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朋友走遍天下,没朋友寸步难行”。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至理名言。20 几岁的年轻人想要在社会上闯荡,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过上成功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具备充足的人脉资源。因为,人脉在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吴征很快就要毕业了,他打算毕业后去外地的大城市求职。他也并不想找父母帮忙,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谋得一份好工作。
为了解决举目无亲、人地两生的问题,并节省时间尽快找到合适的单位,他向网上的许多QQ好友打招呼,请他们帮他留意当地各大公司招聘实习生的信息,或者提供各自所在单位的用人情况。
吴征的信息发出去没多久,就有好些朋友给他介绍了几家知名大公司。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吴征安排好行程,参加了北京和上海的几次应聘。当他身在异乡时,当地的朋友还为他提供住宿,并在等候面试结果的过程中陪他游览各处景点。
两个月后,他终于等来了一家公司的入职通知书。每当他向提供过帮助的好友们表示感谢时,大家都会说:“出门在外,不靠朋友靠谁?我们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很快就如鱼得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一路高歌猛进;有些人虽然年近而立,却仍然举步维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惘,四顾茫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他们各自的人际关系决定的。
人脉,是通过各种人际关系而形成的人际脉络。通俗地讲,人脉就是人际关系、人际网络,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缘以及社会关系。如同金钱一样,人脉也需要善加存储、管理,这样才能保值、增值。
如果说血脉是人体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那么人脉就是每个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人脉的重要性。不论在哪个行业,年轻人都需要用到人脉。它也正是我们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所谓“得人脉者得天下。”古今中外,举凡成就大业的成功者,都拥有做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
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紧张激烈的竞选过程中,那些拥有高知名度的朋友们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朋友包括他小时候在热泉市的玩伴,年轻时在乔治城大学与耶鲁法学院的同学,以及当学者时的旧识,他们都对克林顿成功当选总统起到了非常大的支持作用。
很多时候,人脉需要日复一日、顺其自然的慢慢累积,但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必须改变消极保守的负面个性,走出狭小封闭的个人空间,尝试去靠近并接触别人,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换句话说,只有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你才能在关键时刻获得他人的帮助。
作为美国传媒大王鲁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MySpace的中国负责人,邓文迪被誉为“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是一位能够创造奇迹的女人。
1996 年,邓文迪从耶鲁毕业后,准备去香港发展。在飞往香港的航班上,她与坐在身边的一位男士随意攀谈起来。谁料想,这位男士竟然是布鲁斯·彻奇尔,即将出任星空传媒(香港)有限公司的副首席执行官。
凭着长青藤学校的商务学位以及精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有利条件,飞机还没到香港,邓文迪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在该公司总部做实习生的工作。
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广州女孩,就因为她懂得积极主动地靠近别人,并善于运用人际关系,这样,她便赢得了命运之神的青睐,从而逐步登上了职业生涯的顶峰。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早已体会到,积累和经营人脉对于个人的事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 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当然,有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会产生疑问:经营人脉,是不是就意味着投机取巧、曲意逢迎,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显然,并不是这么回事!古人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商务活动中,善于经营人脉的优秀人物,都是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诚信之人,他们凭借良好的个人修养、厚道踏实的品性来拓展并维护自己的人脉;那些两面三刀、素质低下的所谓“成功人士”,习惯于卖友求荣、贪图眼前小利,最终都难逃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香港的李嘉诚有句名言流传甚广:“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以德服人,以德交友,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诚信厚道不是愚钝蠢笨、食古不化,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实用大智慧,是取信于人并让别人愿意同你交往的一张王牌,也是年轻人聚集人脉、获得机会的“吸铁石”。
总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20 多岁的年轻人要出门闯世界、打拼事业,必须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有了好朋友的大力支持才可以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