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300000004

第4章 藏地行走(4)

《“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

红色的经幡、红色的木屋、红色的人群……完全是一片红色的海洋,这就是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与整座山体连成一片,密密麻麻,美丽大气得摄人心魂,特别是那艳丽的红色从视野一直冲击到人的心灵……

人们提到藏地红色,就自然而然想到红色的袈裟。它是如此抢眼、神秘、威严,令观者不由自主地形成自身与世俗的强烈距离感。传统的藏族绘画用色口诀理论中称:“红与橘红色之王,永恒不变显威严……”把红色所具有的王者地位明确地确定下来了。

事实上出家人的袈裟使用红颜色的缘故,源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发祥地印度。信徒们把红颜色作为所有颜色中价值最低廉和最不起眼的色彩运用为出家人的着装色,以此表示他们的超脱、不求外表、但求精神境界的完美的愿望,并且以这种俗家人认为最不得体的色彩装束来起到不受外界俗事干扰、专心从事佛事的作用。后来随着地域的不同、人们视觉习惯的改变,逐渐把红颜色几乎推到了最高尚的地位,红色便为高僧、出家人和寺庙专有独享。现在,人们把藏式宫殿、寺庙建筑顶部、短墙部所用的赭石红颜色习惯性地叫做“喇嘛红”,由此成为体现藏民族风格的典型色彩之一。

这二十年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甘孜、阿坝均有我多次穿行的身影,不论西藏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甘南的郎木寺、夏河拉卜楞寺,还是青海的塔尔寺,那艳丽的红色均没有四川甘孜色达佛学院那样冲击人们的视野和震撼人的心灵。

喇荣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色达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个县,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班玛两县接壤,是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色达古为西羌,唐为吐蕃,宋元亦为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领地。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具体的现有条件,色达成为四川省甘孜州17个县中最后一个对外开放的县。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以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地下埋藏着一匹“金马”。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常住的喇嘛有近万人,堪称“世界第一”规模的庞大佛学院。每遇有佛事活动人数还会增加,最多时可达4万多人。这里的僧舍很壮观,如果是初次到色达,其庞大的阵势往往会让来者目瞪口呆。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这便是成千上万的喇嘛和尼姑们的宿舍,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身披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着祥和的气氛。

在喇荣沟沟口,路边的两排佛塔围着一条土公路,那便是通往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的必经之路。进沟以后,转过一面山坡,映入视野的便是层层叠叠的房子,至少也有数千间,全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小平房,一律被粉刷成绛红色,房顶平铺泥土。密集的僧舍簇拥着几座辉煌的经堂,形成了一座壮观的小山城……外人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样荒凉、遥远的山里,隐藏着这样一个隐秘的世界,猛然闯入,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佛学院创建于1980年,当时仅有30余人,1987年,十世班禅大师表示赞成在这里成立佛学院,亲笔写信给色达县政府,请求支持。1993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校名。1993年被美国《世界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报请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设立了“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现有藏族常住僧尼4000多人,汉族常住僧尼200余人,汉族常住居士与国外学法者100余人。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是兄妹亲属,彼此也不得互访。

佛学院,壮观神圣的净土

每当早晨太阳升起时,一幢幢红色的小木屋在阳光下显得异常肃穆。红色的木屋在整个山谷的四面山坡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无数灰白的小道路连接着一个个房屋,纵横交错,十分壮观。佛学院最显眼的建筑是坛城。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100圈就能够好;下半部分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经过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远处还有两个像庙宇一样的建筑,这两个建筑,一个是法王住的地方,一个供奉着从缅甸运来的佛像。再后面,就是绵延不断的草原了……

撩开大经堂的布帘小心地走进去,三层楼高的经堂庄严耸立着,所有的柱子和栏杆上都挂满了美丽的绢花和果实,这些在城市中显得有点俗气的绢花在这里却有着不同的意义。阳光斜斜地从屋顶倾泻下来,把经堂中间的空地划分成了两半。走廊里,几个喇嘛在阳光下翻看着经书。而门口,每天均有朝圣者来此虔诚地磕着长头。

在这个远离大都市、生活特别艰苦的地方,却吸引着数千人静心修行。他们有着愉悦的神色,艰苦的环境让心境变得更加纯粹,一心研习佛经。上下课时间,大殿门口形成一片红色袈裟的海洋,非常壮观;中午下课的时候,有的僧人并不回家,围在大殿门口继续阅读经书,等待下午开课;山头上常有三五成群的僧人,拿着书本,在高远的天地之间吟诵经文,直到夕阳褪去最后一抹色彩。他们是热爱生活的,有的在门口养着花,有的在房子后面开出一小块地,种上蔬菜。清晨,万户炊烟;白日,万众梵呗;傍晚,万家灯火……

一直都知道藏传佛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我们这等凡夫俗子和沾满红尘的心灵,一定是很难触摸到造诣高深的佛学的精深内核。可心里也很好奇:为什么藏地会有那么多的喇嘛?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藏人心甘情愿地去苦苦修炼?当阅读《藏魂》之后,心性便有了顿悟和释然。《藏魂》一书如是说:“在藏地,春来冰水融,女孩子归于土地,男孩子归于寺庙;风吹雪花开,女人最终归于永远不能触及的秋天,男人最终归于如一个梦境的超脱世界。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会彻底征服每一位藏族男人,令他转识成智,其中不乏成为万众敬仰的高僧大德者。”也许,在藏地,修行成一位高僧是每一个男人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他们对宗教的顶礼膜拜和由衷的敬畏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看上去,他们不如内地现代城市生活富裕,而他们的精神却比都市人要来得充实和自信,他们的眼光清澈透明,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

白色的藏房、白色的云彩、白色的佛塔、白色的寺院……完全是一片白色的世界,这就是乡城。俯观乡城景致,定曲、硕曲、玛依三条河流,纵贯全境,一路拾掇着洁白的村寨,把一处处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衔接起来,犹如一串佛珠,这便是四川甘孜州乡城的得名。

其实,白色,在藏族人们生活和仪式中扮演着特殊角色,使用之广、出现频率之高是任何颜色所不及的,这得自于西藏本原文化和外来宗教文化的双重影响。传说佛祖入胎时,就以白象进入他母亲的梦中,而后又有很多同佛祖有关的白颜色的宗教典故,比如象征佛教境界的白莲花、大慈大悲的白色观音菩萨、崇敬白色佛塔等。只是到了雪域高原就把白象变成了白牦牛或白马,在藏区白色牦牛稀少,人们总是把白牦牛作为吉祥尊贵的象征。在迎请高僧活佛时由精心挑选的最白的牦牛作为坐骑;在活佛出行时也专门有穿白色衣服的所谓“白人”和他的白色坐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开道,叫“达嘎米嘎”即“白人白马”。寻常百姓在平时梦见“达嘎米嘎”或路上偶尔遇见白马等也均认为是一种吉兆。

而对于乡城的白,当地有这样一段神话传说:守候乡城这块祥瑞土地的巴姆山神,有一天忽然觉得土灰色的藏房与周围的美景极不协调,于是灵机一动,取出熏炉中的香灰撒了下来,把藏房都染成了白色,感觉果然不同,就像青山绿水间镶嵌上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从此,乡城就有了把藏房碉楼外墙涂成白色的习俗。

乡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素有“甘孜州的南大门”、“康巴江南”的美称。乡城南与云南迪庆中甸接壤,东与稻城县亚丁自然保护区为邻,西靠巴塘、得荣两县,北连世界高城理塘县。

乡城是藏语“卡称”的汉语音译,意为“手中佛珠”。据说,第一世香巴拉国王修成正果后,为了普度众生,让当地百姓都能享受安乐、闲逸、舒适的生活,便施展自己的法力,将随身佩带的佛珠化作成了清澈的河流,洁白的村庄和美池良田。从此,这里的百姓过上了祥和安逸的生活。俯观乡城景致,定曲、硕曲、玛依3条河流,纵贯全境,一路拾缀着沿岸村寨,把一处处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衔接起来,犹如一串佛珠,这便是乡城的得名。

乡城县古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属朵甘都司地。明嘉靖33年被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占领,清归属理塘土司,清光绪32年,边务大臣赵尔丰讨伐乡城,进行“改土归流”拟设县治。清光绪34年正式置县。1936年,萧克、王震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由中甸进入乡城,拉开了汉藏情缘新的篇章。

没有图纸的寺庙

乡城的寺庙文化在整个藏区都相当有名。坐落于县城所在地桑披镇上的桑披古寺,由于住寺活佛声望很高,扩展了寺庙在康巴地区的名气,特别是桑披新寺的落成,让乡城的寺庙文化有了更大的知名度。桑披新寺是1996年开始破土施工的。新寺选址在雄伟的巴姆山腰上,站在新寺,就能俯瞰到乡城县城全景。据悉,建筑桑披新寺的时候,没有设计图纸,工匠们都是凭借感觉和经验来修建寺庙。寺庙主殿为四层楼高的错落式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从外观看壮观挺拔、气势宏伟。当地人说,主殿如此规模巨大,在整个康巴地区也是绝无仅有,乡城在寺庙文化建设上拔了头酬。

乡城的能工巧匠远近闻名。工匠们不仅在修筑寺庙时不用图纸,而在雕刻和画像时也一样。看一看造型精美,金碧辉煌的新桑披寺,就会明白这些艺术工匠们的精湛手艺。那些形神兼具的大小佛像,精美绝伦的巨型龙柱,色彩艳丽的宗教壁画,清新秀雅的酥油花,把整个寺庙装饰得富丽堂皇,使寺庙不单是信徒朝拜、喇嘛诵经的场所,它还兼具了宗教艺术博物馆的功能。

乡城是藏传佛教发达地区,宗教色彩浓厚。县内有藏传佛教五大教派中的四大教派,分布在27座寺庙中。在乡城,随处可见众多的佛塔、转经堂、玛尼堆,经幡等佛事物品和场所。知名度仅弱于桑披寺的热打乡曲披寺,却有着比桑披寺更悠久的历史。曲披寺同样依山傍水,风水极佳。虽建寺已达600余年,至今仍香火鼎盛。这里的住寺喇嘛大多是多面手,平日诵经之外,他们还得演练宗教活动中的跳神舞蹈,遇有盛大的佛事或节庆活动,主殿前的广场就成了表演的舞台。盛装的喇嘛们此时便成了鼓手、号手和跳大神的“演员”。从喇嘛们愉快的神情可以感受到,他们活得很自在。

白色藏房的风情

神话传说,守候乡城这块祥瑞土地的巴姆山神,有一天忽然觉得土灰色的藏房与周围的美景搭配,有那么一点美中不足,灵机一动,取出熏炉中的香灰撒了下来,把藏房都染成了白色,感觉果然不同,就像青山绿水间镶嵌上了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从此,乡城就有了把藏房碉楼外墙涂成白色的习俗。

佛教传说,藏历10月25日是格鲁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圆寂日,为缅怀这位普度众生的大师,每年这个时候,乡城的藏家人都把自己的碉楼浇上一道白泥浆,相当于点上了一盏不灭的酥油灯。白色泥浆是利用乡城特有的白土用水搅拌而成的,盛于茶壶等器皿中从墙头缓缓浇下,不仅使土墙变得美观大方,而且还可以保护墙体不受雨水直接冲刷。

乡城白藏房,外形端庄简朴,室内雕梁画栋,古朴精巧,充分展示了房屋主人的个性特征。白藏房普遍为一户一幢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其大小以柱头多少而论。小者一般为20到30根柱头,大者可达上百余根。30根柱头的藏房占地约180多平方米,更大的就可想而知了。其楼顶半封半敞,侧看如“厂”字形,为打晒谷物和夏季乘凉之用,让人感到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造访乡城藏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院门门框边的小铁棍,只要左右拉动就可以从外控制大门的开关。不过门里还有一个暗闩,一经主人反锁,外人便无法入内。大门上方悬挂着一个铃铛,推门进去,门板触动铃铛,会发出清脆的响声,提醒主人有客人来了。这个“门铃”还带出一个不成文的宗教习俗——人们在听到铃声后会习惯性地念上一句六字真言,为世间众生祈求平安。

同类推荐
  • 命运的档案

    命运的档案

    我们也受过伤,流过血,而依然没有停止脚步。因为,前面也在催促我们,呼唤我们……这套丛书的作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也在文艺的领城里跋涉。文艺领域中的跋涉也正是人生道路上跋涉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抒发了对生活的爱憎和追求,也表现了对文艺的感受和体会,风格各异,而同有真诚的心。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所选诗作,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其中包括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其体裁和题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社会生活等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能够帮助读者体会唐诗的深层内涵。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3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冰心主页

    冰心主页

    本书收入了冰心小说、散文、诗选的有关篇目。这些作品除了有助于莘莘学子扩大文学视野之外,对于提升都市青年时尚一族的文化涵养和美学鉴赏能力,也将大有裨益。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热门推荐
  • 修仙之师夫你别跑

    修仙之师夫你别跑

    凉凉穿越了?!还带着一个很萌很萌很萌(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系统墨灵?系统很萌,可是自家小凉也很萌,好吧她最萌,谁让她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小奶娃,这是闹那样?师夫很厉害,嗯,大冰山,冻的你不要不要的。
  • 寂空战纪

    寂空战纪

    无尽星空,点燃了万家灯火。奇妙的灵魂,再一次踏上征程。火雨陨落,大地上杀声牵动了谁的心弦。为何而战,又从何而来。手牵手不从离弃的我们,宣布着永生永世的灵魂契约。前方,就是明光普照的地方。在这个光明与黑暗交织的世界里,我们带来了希望的火种。神谕即将降临。飞翔在浩瀚星空的三灵魂啊,来吧。我以寂空世界里神的名义,邀请你们加入这场惨烈而浩大的圣战。——寂空战纪
  • 大明公子爷

    大明公子爷

    阅尽圣人书,暮登天子堂,手持君王剑,身伴美娇娘,这里是大明公子风、流的时代,这里是莺歌燕舞堕落的时代。一个来自后世穿越者,憋屈的顶起了京城第一人渣的头衔,看他如何借用七斗庸才,四车废学,蒙混在大明贤才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娶娇妻,追表妹,不是很黄,却很牛叉。当昏官,斗才子,不是很屌,却很暴力。
  • 牌坊怨

    牌坊怨

    小女孩唱:“小丫头,没多大,歪歪扭扭到婆家”小男孩唱:“小毛孩,野心大,一拽一拽戴红花”小女孩唱:“我搓麻绳纳鞋底”小男孩唱:“我拿棒棒挑灯花”,小女孩一跳:“我出门了”小男孩一跳:“我接回家”二人齐唱:“从今后,你我二人是一家。”小女孩说:“咱拉钩”小男孩应声:“好,拉钩。”“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 偷仙记

    偷仙记

    本书主角名叫慕容狗蛋,是为了吸引眼球,好记。主角资质中等偏上,不会虎躯一震千百人来投,不会随便找个山洞就有逆天法宝。主角的法宝都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得来,所使手段当然是坑蒙拐骗。当然主角也有自己的底线。作品有穿越,但不是主角本人有一夫多妻,但是别人总之主角要受一些苦,不会诸事顺利
  • 孙志平修仙传

    孙志平修仙传

    平凡少年得入仙门,御兽修仙,纵横天下!
  • 鸣鹤余音

    鸣鹤余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橡子熟了

    橡子熟了

    贫寒学子苗伟业在妻子乔翠叶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任职省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经济大潮冲击,他毅然下海经商,辗转于南方城市,几经沉浮,成为房地产大亨和资本大鳄。本书以他人生历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和情感波折为主线展开,反映商业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迷失与回归。……书中情节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 皇道无双

    皇道无双

    不甘人道百年寿命,与人联手布下惊天大局,破而后立,等到一切揭开,石破天惊,仙魔恐慌,天道破碎!
  • 学与教的新评价

    学与教的新评价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本书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系统阐述国际国内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趋势与新方法,为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理解学与教的评价在教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构建学与教评价的新体系提供新视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