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是人们珍爱的庭院花木,也是近代园林绿化常见的名贵树木。
桂花,实属百花中的上乘,诸木极品。凡目睹过千桂竞放,十里飘香美景的人,都不能忘记那姿容、那香气、那花色。
“不是人间种,疑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桂花在中国的历史上虽难以考证,但文献中有关桂花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山海经·南山经》中提到“招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中提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国屈原《九歌》中载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这些记载当包括桂花在内。当时桂花也被誉为美的化身,《吕氏春秋》赞称:物之美者,招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山上的桂树。
桂花与园林结缘则是在西汉时期。《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献奇花异木两千余种,其中有陶桂十株。”《三铺黄图》载,汉元鼎六年(111),汉武帝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在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蔗、龙眼、荔枝、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下来。《三铺黄图》还载甘泉以南的昆明池,池中有灵波殿,以桂为柱,风来自香。司马迁《上林赋》中也有“桂菱木兰”的记载。由此可见,从西汉时期桂花就被引种在帝王宫苑。魏晋时成为园林造景的材料,唐宋时期广泛用于造园,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的主要花木,达到了无园不桂的程度。至近现代,桂花的数量和质量更是成为园林档次的标准之一。
我对桂花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的那首歌:八月桂花遍地香,鲜红的旗帜树起来……桂花的革命象征和寓意,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每当桂花飘香的季节,我就会想起电影镜头中所展现的、读物中所描写的那些洒热血、抛头颅的革命英雄形象,是他们牺牲了自己,换得了今天的和平。是他们受尽了苦难,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以自己的肉血,酿造了今天的甜蜜。
直到我长大参加工作后,特别是这几年,有机会参加罗浮山文化的研究,才有缘见得桂花真面目。
桂花,在罗浮山无处不有。此话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在罗浮山,无论在山上,或在溪旁路边,无论在寺庙观殿,或在庭院花园,都可以看见叶子翠绿,树影婆娑,像蘑菇如雨伞大小的桂花树。罗浮人爱桂花,是因为桂花不但香得出众,而且桂花的寓意非常好。“桂”与“贵”同音,种植桂花,寄托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愿望。秀才金榜题名又称“折桂”;壮士凯旋要授予桂枝,戴上“桂冠”;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折桂相送,表示爱慕日深,永结友好。
自古以来,罗浮山人谈到桂花,常把桂花树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流传着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话传说。特别是“吴刚与桂花树”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传说是这样的:月亮上有棵桂树,树高五百丈。汉朝吴刚,初学仙时,不遵道规,被处罚到月亮上面砍桂树。但此桂花树越砍越长。千百年过去了,吴刚砍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花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作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所谓“月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就是指这棵树。这个传说赋予了桂花树以神奇色彩,也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桂花的无比喜爱。
中国古代有崇尚黄色的传统,宗教仪式里也必不可少,并以黄色为尊色,还因为金黄色以其亮度和不透明的特点,显示出物质的最高纯度,比之为太阳和光明、神圣之光。所以,黄色的桂花最能代表这一寓意。千百年来,桂花以其清新淡雅的特质,走进了罗浮山的寺庙道观。
又是中秋,细雨靡靡,罗浮山的桂花,竞相怒放,我急急地去赏桂。刚刚进罗浮山朱明洞景区的大门,袭人的花香扑鼻而来。这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气,香中带着清清的甜意,香得清醇绝尘、浓郁脱俗,香得典雅飘逸、令人心驰神往。这种香是任何花香都无法比拟的,值得珍藏记忆,值得久久回味。它熏香了靡靡细雨,浸透了赏桂人的心,也浸透了古今咏桂的诗文佳句。“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中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难怪倾倒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到底不负天香的声誉。
我迈着轻松的步伐,沿着莲湖边的景观路走去,观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清清湖水,端庄秀美的桂花树,在参天大树和水岸杨柳的掩映下,显得尤为神秘惊绝。那株株盛开的桂花,馨香满山。黄色的金桂、乳白色的银桂、橙色的丹桂、淡黄色的四季桂,争奇斗艳。在观寺前后,在溪边路旁,桂树成荫,青翠欲滴的绿叶间,依稀露出一簇簇黄色的小花,犹如冠盖上缀满了无数金星。微风吹来,桂雨纷纷,真是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佩服古人的诗句,寥寥数句,神韵俱出。
幽幽飘香的桂花,浓而不腻,浓而不俗,让人神清气爽。“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在流动的桂香里,我情不自禁地喊出:真香呀!春去春来,它演绎着一幅幅变而不化的图画,叶子由嫩绿变青绿,由青绿变墨绿再回嫩绿。
走进冲虚观,一阵阵桂香扑鼻而来。有两株明代种植的丹桂树,这两株桂花对植而形成“双桂当庭”、“双桂流芳”。树身粗壮苍劲,树枝纵横有序,盘绕交错,树叶密密层层,蓊蓊郁郁,像一把把遮阳的大伞,成了道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更像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注视着远方来的香客。
桂树枝叶上的米黄色,白里透着黄儿,吐出花香,悠悠的,淡淡的,沁人心脾。我驻足观望,深深地吸上一口,久久不愿离去。望着这黄灿灿的一树繁花,在澄净的秋阳里簇拥着;闻着这随风飘来的丝丝缕缕的幽香,不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院子里的地面上零落着不多不少的桂花,我第一次见到如此景致,不禁惊奇万分!这些不经意飘落下来的花儿,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待在树下,不一会儿,我的头发上、衣服上也落满了这小小的黄花儿;望着纷纷飘落下来的黄花,我不由得怜惜起来,忽想起林黛玉《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凋谢飘落,虽然有点凄凉,可是,经工作人员介绍后,我感到欣慰,甚至惊喜,因为桂花的花开花落,还要延迟一段时间。空气里弥漫着氤氲的花香,我怅惘失落的心情又得到些许慰藉和满足。一年四季,岁岁年年,这两棵古老的桂花树始终不改它的初衷和追求:春天,它们悄悄换装,俏也不争春;夏天,它们郁郁葱葱,招来阵阵凉爽;秋天,它们吐蕊扬花,送来缕缕馨香;冬天,它们绿叶扶疏,不畏严寒。
在自然界百花丛中,虽然桂花不像兰花那么高洁、独秀,不像桃花那样艳丽、烂漫,也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腊梅那样孤高自傲,它是平民化的,是可亲、可爱、可敬的,幽幽清香,就像慈祥母亲的叮咛,入耳入心。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赞叹过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李商隐有“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李贺有“联翩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宋之问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李峤有“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杨万里有“不是人间种,疑从月里来”;沈周有“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种原从月中来”;还有朱元璋的“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点为君开”。诗人把月和桂的形态、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默诵这些诗句,好像身临其境,忘却了外面的喧嚣世界。在众多的花香中,桂花的香气最为人们喜爱。因为一般的花香,其香或清或浓,而桂花为“浓、清、久、远”俱全,清可涤尘,浓能透远,香气中带有一丝甜意,令人久闻不厌,当推之为花之上品。历代咏桂诗中,以宋代洪适的诗对桂花的评价为最高:谁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闻数里,绝知芳誉斗千乡。
桂花除用作观赏以外,还可用来窨制花茶。茶叶用鲜桂花窨制后,既不失茶的原味,又带浓郁桂花香气,饮后有通气和胃的作用,很适合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饮用。“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想必桂花酒是能消愁解闷的。此情此景,使我陷入沉思:桂花的细小身躯,孕育着那么浓郁的奇香,蕴涵着一个伟大的灵魂。等到聚集全力、毫无保留地作出贡献,就心满意足地安居叶下。“小小花蕾叶下藏,无意招引蜂蝶忙”,这种心境、是自然的造化,亦是桂花特具的品格。
微风吹来,千株婆娑,花香阵阵。走出冲虚观,只见朱明洞景区,绿树环绕;山水园中,莲湖映碧……刹那间,油然记得《长相思》一首:玉泉香,满垅香,两地桂花竞芬芳,谁与论短长?银桂新,金桂珠胎始育成,天教醉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