这也是对屈原亡灵的一种蔚籍。
屈原祠占地面积约30亩。祠堂内有:山门、屈原青铜像、屈原衣冠冢、纪念屈原陈列馆、东西碑廊等五大部份,对屈原的生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展示。
采用唐宋风格建造的山门,郭沫若先生手书写的苍遒有力的“屈原祠”几个大字,被镶嵌在牌楼的正上方;襄阳王树人所书的“孤忠”、“流芳”,分嵌在左右两方的额枋上;大门的匾额上闪烁着“光争日月”的金光灿灿四个字。这一番设置,保留了屈原祠古老的格调,彰显出威严、肃穆的气派。
在正面的大坝上,屈原的青铜像矗立在祠的正中央。其高3。92米的屈原青铜像,高俏而焦悴。他头微微地下沉,紧锁着眉宇,一派忧心忡忡的心态,写满脸面;他体态前倾,迈动右脚,提起左手,两袖生风,好一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屈原衣冠冢,即屈原墓,随屈原祠迁徙而在这里建造。墓上立着青狮白象。据说,青狮、白象是佛教里的两大护法宝,如一对灵兽一样守护着屈原的平安。墓前台是一个祭台。人们走到那里时,便不由自主地上前进香参拜。这里终日香烟缭绕,香炉下面堆积着一层厚重的灰烬,屈原在民众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墓前三排六柱呈八字开扇。外柱镌刻着“汨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的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上柱间嵌着一块《重修楚大大墓碑记》,将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携刻其间。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在那里把守,好一幅威武与气派送给了屈原,从而表达出人民对屈原的心声。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间,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看到这一切,人们无不送去深深的祝福。
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大坝上,其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彰显出唐宋的建筑风格。馆内分成上下两层。下厅陈列的全是屈原生平的图片、绘画、诗词、乐曲、书法、屈原研究论文和各种版本的《楚辞》,其中保持完好的有范曾人物画《屈原》、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根据屈原楚辞九歌而作的《湘石湘夫人图》等,以及根据屈原名著而拍摄的《离骚》、《天问》、《九歌》、《招魂》、《卜居》、《渔父》的照片。这些通过艺术家、作家,运用画作艺术,绘画艺术、乐曲艺术,拍摄艺术、书法艺术等的运用,再现了屈原人生经历的艰辛、从政经历的沉浮、诗作艺术的创新与执着,以及爱国爱民的宽阔胸怀,走进这里,使我们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层展厅,陈列着秭归境内出土的各种珍贵文物,从而再现了强盛的楚文化与屈原生平的珍贵宝物,从而真实地再现屈原的生平与崇高的思想境界。
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278年,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离开了屈原故乡,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立志于爱国济民的伟人就这样含冤离去。在我国,无数的英雄豪杰,英雄义士,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不愧为英雄,面对着强敌没有倒下,却含冤枉死在来自内部的屠刀下,已是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只有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才铲除了他的基础,尽管偶尔在某种场合下不可避免,但作为社会的上层,已经没有了这种根基,使人生在社会上终于得到了公平。那一年我在阅读屈原生平时,为屈原的不平,而写下了《从屈原投江想到的》,以抒发对社会腐败的不满,对两面派的愤恨,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希望社会天坪得到全面的公正。
屈原已去,但愿屈原思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