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3200000003

第3章 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 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

如何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研究比较文学?如何加强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对话?如何在比较中找到一个稳固的立足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们从古人的智慧中寻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和而不同”。发现让人如获至宝,大家似乎可以凭借这一条一往无前。近年来比较文学界的同仁对许多观点都可以批评、可以质疑、可以说三道四,唯独这是个例外。究其根源,正是缺乏问题意识使然。

什么是比较文学中的“和而不同”?有学者指出:“比较文学由于其性质所规定,它首先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倡在差异中反映自己,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使一种文化或文学在与不同文化或文学的差异和反观中得到发展和更新。与此同时,比较文学也十分重视发掘不同文化或文学中人类共同的基因,正是这些共同基因使人类有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可能。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原则。”“和而不同”原则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晏婴和齐侯就“和”与“同”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一次对话。齐侯对晏婴说:“惟据与我和。”(“据”指的是齐侯侍臣梁丘据。)晏婴则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晏婴的意思是说,“和”就如同做菜一样,把油盐酱醋这些不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才能做出菜肴来,给人口福之享;“和”也如同音乐,五音调配、相成相济,才能构成美妙的乐章,让人感受到旋律之美。因此晏婴认为,梁丘据对齐侯的态度不是“和”,而是“同”,他说,“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梁丘据这种与齐侯随声附和的情势,就好比做菜只用水,谱曲只用一个音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如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若是。”可见,“不同”是“和”的基础和前提,几样事物相异相关,才可能达成一种“和谐”。晏婴之后,孔子又将这种“和而不同”的观念从言说君臣关系扩大为言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主张。《国语·郑语》记载了周代史官伯阳回答桓公的一段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又将“和而不同”看作事物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而不同”这一语词在儒家经典中的频繁出现,加上后继大儒们的不断阐发和历代统治者的认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和而不同”的文化原则,曾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在当今文明冲突时代,一些学者重提“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显然是看到了这种思想对于西方文明来说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所构成的与西方文化和文明不太一致、相互补充的思维取向。当今之世,西方文化仍然在全球化浪潮裹挟之下在向非西方国家倾覆,这正导致着世界文化日益趋同和日益单调,这些学者标举“和而不同”的大旗,是有着渴望以此来扭转世界文化形态日益单一化这一不正常状况的良苦用心的。

从世界角度而言,各国既要保存自身的民族个性,又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和而不同”的确不失为一种可能实现这种愿望的良策。有着不同文明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在某些方面达成一些共识,本着求同存异的平等原则,既保留各自的特色,又在某种意义上达成“认同”。这种“认同”不是一方消灭另一方,也不是一方“同化”另一方,而是在两种不同文明中寻找交汇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借鉴、互相阐发推动双方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这也许正是“和”的作用。我国一些学者反复宣讲“和而不同”的国际意义,大概用意在此。然而,也正是这些学者,没有认识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与谁不同?谁跟你和?”换句话说,倡导“和而不同“的一些学者,并没有认识到“和”的前提是“不同”,而我们当前的文论话语并没有什么与西方“不同”之处,我们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也没有多少与西方不同之处。“和而不同”需要有“不同”作基础,在“不同”之后才有“和”的问题。盘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现状,我们不觉会生出叹惋:因为近百年来一直在追摹西方文化,所以其自身拥有的文化特色正在逐步地消殒。既然没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换,在当下的理论话语与文化形态的绝大多数层面都与西方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拿什么跟人家“不同”,进而要求人家“和”呢?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文化尤其是文论也没有幸免于西方文化的侵袭。自“五四”以来的近百年历程中,我们更多地注重于对外来文明的借鉴,而且有时借鉴甚至变成了借用,变成了放弃主体意识的胡乱引进和盲目照搬,却忽视了对中华文明自身个性的承续和开拓。文明的深层差异与对事物的言说方式密切相关,甚至深深根植于语言的语法结构中。许多当代学者已经看到,“五四”以来对白话的选择和使用不只是语言形式问题,白话实际上是一种启蒙性的语言,其中包容着来自西方的、全新的启蒙精神;现代文学是以翻译体白话为基点成长起来的,现代学术话语更积极主动地采纳了西方的逻辑语势,而弃绝了我国古代的话语言说理路。总之,我们未能及时检点民族文化特征的西化式现代化历程,最终导致了文化建构思路和学术言说方式的全面西化。应当承认,以学习西方为主的现代化历程在不少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它使中国在经济上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逐步融入世界大家庭中,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但这一过程使中国当代的文化文论在抛弃古代话语言说理路的同时,也疏离了自己的文明本源,从而在西方文化面前丧失了自己明朗的个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建构上的失误。

在中国近百年的文化转型历程中,也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很好的建议,用以实现既保留中华文明的传统,又能成功地借鉴西方文化的伟大目标。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被称为“哈佛三杰”的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人曾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主张。在他们看来,国粹和新知并不冲突,是可以共同参与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的。国粹和新知相辅相成,互相参佐,国粹给新知的吸纳以一个合理的参照,而新知又为国粹的昌明提供有效的资源。应该说这些学者提出的这种建议是很有道理的,可惜的是,由于中国近代的衰弱给了文化激进主义更充分的合法性,吴宓等学者的观点因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采纳。不仅国粹未能被昌明,新知由于没有国粹的土壤,因而无法在民族文化中融而化之,只能强行地植入中国文化与文论的肌体之中,由此,西方文明整体性地置换了传统文化和文论的质态,导致了中国文论的“失语”和文化的“失家”。没有了自己的文明个性,我们的现代文化尤其是现代文论只能是与西方趋同的,另一方面,如果你没有与西方的“不同”,西方学者也自然对你的东西不屑一顾,不会也不可能与你“和”。在这种背景下来谈论“和而不同”的文化原则,只能陷入尴尬的境地。

学衡派主将之一吴芳吉在《再论吾人眼中的新旧文化观》一文中写道:“复古固为无用,欧化亦属徒劳。不有创新,终难继起,然而,创新之道,乃在复古欧化之外。”现在倡导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其实正是倡导“不同”;我们强调“失语”,正是为了建立“不同”的话语;我们提出的跨文明研究,希望通过此种研究重建中国文化规范和文论话语,目的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明和文论进行现代转化,让它们恢复生机和活力,重新参与我们的思维重建,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这种传统文明和文论的现代转化,既不是“复古”,也不是“欧化”,而是于“复古”与“欧化”之外,又不脱离古代传统和西方资源的理论创造。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拿出实绩来”,只有当我们拥有了自己富有独特个性和价值的文化体系和文论话语,西方学人才可能对你刮目相看,而我们也才可能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真正转化为现实。

(原载《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许多经典诗作,大多收入四部诗集之中。朱自清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这本诗选以爱情为主题,由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莫渝先生编选。爱情是徐志摩丰富情感的缩影,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也以情诗最具特色,因而这本情诗选包含了徐志摩诗歌的精华。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乘火车梦游

    乘火车梦游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家段落的散文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在风中藏好自己”、“乘火车梦游”、“回春遗梦”、“怀抱梨花的村庄”四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作者的心路历程。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tfboys是你

    tfboys是你

    是你,让我在最美的年华遇到你。是你,让我感受到人间第一片温暖。是你,在我需要的时候,为我抚平伤痛。夏常安,不要对我这么好。在我心灵最脆弱时,你却伸手,将我推向了地狱。
  • 夏栀琉影

    夏栀琉影

    海内的万人迷,海外你还是吗?以后在海外切记三点,“防火防盗防美男!!!”千万不要被外表所骗,以防中了美男计!有颜值有身材有才艺有什么用?最重要情商啊!除了征服俄罗斯,顺便征服大帅哥怎样?“沐羽熙,姐是不可能输的~”“夏小姐,请问你的智商够用吗?”夏影&沐羽熙,极端的两人会勾出怎样的一段情缘,《夏栀琉影》倾情演绎~
  • 超品农民工系统

    超品农民工系统

    【火热新书,玩命连载……】醒掌天下权,如履薄冰;醉卧美人膝,如临深渊。为朋友,他甘愿两肋插刀;为亲人,不惜血溅五步!龙隐深山,却终要翱翔于九天之上,携风云之势,一路高歌猛进,战的风生水起!热血爽文,尽情收藏,关注,投推荐票……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无尽复制

    无尽复制

    无敌虚仙,惨死混沌河中,灵魂转身,偶获青铜仙鼎,复制万物,丹药,仙器,特殊血脉,远古神诀,统统复制,归我所有!你有的手段,我全部都有,你没有的手段,我也一种不缺!亿万手段,加诸我身!踩天才,收美女,血站八方唯我独尊!养气,脉轮,内丹,阴阳,空冥,灵虚,九变,圣体,虚仙,九大境界,步步登天,举手投足,镇压诸神上仙!
  •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古阿拉伯文明探寻

    让我们走进古阿拉伯文明,总共分七章,浩瀚沙漠中的大帝国、神权体制下的阿拉伯、庞大帝国的政治统治、光芒四射的物质文明、光芒四射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城中央之千面男人

    城中央之千面男人

    伍肆,博弈,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流浪在属于自己的城市,却误打误撞的被卷进一次绑架案。大难不死之后,两人结拜为兄弟,经历了各种离奇故事。本文以插叙,回忆,魔幻现实等各种手法,历经4年时间为读者叙写了一场场震撼的视觉盛宴,保证看过之后回味无穷
  • 林果飘香

    林果飘香

    本书以科学性为前提,以点带面,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信息量较大,适宜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果树是树木中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部分,木本果树提供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水果和干果,世界水果中产量最高的柑橘、苹果、葡萄、桃、梨等,干果中产量最高的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枣等都是木本果树。这些水果和干果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为人类提供了维生素、氨基酸等许多必需的营养,同时成为农林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作物。《科普通鉴:林果飘香》带你了解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果树栽培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合理消费果树产品,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有很大帮助。
  • 一缕红妆

    一缕红妆

    “她之于我,是不可或缺的伴侣,你无权争夺!”“你若再要阻挠与我,便是粉身碎骨,也誓不罢休!”“我们,只是我们,并不属于任何人,你们,也无权替我们做主。”长眠再醒,是世事变迁,还是缘分依旧,谁,又说的明白……
  • 一本有关鬼怪的书

    一本有关鬼怪的书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在我看来,鬼怪其实就是另一种生物而已,所谓的仙术,道术,其实是另一种科学而已,暂且把它称为“符文科学”。当现在的机械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利用机械科学发现肉眼所看不到的世界。玄之又玄的各种事件就可以用科学来解释。而我,只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过客而已......这是我在自己生命中所记录下的自己所见的各种怪事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