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讨嫌人
2006年,莫言在上海大学演讲的时候,曾经说:
“我对80后的作家充满敬意,当然也敬而远之。男人中最讨厌的就是十四五岁的男孩和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十四五岁的男孩老是想装大,老是想往大人圈子里混,所以讨人嫌。五十多岁的男人老是认识不到自己老,老是往年轻人圈子里混,招人嫌,要是像年轻女性圈子里混就不仅仅是讨人嫌的问题了,人家会说这个老东西老有少心活该死。所以别说80后了,60后我都躲得远远的。”
我是个80后,还是彻彻底底的85后,而莫言呢?是个50后,还是彻彻底底的55后。从这一点来说,他说自己写了三十年小说,而我跟他差的就是整整三十年。多出来的三十年都写小说了,想来如果三十年是个巨大的代沟的话,那我只能用小说的想象力来思考这种差距,所以我的理解带着很多80后的理解,有人说我不自量力,有人说吃饱了撑的,因为写《莫言评传》简直是件要命的事情。就像饥饿吧?我一个城市里的小姑娘哪里尝过饥饿啊?去旅游找不到饭馆算不算?小时候放学贪玩回到家很晚,算不算饥饿?食物对于我来说从不匮乏,我怎么跟莫言感同身受。所以,我真的在招人嫌,不过我没装老,我作为一个80后在有了“10后”的年代,也已经差了30年,说明,我也老了。就因为这三十年,我乐意好好写这个东西,无论别人说我招了什么样的嫌,我很快乐。因为就算莫言成为这个世界上写小说最棒的人,他也承认“十年后肯定是80后的天下”,何况他不是呢?所以我想这或者是个绝妙的组合,就是我以一颗80后的心来揣测他的小说,即便是不合时宜,即便不能全懂,但有一点,我是用心在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个时代的作家,如果人人都避嫌,那对于作家作品的研究怎样继续呢?
仔细想来,这还是我作为一个古代文学的研究生所培养出的勇气,因为我看到的古人都离我很远,比莫言要远得多。我想谢谢张志忠、王尧、叶开、孔范今、施战军、杨扬……正是这些“老人”们的努力让年轻的我看到了莫言那么多资料。我也想谢谢自己,因为很多年前,当我还在山东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很庆幸有个好作家跟我同一个故乡,让我看他的东西不至于陌生,谢谢我的亲人,他们给我讲过很多故事现在看来跟莫言说的故事差不多,只是,我偶尔写点小说,而他以小说为职业。
在写作中,有段时间我真的崩溃了,研究莫言的文章太多,莫言本身是个多产的作家,所以东西越写越多,莫言的散文和演讲,处处透漏着生命的智慧,这就更让人不忍放弃任何一个小的故事和话语。作为一个常常和写作打交道的人,我发现我无从下笔,不知怎样才可以写好。对自己的要求越多,就越难以下笔,这种感觉很快就变成了对自己的嫌弃,甚至很想大哭一场,或者干脆罢工。所以,谢谢我的爱人,他总是给我勇气,总是给我鼓励,否则,我不会坚持下来。谢谢我的女儿,她是个“10后”,当我发现我要跨越“三十年”的时间去理解一个作家时,她的出现让我感觉到无限的可能。如果以后的她也喜欢文学,我想或者她也有兴趣去研究一个母亲故乡的作家,因为这个作家太会讲故事,她浪漫聪慧的小脑瓜不会讨厌这些传奇,谢谢生命的馈赠,谢谢莫言没有写自传,如果他写了,我肯定没有他写的好,因为他的想象力和多年的小说锻炼,应该会让自传成为一本章回小说,如果莫言真的看过这本书,我希望他说,你的确没招我的嫌,所以我先说声谢谢。
2012年12月第一稿
2013年3月第二稿
2013年6月第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