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8400000028

第28章 一个帝国的形象代言人(2)

《天聪实录稿》天聪六年(1632年)六月,清太宗致崇祯皇帝信:“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边官作践太甚,小国恼恨,又不得上达……今欲将恼恨备悉上闻,又恐以为小国不解旧怨,因而生疑,所以不敢详陈也。小国下情,皇上若欲垂听,差一好人来,俾小国尽为申奏。若谓业已讲和,何必又提恼恨,唯任皇帝之命而已。夫小国之人,和好告成时,得些财物,打猎放鹰,便是快乐处。谨奏。”

可见皇太极有相当的自知之明,用辞十分谦卑。而崇祯毫不理会,对后金始终坚持“不承认政策”,不承认他有独立自主的资格,决不与他打任何交道。既不了解形势,又妄自尊大,并且还激怒了皇太极。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带兵,集兵十余万,避开袁崇焕防守的东路,由蒙古兵作先导,绕道西路进攻。后金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袁崇焕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两军在广渠门外大战,恶斗八小时,后金兵终于不支,败退十余里。

袁崇焕知道这一仗侥幸获胜,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他对部属说:“按照兵法,侥幸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袁崇焕其时因为急于救援,来的兵力较少,他想等到集结大规模兵力,再对后金兵进行彻底的反击,于是他调度部分兵力深入敌后骚扰后金兵,没有将所有援兵都调来守北京。本来这个战略是很正确的,皇太极这次孤军深入,已经犯了兵法大忌,按照袁崇焕的想法,完全有可能将后金部队一次性的击溃。要知道,后金根本无法承受一次这样的毁灭性打击。所以袁崇焕在等待最好的战机,等待勤王大部队的集结。

后金兵溃败之后,心中不忿,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北京城的居民顾着自己身家性命,说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后金兵是他引来的,目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有人在城头向城下的袁部骑兵抛掷石头,骂他们是“汉奸兵”。石头砸死了几名兵士。崇祯看到袁崇焕迟迟不肯决战,又听到北京城外谣言四起,忧虑重重。加上皇太极恰到好处的一个“离间计”。崇祯终于把袁崇焕下狱了。

得到袁崇焕下狱的消息,皇太极大喜,立即自良乡回军,至芦沟桥,击破明副总兵申甫的军营,迫近北京永定门。崇祯催促袁崇焕手下大将满桂冒险求战,满桂不得以出兵,全军覆没。祖大寿本来率军营救京城,看到袁崇焕下狱,掉头冲出山海关北去,结果又被袁崇焕修书回兵,和后金兵接战,收复了永平、遵化一带,切断后金兵后路,逼迫后金兵退回辽东。

当时各地来加入北京勤王的部队很多。袁崇焕下狱,导致各路兵马军心大乱,再加上欠饷和指挥混乱,山西和陕西的两路援军都溃散回乡,成为“流寇”的骨干。从此,溃兵加入流寇,使得只会抢粮、不会打仗的饥民有了军事上的领导,“流寇”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长为明朝的威胁。

袁崇焕无罪被杀,对于明朝整个军队士气打击非常沉重。从那时开始,明朝才有整个部队向投降的事。袁崇焕既忠且能,可惜生不逢时,最后还落得凌迟处死。经历过袁崇焕的凌迟处死,以为无论谁投降后金都是可以理解的,想想以袁崇焕如此忠心耿耿,尚且是这样下场,何况其他人。

魏忠贤:忠奴,还是权阉

在古代政治中,有几种人是最被看不起的:阿谀奉承者、栽赃陷害者、昏庸无能者、不知廉耻者。这几类,实际上都是按照政治中的表现进行的归类,看不起这样的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们缺乏了基本的道德,即便是普通人,也会被看不起,何况是做官的。

不过,除了这些按照政治表现的分类之外,还有一种因为身份而被看不起的人:宦官。

做宦官者,大多是出身低微的人,所以,在等级制度下,这些人本身就是被看不起的,加上做了宦官,就更加被歧视。可是奇怪的是,在历史上,宦官却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主角:东汉时代的十常侍、唐代的高力士、明朝的王振、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都是名动一时的大宦官。而这些人里,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最为世人所知的,非魏忠贤莫属。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最简单的说法,就是魏忠贤把持朝政,造成了明朝的政治腐败,迫害了大量有治国才能的贤能之士,对明朝灭亡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人们的印象中,因为魏忠贤的暴戾、残忍,造成了明代后期严酷的特务政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恐怖时期。

这些,只是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大多数只是泛泛而论,可是,一个被世人轻视的宦官,真的能撑起大明帝国的局面吗?

充满意外的遭遇

魏忠贤的一生似乎充满了矛盾与意外。作为一个宦官,他实在太特殊:一般的宦官都是在幼年时由家人做主净身,而他是在已经娶妻生女的22岁,自阉入宫。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进宫前他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因排行第四,所以人们称他魏四。由于贫穷,魏忠贤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

魏忠贤的自阉入宫,后人看来是个十分荒谬的事情。一次赌博输光之后,他躲进街上的酒馆里,被别人找出来,当街一顿痛打,差点儿丢了性命。在声声逼债声中,魏四情急之下说出了:“我进宫当太监还你还不行吗!”当时在场的人只不过把这当成慌不择言,谁也没想到魏四过后真的自阉了。

这句情急之下的话无疑反映了魏忠贤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支撑这一时冲动的,是他对自己生存境况、前途命运或多或少的思考。由于家底太薄,靠自己的辛苦发家致富对他来说只能是痴心妄想,何况他知道自己根本吃不了那个辛苦,而出外闯荡在户籍管理异常严格的大明社会也基本没有可能。他整日酗酒赌博何尝不能解释为对生活的绝望和怨愤呢?在这种情况下,扔进这个深潭中的任何一根稻草在他眼里都有可能变成一条船。

然而,这个决心不是说下就能下的。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这个选择之艰难不言而喻。可是,不当太监,难道一辈子就这样穷困潦倒,在别人的白眼中混下去吗?这样活着,简直就是受罪。

具有赌徒性格的魏四,用了比别人短得多的时间就作出了这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经过重重的困难,他终于找到了门路,用家里把女儿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钱,赶上了万历十七年最后一次挑选。在所有待选的人里,他成了唯一一个入选者。进了宫,魏四被换了个新名字,叫“李进忠”。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早起时倒前宫的马桶,其余时间则无所事事。

从哪个角度也看不出这个人日后会成为左右大明帝国的风云人物。在宫中飞黄腾达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而这三条魏忠贤无一具备。魏忠贤没上过一天学,进宫多年,依然大字不识一个。说到心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憨”。待人热情,真诚,合群,敢作敢当,经常被那些奸滑的太监耍弄,得了一个“傻子”的外号。至于野心,他更是绝缘。他进宫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丰衣足食,最多是一家人衣食不愁而已。

然而,历史就是如此偶然。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为命运赌博而进入了深宫的十几年后,钻营到了一个伙食管理员的位置,而这个位置,阴差阳错,是在东宫太子身边。

即使如此,李进忠的前途仍然看不到什么光明。因为太子在当时看起来地位相当不稳。万历皇帝一直不喜欢这位太子,总想以自己喜欢的第三子取而代之。由于皇帝的厌恶,太子在宫中没什么地位,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可以随便欺负他。

然而,李进忠的与众不同之处在这个时候开始体现出来了。李进忠对太子身边的王才人与小皇孙,有一种出于本性的狗一样的忠诚与依恋。他不管他们有没有前途,既然是他的主子,就无条件地忠心耿耿。王才人一高兴,就让他恢复了本姓,改名叫魏进忠。

由于太子被人冷落,这位皇长孙自然就更加没人重视。按理,作为龙子龙孙应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万历皇帝从来也没有关心过此事,直到成年,这位皇长孙也没有读过书,认识的几个字还都是身边的太监们没事时教的。

十分自然,这个后来成为明熹宗的孩子“不好静坐读书”,而是好动,爱热闹,喜欢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起来没完没了,不知道节制。他喜武,爱看锣鼓喧天的武戏,也爱自己舞刀弄枪,更喜欢骑马射猎。少年时,他又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显示出了杰出的工艺天赋。在他骑马射箭或者运刀如风的时候,总有一个身躯高大的人跟在他身边,那就是魏进忠。常年的耳鬓厮磨,这一老一小之间形成了一种亦主亦仆、亦亲亦友的关系。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战战兢兢地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了明光宗。谁都没想到的是,明光宗登基才一个月,就因为纵欲过度,一命呜呼了。一转眼,昨天还在宫里流着鼻涕四处乱跑的长子朱由校变成了天子。

皇权光环的受益者

因为意外而登基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实在是没有做好处理朝政的准备,不但因为他年纪尚小,而且这个孩子对政治还十分厌恶,在他看来,那些繁文缛节远不如在后宫玩耍有趣。繁重的政务对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桎梏。

他急需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来替他处理这些“麻烦”,好让他一心一意回后宫玩耍。这一重任,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老太监魏进忠的身上。这个目不识丁的太监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职责是替皇帝批复奏折,自此,魏进忠一手掌控了明朝的皇权。天启二年(1622年),熹宗赐魏进忠名为“忠贤”,更是表示出对魏忠贤无以复加的信任和宠爱。

在机会面前,魏忠贤表现了他果断敢为的本色。面对司礼监秉笔的任命,他虽然一字不识,但他有他的办法:他让别人替他讲解奏折,把艰深的古文翻译成浅显的白话,然后,他发号施令,再让人把他的命令翻译成文言,用朱笔书写在奏折上。

可惜,对于大权在握的魏忠贤来说,他的经历太过苍白。而且,他缺乏起码的文化素养,又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处理政务难题时常常别出心裁,甚至错误百出。

自从当上司礼监秉笔,魏忠贤耳边听到的,都是对他的颂扬;眼前看见的,都是谄媚的笑脸。一步登天的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炫耀的机会,每次出行,随从多达万人,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位大臣的出行有他的派头大。

在穿着上,他也要千方百计显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平时他经常穿龙袍,甚至连内衣内裤上,都要绣上金线蟒龙!客观地说,魏忠贤并没有僭越之意,只是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高贵”。

然而,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原因不在于魏忠贤的水平太低,也不在于魏忠贤掌权与否,而在于魏忠贤的身份。明朝祖制,太监不可干政。所以,即便魏忠贤的才能经天纬地,也不能由他来代天子理政。因此,在魏氏掌权之后,各种反对的奏疏就一上再上。

天启二年(1622年),刚刚踏入官场的新科状元文震孟上了一道奏折,指责皇帝没有真正承担起治国大任。文震孟直言不讳地指出:皇帝不过就是一具傀儡,被人操纵。魏忠贤见了奏折大怒,立刻下旨,要对文震孟廷杖八十。然而,由于朝臣们坚决反对,大力救护,文震孟被免除了廷杖,仅被贬谪外调而已。

通过这一回合,魏忠贤第一次明确认识到,朝廷上下有一股反对自己的巨大势力。这仅仅是个开始,后来,此类奏疏越来越多,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攻击魏忠贤。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东林党人的代表,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历数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这一上疏实际上成了东林党人向魏忠贤发起总攻的动员号令。六、七、八月,弹劾魏氏的奏折蜂拥而至,竟多达七十余章。

见到这些铺天盖地的奏折,魏忠贤心中惶惶无主。毕竟他也知道,太监干政,历代以来都是大忌。他立刻找到了客氏,一起到皇帝面前去乞求庇护。在魏忠贤和客氏“日夜哭诉”之后,天启皇帝坚定地站在了魏忠贤一边,维护魏忠贤的权威。皇帝的庇护就像护身符,刀箭不伤。对于这一发现,魏忠贤惊喜不已。

可笑的干政春秋

掌权之初,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魏忠贤在朝中并没有政治基础,所有人都对他的能力和合法性表示怀疑。在东林党人向魏忠贤发起攻击之初,满朝大臣都拭目以待。东林党人一次次无功而返,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魏忠贤的地位不可动摇,因此,许多政治嗅觉敏锐的人立刻转变风向,果断地向魏忠贤靠拢。很短的时间内,一批大臣就聚拢在魏忠贤身边。

魏忠贤在组织自己的集团时,大认干儿义孙,这样他才能对这些人放心使用。对他的“儿孙”们,他真的尽心尽力地照顾“栽培”,只要投奔他,他就立刻给予回报,他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很快,他就向东林党人发起了进攻。

大义凛然的东林党人其实不堪一击。魏忠贤在他的谋士指使下,寻找各种借口,对东林党人进行弹劾,然后再以皇帝名义加以罢免。东林党人好面子,有的时候,不用魏氏罢免,遭到弹劾的大臣自己就提出了辞职。数月之间,东林党人就已被清除殆尽。对那些曾经指责他统治不合法、能力低下、出身卑贱的人,魏忠贤报复起来残酷无比。杨涟、左光斗、高攀龙等人都被他百般折磨而死。杨涟死前,经受了多次惨绝人寰的毒刑,死时被铁钉贯脑,身无完肉。

魏氏干政后,人们很快发现魏忠贤有个近乎病态的爱好:爱讲排场,爱听恭维,无论多么过分的吹捧他都能欣然接受。于是恭维魏忠贤就成了朝中大小官员的一条升官捷径。从天启五年(1625年)开始,朝臣们对魏忠贤的赞颂越来越多,很快变得铺天盖地。朝廷也因为魏氏的一桩桩大功不断地对其加以封赏。魏忠贤先被称为“千岁”,后被称为“九千岁”,再后来居然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爷爷”,离“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在意识最深处,魏忠贤一刻也无法忘记自己出身的卑微,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坐在这至高的权位上,他其实无时无刻不是忐忑不安。登上权力顶峰之后,最让他迷醉的,不是锦衣玉食,高官显位,而是别人对他能力的肯定。别人的恭维一次次让他确信自己果然不凡。

有一次,他的心腹不小心说了一句“外官诌哄老爷”,竟引得他冷笑:“原来天下人都是诌哄虚誉我。”并且因此数日称疾不起。仆人一句不小心的话竟然就打破了魏忠贤的心理平衡,由此可见魏忠贤是何等的色厉内荏。为了保持自己的自信,魏忠贤采取了两种策略,一种是继续听取恭维,一种是全力镇压反对者。

由于他意识到了自己统治的不合法性,意识到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对力量,所以魏忠贤把特务组织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是为了在全社会制造一种普遍的恐怖气氛,让所有的人都不敢乱说乱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用无孔不入的侦察手段深挖潜在的政敌,防患于未然。

同类推荐
  • 慢慢长大的我们

    慢慢长大的我们

    青春总归是要逝去的。后来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手中的王牌几乎全盘送出,这一场游戏,几乎要输的一败涂地。而我们曾经放弃那么多,想要得到的,仅仅只是真实的自己。年纪越长,我们越会失去更多。如果曾经无法回头,那就保持住一份真心。曾经的简单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复杂将我们包裹,那么就把这一切当做是一种历练。我们要学会,把这一切当做成长。
  • 自创系统战历史

    自创系统战历史

    穿越成张角的儿子,难不成打算做反派?幸好还有自创武将系统在身,不过为什么我造一次武将系统就会爆五个历史人物啊!!!还限定我只能收五个历史人物啊。管他那么多了,来一个我杀一个,诸葛亮很厉害比的过空白组合吗?李元霸很强?十六娘让她看看什么叫力气,项羽很霸道?那是我义兄,左边一个管毅右边一个刚子,身前一个夏侯龙,背后一个祸魔,这天下是谁的就让我们来战一战吧!!!《新人写书更新不稳定,不喜欢求不喷》
  • 逍遥小厨师

    逍遥小厨师

    一个穿越者,面对新生活,拼搏创业的故事。
  • 乱时空大作战

    乱时空大作战

    本书猪脚——硕与一行同行的5人旅游团在玛雅占卜师的预言下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意外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却发现自己要从现在一直活到将来,直到二十一世纪他们才能恢复正常,在这几千年内,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来看看吧。
  • 重生石器时代

    重生石器时代

    主角因为一次回家的路上出现车祸而重生到石器时代一个部落男孩身上他开始做武器,制作陶瓷器,做城墙,发明文字...............
热门推荐
  • 半傻妖后

    半傻妖后

    她从六岁开始被送出王府,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恢复大小姐身份,谁知却又因战争而替嫁到另一个国家......人人都道她傻,却不知是真傻假傻。
  • 神之日记

    神之日记

    我生活了成千上万年,我是这个大陆上唯一留下来的神,这是我的笔记,但却不是讲我的故事。故事开始在无数年前,那时候这片土地还不叫地球。
  • 剑心种魔

    剑心种魔

    天才少年,却被认为是修炼废柴,眼看十数年黄金修炼期就此荒废,君莫叹不甘!自行修炼,强行融合阴阳二道,自学成才展露锋芒!可天不随人愿,刚刚学有所成,却被人陷害,被自己的亲爷爷废去一身修为!潜龙于渊必有飞天之时,挫折中,唯有一剑在手!
  • 强者之路,公主传奇

    强者之路,公主传奇

    初见,他看她秒杀江湖蝼蚁。在一次见到,被人误解为一见钟情。某主对某王说:“看他们多有夫妻样?要不这样这样……”某王:“正合我意!”于是,初吻被夺。后来,感情越来越浓厚,他不想她再嫁其他男人,可是天命难违。个个把某女当成比自己命还重要的东西,全心全意守护她。
  • 箫声传

    箫声传

    一个无所适从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所适从误入一个充满了女人的行业一步步走到了世界的巅峰
  •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我当猎鬼师的那些年

    意外被邪鬼冲了神,在三种力量的作用下,我拥有了能够看穿阴阳,感觉鬼物存在的力量。却没想到,中了诅咒之力。为了化解身上诅咒力量,我开始一次次猎鬼探险。阴阳符咒,开阳匕首,死亡谷,天机墓。。。。。种种困难,都一一出现在我的面前。死亡,生存,友情,人心,一次次的经历的我,终于成为一个合格猎鬼师,开始出没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里,成为一个守护者。【新书,求大家多多支持】
  • 白画

    白画

    墨家世世代代传着一幅画,传说画里面封印着人人都想不到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有人把画里面的东西给放了出来。
  •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她是离过婚的少妇,他是别人眼里的冷漠总裁,高高在上的他却只愿为她倾尽所有。她眼里含泪:你为什么总要揪着我不放?他用舌头一点点舔去她的泪水:宝贝不哭,如果有一天你亲口跟我说,我不爱琛子了,那么我一定会从你的世界消失。另注:谢谢支持和喜欢本文的亲,本文现在已设有书友群(许你一世情深)群号码:26.13.10.580欢迎亲的加入,么么哒
  • 远古未来

    远古未来

    三十六位最顶尖的科学家为了一串外星信号聚在一堂,最后所得出的结论:宇宙中,没有外星人!
  • 守护甜心之孤寂公主

    守护甜心之孤寂公主

    她的朋友,爱人都背叛了她。善良?纯真?她早已抛弃了。原本善良的她已经变成恐怖的恶魔!等待她的是无盡的黑暗……是你令我知道了友情的脆弱,我一定会好好”報答”你的!--by-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