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身陷火焰山
从吐鲁番驱车前往乌鲁木齐的途中,汽车一个右拐,扭向了北向。在四面沙漠山体的包围下,一条狭长的谷沟从北向南流动。沟内流水涓涓。簇拥在谷沟两岸的树木,一片清绿,阵风吹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尽享苍天赋予的一切。随着沟水的潺潺远去,绿体伴着沟水延至远方,从而形成了一条狭长的绿色地带。与寸草不生的周围山体相比,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差。
这里属于沙砾性岩石地带。山体上,由沙漠筑起来的赭红色山体,灼光闪闪,烈焰熊熊。这就是根据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的电影《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拍摄现场,现已成为新疆的一个旅游景点。
随着行车,在沟谷里爬行了半个多小时,露出了一个略显平坦之地。车旁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简陋幛蓬,这是游客唯一可注足的插针之地。我们一经打开车门,火焰山便把一股滚烫烫的热浪送到车门。见状,人们不顾一切地蜂拥而出,挤身于那个幛蓬内。幛蓬里摆放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有备而来的人们,立即把随身带的西瓜摆到桌面上,接着便是一阵哗哗的抢吃西瓜的杂乱声。“来!快来呀!就站在那个位置上,我给你拍!”“来,就在那里,这是佳境啊!”未等喘息,远途而来的人们,立即端起了相机,开展了一番咔嚓!咔嚓!!的狂拍。
幢蓬前,堆着一堆圆锥状的沙堆,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沙煎鸡蛋,每只2元”的字样。见状,决心一试的游客,毫不吝啬掏起了腰包,哗哗地往那里砸钱,以尝试一番沙煎鸡蛋的滋味。
据民间传说,当年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仓卒之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恰好落至吐鲁番这个地方。孙悟空借来芭蕉扇,扇了三下便扇灭了大火。冷却后,便把这个高温与焦灼的火焰山扔给了人间。
据科学考证,这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沙漠地带。千万年前,地壳横向运动,留下了无数的褶皱带,经大自然的风蚀雨剥,终于形成了火焰山起伏连绵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在新疆,煤层自燃成为常见。据记载,在距离乌鲁木齐市约40公里的硫磺沟煤田,在清代光绪年间就有:“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的记载。天山是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埋在地层中的煤层经过地质运动,表现为倾斜式煤层。煤层露出地面后与空气接触,经氧化后积热增温,从而引发自燃,最终酿成煤田火灾。1999年重新暴发时,历经四年才将火山朴灭,所以火焰山,便成为实实在在的火山。
在火焰山景区内,共有馒头山,胜金峰,云梯,千佛洞,吊桥,买买提大院,万佛山等景点,其状各异,其形迫真,在如火的热浪下,火焰山终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展示,到此一游,也就是一次赴汤蹈火的经历。
在我们下车注足的北面。馒头山便置身我们的眼前,它是因其形而得名。由于风沙滚动的缘故,所以山体呈斜体状。山体之间相连,由一道道山岗相连,以至把一道道山体连结了起来,一直至远方,从远处看,如一串串赭红色的珍珠。从下往馒头山上看,那赭红色的山体,仿如披在高僧们身上的婆娑。馒头山脚下,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平行直线山岗,与另一座山体相连,仿如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每一个片段结束时,唐僧师徒四人牵着马行走在山岗上的实景。我们到这里时刚好是4月天,但温度已达40°多。我们站在山下撑着腰观景时,已是气喘吁吁,但冒险登山者大有人在。从山下往馒头山攀登,需要走一段“Z”形的路,攀到馒头山脚需要半多小时。在我们队伍中,有一位80岁高龄的长者,由于身体硬朗,人们称他为“德国机头”。他自告备勇地打头阵,第一个踏上了登山之路,见状登山者纷纷而上。但一旦攀登到了山岗,就再也没有人要往上登越的勇气了,因为这里存有未知,只求万无一失,不求冒此一险。下来时,都是按照原先设计的路线,依着沙漠翻滚而下,以尝试一番摸爬滚打的滋味。
火焰山的主峰胜金峰,海拔851米,与馒头山隔着一条南北座向的谷沟。与馒头山相望而立,营造着这里的盛景。千万年前,地壳的横向运动,留下的无数褶皱带和风蚀雨剥地层,有的凸兀在沙砾的表层上,有的却深埋在沙漠中。经过长期的风雨冲刷和沙砾的流逝,许多渐渐渐露了头角。面向沟谷一面的胜金峰,被深埋在沙砾里的褶皱带和风蚀雨剥地层,现已渐渐地凸现了出来。从远处看,仿如环环相扣的立柱,由下至上地支撑着这座不倒的山体,呈现出陡峭状,与其它呈馒头状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那赭红色的洪积扇裙,经过高温与干旱的环境打造,扇裙呈现出多边的龟裂体,从而造就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不能不引人瞩目。褶皱层的前方,沙体流动后留下的痕迹,斑驳可见。山体上,有一条由下至上的阶梯,紧贴在沙体上,供人们拾级而上地登山,然后从山顶滑落而下。但面对需要赴汤蹈火的现场,没有一个敢于过招。
火焰山处于沙砾性岩石带。在高昌王朝时期,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佛教终于在这里活跃了起来,以至发展成为中国佛教重地,火焰山地属高昌,因此佛教慢慢地在这里盛行了起来。现存的火焰山千佛洞,就是其中的力证。
千佛洞位于火焰的另一面,处于谷沟西岸的悬崖上。共有洞窟83个,现存下来的共57个。其中壁画40多幅。是目前吐鲁番境内洞窟最多,壁画最丰富的石窟群。
火焰山千佛洞,始于南北朝后期,历经了唐、五代、宋、元等7个多朝代。本世纪初,千佛洞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破坏。但劫余的佛座仍然华丽,残余的壁画仍然夺目。因此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依着火焰山的半山腰前行,这是一条通往佛洞的通道,千佛洞便依路而建,依山而立,洞容大小不一,佛像全是泥塑,洞容是凿崖而成,但洞顶却用土坯筑成。至今已隔千年,但仍然牢固。洞窟残存的以壁画为主,颜色鲜艳可观。在千佛洞保存下来的佛像、壁画中,有一张“地狱变”的图像,据说是全国唯一保存至今的珍品。第27窟中,佛背光上的一部乐器“忽雷”,听说在全国各地的石窟、壁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窟洞里,有一张“供养人”的壁画,表现的是男、女及蒙古骑士的生活状态,从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在一个佛洞的后壁,有一幅为佛涅盘后,众弟子默立举哀的致意图,表现出佛曾们的喜、怒、衷、乐,具有人性美的一面。
在人们的印象中,火焰山是一个焰烈笼罩的****之地,寸草不生,飞鸟难寻,人迹稀疏。但千佛洞的出现,如一棵明珠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于是改变了人们的固态。火焰山曾经是中国经济与文明的发祥地与发展的启动具,因此而另眼视之。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景观区和地面景观区两大部分。在地下景观区内,西游文化长廊,再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历程与艰辛;地理展示厅,通过地理结构的展示,从而为火焰山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依据;历史名人厅,通过对名人史迹的简介,从而看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巨型温度计展示厅,从而使孙悟空的金珠棒展现得更加迫真与传神;国家领导人在这里的留影,从而增加了火焰山景区地位的提升与厚度。
走出门外,是西游记拍摄现场的景物展示。在四面赭红色沙漠的包围下,这里的景物与周围环境的景色协调一至,一个赭红色的世界呈现人们的面前。火焰山的顶上,有一石柱,巍然矗立,形同木桩。据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时,曾把他那匹白龙马拴在此地,拴马桩由此而得名。在拴马桩的不远处,有一巨石,相传是唐僧上马时用的踏脚石。
天圣园内,有一组唐僧师徒四人牵着马西天取经的群塑,孙悟空以一个猴头探月的惯用动作打头阵,体现出师徒西天取经的多灾与艰辛,必须处处提防。天圣园的中心处,一个以猪八戒的形象为原形,打造了一个地下宫殿,从而使猪八戒的形象,得到了一次迫真的再现。后面是手持芭蕉扇的大肚佛,在那里一边悠然自得地扇风,一边对猪八戒投来了阵阵讪笑。猪八戒携同唐僧师傅西天取经途中,对师傅表现出的憨厚与忠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但他贪色与贪婪,以至做出了许多使人啼笑皆非的蠢事。人们观后,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出可悲,可敬,可笑的神态。但猪八戒那独特的人物性格,终究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创作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现已被翻译成世界语言。他一生贫寒,身边没有儿女,许多作品多有散失。他在创作《西游记》时,把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书中,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篇,从而使火焰山变得更加神奇,典故更具斑斓的色彩,人物形象更具故事化与情节化。同时,火焰火也因此而成为天下的奇景与奇山。在这里,人们一边欣赏奇观佳景,一边对孙猴子借芭蕉扇的典故娓娓而谈,从而使旅游行程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现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每一寸土地皆有故事,一切变得神奇。而这里的成名,得益于吴承恩传颂不衰的杰作,和根据《西游记》拍摄成的影视。
中国四大名著在民间早已流传。其中的典故,老少皆宜,倒置能详。根据原著改编的《西游记》,自1986年播放后,迄今已播放两千多场次,堪称神剧。他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在于作品从实际出发,忠实于原著,还原于真实,对于每个细节均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现在出现的许多西游记版本,尽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投入了巨资,虽说经典,但无法超越。原因在于胡编乱作,脱离原著的造作大多,因此人们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