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8400000020

第20章 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2)

中期的明朝,早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而呈现出一派衰微的景象:政治上吏治腐败,弊端丛生;经济上财政拮据,捉襟见肘;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边患云起,险象迭至,南有倭寇肆虐,北有蒙古逞威。鉴于此,张居正在入阁的第二年,就上了洋洋几千言的《陈六事疏》,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全面地提出了整顿朝政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既切中时弊,也切实可行。但穆宗毕竟不是明君英主,你言之谆谆,他听之藐藐,并不准备付诸实施。穆宗的冷漠,并没有熄灭张居正的热情,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隆庆四年(1570年)十月,鞑靼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由于家庭纠纷,率众请求内附,大同巡抚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定收留他们。张居正得知后立即写信给王崇古,指授方略,妥善安置把汉那吉,然后要王崇古、方逢时联名上疏,请求朝廷受降。疏稿至朝,朝议大哗,很多人以“敌情叵测”为借口,反对纳降。张居正力排众议,和内阁首辅高拱极力主张受降,终于说动穆宗,对把汉那吉授官赐衣,后来又应俺答的请求,礼送把汉那吉回归故乡。

由于对把汉那吉处置得当,终于感动了俺答。俺答不仅把先前背叛明朝、扰乱边疆的叛臣缚送明朝,还请求封贡、互市,愿意和明朝和平相处。这本来是有利双方的好事,可朝廷又是物议纷然,有人甚至攻击王崇古“邀近功,忽远虑”(《明史·王崇古传》)。张居正认为“封贡”、“互市”是争取边境安宁的“大机大略”,决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一方面在朝廷力争,申说贡、市之利,批驳各种谬论;另一方面又致书王崇古,希望他不要顾虑朝廷中的流言浮议。在张居正等人的力争下,隆庆五年(1571年)终于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俺答进行贸易。从此,东起延、永,西抵嘉峪,数千里边防线上,干戈化为玉帛,炊烟代替硝烟,明朝赢得了二十余年的边境安宁,开创了蒙汉人民和平交往的新局面。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去世,神宗即位。张居正和司礼太监冯保密谋罢免内阁首辅高拱,他一跃而为首辅,总揽大政。

六年的阁臣生涯,锻炼了张居正的政治才干,也加深了他对国家积重之势的认识。但是困难并没有使他退却,反而激起了他的勃勃雄心。这时的万历皇帝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孩,权力和重担实际上都落在张居正一人身上,他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了。为了实现自己“富国强兵”的理想,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

体制性的大变革

改革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吏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因此,他执政伊始,就奏请神宗实行考成法。

考成法规定,六部及都察院对于皇帝批准的各项奏章,应立即转发各有关衙门执行。转发前,应先酌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限,置立一式三本文簿。一本留底,月终注销;一本送达六科备案,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半年将文簿上交一次。另一本送交内阁查考。这样,对于要办的事情,从内阁到六科,从六部到各衙门,都做到心中有数,层层考成。

考成法收到了显著成效,原来那种崇尚空谈、不务实事、互相推诿、公文旅行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克服。

另外,他针对当时在用人问题上的各种弊端,大声疾呼:要“为国家爱养人才”,并提出了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随才任使”、“信而任之”的用人之道大胆选拔了一些各有专长的人充实到各个部门,使其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万历二年(1574年),为了纠正当时存在着的“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的情况,张居正又推行内外官久任法。规定:知府、知县六年一迁,其间如发现某人不宜任某官、某官不宜在某地的,抚、按官可量行更替;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三年一迁;中央科、道、部、曹六年一迁。这样,“藩(布政使)、臬(按察使)、守、令皆得自展”,能尽心本职工作。他还裁减冗官,罢黜贪官,请皇帝召见各地廉官,以资奖励。

张居正认为:“致治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法,莫重于守令。”因此,他对地方官考察很严,规定能够“安静宜民”者列为上考,如果“虚文骄饰”,即使平日浮誉素隆,也列下考。经过这一番整顿,万历初年吏治的情况大为改善。中央政令一经发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明朝中期的衰败,当然不仅仅是吏治的腐朽,也有其他弊政的原因。张居正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实干家,对于各种弊政,他总是一桩桩地去厘革。

如“核驿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改革。明朝在全国各地交通干线上都有驿站,专为公差人员提供食宿和旅途方便。驿站开支主要由沿途百姓负担。明初规定,只有军国大事,才能凭“勘合”(凭据)使用驿站。但后来,这一规定渐成具文,有的甚至在驿站恣意追逼勒索。凡此种种,致使驿递“困敝至极”,人民也不堪负担。张居正决心对此加以整顿。

万历三年(1575年),他对驿递的使用制度,作了详尽严格的规定,并由考成法来监督执行,违者重罪。规定颁布后,凡有以身试法者,均受到严惩。如甘肃巡抚的儿子擅用驿递,被革去官荫。甚至皇亲去武当山祈嗣,也不敢使用驿递。

张居正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吩咐儿子自己雇车回乡应考;命令仆人骑驴返里为父祝寿;后来他弟弟病重,回家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张居正立即交还,并致函表示自己身为执政大臣,“欲为朝廷行法,不敢不以身先之。”经过这样一番整治,驿递状况一反旧观,“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百姓负担也减轻不少。

接着,张居正又开始了对财政的初步整顿。自正德、嘉靖以来,明朝在财政上陷于困境,各地积欠赋税越来越多,国家收入逐年锐减。神宗初年,曾诏许隆庆元年(1567年)以前的积欠,悉行蠲免,隆庆四年(1570年)以前的积欠,免去百分之三十,其余一律在交纳本年赋税时带征。

为了切实执行这一诏令,张居正用考成法严加督查,完不成任务的,抚、按官听纠,郡县官听调。结果国家的岁入逐年增多。他还采纳户部尚书的建议,地方收入除必需开支外,一律上缴中央充作军费,这又使军费逐渐充裕。又由于和俺答互市,获得大批马匹,就将原来太仆寺所养的种马卖给民间,从而开辟了财源。

在开源的同时,张居正也不忘记节流。作为首辅,他没有迎合神宗的侈靡,而是循循善诱,劝导神宗节俭。在他的坚持下,宫中很多奢侈的开支或罢或减,一些锦上添花的工程也被停止,节省了大量开支。这些措施,终于使明朝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入不敷出的窘况。

不善谋身的政治家

张居正既有“富国”的理想,也有“强兵”的决心。他在全力整顿内部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边防的关注。自从俺答封贡以后,西部北部边境,烽火寂然。但鞑靼的另一首领土蛮却常在东北边境入犯,他们还和名义上归顺明朝的兀良哈部时相联合,构成东北边患。这样,蓟州、辽东二镇又首当其冲。“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加强防御。为了充分发挥戚继光的作用,张居正信任他、支持他、苦心维护他,使继光动无掣肘。

为了肃清东南倭寇的骚扰,张居正在沿海分段设寨,加强戒备。同时整修兵船,巡弋近海,一旦倭寇来犯,便歼敌于海上,不使他们登陆。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正当张居正拨乱反正、初见成效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在封建社会,政府官员父母去世,一定要离职守制三年。除非皇帝特许,才能丧服视事,谓之“夺情”。张居正回顾入阁以来,揽政五年,致力改革,国家刚刚由乱归治,中兴在望,如今一旦撒手,改革很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明朝的中兴,在皇帝诏许下,他置封建孝道于不顾,决定“夺情”视事。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反对派交章弹劾,攻击张居正“忘亲贪位”。张居正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后来在神宗的干涉下,才制止了这场风波。

张居正在料理好父亲的丧事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国事中来。为了从根本上整顿国家的赋役,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奏请“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明初全国纳税土地共有八百五十万顷,由于剧烈的土地兼并,官僚地主乡绅巧取豪夺,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又千方百计逃避国家赋税,以致出现“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摊派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的状况,到了弘治年间,全国纳税土地竟只有四百二十万顷,使国家财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为此,张居正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无畏气概,冒着得罪豪强巨室的危险,重新清丈土地,经过三年的大清查,查得天下土田七百余万顷,比弘治时超出三百万顷。这是一个惊人的成绩。在查清了田亩数字以后,为了均平赋役,张居正又改革了赋役制度,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把部分丁役摊到土地上征收,赋役一概征银。一条鞭法既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也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我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改革。史载:“自正、嘉虚耗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多年紧张、繁重的国务,终于使张居正心力交瘁。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逝,终年58岁。

在他去世前9天,他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师,可他已经没有时间来凭借这个职位做更多的工作了。未到长寿之年便辞世的他一定是抱恨终天的,却并不妨碍很多人额手称庆。

张居正入阁以来,十年揆度,治绩炳然。他的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安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是值得肯定的。

张居正为国家赢得了富强,却为自己带来了祸殃。他身死未几,尸骨未寒,便遭到一些人的肆意攻击。来自多方面的检举揭发使他获得了欺君害民、卖官鬻爵、结党营私、居心叵测、企图篡位等罪名,而神宗也早已耿耿于张居正的震主之威,于是下诏尽削张居正官秩,追夺以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差点儿剖棺戮尸。张居正家乡荆州地方官也抄其家、封其门,他的家属饿死者竟达十余人,他的弟弟、儿子也被流放。

在遭到抄家的同时,其长子因为遭到“追赃”而自杀,他的其余两个儿子也被充军,张居正身后的劫难,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

海瑞曾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事实正是这样。唯其如此,他才是值得肯定的大政治家。他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同至高无上的皇权发生了矛盾。必然会招来不测之祸。这一切都决定了张居正改革最终必将陷于失败。这是张居正的悲剧所在,也是封建社会后期一切改革家的悲剧所在。

万历病灶:积重难返的衰败定局

很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明朝虽然在崇祯时代亡国,但亡国的病灶实际是在万历时期。万历皇帝自暴自弃的“罢工”行为,万历朝臣浑浑噩噩的无能举动,万历时代对精英和真正读书人的排斥,都为明朝的破败打下了伏笔。

不成器的宰臣

万历时代,已经容不下张居正那样的大人物,因此,继任者自然应该是不成器的老成者,而不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家。

申时行的发迹属于封建知识分子仰慕的标本,他是明朝殿试的状元,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大概是海瑞、张居正等人的认真态度所致,他的处事也一丝不苟,比如说要求君臣保持早朝的传统。尽管有很多人抱怨说,早朝实在是某种折磨。白色脸孔的冻成大红;红色脸孔的冻成漆黑,但他的逻辑是,这样的锻炼大有好处,还能促进政治清明,何乐而不为呢?

申时行成为首辅,似是意料之外的机缘促成的,张居正的继任者张四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丁忧,在即将回朝的时候又一病不起,当时的资深重臣马自强和吕调阳都已病死,担子就落在申时行身上。

申时行的从政态度较为温和,既没有高拱的飞扬跋扈,也没有张居正的“自由”,他的谦和是很有名的。因为他看到张居正的失败在于忽略了政策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实施,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屡遭艰难,就要考虑调整的问题,否则再完美也只是空中楼阁。

在其就任首辅的岁月,全国官吏达两万余人,官吏的团结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速度。不损害自己利益之时,能够帮帮忙说说话的场合总有他的身影,这也为他的正义感的张扬提供了舞台。当死后的张居正遭到“万人唾骂”时,他没有加入“唾骂”的队伍,而是提议实事求是地对张居正的功过加以评价。这个建议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提升百姓对于朝廷的信心,也尽可能放松官僚之间的紧张空气,可在当时提出来是要有几分勇敢的,尽管此举也有报恩于当年栽培的含义。

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看到了人性的“阴”“阳”两面,也即私人的谋算和公认的追求。将“阴”完全剔除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很多士人都不能摆脱做官而赢利的打算,而当务之急并不是改变士人的追求目标,而在于竭力地帮助年轻的神宗创建出一番大业。与其严厉地甚至不近人情地揭露、批判、处理人们的“阴”,不如更多地让他们展露自己的美好的“阳”,这样还会造成阳盛阴衰的感觉,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名垂青史的机会,应该能够得到所有官吏的欢迎。

事情却并非如此,他的这种很有诚意的处事方式竟然被指责为“首鼠两端”和“左顾右盼”,甚至干脆不抬眼皮地说他的办法跟张居正如出一辙。更有人说他曾经营私舞弊,理由是张居正的4个儿子中有3人入了翰林院,而申时行是当时的会试主考官之一。进而还弹劾他的近臣,礼部尚书徐学谟就是因为和他是亲家而被迫去职。

或者是海瑞、张居正等营造的罢官风尚所致,感到疲惫的申时行也曾经有过11次罢官的经历,万历皇帝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首辅对于时政有重要的意义,参劾者全部遭到审查。这时的申时行又表现出自己的首辅风度,他建议不要过于追究提出批评意见的官吏,还曾建议将其中的能臣晋级。此举再次稳定了时局,官吏各安其位,也都交口称赞首辅的老成持重。

稳定和波折永远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始终存在于封建官场。尽管他尽力在官吏之间以及官吏与皇帝之间作出必要的调和,而且还有客观的成绩,但是诚意并不是攻讦结束的理由。而神宗经由张居正,已经“吃一堑长一智”,不会给申时行过大的自由度,他在等待时机的好转,以真正让所谓的“万历之治”在历史的河流中光照后世,但漫长的等待并没有告慰他。

在万历立储的问题上,申时行让很多渴望动荡的士人找到了极好的口实,他真的感到安度晚年的必要了。事实上,他已经没有能力影响当时的舆论,直至被迫去职的时候,舆论也没对他产生某种同情,长江后浪推前浪,似乎没有哪位官吏愿意把推荐太子的功劳放在他这个老臣身上,他的威信已经随着事态的发展而成过眼烟云。

同类推荐
  • 我的三国迷

    我的三国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国之梦我的本书主角洛雨看似弱不惊风,胸中暗藏百万雄兵,一枚刨地沟的官印,糊弄的大量三国顶级谋士,南阳盘踞一条龙,而不是一条虫,这是我家的后花园,洛雨霸气回应。“开始的自己酒窖。。。。。”吸引灵帝眼睛冒绿光。“亮瞎眼的兵甲,上古神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让三国武力无上限的武将心甘情愿当他跟屁虫。“玩转洛阳权贵,谈笑间,你已经被坑,试问天下谁最坑,当属洛雨坑人不眨眼。”“刘备,请诸葛大神用三次,老子做着让诸葛来。。。。”
  • 三国之傲世军阀

    三国之傲世军阀

    何谓乱世?人性?博弈?阴谋?战争?五个热血青年,来自世界知名的侨乡,福清。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狼性,铺洒东汉末年的傲世之路。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一群患难与共的兄弟,一个所向披靡的军团。一群即将被推倒的女人...群雄逐鹿的时代,血染征袍的岁月,烟消玉殒的年华。他们,必将把酒话天下。神经昔签约编辑力荐。
  • 重生印度要独立

    重生印度要独立

    某位伟人大大说:“印度是中国最为友好的国家,是中国的好兄弟。”华尔街说:“印度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为他们拥有一个伟大的领袖。”李军一个来自中国的愤青,穿越到了亚洲的二战时期。他激动的发誓道:“我要参加红军!我要打日本!”什么?我是印度人?这个身体的前身所在的城镇将要选一百名良家妇女去给英国人陪酒?自己还是唯一一个抱怨了一句而被其他人打晕了的可怜虫?李军再也忍不住了:“看我掀翻这个坑爹的世界。”
  • 秦人

    秦人

    一位秦人为活着、为生活、为亲人、为朋友、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史!
  • 法度:依法治国方略

    法度:依法治国方略

    本书分建章立制、礼法并用、遭时定制、法度天下四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法制史,具体内容包括:我国古代首次公布成文法、第一部系统封建法典《法经》、秦朝完善的政治法律体系、汉朝立法思想走向儒家化、三国两晋南北朝礼法合流、隋朝法律儒家化日渐深化等。
热门推荐
  • 巅峰凡人

    巅峰凡人

    这是一个以实力说话的世界,你有实力,无论你想干什么都没人管你,也没人敢管,因为你有实力。在这个世界,弱者只能生活在最底层,无尊严可言,只配成为强者的奴隶,被人所践踏,侮辱,卑微地活着。张不凡,一个平凡却不凡的的年轻人,平凡的资质却拥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强者之心。看他如何踏上强者之路,一步一步地踏着无数强者的尸体前进。
  • 冷战后的联合国

    冷战后的联合国

    本书作者以丰富独特的经历,展开历史性的回顾和评述,书中将析论冷战后联合国体制和使命策略的发展变化,多方位地刻画它在国际矛盾纷争中所扮演角色之重要性和其缺陷不足。并为联合国的将来和世界和平提出一些建议。
  • 主宰之王者归来

    主宰之王者归来

    (王之天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2151年各路势力风起云涌了起来,他们妄图分裂世界,王者归来的主角王义天临危受命,再次带领义天会统治世界!
  • 异世卡尔

    异世卡尔

    拥有Dota元素召唤师卡尔天赋的地球少年在魔法世界的征途
  • 阿列斯——恶魔游戏

    阿列斯——恶魔游戏

    妹妹卷入失踪事件,作为兄长的时晓自然要找回妹妹。因此,时晓和危险的游戏——阿列斯相遇了。时晓救妹记
  • 魔之龙神

    魔之龙神

    浴血重生,王者诞生。这里,有修行者一念天地变色,再念斗转星移。这里,有修行者掌控雷电,吐息里带有无尽轰鸣。这里,有巨龙,有神龙……从小地方的少年,一步步走来……
  • 你配得上世上的一切美好

    你配得上世上的一切美好

    本书作者以自己十余年的青春奋斗历程告诉你:无论你过去经历过什么,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要始终保持一颗温暖如初、积极向上的心,困顿中要有所坚守,悲苦中应怀揣希望。依赖别人,不如建设自己;仰望梦想,不如超越自己;期待爱情,不如等待邂逅。如此,曾经的那些眼泪与痛苦,那些迷茫与挫折,都将变成云淡风轻的过往,微笑如一朵洁白的莲盛开在你脸上。你安静地行走在大地上,如花,如树,如风,如云,如最美丽的一处风景。
  • 修养: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法则

    修养:提升自我价值的精神法则

    一个人的修养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更是一种优质的自我投资。本书从培养沟通能力、鉴赏能力、社交能力、个性与智慧、选择和阅读、内在与仪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地讲解了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自我价值,对提升个人能力修养有着诸多启发和指导。语言朴实,富含哲理。如果你想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妨阅读本书,定会有很多收获。
  • 属于我的恋爱日常

    属于我的恋爱日常

    一个家里蹲,宅男,拥有着轻微女性恐惧症,不擅长和女生进行交流。有妹有房,父母双忙,认真而有些犯二的妹妹,高傲但是有时候单纯的如同小孩的班长大人,三无腹黑吃货的学妹,还有傲娇的魔法小萝莉,将会给杨越的生活带来哪些冲击?
  • 骨书

    骨书

    骆泽明17岁,正值高考的真空期。无聊而无所事事,世界变化,维持六大势力平衡的的锁链,被暗中升起的新势力所动荡。世界正面临着新旧形势的交替摩擦产生的冲击。一次次奇怪的遭遇,脑海浮现而起的记忆,来自父亲一封奇怪的书信,将他的世界观逐渐颠覆。被人遗忘已久的骨书这个词重回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