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璞山村的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更惊奇的是它居然是从烂泥地里拔地而起,这正是和贵楼最令人匪夷所思的神奇之处。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在,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鹅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
和贵楼还有一奇,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清晨时高于三米左右。右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甘甜,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左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和贵楼里流传着一些涉及到风水、神仙等等的传说轶闻,不足为信,可是专家学者至今也还没有从科学上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和贵楼大门正面有一座山叫笔架山,简姓族人别具匠心,到山上把一个小山包挖成笔尖的形状,他们认为这样就能使楼里多出人才,他们在楼门前建起一排平房护厝,在楼里天井中心建了一座三间式学堂,他们说:厝包楼子孙比较贤,楼包厝子孙比较富。这句顺口溜用方言来读,十分押韵。现在,学堂里还挂着一块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的匾牌“兴学敬教”,还有一块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的“兴学利侨”奖匾,可见和贵楼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贵楼建成后,子孙果然聪慧能干,不少人考取了功名,最著名的就是简逢泰了,相传简逢泰聪明敏捷,口齿伶俐。十二岁那年,朝廷在各县设立考场取士,简逢泰也报名参加了,只因他年幼,和贵楼离县城又远,只好由他的父亲背着他到县城赴考。那日,小逢泰骑在父亲的肩上赶到考场,正要入场,适逢主考官,主考官笑他:“以父作马。”小逢泰立即作答:“望子成龙。”主考官见他虽然人小,口气却不凡,暗赞这个小孩是个人才,就让他进入考场。考试后,主考官口试考生,见逢泰身穿长衫,头发结了个辫子,就出了个对联:“福建出一红鬓马”,逢泰事先听说主考官是山东人,看到主考官脚上穿着黑色的官靴,便脱口答出:“山东来个黑脚驴”。主考官暗想:这小孩好厉害,接着问:“你读多少年书?”小逢泰说:“不多不少读了十二年。”主考官看他还是个小毛孩,就问:“你今年几岁?”小逢泰说:“十二岁。”主考官问:“你一生下来就读书了?”小逢泰说:“我七岁才读书。”主考官说:“这样哪来的读十二年书?”小逢泰说:“我日读六年,夜读六年,这样不刚好十二年?”主考官一听很在理,又对小逢泰说:“你进三步。”他毫不犹豫地向前走了三步,主考官又说:“你后退三步。”小逢泰这时却屹立不动。主考官问:“为何不退?”小逢泰说:“有道是,大丈夫有进无退!”主考官拍案赞道:“好口才!”小逢泰被当场授以秀才。数年后,简逢泰进京赴考高中进士,由于文思过人,口才伶俐,被礼部侍郎招为乘龙快婿,太平天国起事后被杀害于漳州,璞山村民为了纪念他,又将和贵楼叫作了进士楼。
顺着和贵楼门前的古道,沿着溪岸往上走,一路溪水相伴,走不到一公里就来到了怀远楼,这座圆楼的楼门上写一长联:“怀以德敦以人籍此修齐遵古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对仗工整而寓意深远。它座落在坎下村,建于清宣统元年(1907年),楼高四层,楼内直径33米,每层34个房间,墙基用硕大河卵石和三合土垒筑而成,楼墙虽然只是普通夯土墙,但是夯筑技术炉火纯青,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袭,至今一片光滑,几乎没有剥落,让你感觉到时间只是从墙上轻轻划过,而没有留下痕迹。怀远楼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天井中间的“斯是室”,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正面对着大楼门,所以你一走进怀远楼就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迎面而来。斯是室是一座精巧的四架三间上下堂的五凤楼,正堂两端屋架斗拱上雕刻着书卷,有两对镏金对联:“月过花移影,弄声风来竹”、“琴书千古意,晓春花木心”,两边柱子上挂着一幅对联:“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走进上厅,又有对联写道“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天下良谋读与耕,世间善事忠和孝”。踱出门楼,外门楼上也有一联:“诗书教子诏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 整个斯是室雕梁画栋,连门窗也装饰得古香古色。在大型方楼和五凤楼里设立学堂,比较普遍,而在一座中型的圆楼里,也有学堂就很少见了,由此可见长教人文鼎盛。
在和贵楼与怀远楼之间,还有一座建在溪岸的二层木楼,其建筑艺术也堪称一绝:洪水来时,主人可抽开底层墙板,让洪水通过,以免整座楼被冲毁,洪水过后下楼清洗,重新装上墙板,又是一座完整的木楼。后来电影《云水谣》在这里取外景,这座楼便成了男女主人公陈秋水、王碧云相亲相爱私定终身的地方。此外还有翠美楼、广居楼、隆兴楼等等,各具特色,值得一游。土楼作为一种住宅,几百年来给长教人提供了遮风蔽雨、繁衍生息的居所,它和人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土楼里安居乐业的子民们,他们日常的生活里洋溢着丰富的人文气息,使坚硬的土墙也变得温情脉脉;对他们来说,土楼已不仅仅是一种民居,而是一片精神的家园。当年我在长教和其它村落的土楼流连忘返的时候,土楼给了我许多人生的启迪和力量。如今当我每次重返长教,走在古道上、榕荫里,走进和贵楼、怀远楼,心里总是充满感恩,这块土地所给予我的是我一生写不尽的题材。
和长教的古道、古榕、土楼一样,长教人的民间信仰也显得与众不同。在翠美楼过小木桥的溪岸有一座夫人妈庙,这就是长教人所崇拜的城隍夫人。城隍庙几乎随处可见,而专门为城隍夫人建庙,虽然不能说绝无仅有,却是十分罕见的,我第一次在长教听说这座夫人妈庙的来历,不禁感到长教人原来是幽默的,富有创意。话说清代年间,有个长教人的妻子得了一种“心气疼”的怪病,到处求医问药,无法医治,有一天,他到县城卖山货,偶遇一个客商,听说平和县九峰城隍庙药签异常灵验,次日便随那客商一同到九峰,求得灵药,回家治好了妻子的病。村里其他患病久治不愈的村民听说后,也先后去求药,都是一帖见效。九峰城隍庙的药签灵验一下在长教家喻户晓。因为长教距平和九峰有百余里之遥,村民想要求得灵药,来回一趟少者两三天,多者五六天,十分不便。于是,简氏族长与村民商量,决定到九峰“挂”(将香灰袋挂在胸前)回城隍香火。消息传到南靖县衙,县令说:“我是人间的县官,城隍是阴间的县官,只有县城才能建城隍庙,你一个穷山村,怎么能建城隍庙?”简氏族长只好不作声张,带着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辈长者来到九峰城隍庙祈愿,没想到掷了三次“圣杯”,都是?“阴杯”:城隍老爷不同意“外出”。人间的县令不同意,阴间的县令也不同意,按说就该打道回府,断此念头,偏偏简氏族长脾气倔强,心想,您城隍老爷不同意,我就求城隍夫人,不信枕头风吹不动您。于是,他们转而跪求城隍夫人,掷了三次?“圣杯”,居然都是“阳杯”,这就是说城隍夫人同意啦。简氏族长说,城隍老爷不肯来,还是你夫人心软,反正你们都是神灵,又是夫妻,怎么着你也得听你妻子一回吧。就这样,简氏族长硬是把城隍夫人的香火“挂”到了长教,请木雕师雕了一个城隍夫人神像,建了座小巧的城隍夫人庙,取名为“必应宫”,俗称夫人妈庙。每年正月初七日,长教的村民都要抬着坐在轿子里的城隍夫人木雕像,徒步走到九峰,让她与城隍老爷夫妻相会,次日返回。正月初九日,是天公的生日,也是城隍夫人的生日,长教及附近的村民云集必应宫,在宫前供奉“牲礼”,祈求合境平安。当晚还要延请戏班,演戏给城隍夫人看,神人共庆,热闹非凡。
这个古老美丽的村子注定不会寂寞,电影《云水谣》在这里拍摄之后,很多影视剧的外景地都对这里青睐有加,《沧海百年》、《野鸭子》、《海峡》等剧组纷至沓来,随着和贵楼、怀远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长教的宁静被打破了。政府出于旅游宣传的考虑,把长教更名为“云水谣”。现在,“云水谣”闻名遐迩,外地来的人已几乎不知长教,对我来说,我更愿意叫它长教,因为这是它的本名,一个有着数百年人文蕴含的符号。当然,你愿意叫它“云水谣”就叫吧,这或许可以算是它的一个新潮的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