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6800000011

第11章 古币类(3)

节墨之法化:通长18.5-18.8厘米,重59-61克,背开封,刀柄环为圆的。小型面文为“节墨法化”,通长14-16厘米,重33-35.5克。很少见。节墨刀占齐刀收藏量的4.4%。有伪品。真品锈色斑澜,质透暗灰色,背部高凸于柄郭之上,周郭及文字笔划的断面均作“△”形,郭线瘦峻,文字纤遒。伪品:如用真品作模的,文字笔划及郭线断面作“”,墨字下缀加之“勹”字,之(止)字左上两斜笔迂曲无力,刀字误作“亻”形,背开封两字低平光滑。

安阳之法化:通长18-18.6厘米,重46-48.5克。刀柄环为扁圆的,仅占收藏量的2.1%。有伪品。用真钱在泥沙范上翻印。

文字笔划面作“”形,郭线断面作“△”形。“安”字所从的“女”应双手总悬相交或连接的。赝品则双手不相属,再“女”下所缀一笔划,其笔势应为由左向右下弧拽。

齐建邦长法化是田齐的开国纪念币。通长18.2-18.8厘米,重42.3-47克。弧部外缘隆起而不断。在齐刀中最稀罕,占收藏量的0.8%。六字刀仿造品最下功夫,用真品翻砂铸得,其面文,背文未再修饰,故与真品相近,但周郭锉磨明显,郭线比较起来显浅淡,周郭边线的正侧面以及环部均经锉磨。磨印痕较粗,周部背侧上下有凸凹之分。改刻的,有拿三字刀改的,一般齐刀的背上有三横划,铸工较精,齐刀文字精致细挺,字划犹如刀锋,外缘与钱肉交接处棱角分明。伪造品铜锈松浮,刀字划圆浑,外缘与钱肉交接处也呈圆折状,铸工也不精。但也有的伪品制作相当精美。可以从两个角度识别,一由于保存了两个原字,必须造成后刻划的文字与原字的书体风格不一致。二由于保留了首尾两字,而在刀身中部刻出四字,造成中间略低于两头,呈凹陷状。

齐法化:弧部外缘隆起不断,重量在43-53.5克之间。占收藏量的88.1%。是齐刀中铸行时间最久,数量最大的,是齐国刀币流通体系中最重要的货币。

2.尖首刀是战国早期燕国境内少数民族活动地区铸行的货币。分为二式。Ⅰ式刀身较长,刀尖较短、刀背细长、刀身薄、刀身外缘隆起,断于柄处。柄细、环扁小。通长14-16.5厘米,重15.3-18克。钱币铭文的文字较古拙,多为数目字,干支字和一些单字,也有一些为符号字。尖首刀的币面铭文或在正面,或在背面,文字或正或横、或倒,位置无定。除钱文外,刀币的正背面、平素,无纹饰,通称为有字刀,存世较少。Ⅱ式:刀身较短,刀尖特长如针,又称针首刀,泛称无字刀。长约14-15厘米,重14-18克,也有不足10克或轻到5克的。铸造均较粗陋,币面铭文与一般尖首刀相似,亦主要为纪数,纪干支等字。这种刀币,在铸造时间上可能晚些,流通范围也更小。主要限于在燕国沿长城边城一带流通。

现流传下来的还有一种剪去刀头的尖首刀,多在山东出土,也为燕国所铸,是一种有意识的铸币减重行为。时间应比流入齐地的足值尖首刀更晚。或者说,是后来燕国军队侵入齐境时所携带进去的,所以数量很少。

3.燕刀使用刀币最广泛的国家要数战国时期的燕国,流传在世也最多,燕刀币因面文有一个“明”字,因而一般称“明字刀”、也有释为“匽”,故也称“匽字刀”,也有释为召刀,易刀的。出土范围很广,数量也甚多。形制有二种,一为方折刀,刀身弧度为方折形,叫“折背”,又叫“磬折刀”。通长12.4-13.3厘米,重12-18克。二为圆折刀,刀身圆折,弧背凹刃。通长12.8-13.5厘米,重14-19克。面文明字按书法不同一般分为三个类型:A弧背,流通于齐赵等地区。B弧背,圆折,铸行于燕,背文有数字。C折背,圆折,铸行燕国,背文有数字。明刀的背文很复杂,基本上为五大系统:①数字或文字系统,②外炉系统,③左字系统,④右字系统,⑤冶字系统。冶字也有释中或内的。左、右、冶字后常有各种数字及文字。

在明刀系统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即齐国虽流通齐刀,但也铸行过明刀,称之为齐明刀。字体与普通明刀不同,细长而突起甚微,有的仅是淡淡的一痕。形体比燕明刀短狭,重量也轻。还有一特征,刀币铭文有齐国的城邑名,有“齐化”、“齐化共金”、“莒冶齐化”、“莒冶法化”、“莒冶货”、“安阳”等。明刀中齐明刀较为罕见。这是因为齐国一直是一个保持独立刀币体系的国家。公元前284年,燕国名将乐毅大破齐师,攻占包括齐国都城临淄等70余城邑,仅有莒、节墨二城未下,乐毅采用怀柔政策,维持局面达五年左右。齐明刀就是在这五年中燕人占领下的莒城铸行的,所以它的形制与燕刀接近,背加添“莒”及“齐”字,表示为此地所铸的明刀,以示与燕刀有别。也利于和旧有的齐刀互相兑换。

它铸行时间短,铸工较差,铸额也少,这就应了所谓“物以稀为贵”的谚语。

4.直刀直刀是赵国铸造的带有典型性的刀币。刀身不作弧形呈平直,短小,刀首圆,刀柄扁薄。一般称为直刀或圆首刀,又叫钝首刀。

柄面有二直纹,背平素,通长12.3-14.9厘米,重约10-13克。

面文有白人、甘丹、成白、白人化、甘丹化、晋半、晋化、晋阳化、晋阳、新化、闲等。白人、甘丹在赵直刀中较为常见,其它的均为罕见品。甚至孤品,有伪造品。各种刀化的仿造品一般为清同治、道光期间山东、济南潍县伪造的。

圜布体系:

战国时期还出现一种圆形的货币。中为圆孔或方孔的铜铸币,称为圜钱。这种铸币形式,取象于璧环或纺轮,比较刀形、布形的铸币更便于携带和授受,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符合于商品交换日益增长需要的,更为进步的金属铸币形式。所以圜钱一出现,便首先在北方刀、布流通区域中的许多地方,形成一种新的铜铸币体系。圜钱的基本特征是体圆、有孔,孔先圆后方,先无郭后有郭,不同的地区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1.刀币区或刀布并行区的圜钱基本形制是圆形方孔,沿用刀币货币单位“化”。燕国的方孔圆钱有明四、明化、一化三种。明四钱极为罕见。明字圜钱、周缘无郭。明化,直径约2.5厘米,重2.5-3.5克。一化径2厘米,重约1.5-2.5克。面有郭、背平素无郭,此钱较多,制作粗宰,轻小,有的面文不齐,仅存“一”字或“化”字,这是制范时漏刻造成的。从面文看这种圜钱是由明刀演化而来的。明四的面值、大小,轻重都与齐国的贝益四化相似,说明当时齐燕两国的币制,量制都较接近。燕国圜钱主要流通于原刀布并行的燕国东北边远地区,受齐、秦圜钱的影响,时代应晚于齐国的圜钱。而一化钱的铸造比明化钱更晚,但流通数量则多于明化钱。燕国的明化及一化圜钱,多数都是轻小粗劣,有可能是商人基于边地交换的需要而铸造的,它的流通时间延续到西汉时期,与它同时出土的西汉半两、五铢钱可以佐证。

齐国的贝益化钱,圆形方孔,面有郭、背平素。有贝益六化、贝益四化、贝益化三种。贝益化最少见。“贝益”为重量单位名称。贝益六化直径约3.7厘米,重约9-10克。贝益四化直径约3.1厘米,重约6-7克。隘化直径2.1厘米,重约1.2-2克。在圜钱出现后齐国形成了一种大额货币为“齐法化”刀币,小额货币为各种贝益化单位的圜钱的并行流通制度,也就是说,贝益化圜钱是一种辅助货币。齐圜钱形制统一,均不纪地名,又由于齐国的齐法化单位重量较大,为便于二者的相辅流通,所以齐国所铸行的圜钱,也以贝益六化,贝益四化较大单位数的圜钱为多。贝益二化至今未见真品。以前古钱商常取氧化严重的贝益四化刻去二横,加以伪造。

2.布钱区圜钱从周缘无郭到有郭,由圆孔变为方孔,沿用布钱的货币单位“釿”。属于三晋和周地区的圜钱。钱文有:共、共半釿、垣、长垣一釿、漆垣一釿、蔺、离石、安臧、东周、西周、共屯赤金、济阴等十余种。在这些圜钱中,共、垣字同钱较为多见,尤以“垣”字币最多。其它的均罕见。

“垣”字圜钱:重量在12克左右。圆形圆孔,为魏国货币。形制古朴,应是最早的圜钱。时代是魏惠王迁都大梁以后.大致与魏国的“梁正尚布”流通的时间相近。传形的少。

“共”字圜钱:平素无文,圆形圆孔,肉好无郭,从它的尺寸,重量看,应为较早的圜钱。

“西周”“东周”圜钱,形制较小。“西周”直径2.6厘米,重4-5克。“东周”直径2.5厘米,重4-4.5克。应是战国后期东、西周分治时的货币。西周于公元前256年,东周于公元前249年为秦所灭,它似所铸的圜钱数量甚少。这两种是灭亡前夕所铸的。

“安臧”圜钱: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4.3厘米,重10.7克。应是周王畿内所铸。

“漆垣一釿”圜钱:圆孔、面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3.5-3.8厘米,重12.4-16克。

“蔺”、“离石”、“武安”圜钱:都是秦先后占领这些地方后所铸。“蔺”有外郭,背平素,直径3.5厘米,重11.2克。“离石”有外郭,直径3.5厘米,重10.6克。“武安”无内外郭,背平素,直径4.3厘米,重11.6克。

3.秦国圜钱虽然也属布钱区圜钱体系,但其货币单位独具一格,以“半两”为货币单位。而且币面皆无地名,只纪货币单位。现已发现的有“珠重一两十四,铢重一两十三,铢重一两十二”(对此解释还有“一铢重十三两”,或“一两重十三铢”,“重一两十四铢”等)“半两”、“两”等。上述各种秦国同钱,基本上可分为“一两”型及“半两”型二种。“一两”圜钱均圆形圆孔,无郭,背平素无文。面文“珠重一两”(铢即圆),十二、十三、十四为铸钱的编号序次。直径约3.7厘米,重者约13-16克,轻者约9-10克。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是“半两”型圜钱的典型形式。由于“半两”圜钱大小比较适中,又便于携带,比“一两”圜钱更为适应当时流通的需要,因此半两钱铸行后。得以迅速的发展,成为秦国最重要的圜钱。而且最终成为全中国的统一货币。半两钱数量很大,流通也广,流传下来的秦半两钱也最多,轻重不一,重者在15克以上,甚至有的超过20克,最轻者只有6克多。多数秦半两平均重量在10克左右。“两啬”圜钱是“半两”钱的变异。

“菑”即甾,锱字的省略,一甾为六铢,两甾十二铢即半两。直径3.2厘米,重5.5克,是某些地区与半两同时流通的异形“半两”钱(另种说法是秦或接近秦地的货币)。从秦国圜钱的特点以“两”为单位,面文均无地名看,秦国的铸币权统一在秦王室手中,这与当时各诸侯国的币制比较起来,有明显的进步性。至于秦前期的“一两”圜钱和后期的“半两”圜钱的界线,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来划分它们的明确界线。这二者间应有一段交错并行的流通时间,传世的秦国“一两”型圜钱很是稀少,说明铸造的数量不太多,实际流通时间也比较短,因而“一两”型圜钱较珍贵。伪造钱相应也出现了。圜钱的伪品很多,在数量上居于先秦货币伪品的首位,手法有翻砂、改刻、打制拼合,挖补等,前几种方法鉴别与前面几种钱同,因为圜钱的铸造方法比较原始,铸成后并不锉磨加工,仅将铜钱与流道凿开,故至今在钱身上犹能找到浇口的痕迹。在浇铸时两范合拢处常有铜汁渗出,称为范线,因背范呈平面状,所以范线都集中在靠背一侧,中间的圆孔也呈正面大,背面小的形状。部分圜钱的背面有线状凹痕,这是石质背范留下的痕迹。伪钱往往忽略这些制作上的问题。再就是可以从内穿上识别,秦半两是方孔,半圜圜钱是圆穿,把方穿作成圆穿,用粘合物粘的但会脱落,文字拼凑显得别扭,不自然等等。

先秦时期北方的钱币大致就是这样繁杂,一直到秦国统一货币之前,均是各国各行其币。秦国的圜钱是一种承前启后的铸币形态。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后,货币也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楚币体系:

在先秦众多绚丽多姿的货币中,还应提到的是我国南方楚国使用的蚁鼻钱、殊布钱及郢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是中原地区,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在战国时期疆域是最大的国家,但被北方诸国排斥为蛮夷之邦。因此楚国在经济、文化上自然自成体系,它的货币也不例外,保持着独立的蚁鼻钱流通体系。

1.蚁鼻钱蚁鼻钱是铜质贝币,形如背面磨平的贝壳,呈椭圆形,正面突起并有阴文,背面扁平,面有文字多种,或一单字或一字组,现已发现的有君、行、金、忄斤等约十种。常见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咒”,可能是古文字“贝”的变形阴文,象人的面部形态,通称“鬼脸钱”或“鬼头钱”。还有一种面文“,读”各六朱“,象一只蚂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故名蚁鼻钱。重2-5克不等。它们虽是自成体系,但在币制的某些方面也表现出受到北方币制的一些影响,如:“各六朱”,钱文以铢为纪重单位。还有“忄斤”铭文的蚁鼻钱。蚁鼻钱也有伪品,尤其是少见品。蚁鼻钱不但在楚国使用,而且流通区域还扩及于中原的陈、蔡、宋、鲁等地,直至秦始皇统一才结束。

同类推荐
  •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的中国珍品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仙师三国

    仙师三国

    汉末三国,撒不尽的英雄热血,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然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却也是一个草民如蝼蚁的时代,更为五胡乱华,这个神州沉沦、衣冠南渡的黑暗时期,埋下了严重的祸根,华夏第一次差点失去了文明的传承。誓不能让五胡乱华发生,也不能让白板天子司马家登位,草民也有逆天之时,神州如何可以陆沉,这是一个英雄热血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为民争命的仙师三国!
  • 魔妃噬天:惑世血莲殇

    魔妃噬天:惑世血莲殇

    人终看不穿前世,也窥不破来生,所以我无法将来生今世淡若指间云烟。她被人追杀,血流成河。再次醒来,缘起今生;却发现现在的自己有太多太多的秘密:面具下那倾国倾城的美貌,包括不可思议的异术。在这个奇幻的大陆上,邂逅嗜血的魔族公主、妖界女王、人世皇妃……开天辟地,世界强者;就如惑世血莲般,分外妖娆。来世不灭若真有来世的话。但愿一切随缘,但愿一切如愿。
  • 孽色汐

    孽色汐

    她执着,他一根筋,俩人该如何,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 警花与警嫂

    警花与警嫂

    本文讲述了普通平凡的警校大学生安宁与师兄顾城从学校到公安岗位一路相爱、相依、相随的双警爱情故事。家境贫寒的农村姑娘安宁为了永远守护父母的心愿选择警校。入警第一天遇到警校风云人物大两届的师兄顾城。顾城的才华横溢、温暖体贴,安宁的坚强乐观、努力单纯让彼此更加靠近。毕业后的顾城去了厅机关,没想到两年后却在G城相见。明白真相的安宁毅然将警花身份变成警嫂,却在幸福正在蔓延时得到噩耗。种种困难的考验愈发彰显新时期人民公安双警家庭的真情与奉献。
  • 超级回收帝国

    超级回收帝国

    祸从天降,从天而来的一块板砖把柳萧然砸到了2000年。垃圾站前,一身破烂的柳萧然手握超级回收站盯着一堆垃圾双眼贼亮贼亮的。“我收!我收!我收!收!收!”大手一挥,旧家具,破电器,一切垃圾通通消失,噼噼啪啪的声音传来,手机,电视,空调,冰箱,沙发碗筷都哗啦啦的冲出。“以旧变新,修破补烂,一切都没有问题。”柳萧然得意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飞机!坦克!那才是哥的主业。核弹,母舰,宇宙飞船,那才是哥的目标。”“对了!请别叫我收破烂的,因为我叫回收皇帝。”一张玉石龙椅上,柳萧然脚踏着黄金地板,手拿一块板砖嚣张的说道。且看破烂王如何成就一个商业帝国,玩转世界。
  • 血色夭桃

    血色夭桃

    三世擦肩,换得一世重逢;十世埋骨,换得一世相守。生生世世的生死相随,可否换来永生永世的不负相思?
  • 须臾天成

    须臾天成

    天亦有成,天成道始,道为一,次生二,每百万年日月轮回,天道转换。九华孤儿——凌轩,迫于无奈,逃亡万古之界。战千派百门,觅神墓,承大道。一步一步开启尘封万年的神魔史诗。终得诛万魔,收百妖,统御三界,临万神,开新元。
  • 穿越·银月幻恋

    穿越·银月幻恋

    她,因为一场事故来到了古代.他,一个堂堂少庄主,却为了她心痛不已。他,一个有为的教主,却是她的杀父仇人,爱她却不能说出口!~~~~~~```````````他,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她却不知道他爱她``````````他,像阳光一样!为她着迷。一张任何人见了都会着迷的脸,会带给她怎样的命运?她是个矛盾体,时儿冷若冰霜,时儿活泼开朗,她的身边有无数的男子,谁才是她真正的寄主!却无人得知
  • 孤独破

    孤独破

    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尺讲坛,四季无休,五谷杂粮,七情六欲,八九不成,十分无用。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刘强,在被生活多次强奸后一气之下弃笔流浪修行,以一个有正义责任感的愤青到一代名人、强者和传奇。他的成功为天朝复兴吹起了号角,更为笑贫不笑娼的世人洒下了一份心灵鸡汤。他全身充溢出的正能量让人汗颜深思,为了心中的理想与目标受尽曲折磨砺却仍然勇猛直前,身属迷惘的一代蓦然觉醒……
  • 家教之日出日落

    家教之日出日落

    一朝上课睡觉穿越到家教的妹子成了山本千夙,这位吃货妹在家教世界里的懵逼遭遇有什么呢~自带会说日文能听懂日文功能(因为方便就这么设了咩哈哈哈)cp目前是贝尔(嘻嘻嘻嘻√)人物各种崩√所以接受能力是很必要的√女主多半是负责发疯(咳咳)女主很弱√(大概→_→)所以还可能很鬼畜,偏向轻松风(所以看起来也可能很幼稚)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