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1700000007

第7章 一捧拷问时间的乡土——莫言的意义(7)

写实,真实得像一部私修的历史,因为打着小说的旗号反而可以说点真话。虚幻、虚构,则可以把自己倾向于抽象思考的西方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表露无疑。这种现实之上的提升显然可以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因为可以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理解,就像毕加索的画作越来越值钱的原因一样,自然的、写实的东西,永远是模仿,是记录;虚构的、幻化的东西才是一种全新的更有价值的创造,也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现实密码。如此看来,莫言在《檀香刑》中的“猫腔”是写实的,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刑罚则是一种现实密码,两者加起来,构成了他的“民间”,也构成了论者常常挂在嘴边的“魔幻现实主义”。

(五)逃离

我想先把《百年孤独》的开头放在这里,这被论者反复提及,或者被作者主动模仿的经典开头,常常成为“新时期”小说的常客,多年来一直被不断复制模仿,成为很多作家无法逃离的藩篱。

1984年,十月文艺出版社(高长荣译版)的开头: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984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黄锦炎、沈正国、陈泉译版)的开头: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2011年,南海出版公司(马尔克斯授权)的新版《百年孤独》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

初次看到马尔克斯、福克纳的时候,莫言心中洋溢的是兴奋,小说还可以这样胡说八道?连地理都可以虚构?兴奋得恨不能早生二十年?这些表现不仅仅是莫言,当时很多作家都被“魔幻现实主义”所带来的地域和手法,包括其中无法仔细言说的思想内涵深深震撼。苏童在《平静如水》中如是写到:

蝉在一九八八年夏天依然鸣唱。我选择了这个有风的午后开始记录去年的流水账……我想起一九八七年的心情平静如水。

这诚然是《百年孤独》开头的翻版,余华在近期在出席马尔克斯的授权《霍乱时期的爱情》活动时,还一再表示:

“马尔克斯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我对他除了崇敬,没有别的。”

可见马尔克斯给现代作家开的窗子,让很多人兴奋。然而,莫言渐渐地就不那样开心了,原因可以从几个论者那里得到答案,藤井省三称:

“莫言——中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一名诚实的小说家,(他)采取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出了充满时空感和生命感的世界。”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也称:

“他的作品是拉丁美洲文学和中国文学融合在一起的非常优秀的文学”

甚至到了2001年的《檀香刑》,还有论者称开头:

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第一章眉娘浪语一)

是《百年孤独》第一句“许多年年之后,……”的低级翻版与模仿。这不免让莫言恼火,作为一个创作者,怎么也不会甘心老被叙述成某某人的翻版,即便某某人再厉害,有独立创作精神的人,也不会想成为其第二,会时刻想着是自己的第一,不是别人的第二,况且,这种“魔幻气”仅仅换了个地理位置就到处受宠,显然让莫言大不服气。

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莫言特意拿“魔幻现实主义”说事:

“1996年秋天,我开始写《檀香刑》。围绕着有关火车和铁路的神奇传说,写了大概有五万字,放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明显地带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于是推倒重来,许多精彩的细节,因为很容易魔幻气,也就舍弃不用。最后决定把铁路和火车的声音减弱,突出了猫腔的声音,尽管这样会使作品的丰富性减弱,但为了保持比较多的民间气息,为了比较纯粹的中国风格,我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牺牲。”

这种舍弃的方式,颇有点大家风采,但还有一种方式,让很多论者不服气。就是否认自己在《红高粱》之前读过《百年孤独》。《红高粱》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是一个标尺,这个标尺甚至成为丈量莫言以后作品的标准,在很多人的叙述中,会不经意地说这个作品比《红高粱》好,《红高粱》之后的又一力作,跟《红高粱》没法比,诸如此类。而这部《红高粱》也被认为是莫言受“魔幻现实主义”后的巅峰之作,在老谋子获得金熊奖的那一刻,诸多外国论者也称看到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些话语简直给莫言上了镣铐,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魔幻现实主义”。

2

叶开说起《红高粱》认为:

“对于莫言来说,《红高粱》的诞生,宣告了他的君临天下,一个独裁者诞生了”。

并认为,莫言在这个不必倾听,只需要训谕的王国,第一次遭受的巨大挑战就是马尔克斯及他的《百年孤独》。关于《百年孤独》,莫言称自己1985年春天才看到,或者1985年冬天,或者1986年春。总之,晚于书写《红高粱》的1984年冬天。叶开推测,莫言是不可能在写《红高粱》之后才看到《百年孤独》。首先,莫言的《红高粱》发表于1986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上,莫言对这篇稿子有着详细的印象。

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那一年,就是1985年,参加完座谈会,莫言记起好友张世家给自己讲述了“打鬼子”的故事,于是灵感迸发,一个星期就写了初稿,又一个星期抄改完毕。当时《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正在跟莫言约稿子,而《十月》的老编辑章仲锷来了,便拿回去看看说要发表,年轻狂妄的朱伟找章仲锷把稿子要了回来,多年后,朱伟还为章老的雅量敬佩不已。1985年春节,莫言回乡过年,朱伟寄来信件,说《人民文学》的主编王蒙看了很喜欢,决定在1986年的第3期《人民文学》上头篇发表。

可见,当时莫言的稿子被很多杂志社盯着,处在发表作品的上升期,肯定来不及将一篇稿子放一年之久。不过莫言也解释了为何1984年底完成的草稿会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自己没把握,给同学看,他们也觉得一般化。况且,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记忆一般不会有误,因为是个大日子,又是整年数,所以稿子写于1985年秋天比较可信。

第二,莫言什么时候看到的《百年孤独》呢?叶开推测是1985年春或者1984年下半年。首先,《百年孤独》红透半边天的时候是1984年下半年。1984年7月,十月文艺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出版了翻译版的《百年孤独》,一时间,蔚然成风,很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都对小说有着颇多感慨。《百年孤独》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里,这套丛书在那个年代就是文学青年的掌中宝,轻易不落下一本,解放军艺术学院又是最得风气之先的,一旦有新书上市,同学们就会争相购买,生怕自己错过了风潮。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莫言怎么会不看《百年孤独》呢?

第三,莫言在回忆自己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这本书: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1984年的12月里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端详这印在扉页上穿着西服、扎着领带、叼着烟斗的那个老头,心中不以为然。

《喧哗与骚动》出版于1984年10月,莫言在这本书出版两个月之后就阅读了。加上莫言深受《喧哗与骚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影响而写下“高密东北乡”的小说《白狗秋千架》发表在《中国作家》1985年第4期上,就顺应时间逻辑了。

第四,莫言也有憋不住的时候,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约稿《我与译文》中谈到:

“第一本在我们班引起轰动的书就是就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劳伦斯短篇小说集》。……第二本书是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第三本书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本书简直就是新时期文学的经典。我读了一页便激动得站起来像只野兽一样在房于里转来转去,心里满是遗憾,恨不早生20年。马尔克斯让我激动的倒不是那些魔幻的故事,而是他那种不把人当人的高超态度。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一招,一招鲜,吃遍天,后来者只能望洋兴叹。第四本书当然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了,这本书我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福克纳这个人。我是通过读李文俊先生写在福克纳书前的序言了解福克纳的。没有福克纳,我也会写我的高密东北故乡,这是必然的归属,福克纳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已经罗列了4本对我的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书……”

可见,这样用时间逻辑来排列四本书,莫言应该在第四本《喧哗与骚动》之前读过《百年孤独》。

况且,莫言也坦陈:

作家受到影响其实是身不由己的。你是一个50年代开始写作的人,不可能不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你是一个在“文革”期间写作的人,不可能不受到“四人帮”文艺思想的影响。你是一个80年代开始写作的人,如果说没有受到过欧美、拉美文学的影响,那就是不诚实的表现。

第三,莫言极力否认自己读过《百年孤独》多半是因为他也许真的读了一页,或者几页,就有了新的灵感开始创作。读到给自己无限灵感的作品以至于开始写自己的小说,这是很多作家的常态,只是,说不定写到艰难之处,会拿起小说再读一读。

在莫言创作的高峰期,写作尚且时间不够,至于看小说就更缺时间了。况且对于灵感迸发的作家来说,写作的成就感远远大于阅读,从脑子里出来的故事比阅读别人的故事省力,加上外国译介来的小说因为语言应用的习惯不同,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在面对一本外国小说的时候,常常被文中冗长的名字和语句中的百转千回深深苦恼,但是写法和故事带来的新鲜感却让人心情激动,不免诸多感慨,至于整本外国小说的具体情节恐怕远远没有接“地气”的中国小说来的印象深刻。

3

正如莫言所言:

“许多作家在阅读当中被激活了许多的灵感。每看几行字,脑子里浮想联翩,勾起来我们以前的许多生活回忆,过去深藏在记忆里的许多生活回忆。过去深藏在记忆里的许多东西,以前认为是不能进入小说的,现在都可以写到小说里去了。在这些记忆被激活后,你就想马上把别人的书丢掉,自己来写。在这种冲动下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带有借鉴甚至是模仿的痕迹。像我早期的中篇小说《金发婴儿》、《球状闪电》,就带有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金发婴儿》和《球状闪电》都发表于1985年,可见莫言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要早得多。可是莫言也说,所谓比较文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拉郎配,尽管他的“高密东北乡”和福克纳的“约克那帕塔法县”相去甚远,他还是承认受到了福克纳的影响。

莫言在2012年获奖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时候说:

“《百年孤独》我很早就读过,但没有读完。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2008年要去日本参加一个活动,他们说马尔克斯也要参加。我想,要见崇拜已久的大师,就应该读完他的《百年孤独》。用两个星期读了一遍。读完感觉18章之后写得勉强,甚至有点草率。感觉作家写到这里,气不足,有点强弩之末。我就说,即便是马尔克斯这样的大师的巅峰之作也是不完美的,也是可以挑出不足的,当然这只是作为读者的我的个人看法。后来由于个人原因我没去参加这次会议,他因身体原因也没有出席,很遗憾没有见到。其实,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

他还是跟很多年前和王尧对话的时候一样,围绕着看了还是没看完。那时候他坚持称:

“假如在动笔之前看到了马尔克斯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可能会是另外的样子”

2007年,莫言在山东理工大学演讲中称,有论者考证他故意推前《红高粱家族》创作的年代,来摆脱《百年孤独》的影响:

“可能在我的潜意识里面确实有这种想法,但是至今我仍然要说《红高粱》确实没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写完了《红高粱家族》之后我才读到了《百年孤独》。”

莫言还解释说作家回避自己看过的小说,其实是很正常的,马尔克斯本人也如此,他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小说,说对他影响很大,其实这是一种障眼法。而莫言呢?他自己老说受到了苏联一个作家,日本一个作家,其实他的祖师爷爷是蒲松龄,他以前不承认,现在承认了。

似乎读过跟没读过,读完和没读完的,承认和没承认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魔幻现实主义”给了他一个窗口,同时也关了他一个窗口。“魔幻现实主义”给他开了窗,马尔克斯给他关了窗,因为只要莫言的作品出现,论者或多或少会往马尔克斯身上靠拢,这对于一个有野心和自尊心的中国作家,一个把创作作为生命的中国作家而言,怎肯被流于模仿?

只是《红高粱》的开头是: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敌人的汽车队。”

同类推荐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包玉刚:我的爸爸

    包玉刚:我的爸爸

    这是一本女儿写爸爸的书,字字感人动情:不仅让在“天堂的爸爸”安心,也使读者看到这位世界船王的内心世界。包玉刚是首位登上世界船王宝座的华人,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其自强不息、好学不倦的精神,是以家国为重、无视个人享乐的勤奁天性。身为包玉刚的长女,包陪庆时刻面对船王爸爸的严格要求和训勉但亦得到了非常可贵的栽培教育。女儿笔下.这位外严内慈的好爸爸.—生低调、实干、高效率,不仅是叱诧风云、举世瞩目的企业家,也是以诚待人、轻重分明的和平使者,对平衡上世纪的国际风云、使香港顺利回归,暗里著力良多不愧是包拯包大人之后。
热门推荐
  • 情圣

    情圣

    穿越异界竟变成五岁小屁孩?!不料却成抢手“货”!他被逗逼情门掌门人收为徒弟,却要面对与魔族、妖狐的决斗和门派的振兴,然而师傅教授的不靠谱的修炼,却让他踏上修士的最高境界!
  •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之宋真宗君臣篇

    惊涛骇浪智慧多―宋真宗君臣篇(长篇小说)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从即将登基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历程即受到一连串挑战:宋时契丹百万铁骑厉兵秣马南侵.小说展现双方制订战略战术的筹谋,后勤保障的施行,攻城略地的生死肉搏,金鼓连天、短兵相接的腥风血雨,烽火连天的边防,间谍战、新式武器给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千军万马造成阻遏.在西北,党项部族越来越强大,如何在战斗与和平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和把握机会?已经式微的吐蕃重又日渐堀起,如何加以制衡?小说展现宋朝君臣努力做到炉火纯青的平衡术..连年征战将宋朝的经济拖垮,经济上入不敷出,而发展骑兵,巩固国防,需要巨额经费.小说描述宋真宗如何挣得到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巨额财富.小说展现了宋朝茶马古道的开辟,沿海港口的设立,丝绸及粮食、茶叶、瓷器等商品生产的细致过程.小说以重墨描绘汴京、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广东、浙江、辽国等地区的地形地貌,风俗人情,当时各行业的繁荣程度.文笔细腻似乎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小说是一卷宋时历史的小百科全书,力图让读者领会做事和做人的窍诀.
  • 铭血剑红尘离梦

    铭血剑红尘离梦

    孤枝疏影夜清寒,依稀行燕向南天。一柄龙纹千古恨,江湖梦醒心已残!徽州少年金孝祥,因为一柄龙纹大玉刀的失窃,家破人亡,流浪江湖。在为父母报仇雪恨时,却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有着杀母之嫌的刘雯鸾的姐姐刘雯馨......
  • 救天星

    救天星

    万年之后,玄幻大陆会有一场危及天地万物的浩劫。意外穿越的夏秋知,这个有着无限变数的人,会是解救这场天地浩劫的救天星吗?没人知道。三千大世界,六千小世界,界界有灵,这次浩劫,他们能挺过来吗?且看夏秋知这个有着无限变数人来如何创造奇迹。救天星交流群(439885065)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 男神在身边

    男神在身边

    他是古风圈大神,她只是他粉丝里小小的一员。从她一步步接近他,从他注意到她的那一刻,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看他们如何虐遍天下单身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孽海

    孽海

    孽海下了摩斯大街,拐进赫德路,市面的繁华和喧嚣便隐去了。嵯峨的楼厦不见了踪影,撞入眼帘的尽是花园洋房和西式公寓,有阵阵花香在空气中飘逸。车夫脚下原本尘土飞扬的士敏土路也变得温润起来,夕阳的柔光将路面映得亮闪闪的。路上是幽静的,偶有三两小贩的叫卖声,再无让人心烦的市声聒噪。只是洋车却明显少了起来,一路过去没见到几辆,朱明安便觉得自己坐在洋车上很扎眼。在白克路口,一辆黑颜色的奥斯汀迎面驰来,像似要和朱明安的洋车迎头撞上去,车夫扭住车把去躲,差点儿把朱明安扶在身旁的猪皮箱甩到地下。
  • 凌无绝杀

    凌无绝杀

    一位少年打抱不平获得隐世老者青睐,立下誓言决心颠覆世界,改变人生……
  • 任务笔记

    任务笔记

    这是关于一个疯狂的萝莉,一个异界少年,一个风骚狼少年,一个狂傲女王,一个被诅咒的美少女,一个神秘的少年的冒险故事。
  • 灵魂送葬者

    灵魂送葬者

    看大师级人物是如何对付鬼怪的,张小山一位平凡少年于一位少女的爱世纠缠。
  • 玫瑰与鱼

    玫瑰与鱼

    “再重新认识一次吧,许忱桉,我会再爱你一遍,我会把玫瑰与鱼都送给你。”“许忱桉,早,这是你的第三十五朵玫瑰和第四十九条鱼。”“我,许忱桉,在今天,遇到了这个令我三年都萎靡不振的人。”“许忱桉,如果有一天我不能送你玫瑰与鱼了,你还会喜欢我吗?”……独自一人来深圳上大学的许忱桉,天生和人不一样,她不信神信鬼,只信玫瑰与鱼,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同时遇到玫瑰和鱼,那么她一定在这段时间内幸运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