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魔仙,是个难缠的小家伙。自称为神仙,小花,猫猫,狗狗。凡是她所爱,都会冠为自己的头衔。
那年,小魔仙学会说话了。因为整日与之相伴的是一只小狗狗,小魔仙学会的第一个名称便是“狗狗”。后来别人问她,叫什么名字时,小魔仙得意地告诉每一个熟悉与陌生的人,“狗狗”。
渐渐地,由狗狗而衍生出舅舅,由舅舅又衍生出翁妈。据说这都是陪伴她最多的人。最后才学会叫“爸爸”和“妈妈”这两位主要的家长。作为她的两位主要家长,一直很羞愧,很自责。可小魔仙一点也不懂大人的心,每当别人问她谁最亲时,她毫不犹豫地答“狗狗”;再问谁最爱她时,她会毫不迟疑地答“狗狗”。于是乎,狗狗不仅是小魔仙最亲近的玩伴,还是她心里最亲最爱的人。
一个朔风悲摧的夜里,狗狗突然离世。甚至在离世前还没来得及看小魔仙一眼。
第二天一早,小魔仙不见了狗狗,便问奶奶要狗狗。奶奶告诉她,狗狗去了另一个世界。小魔仙再问:狗狗什么时候能回来。奶奶再次告诉她,狗狗再也不会回来了,它到那边享福去了。
小魔仙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另一个世界,并且还能享福。于是,她吵着闹着,也要跟着狗狗去那个世界,那样她就不再孤单了,狗狗也不再孤单了。
可奶奶告诉她,那个世界只有死了的人和动物才能去。小魔仙不懂什么是死了。奶奶说是不吃了,也不喝了。小魔仙听了很高兴,自己也不吃不喝,那样就可以去另一个世界找狗狗了。可是,奶奶说不行的,没有奶茶与糖,也没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况且那世界的狗狗也不一定认得小魔仙的。
这么一说,小魔仙便不高兴了。虽然可以不吃饭,不喝茶,但不能没有奶茶和糖的,也不能没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她闷闷不乐地待在家里。没有一个小伙伴。
后来,奶奶家来了一只可爱的猫猫。小巧的猫猫披着小老虎似的斑纹。那斑纹像妈妈给她买的小外套似的漂亮。当小魔仙与小猫猫待在一起时,就像两只相依相伴的小老虎。小魔仙突然爱上了小老虎似的猫猫。于是,向人们宣布自己不再是狗狗了,应该改称猫猫。家人照办了。包括远道而来看她的姥姥。
这时的小魔仙不再整天待在家里了,偶尔也会陪着奶奶出去散步。当她们漫步在乡间小路时,小魔仙看到了许多真正的花儿开得正艳。小魔仙问奶奶,那些各种颜色的花儿很漂亮。自己要和它们一样漂亮。奶奶告诉她,小魔仙正像花儿一样。那红扑扑的脸上有时像桃花,有时又像玫瑰;那漂亮的衣服,有时像碎碎的小野花,有时又像一朵瑰丽的牡丹;至于小魔仙的心,则像一朵圣洁的雪莲……小魔仙一下子记不住这么多花的名字。但听到奶奶说自己像各种小花,心里又特兴奋。她告诉奶奶,以后别叫她小猫或小狗,她觉得自己更应该叫小花的。
奶奶笑着说:她的小魔仙就是一朵瑰丽且圣洁的花朵。当然应该叫小花的。
后来,上幼儿园时,老师问小魔仙叫什么名字。小魔仙偏着头,大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的脸,很稚气地问:“老师要我说哪一个名字?”
老师慎重考虑了一下,反问小魔仙有多少个名字。小魔仙认真地算了算,自己给自己的取的好像有五六个,加上爸爸妈妈取的,奶奶叫的,大概有十来个吧。
老师听了,很好奇又很开心地逗她说,都有哪些名字啊?小魔仙边回忆边告诉老师。老师最后明确答案:应该是爸爸给她取的那个大名。
那个大名一写出来,小魔仙就摇着头否定老师了。老师问小魔仙到底是哪两个字,小魔仙很认真地告诉老师:两个字都有一个“王”字旁,爸爸说这是个载玉旁,不能说成“王”字的,至于另一边,则是很宝贝很稀罕的两个字,只有爸爸那种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的人才能取这种名字的。
说完,她看看老师,又望望奶奶。然后对老师予以高度的肯定:“当然,像老师这样的,一定认得的。”老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小魔仙读书很认真,考试也很自信。当别人问及她为什么每次都能考这么好时,她不屑一顾地说:谁叫她集世间万物之精华呢?她既是植物的精华,也是动物的精华。她有狗狗的灵敏,有猫猫的机智,有花草的神韵,有树木的坚贞,还有云朵的飘逸,还有仙人的神机妙算……
凡是世人具备的优点她都具备,即使世人不具备唯有神仙具备的,她也具备。你说,这天底下,除了她还有谁更自信?
有人告诉她,这不是自信,这是自信过了头,是自恋的表现。
小魔仙一听这个词,很认同。她毫不避讳,首肯了人们的说法:是的,我本自恋。以后你们就叫自恋小魔仙好了。
自恋小魔仙还预言:无论是今后,还是今后的今后,只要她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
人们给她破译,说是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小魔仙拍手叫道:正是正是,你真不愧为我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