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凉风习习的古寺华首台,徜徉于名胜古刹,需要心平气和地细细品味,阁上的每个殿堂仿佛陈酿的芳香美酒,愈品就愈有味道,愈能深刻地理解其中丰富的佛教文化。
华首古寺,我来过多次,并写有游记《古寺华首台》。一开头就用了“一处香客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一处与佛儒道和睦相处的福地;一处美丽幽静的赏景养生之地”三个排比句对古寺作了“精辟”的概述。然而,此次游赏,我的内心再次激起涟漪。
华首古寺位于罗浮山西南麓一座台地上,山地土质贫瘠,石壁礁岩星罗棋布,无论是扎根于石壁缝隙中的树木,还是长在青墙乱石中的青枝藤蔓,映入你眼帘的都是那么的郁郁葱葱,仿佛经神仙圣水滋润过似的,生机勃勃,群芳竞艳,景色秀美。
最让人礼赞的还属大雄宝殿左侧那棵千年古树——人面子。
在雷雨交加的时候她总是静止无语,在香火缭绕朝拜时她总是淡然处之,铁骨铮铮地笑对着天,任世事变迁,看沧海桑田,足以让你回味无穷。而她那带着古老神秘色彩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引人入胜。
这棵古木参天的人面子,不是一棵普普通通的大树,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给人一种扑朔迷离之感。人们在观赏后都发出由衷的惊叹!
古木人面子是罗浮山众多绿色植物中最值得骄傲的代表,她树龄最大。华首古寺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至今已有1370多年,古寺曾多次毁于战火。观寺重建于20世纪80年代,离古寺大雄宝殿不到100米的人面子树,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经近千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参天耸立,百折不挠,枝繁叶茂,年年开花结果。她在历史的洗礼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一次次地,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地,把云雾撕成碎片。她以威严的芳姿逼迫霜雾乖乖地逃遁……她犹如一位巨人,站在大雄宝殿的旁边,以巍然的身躯为寺殿遮风挡雨;以满腔的激情保佑远方来的香客,祈福保平安。人们都说,人面子是华首古寺之镇寺之宝。
凛冽的山风吹去了枝杈,春夏秋冬的年轮扭伤了她的身躯,留下了累累伤痕,但她却傲然挺立着,枝繁叶茂,树冠如伞,树围要四人才能合抱,从不“光秃秃”,从不“青黄不接”,永远生机盎然。
风和日丽,她身披彩装,在阳光下轻轻地曳;风狂雨骤,她顶天立地,在风雨中不弯腰、不低头。人面子像是沉默的老者。椭圆的叶子挡不住雨水,只能任它从空隙中哗啦啦落下来。雨顺着树干流下,青苔和身上的牛粪巴巴被洗去了,虬干几乎是纯粹的墨黑色,更加透出深邃和沉稳。
有人说她是“仙”树,传说当年的“八仙”铁拐李和张果老在此下棋,烈日当空,无以遮蔽。铁拐李遂从他的葫芦里倒出一粒种子埋在地下,施展法术,口念咒语,转眼间地面发出绿芽,一会儿,只见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二仙就此在树下继续对弈。据称,此树长成后没有任何变化。因是仙人施法所成,千百年了,其高度不变,也死不了。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数九寒冬,她都在寺庙旁向南来北往的游客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古老美丽的传说。
有人说她是奇树。她刀枪不入,火烧不死。因战乱,华首古寺曾多次遭劫难,残桓断壁,杂草丛生,而她总是能幸免,时人无不拍手称奇。莫非真如民间所说,这古树是八仙所栽?
站在大树下面屏息静气,她仿佛在无声地向你倾诉,生命是这样不可遏制,生命是这样顽强和珍贵。她珍爱每一束阳光,珍爱每一滴雨露,甚至珍爱每一丝从山下吹来的清风。她使周围的环境有了灵气,让那些生长在寺庙周围的同宗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今天,古老的人面子还和往日一样安详地站着。她深褐色的树干、枝条似乎显得更加深沉,她那绿色的叶子也似乎显得更加浓绿,看着每一条细枝,看着那片片绿叶,春天气息依旧,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然而,人面子的每一根树干又像古老院落里堆积的柴火一样,显得那样粗糙,那样苍老。她在温暖阳光下静静地待着,等待着春雨的到来,经过蒙蒙的如丝的春雨滋润,那深褐色的枝条上会有绿色的小芽长出来。我知道即使春雨迟迟不来,那古老的人面子也会发出嫩绿的新芽,又开始她郁郁葱葱的春天之旅。
我慢慢地走着,快要离开这棵古树了,我却好想留下,一直静静地站在她的旁边,我也想像这人面子一样待着,等待着每一个明媚的春天,等待着满树浓郁的夏天,等待着黄叶飘飘的秋天,等待着寒风凛冽的冬天。阵阵微风吹来,有了一丝凉爽。蝉鸣声、蝈蝈声、木鱼声、诵经声逐渐响起,为这古老的人面子奏响了奇妙而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