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37

第37章 恋爱篇 此恨绵绵无绝期:民国婚恋(21)

读了你大略说你八九年来生活的经过和简单介绍陈明兄的信,我是很感到一种理解到什么叫真挚似的愉快的。你的性格,我觉得,大致上没有什么改变,但你的心情却的确有些不同了。这我很同意你自己的说法,是一种进步。‘平静’是和‘热情’一样需要,无论写文,无论做别的事情。我们所要注意的,大抵‘平静’须是见到深广,沉着而坚毅地工作的意思,所以这是‘热情’之最高级的表现。否则,‘平静’往往是开始枯萎或停滞,对革命或创作的探求力,冲动性减退了的表现。那也是不好的,它的不好并不下于小资产者的‘任性’。我忽然想起了这一点,是因为我相信你在长期的磨炼中已逐渐达到了深广明快的地步,并且能够沉着和坚毅的缘故,我很羡慕,因而我觉得我们在个人方面说,都才开始走路。譬如写文章,过去是练习与摸索,现在才是开始真的写作,所谓‘平静’,就是开始的意思。你觉得我这样幼稚地给你注释是对的么?或者你在笑我罢。

我以前曾要你寄你的作品,无论印的未印的,现在也希望能读到你全部的东西。我是为了想理解你在创作上的发展,并且想写一论文,专论你在十五六年之间的‘心’的经历的。我要你寄文章,并非拉文章,因为我不编刊物。现在你仍能搜集你的作品给我么?盼望之至的!

你工作了多年,生活了多年,斗争了(也被斗争了)多年,是否已准备从事比较概括性的,历史性的,思想性的较巨型的作品的写作?请告诉我,这实在是我最关心的。你‘平静’是我所希望的,但在写作上引起‘野心’和燃烧起‘热情’则更为我所希望!”

原来,丁玲去延安后,担心和家乡的母亲通信不方便,就把冯雪峰在重庆的地址给了母亲,让母亲遇到困难时和冯雪峰联系。故乡常德沦陷后,丁玲和母亲的联系中断,陷入穷困中的丁母只得写信向冯雪峰求援。从信中,我们看出,冯雪峰想方设法筹集一定款项,给丁母救急。

在信中,冯雪峰还表达了他对丁玲创作的关注,“希望能读到你全部的东西”“盼望之至”,另外,他还对丁玲的创作寄予了厚望:“是否已准备从事比较概括性的,历史性的,思想性的较巨型的作品的写作?”

创作也如登山,爬上半山腰,正筋疲力尽心生惫懒之际,突然听到一声鼓励,疲劳自会一扫而空,随后会振作起来打起精神,向更高处攀援而去。丁玲后来立志创作史诗性巨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不负冯雪峰对她创作上的厚望。

1983年12月19日,骆宾基走访丁玲,他说1939年3月他到浙江义乌神坛村看望雪峰,一共长谈三夜,其中一夜,雪峰专门讲到对丁玲一见钟情。骆宾基说:“我印象当中,他(冯雪峰)见了你,有一个感想:完了,什么都完了,名誉呀,地位呀,都完了。我心里想,怎么会有这种感情呢?后来年纪大了,才懂得,那也是一种被俘虏的样子,一见就钟情的样子。”

丁玲听了哈哈大笑:“那他都没有给我讲过,没有表现过。” 丁玲说:“他就是喜欢谈长征的故事,谈毛主席。他给我写过一封信,这封信丢了,他说他在集中营里的时候,脑子就是想着三个人:鲁迅、毛主席、丁玲,这三个人的力量把他支持着,度过了那么多艰苦。”

如此相爱甚深的人,却因为“相见恨晚”而未成眷属,也许他俩的故事再次验证了哈代的名言:爱与被爱是不能互相回应的。

阴差阳错:乱世姻缘雨打萍

胡也频的突然遇难,把丁玲的生活一下推入痛苦的深渊。习惯了相亲相爱的两人世界,突入其来的变故让她一时间无法适应形单影只的独立生活。沈从文是胡也频和丁玲的共同朋友,对丁玲那段时间所面临的困境他非常清楚,也无限同情。在《记丁玲》中,他说:

“当她习惯于海军学生的爱情时,她就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习惯旁的有益于彼的生活,故海军学生此后的死去,由我看来,她的悲剧不是同伴的死亡的悲惨,却实在是这个同伴死亡后,她不知如何去独立生活。这是一个已习惯于这种男性褊持专制热情的女子,一切兴味与观念皆被那男子在一份长长的共同生活岁月里所征服了,此后谁去那么哄她,伺候她,或生了点小气的时节又去打她?她需要这些,一件皆不能缺少,但她还可以向什么地方去找寻这些?她固然可以去革命,去到另一份更伟大些的生活里找寻生活,但一个革命人物,就能够不需要感情所习惯的环境吗?比尔如何我不清楚,就丁玲看来,她的感情生活是需要在熟悉环境中休息,方能把生命发展得完美无疵的。海军学生一死,她便不能再过一天稍好的日子了。”

而丁玲自己也承认,胡也频牺牲后,她一个人独立生活在大上海,真感到“举步维艰”,“整日心神不安,忧心忡忡,穷思苦想,强打精神,蓄积力量,为应付每一个日子而挣扎下去。”在丁玲寂寞孤清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翻译走进了她的生活,他就是史沫特莱的秘书冯达。在当时丁玲的眼中,冯达没有傲气,也不自卑,工作负责,生活简朴,更重要的是,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不仅尊重甚至崇拜作为作家的丁玲。他忙忙碌碌,照顾着丁玲的衣食起居,一旦丁玲铺开稿纸准备写作,他则默默退下。他成了丁玲的丈夫,在他的关心下,丁玲的生活慢慢走向正轨。

不过,作为革命工作者,冯达的缺陷也十分显眼。他立场不稳,意志薄弱,缺少斗争经验。由于他的疏忽,暴露了他和丁玲的住址。丁玲的被捕,他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一开始,丁玲认定是冯达出卖了自己,但经过冷静的思考,她相信了冯达自我辩白的话。事实上,在被捕前一晚,冯达已担心特务摸清了他们的住址,和丁玲约定,第二天中午如自己还没回家,说明自己遇到麻烦了,让丁玲迅速离开。结果,第二天中午12点后,冯达果然没有回家,丁玲情知不妙,正欲离开时,潘梓年同志突然来了,他的从容和镇定,让丁玲不好意思催他走,结果落入了破门而入的特务手中。

一开始,丁玲认定是冯达出卖了自己,看押中,曾用最刻薄的语言大骂冯达,而冯达一面痛骂自己犯了错,连累了妻子,但同时也赌咒发誓自己没有自首,他分辨说自己是听信了敌人的谎言才把特务领如家中,当时特务不让他走,说你既然是有家室的人,那就领我们去你家,证明你不是党员我们就放你。他考虑当时已过12点,丁玲应该已经离开,且家中也没什么要紧的东西就领着特务回家了。他没想到丁玲竟还滞留在家。尽管丁玲不能原谅他犯的这个致命错误,但她也认为,冯达说的是实话。因为,没有更多的同志因他而被捕,另外,被捕后冯达也没有写自首书。

被捕后,冯达一面向丁玲忏悔自己所犯的错,一面也向他表白,他现在活着的意义就是要帮丁玲脱离敌人的牢笼,让她重回党的怀抱。气恼忧愤中的丁玲自然不能相信他的赌咒发誓。但后来的事实验证,冯达所说并非虚言。

当丁玲决定翻墙逃跑时,冯达虽认为难度太大,但仍决定冒险帮助丁玲,并和她一道逃走。最终因墙壁太高没有成功。

长期的关押终于磨去了丁玲的信心和斗志,绝望和忧伤让她不堪重负,她竟然心一横,用上吊的方式来捍卫最后的尊严。当她失去知觉,如同堕入深渊后,却又慢慢浮出水面,原来是冯达不忍心亲眼看着爱人死去,把她从死神那里生生拉回阳间。

冯达这一回可是做了大好事,无论是作为进步作家还是一个革命者,寻短见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愚蠢的。自然,丁玲自寻短见也是一念之差,事后,她也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即使冯达不把我放下来,我真就这样死了,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寡母吗?对得起死去的烈士和他留下的唯一的幼儿吗?对得起一切对我友好,对我怀有希望的同志和战友吗?我丁玲在敌人的魔掌中就这样认输了吗?我决不甘心。”

虽然没有说,但可看出,对冯达关键时刻的伸出援手,丁玲还是心存感激。倘若没有冯达这次救助,丁玲多姿次多彩的后半生就付诸阙如了。不管怎么说,冯达此举算立了一大功。

刚被捕时,丁玲对冯达满腔怒火,但后来冯达一系列的言行慢慢获得丁玲的理解。他俩一直被关押在一起,并且有了个孩子,这说明,丁玲对当时的冯达并非毫无感情。

冯达当时一心想帮助丁玲重获自由,他知道丁玲被捕是自己的过错造成的,如果能帮丁玲出去,他也许可以将功折罪,稍慰良心。一次,他从顾顺章的话里听出一丝希望,就对丁玲说:“你不妨向国民党表示一下,可以归隐,归隐回家养母。实际归隐也可以说得过去,无害于人嘛,就说在家乡找一项职业,平平安安过日子。”冯达自知自己已无退路,而丁玲还可以重新开始,就劝她不能放弃希望:“我以为老是想死,在毫无希望中想死也没有意义,难道就不能想一点点活的路子吗?”

尽管年轻气盛的丁玲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但冯达的话也有些让她心动,她想,说回家养母有什么不妥呢?谁无父母?谁不养母?又是孤儿寡母!当然可以提出回家,回家了什么时候都可以再离开嘛!既然丁玲没提出反对意见,冯达又进一步说:“我想过了,对国民党为什么不可以欺骗呢?你写张简单的条子,不要给他们留下什么把柄,有什么不可以呢?等离开这里后,再想别的办法,兵不厌诈嘛!”

后来,丁玲听取了冯达的建议,写了一张条子给国民党,大意是:因误会被捕,生活蒙受优待,出去后居家养母。后来有人抓住这张纸条大做文章,说丁玲曾动摇过、妥协过,甚至背叛过。但丁玲自始至终都认为,这不是自首和叛变,甚至也不是一件错事或坏事。在丁玲看来,这是她当时和国民党周旋的一个策略。1984年,中央组织部对此事也给出了结论:“丁玲同志这个‘申明书’只是为了应付敌人,表示对革命消沉态度,没有污蔑党、泄露党的秘密和向敌自首的言词。”

由此也可看出,当初冯达提出这一办法是真心要救丁玲而非拖其下水。

狡猾的国民党并未因丁玲写了这张纸条而给她自由,只答应将丁玲送回湖南,想把丁玲交给湖南军阀处理,丁玲识破国民党的诡计,严词拒绝。

冯达的肺病越来越重,而丁玲迟迟不能获得自由,他的愧疚感也越来越强。为了麻痹敌人,让国民党放松对丁玲的看管,他决定同意国民党的安排,去一个翻译机构做翻译。他想以自己的妥协和屈服换取国民党对丁玲的放松。丁玲当然不同意他为国民党做事,但冯达主意已定,他对丁玲说:“这与你无关,是我自己决定的。我想了很久,内心很痛苦,但我认为:我不忍拖你下水,也不能总像现在这样跟着你,我跟着你只能拖累你。有什么法子呢?我自然希望国民党对你的监视能够逐渐放松,然后你就可以找机会跳出去,脱离这个苦海。我说过,你什么时候离开南京,你走后我就回广东老家。”

妥协、归顺、屈服当然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但冯达如此作践自己,却是想救丁玲出苦海。后来冯达病重之际,丁玲找了个借口去北京找党的关系,对丁玲此行的目的冯达心知肚明,但他严守了秘密。而丁玲临行前也把仅有的钱留给他,嘱咐他病愈后回广东老家。这说明分手时,彼此间仍有情意。

逃出南京后,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丁玲很少谈到冯达,不过,她和冯达共同的女儿蒋祖慧却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终成栋梁之材。

冯达回老家后,奇迹般医好自己的病,解放战争结束后他去了台湾,从事翻译工作。虽然他后来有了新的家庭,但在心中却一直思念着丁玲和他们的女儿。他发表文章常用一个笔名:“一心”,“一”是“丁”字的首笔,而“心”字是蒋祖慧的“慧”字最后的“心”。这个笔名包含了他对丁玲母女难以倾吐又难以割舍的一腔深情。暮年,在给朋友的信里,冯达还是真诚地夸赞丁玲:“俗语说‘人生如梦’。我确实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在冰之墓前献上鲜花礼拜,她实在是伟大的很。”

特别的历史背景下,特殊的个人遭际中,两个志趣并不相投的年轻人结为夫妻,可谓身不由己,阴差阳错,也许丁玲说的那句话可以概括她和冯达的短暂的婚姻:明知不是伴,情急且相随。然而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丁玲和冯达这段短暂的婚姻,以及她在南京写的那张纸条一直是丁玲档案中的污点,人生中的阴影,乃至对手打击她的重磅武器。丁玲跌宕起伏的人生与此有很大的关联。

1984年中组部终于给丁玲这段历史做出了公正的结论,丁玲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但她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相濡以沫:要陪你慢慢变老

陈明和丁玲相差13岁,他俩之间的故事堪称一曲忘年爱情传奇。

陈明和丁玲相识于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时陈明21岁,丁玲已34岁了,且有了两个孩子。21岁的陈明还没有做好恋爱的准备,更没想到和既是大作家也是老大姐的丁玲恋爱。不过,已步入中年的丁玲,在追求真爱时,显得义无反顾而雷厉风行。如果说当初,胡也频的狂热追求,让懵懵懂懂的丁玲带有几分不情愿地过早进入婚姻的围城,而这一次,她的热烈追求也渐渐打动了年轻的陈明。

丁玲为何会相中陈明,多年后,陈明道出其中的缘由:“我在团里能上能下,不计高低得失,别人不乐意干的事,无论巨细,我都努力去干、干好,也许由此丁玲对我产生了好感。”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第六卷)

    中华对联(第六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 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

    本书为“生命感悟丛书”之一,本丛书的几位作者均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教师,都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并有散文被选作全国高考和部分省市中考作文或现代 文阅读材料。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心手相连,筑起一道真爱长城,终有一天,天使的笑声,会扶五彩云霞里,声声传出。
  • 一个民工的江湖

    一个民工的江湖

    本书是80后著名民工万小刀的首部作品,收入了万小刀近年来二十余篇散文、小说。其内容以童年的乡村记忆、打工历程为主,文风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本人是一名民工,曾从事过多种工作,目前在南方一家鞋厂做鞋,辛苦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近年来在文学圈展露头角。
  • 梦见与叙事

    梦见与叙事

    本书是套书《独立文丛》中的一本。作品分“凭栏处”“来来往往”“一朵一朵盛开”“写作的那些事”四辑,不露声色地对自然进行描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老到而沉稳。
热门推荐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九天圣龙斗苍穹

    九天圣龙斗苍穹

    龙界至尊被贬入凡,历尽磨难,重回天宇。掀起一番血雨腥风,天一又如何
  • 天驭苍穹

    天驭苍穹

    重生异界,弱肉强食之地。选择妥协,将永远被控制。选择造反,他将尸骨无存。别人的穿越,为何可以这么屌,而他刘禹就得忍气吞声。为毛别人穿越一身武功,家族偌大,而他刘禹就是个苦逼。这一切难道都是骗人的不成???………………
  • 重生之罂粟妃

    重生之罂粟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云风国的毒王,他是云风国公认的废才却实力莫测的王爷。“亲奈的~我把你最爱的鱼给毒死了。”“留着占鱼缸死了正好。”“亲奈的~我把邻国来访的公主给毒哑了”“她说话烦人哑了正好”“亲奈的~人家想要个男宠~”某只不淡定了,“你敢包养我让你几天下不了床!”
  • 我的死神男友

    我的死神男友

    谁说鬼就得是灵异、恐怖的?我们故事里的鬼就是欢乐的!她,在一个乌龙事件中与死神邂逅了她被请求成了死神的跟班,却不知原来脱下死神衣服的他的真正身份竟然是……“见鬼”反而成了“撞大运”跟着这位大神转,看尽幽灵百态、世间情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乘风御波

    乘风御波

    海洋不仅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亿万生灵的摇篮,更以其烟波浩渺的空间、富饶无比的宝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书从多方面叙述了人类利用船舶所进行的各种海上活动和海洋开发事业,包括古代人类的海洋探索、海上贸易,近代和当代的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上战争和海上旅游等。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险家、有关的科学家以及人类从事海洋事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绍。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海洋意识,更好地为开发和利用海洋服务。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紫夏

    紫夏

    在机场她遇见了他们,在见面会她遇见了他们,,,好似一段梦境的夏天,她又会怎么样呢,三人同时喜欢她,她会如何选择呢?当行星饭遇上四叶草一场大战打响,两闺蜜互帮互助逃过一劫,,,紫夏梦幻般的夏天在我的身上发生了,,,
  • 王的邪魅冷妻

    王的邪魅冷妻

    一个杀手。一个温柔善良集美貌一身的大家闺秀。曾经的她们:光芒万丈。同样的境遇:一朝天堂,一遭地狱。相同的遭遇,不同的结果。她:破茧成蝶,她:魂归地府。平静的世界因为她的死应该更加平静,却因她的到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硝烟四起。扑朔迷离的她成了各国明争暗抢的棋子,当棋子变成棋手,谁才是那个与她一起对弈之人。宝宝:“妈咪,谁是宝宝的爹爹?”某女:“你没爹爹。”宝宝:“妈咪,宝宝是你亲生的吗?”某女:“你不是我生的难道是爹生的?”宝宝:“你不是说宝宝没爹爹吗?”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