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良言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于是,当我们苦口婆心地向别人提出忠告和批评时,一心只想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端正行为,却常常会忽略自己严肃的表情、过火的用辞,这样非但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反而会激起对方强烈的不满。相反,能说会道的人就懂得“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的诀窍,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同别人进行交流。
鲁茜是一个“小马虎”,常常不注意天气的冷热变化,忘记及时增减衣服。立秋后一周,天气突然转冷,她还是满不在乎地穿着薄衬衫出门上班,回家后就不停地咳嗽、流鼻涕,显然是感冒了。
姐姐看见她这样,马上就大喊起来:“你真是不长记性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已经提醒你好几次了,出门记得看天气!你这么大的人了,怎么总像小孩子一样,照顾不好自己的身体。你看,你今年已经是第几次生病了?上个月,我还替你买过两次药……”
“够了!别说了!”鲁茜怒气冲冲地打断她的话,“不就是买过几次药吗?有什么了不起,还有完没完了!我感冒我自己难受,关你什么事?”
姐姐本来是一番好意,但是她的语气太过生硬,责备多过于建议,让本来就生病难受的鲁茜觉得更加不舒服,自然就听不进她说的任何话。可见,尽管她提出的是善意的忠告和好心的规劝,但这样的大实话、肺腑之言总归是不顺耳、不中听。而且,假如换在大庭广众之下,类似的指责、批评、揭短更是让别人难以接受。
众所周知,在苦涩的药丸外面包裹上糖衣,入口时味道甘甜,自然容易吞咽下去;当药物进入肠胃后,就能发挥效用了。能说会道的人,即使要提出忠告,也会首先奉上一番甜言蜜语,让对方感到心情愉悦,然后再说出真实的想法,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
因此,年轻人在交谈的过程中,必须要讲究表达的方式和分寸,掌握一些艺术和技巧。特别是将你的反面意见和严厉批评裹上“甜言蜜语”,就既能给双方留有余地,避免陷入尴尬境地和人际冲突,也能化难为易,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和意见。
叶至诚是一家证券公司的业务经理。最近,他发现部门职员杨竞出现了一些工作失误,于是他就将杨竞请进办公室,进行单独谈话。
看见杨竞有些紧张不安,叶至诚微笑着说,“你平时工作努力、态度认真,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几位领导对你的印象也很好。经过几个月的系统培训和岗位实践,我感觉你的办事效率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这时,杨竞的神情慢慢放松下来,对于上司的夸奖也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而叶至诚话锋一转,“我需要提醒的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你还有待完善和改进,否则会给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杨竞很迷惑,“您具体指哪个方面?”
叶至诚很认真地说,“你在几份调查报告中都有同样的问题:选取的统计数据不够精确,列举的内容比较空泛,提出的方案针对性不强,与公司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我安排下去的任务,比如资料搜集和实地走访等等,你已经全部完成了吗?”
杨竞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叶至诚停了停,温和地说,“小杨,我知道你十分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是很多事情都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这些前期工作看似简单,却能够推动和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所以,谁也不能投机取巧、草率从事!”
杨竞回答,“经理,我错了,请您原谅!您说得对,我一定会改正。”叶至诚笑着点头,“你很有上进心,做事也非常积极主动。但是,‘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把工作干好,不仅要开动脑筋,更需要耐心和细致。我希望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不愿意被人揭短、数落过错。关键在于,别人的表扬会引发生理方面的良好感受,从而心情舒畅,不存戒心;相反,批评就像“火炉”辐射出的热量,逆耳的忠言更是“处在高温状态下的金子,很烫很热”,只有内心修养十分深厚的人,才会忍受火烧火燎的灼痛,甘愿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因此,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并不多。
换句话说,顺耳的忠言肯定要比逆耳的忠言听上去舒服,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就如同甜药比苦药更容易入口一样。因此,会说话的人在提出忠告时,会尽量避免用逆耳的话刺人、伤人,并尽可能将它转化成顺耳的话,这样对方才听得进去。而且,为了成功地说服对方,我们也必须懂得:如果你想打别人一巴掌,就先要给他吃颗糖;同样,如果你想批评对方,首先就应该好好地表扬他。
把赞美和批评做成“三明治”。当你必须对别人提出批评和忠告时,可以把它们放在中间:首先肯定对方的明显优势或良好表现,然后再具体指出他的不足和缺点,最后提出你的期望。因为你将批评夹在好评中,巧妙而委婉,就能让对方既心中有数又不至于颜面无光。
提出的批评意见要有针对性。在提出意见和批评时,你必须就事论事,力求真实准确,不要泛泛而谈、不着边际,否则就无法让别人明白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正,甚至还会觉得你在小题大做、无事生非。
批评后要抚慰对方的情绪。别人在听完你的批评后,可能会觉得难堪或生气,这时你必须及时添上几句诚恳的话,比如“虽然你目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你这么有决心、有毅力,肯定能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我相信,以后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不要小看这些话,它会让别人听完你的批评后备感舒心,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
培根说:“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有时候,你事事不顺、处处受制,不是你命中注定会失败,而是因为条件还没成熟,方法也没用对。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一味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找到合适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