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6500000018

第18章 复问(11)

【今译】

承蒙你来信赐教,我很惭愧福薄缘轻,不敢到您身边侍候。你说的这件事如果不是大德、发大愿,没人能承担。我的意思是该猛醒了,此时不醒,更待何时?如今正是普渡众生之际,不要去想太多,这件事也没什么奇妙的,也无什么可比拟的。何况古人早就说过千圣不传,参寻也得不到,聪明也想不到。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注疏不了的地方,这其中绝对不讲究任何形式,哪有“朝闻夕死”之说呢?

你信中说从“疑”里得到领悟,读到这里我很感动,完全赞同,这里面如果还有一个字需要商量,那就真是客套话了。佛法原来就没有说什么悬崖撒手,这些话也是别人说剩的话,大丈夫岂能从这个门进去。只有向内不靠智慧,向外不依环境,这才是真正的佛法。从此反观,孔夫子说的“朝闻夕死”可以当成戏说来看。

又居士与梅长公,乘般若力(注释般若力:有觉悟智慧的佛力),游戏人间,机调相投,非老朽所能测也。谕云,学道人非具侠骨不能,然谓具侠骨人能学道则可,若谓必侠骨人方可学道,恐执侠不化,终被意气驱逐,难得本体呈露。故世之贵侠骨者,以愈于龌龊、庸腐辈耳,非真侠骨可贵也。况英明特达之士,未必侠骨,又复追踪侠骨,是本体逾失也。

焦太史末路,果是本色,则繁苛尽除,岂不足佳?然与老朽交最久,独泛滥词章,担阁(注释担阁:耽误)一生,未免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注释内有能是的心,外有所是的法:借用理学术语,本指以外证内,借指学佛应该内外都放下)将本色尽情埋没,而反以障本色者为太本色(注释太本色:大本色),岂谓其器度寻常、少一段侠骨乎?恐错认本色矣!

若果到本色田地,透悟(注释透悟:彻底领悟)两字何处安顿?居士谓三乘教外,更有所发明乎?吾教云,上根利器,一闻便了,尚无有二,何况有三秪缘(注释三秪缘:三根本。简称三根。指众生的三种根性,即上根、中根、下根三者,又称利根、中根、钝根)、利钝不等(注释利钝不等:根基与悟性好坏不一样。“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假设教网(注释教网:宗教枷锁),涝漉众生,若人猛醒,总皆权喻。长公疏如镌石,倘得居士数语,则又何啻一玉带镇山门也。

令弟聪明根利,笔底尽有仙气,指日当大魁天下,为一代名儒无疑也。

【今译】

居士你和梅长公,秉着般若慧力,游戏人间,机调相投,你们做的事情不是老僧我能预测的。来信说,学道的人必须要有侠骨,否则不可能学成。说有侠骨的人能学道,这是可以的,如果说,必须具有侠骨的人才能学道,让我看,恐怕侠气太重不能消化,又总被意气驱使,很难见性。世上看重侠骨的人,本来是说有侠骨的人比龌龉、庸俗、迂腐的人好,并不是说侠骨真的有多么可贵,何况高明特异之士,未必是侠骨中人。本不必是侠骨,又去追攀侠骨,这叫本末倒置。

焦太史最后一段路,果然是本色,在他身上繁华褪尽,岂不是很好?但他与我交往最久,百般都好,只有一条爱作文章,因此耽误了一生。他未免内有偏好的心,外有偏行的法,将本色尽情埋没了,更甚的是,他反而把遮住本色的东西当作是大本色,这难道说是他器量平常,少了一段侠骨吗?恐怕是错认本色了吧!

如果到了本色的地步,“透悟”两个字也不必提了,居士你说佛教外还有别的佛教吗?我们佛教认为,上等根基的人,一听就悟,不必说第二遍,何况有“三根本”“利钝不等”。诸种情况假借世情,广设方便法门,可以“打捞”众生,如果有人猛然醒悟,这些都是暂时的比喻。长公气质疏朗如同铁石,如果能得到居士你的几句点化,则又何异于出了一个当得起“玉带镇山门”之美誉的人啊。

令弟聪明利害,笔底下尽是仙气,指日以待,必当高中魁元,享盛名于天下,成为一代名儒,这是无疑的。

34.复喻文学淑余

正悬慕间,得中海书,道足下于学问地中悉具超宗(注释悉具超宗:在学问上各方面都具有超凡智慧),令朽人不胜加额。但不知于世出世法、凡圣位中已入平等三昧否?若证此三昧,我根先灰,不见人相。既绝人我,比量都无,中间自无迷悟、圣凡、同异、颠倒、分别等事,正好与世浮沉,无非自在,亦不妄执此见。若有毫尘不化,即是圣证无明生死株裔,恐他日翻为增上,慢魔(注释慢魔:侮慢魔简称,指怠慢佛法)撺入,不无干湛。寂海中鼓起波涛,妄构是非,使吾人于内外凡圣等法中,总不自在,先圣诃为蕉芽败种(注释蕉芽败种:禅语。已经坏了的蕉芽和种子,比喻根基受损,亟待修复。佛经中,释迦牟尼佛经常呵骂阿罗汉,说他们是“焦芽败种”,自私自利,应该向菩萨好好学习)是也。

【今译】

正在仰幕你的时候,得到了中海的信,说你的学问在各方面都具有超凡智慧,令我不知不觉以手加额,为此感到庆幸。但我不知道你在入世法与出世法、做凡做圣的功夫方面是否已经达到了等观三昧?如果已经证得了这三昧,让心中的这个“我根”先成灰烬,也不要有“人相”。既然没有了人我之分,就什么比量都没了,中间自然就没有迷失与醒悟、圣人与凡人、相同与不同、颠倒、分别这些事。正好与世界浮沉,都无非一个自在,再不会妄执分别之见。如果有丝毫没圆通,就是圣人所说无明生死的祸根,恐怕将来越演越烈,侮慢魔窜到人身上,不会是没相干啊。无明在清净的寂海中容易鼓起波涛,妄自编造是非,使我们在内外修炼中,总会不自在,这就是先前圣人诃责为“蕉芽败种”的情况啊!

35.复中海禅师

接来教,知造诣非昔。读佳韵(注释佳韵:恭称他人诗作,本处特指禅诗),字字入圣超凡。较诸古今诗偈,更无等者。要谙本分事(注释本分事:本处特指学佛大事),犹有圣证量在(注释圣证量在:烦恼还在。量在,真实存在。圣证本指极其高明的见解,转指因求证带来的烦恼。佛说: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未得拼命一下,不免被圣证魔缚,使自不觉。祖师门中不容是事,若有一毫圣情不尽,即是我见未忘,就中妄立圣凡同异等障。

故释迦老子于雪岭六年,支离(注释支离:丁点)总无交涉,忽睹明星(注释明星:佛陀睹明星而成道,所睹明星被称作见性明星。又叫空劫星),顿尽空劫(注释空劫:真空与幻劫,泛指一切存在,一切本体感知)无明,亦只点胸,低声云个“尽大地含灵(注释尽大地含灵,一时齐成佛道:禅语。指真性包含大地,天人合一而成佛),一时齐成佛道”而已。看他有甚玄妙能超人处,后辈谬解,便谓佛有成道后,于祗园诸处,四十九年说法、度生等事。既雪岭睹星,大地一时齐成佛了,复立谁为佛?说法谁为众生得度?

于此处打得彻,便不坠圣凡、是非等坑,方许名无著道人(注释无著道人:没牵挂的得道人)。不见有我人,是非亦不见,山林是静,城阙是闹,众处不繁,独居不寂。不取现证,不务当来,随缘度日(注释随缘度日:禅语。指放下世俗追求,平常过日子,静候缘法),缘尽归根,出入自由,不涉滞碍,便得与先圣把臂同行。若有纤尘差殊,即隔千里万里去也。

【今译】

接到来信,知道你的造诣今非昔比。读你的诗,字字超凡入圣。与古今诗偈相比,没有能与你相提并论的。但我希望你还是首先要熟悉本份事。你眼下还有高明见解这个圣证魔在身上没除,不知不觉的就被高明见解这个圣证摩缚绑住了,自己却仍然没有觉察到。佛门里容不下这种烦恼事,如果有一丝烦恼没除尽,就是我见还没忘记,在此中间妄自立下了圣凡、同异这些魔障。

因此佛陀在雪山上修行六年,与烦恼没有丁点交涉,忽然看见一颗明星,顿时万劫都空了,也只是垂胸,低声说个“尽大地含灵,一时齐成佛道”而已。看他有什么神通超人,后辈误解,就说佛陀成道以后,在祗园等地方四十九年说法度人。你想,他既然在雪山上见了明星成了道,山河大地都和他自己一起成佛了,又何必再把自己立为佛?又何必再说佛法来度人?

在这个地方想得通,就不会落到圣凡、是非的泥坑中,才能叫做没牵挂的道人。不必分人与我,不必辩是与非,山林可以叫做静,城市可以叫做闹,闹市中与众人杂处也不觉得繁闹;荒野里一个人独居也不觉得寂寞。不说现在事,不经营未来,自在的随缘过日子,缘分完了就归还原处,出入自由,无滞无碍,这样就可以称作与前贤把臂同行了。这时,如果还有一丝差别,就相隔千里万里了。

36.复毛文学玄淑

来教虽真切,柰何未步正径(注释正径;正路。本处特指学佛的正见),多被知解卜度瞒过。且蕴习太熟,开谈挥毫,不无拖泥带水。来云十年为学,病苦临头,全不得力,如此说话,好如欠债怨财主,何也?若有真学道不得力者,诸佛都成诳语,历代祖师悉是骗人。自谤犹可,谤法则殃,慎之慎之!

言平常得力,而临难不得力者,乃正前尘分别影事,都是意识可到之地,便由你主持把捉。死符卒至,能主者先惛,还许尔讨得力么?倘有毫毛孔隙,蚤被(注释蚤被:早被)阎老穿去。才有分晓,他家苦具先遍偿一遭。了晓悟透彻,得力奚为乎?此际足下未曾梦着,故一毛不契,便即忙乱手脚。禅乃冲我关之铁炮,足下执禅自缚,曷能解也?

僧柰酷患求友病症,故使叨咀如许,若谓禅言可形,意可测,理可度,智可知的,尽大地都是三藏十二部。剩语打发去了,又何待足下讲禅道耶?老朽秪得曲奉尊命,又胡喷(注释胡喷:乱讲)一上。足下云,临机不得力,欲希得力,为究竟谬矣。何也?

满世界人学道,不得脱离生死,皆由太分晓得力了(注释这个分晓得力的,便是生死冤魂:即知见魔)。岂知这个分晓得力的,便是生死冤魂,若能从此要觅得力的,挨身拶入,步步掀翻,单刀径趋直取。那能觅得力的,才觉一毫得力,一刀劈开,直教粉碎净尽,始证空王正位。快好将一切参想、精进、见解、得力功臣尽形灭戮无遗,复将能证空王者,总教一刀,乾坤属我矣。

【今译】

你的来信虽然说得真切,无奈没走正道,很多地方被自己的知识见解瞒过了。而且积习太深,套路太熟,以致开笔下结论,拖泥带水一大篇。你说做了十年的学问,到头来浑身是病,没什么用处,说这种话,好比欠债怨财主,为什么呢?如果真正学道却不得力,这是没有的,因为学道自有道助,学佛自有佛助。学佛而佛不助,那么诸佛都成了骗子,历代祖师都成了骗子,世上没有这种事,还是你没有真正认识佛道。你自己诽谤自己不算什么,诽谤佛法是要遭报应的。慎之谨之!

你说平时得力,关键的时候不得力,这正是被过去的事情纠缠的恶果。表面上看来,你的想法可以深入任何地方,可以由你控制,但催命符一到,有知觉的就先吓昏了,还允许你“得力”吗?如果还有一丝得力存在,早被阎王爷提去了。这时才明白,又把他家的刑具尝一遍,真是想明白了,得了力的人,会这样吗?这些事情你做梦也没想到,因此您根本一点不明了,便会手忙脚乱。禅本是冲关铁炮,可以打破我执,你却拿着禅反把自己套住了,又怎么去解脱哪?

我也是没办法,得了爱交朋友的病,因此唠叨这些,如果说禅是可以用语言来说出形状,用意识来衡量,用理性来揣度,用智慧来认知,那么满地都是佛经,剩下的禅道早被打发去了,又何必等你来讲禅道呢?我也只得听从你的话,又乱说一通了。你说,关键时候不得力,想要得力,这种想法本身就错了。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哪?

满世界的人学道,都不能脱离生死,这是因为都太想得力了。岂不知这个分明得力的,就是生死冤魂。如果能从那里寻找到一处真正得力的,就要近它身,一步步掀翻,单刀直入。那里能找到真正得力之处?如果有,就应该刚感觉到一丝得力,就一刀劈开,直教它粉身碎骨,这才证得佛陀的正位。快把一切妄想、精进、见解、得力、功臣这些东西全部锄除干净,再将那能证佛果者,再来一刀,世界从此属于自己。

37.复李文学

闻心事不乐,逆境动心,此是世法,非世外人也。岂知大丈夫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境炼心(注释借境炼心:禅语。指借助外来干扰历练内心),莫向外求。纵求得来必有失去。何不用自智钥,开己宝藏?随处安闲快乐矣。

古云:父母非吾亲,谁是最亲者?寻绎斯言,则父母非靠,况其他乎?岂不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自己一段风光,照天照地,耀古腾今,何用外觅也?举世只是依他作主,妄想不休,便成依报(注释依报:依此报应。报应的依据)。幻命幻身幻财(注释幻命幻身幻财:内外两虚幻),焉得长久?一旦失之,悲愁无限。公非常人,故出斯语。

【今译】

听说你不开心,遇到逆境有些波动,这是世间法,正说明了你不是世外的人。难道没听过大丈夫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环境的考验磨炼心性,不要向外寻求帮助,否则纵然求得来,也必会失去。为什么不用自身智慧的钥匙,打开自身的宝藏?这样一来就可以随处安闲快乐了。

古人说:“父母都不亲,还有谁更亲?”寻摸这话,是说父母也不是靠山,何况他人?难道没听说过“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有一片光明,照天照地,照耀古今,哪里用得着向外寻求?满世界的人都向外边找依靠,妄想不已,这就成了报应的依据。那些虚幻的名利、虚幻的身体、虚幻的钱财,怎能长久?但是常人一旦失去这些,悲伤愁苦又是无限。你不是平常人,我因此敢向你说这些话。

38.复邓文学信之

尔学道数年,正眼全无,岂非错中之错?不闻孔子三千徒众,终其身,秪取一颜氏子。虽有七十二贤,秪可传言宣教,几人实识得心来?近时海内学道者如牛毛,识心者如麟角。

老朽奔驰五六十年,求夫真为生死,秪有令叔文洁公、梅司马衡湘公二人耳。其余都是说禅说道,打口鼓子(注释打口鼓子:耍嘴皮子),堪作何用?不但不敌生死,阎罗王征草鞋钱(注释征草鞋钱:禅语。上路钱)有日在,岂不痛哉!

道是何物(注释道是何物,容尔可学:意思是道不可外学,只能凭各人领悟),容尔可学?纵然学得转,增我慢若。以口说奇言妙语为禅者,反不如三家村里种田博饭吃的汉子说真实话,死后无罪。秪因众生妄诞,不守本分,失却本心,达磨当日航海而来,直指各人本心,无分外事。

《法华》云:“是法非思量分别(注释思量分别:思考、研究、辨别)之所能解。”《楞严》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注释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说就错。禅宗不立文字,也不依赖口传)。”今时人造妖捏怪、说黄道黑、指东划西、竖拂摇拳、诳惑众生、造地狱业苦亦甚矣!

如我数十年妄想学禅学道,今日猛省,担阁一生,秪为自害。若信得及,把从前葛藤一笔勾断,切莫造作,叫即应问即答,才是平常无事人也。且看令岳身外之物,如金银田产,徒以增累,有半点相干否。

【今译】

你学道数年了,还没具备正眼,这岂不是错上加错!没听说过吗?孔夫子三千门徒,但他一辈子就爱颜回一个。即使孔门有七十二贤,只能用来传教,又有几个能得心传?近来海内学道的人多如牛毛,得到圣人心传的如凤毛麟角。

我在江湖上跑了五六十年,寻找真正关心生死的人,找到的只有你叔叔文洁先生和梅司马衡湘先生他们两个。其他的都是在说禅说道,耍嘴皮子,有什么用?不但敌不过生死,阎罗王反而会向他索要上路钱,万一这一天要来了,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热门推荐
  • 紫凤记

    紫凤记

    她,前世摊上了一个古怪爷爷,传授给她一手好医术,又将她当作实验体,丢在冰冷的实验室里,最终爆体而亡。再度睁开双眸,发现自己穿越成了一个废材。”废材?“她冷笑道,”让你们看看真正的天才!“······绝世容颜,魔武双修,血洗皇城,一统人界。看她,报旧仇,契神兽,炼丹药,召幻兽,震四方,威八方,闯九天。他,魔界至尊的男人——邪帝。传言高傲,嗜血,无情,却不知他腹黑,狡诈。”你就是这样对待徒弟的?“某女黑着脸望着压在自己身上,越发得寸进尺的”师父“。压在上面的某男说:”徒弟,这是你专属的。“······身份之谜环环相扣,是否能携手最后?
  • 胭脂小王爷

    胭脂小王爷

    长安城内,谁人不知逍遥王爷之子花渐离是个不学无术贪财好男色的败家子,人送外号“草包少爷”。席红衣,长发垂腰,肤色白如凝脂,额间系着一枚墨绿色暖玉,双目犹如一泓清泉,奕奕生辉......举手投足间,无不让人为之消魂!谁又知她是为母不得已着了男装,即便如此,她依然弄得天下大乱。来自几百年后的她在江湖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试问,世间之人谁能敌过!
  • 曾经你是我最在乎的那个人

    曾经你是我最在乎的那个人

    朦胧的爱,那些年和那些事,像匆匆的过往,每个女生一定都有自己所暗恋的男生吧!相信本书能唤起大家对“青春”的回忆。
  • 读诗私记

    读诗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楼之新黛玉传奇

    红楼之新黛玉传奇

    可还记得三生石畔的山盟海誓、耳鬓厮磨?可还记得三生石上手握手铭刻下的誓言?第一世,她为报恩,泪尽而亡,一缕幽魂在幽冷的月光中随风而去,徒留他在人世间苦苦找寻、孤独老去;第二世,本是天偶佳成,奈何天意弄人,她投错胎去了21世纪,两个世界他一如第一世的孤独,心也变得冷硬。而她,大好青春年华就失了性命;今生今世,如何让他再遇见她,再续前缘。他向天起誓。再次相遇时。他一定紧紧抓着她的手,因为,只有她能融化他冰冷的心,只有她能让他再展笑颜,只有她能让他在滚滚红尘中不再孤寂只有她。他们是逍遥天地的神仙眷侣,任千山万水阻隔,任尔千难万险,任尔荆棘满路,都会跋涉千里,只为心中的她。
  • 某巫妖王上条当麻

    某巫妖王上条当麻

    当上条当麻得到霜之哀伤成为巫妖王是否会神净讨魔呢?当天灾(11)军团出现之时,有多少人会吐血呢?一切尽在本书。。。。。。PS:新人新书请多指教
  • 好哥你好,好哥再见

    好哥你好,好哥再见

    某傲娇老师:“沈图啊,你妈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知道你耳朵会这么小吗?”某蠢萌女学生:“好哥,你妈给你起名字的时候也不知道你会这么坏啊!”没错这就是蠢萌女学生与傲娇男老师的故事!
  • 生死轮回的你

    生死轮回的你

    生活在2014年的凌觉醒,一个典型直男,他是一位心理咨询师,收入不错,也得到顾客好评,他是工作能手,恋爱低能,不过他似乎永远不担心,担心的他周围的人。一次执著的探索,他意识探求到了关于他过去和未来的秘密,然而天机不可泄露,这天机是真是假尚为可知,为了明白他前世的妻子是否今生还是他的的爱人,来生是否与他还有缘分,他便不停的在他灵魂意识中穿梭,于是,他在自己的灵魂意识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过去,比如1945年的一场战争,2102年科技发展及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等。最不可思议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竟然和男女爱情有关。
  • 战神的逃妻

    战神的逃妻

    战神大婚,小舅子扮姐出嫁不说,老婆还被拐了!天帝不帮忙追人,还在旁边看笑话。战神追妻,小娘子打神将,绑王子,舍肉身,穷其一生,只为逃脱命运……
  • 佛说枯树经

    佛说枯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