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心陷入了沉眠之中。只见他双目紧闭,呼吸绵长,身体自然放松,似乎就在这道试的考场之上睡了过去。
只是,他的眼皮底下,眼珠正在急速转动,让眼皮起了一层层波纹,才显出他脑中正在进行的剧烈的意识波动。
方才一番苦苦思索,张灵心想要在前世和现在的认知世界中,为眼前这次道试的题目找到一个契合点,做出一篇融合两个世界精华的文章,然而始终就差一点灵感,无论如何文章都不能成型,反而因为用脑过度,心头感觉一阵烦恶。
他睁开眼睛后,做了几个深呼吸,待脑袋清明一些,就做了一个决定:既然正常意识已经不足以完成文章的构建,那么,就让潜意识也参与进来吧。
很多人在现实中,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当在处理一个复杂的难题时,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容易走进死胡同。这时候,如果去做点别的事情,乃至去睡一觉,再回过头来的时候,反而忽然有了灵感。
有些人把这解释为大脑得到了休息,所以有了足够的精力来解决难题,或者说,在人休息或者睡眠的时候,大脑依旧在继续思考。然而,真正的真相是,在表层意识放弃这个难题时,你的潜意识却在悄悄帮你处理这问题。
潜意识容量比表意识庞大亿万倍,当它参与思考的时候,效率会恐怖提升,能够轻松解决让表意识困扰的难题,然后再悄然反馈给大脑,以一种突发的灵感的方式出现。
可惜的是,潜意识不由人来控制,有时能助人一臂之力,有时就毫无反应,所以不是所有人都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灵感。
但张灵心自有办法。
此刻,他悄然催眠了自己,进入了最深层次的休眠状态,然后将“大成若缺”的题目,化作一份意识编码,静置于大脑之中。
渐渐地,潜意识摆脱了表意识的压制,开始渐渐活跃起来,而这道题目的编码开始和周围数以亿万的信息碎片开始了交流融合,吸附相关的内容,然后渐渐壮大了起来。
大殿中,有道人在来回巡逻,走过张灵心的小间前数次,却看到这名考生正酣然入睡。这道人几次想把他叫起来教训一番,但又怕影响大殿内的道试,总算还是忍住了,不过看张灵心的眼神是越来越厌恶。
过了许久,那道人看看天色,估计离道试结束还有两刻钟,大部分考生已经完成了答题,就再次来到张灵心小间前,打算把他叫醒,顺便训戒一顿。
他来到小间前,刚要开口,就看到张灵心眼睛忽的一睁,眼神亮的可怕,小间内仿佛闪过一道电芒。
他唬了一唬,定睛再看时,就见张灵心取过纸笔,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地写了下去。
“难道刚才是在长考?”道人心里嘀咕着,倒是不好再说什么,悻悻地走开了。
张灵心提起笔,不假思索,一笔小字就写了上去,规矩中见着精神:
“道德无为而神民然矣,神明无为而太和自起,无为而万物自理。母爱其子,子爱其母,男女相兼,物尊其主。巢生而喙,胎生而乳,鸟惊而散,兽惊而聚。阴物穴居,****巢处,火动炎上,水动润下。万物青青,春生夏长,秋成冬熟,皆归于土。非有政教,物自然也。”
文章起始,没有谈“大成若缺”如何,而是从三清经起手的第一部《上清经》入手,点出了“道德”与“无为”!这是天地初生,从虚无中便冥冥存在的真理,表现出来,就是物尽其性,无以言表,勉强说之,强谓曰“自然”。
这第一段文字一落,张灵心头顶三尺之处,已经有五色彩气自虚空中氤氲而来,虽然来势并不猛烈,但是却飘飘渺渺,不绝如缕。
第一段写完,张灵心并不停笔,继续另起一段写下去:
“是以圣人,柄和履正,治之无形。游于虚廓,以镜太轻。遗魂忘魄,休精息神。无为而然,玄默而信。窅然荡荡,昭旷独存。髣髴挽逮,其事素真。其用不弊,莫之见闻。夫何故哉?微妙周密,清静以真,未有形声,变化其元。开导如阳,闭塞如阴,堤墆如地,运动如天。文武玄作,盛德自分。”
这一段,依旧不是直接论说“大成若缺”,而是从天到人,讲到了三元经的总纲,关于圣人至人种种神异。
这段乃是承接第一段而来,天地如此,这生在天地间的至人、圣人,又是如何顺其物性,与大道同游的呢?所谓“无为而然,玄默而信”,以至于“盛德自分”,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一道论,已经超出了这个世界的见识,是另一个宇宙思想精华的注入。
这段文字一完结,就见虚空中的五色彩气瞬间膨胀了百倍,一团在空中结成了连绵无尽的云气,一团在下面波动翻滚宛如浩瀚海洋,但不知哪里差了一点,就是无法凝结成形。
张灵心连写两段,停下来蘸了蘸墨,略一沉思,便深吸一口气,又继续写道:
“是以,盈而若冲,实而若虚。不显仁义,不见表仪,不建法式,不事有为。上欲不欲,天下自化。敦厚朴素,民如婴儿,蒙蒙不之所求,茫茫不知所之。其用不穷,流而不衰。不耕自有食,不织自有衣,暑则静于倮,寒则躁于裘。无有忌讳,与麋鹿居,背发含哺,相随而游。主有余德,民有余财,化袭万物,无所不为。光景不见,独玄有奇,天地人物,与之俱化,乘空载虚,与道徘徊。厉度四海,周流六虚,浩洋无穷,栖息至无。夫何故哉?直而若屈,正而若枉。世主为声,天下为响。世主为形,人物为影。故不祀而天心和,不降席而正四海。故曰‘大巧若拙’!”
这一段,已经是点题之段。天地如此,至人如此,道论写到这一步,大道已非虚无缥缈,而是真实展露在了人的面前。
终于,在这一段中,三清经,三洞经,三元经中的思想精华,汇聚了前世那个宇宙中的精髓,就此连成一气!直到此刻,张灵心才感觉自己对《道经》的理解,节节贯通,打成一片,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此段一出,异变突生!
正在试图弥合凝聚的两团五彩之气,忽然就好像被浇了火油一样,猛地燃烧起来,瞬间就弥漫了半边天空。这五彩之气混成一团,却渐渐消弭了色彩,泛出如同琉璃一般的透明颜色。琉璃色的云气在空中旋转变幻,最终渐渐成为一个球形,缓缓转动,上面似乎要形成什么东西。
写完这段,张灵心似乎有所触动,他停下笔,久久凝神,笔端不知为何,忽然感觉沉重了起来。用内呼吸法调匀了呼吸,再次蘸饱了墨,他坚定地写下了最后的一段。
“天地之道,一进一退而万物成遂,变化不可闭塞,屈伸不可障蔽。夫知故之为术也,治人事,育羣形,德延天地,功配阴阳。及其生乱也,发于无形,起于无声,与政卷舒,与化推移,得人如湿,逮人若阴,犹响应言,影不离形。为之愈乱,治之益烦,明智不能领,严刑不能禁。是无为者,有为之君而成功之主也,政教之元而变化之母也。其除祸乱,犹躁之胜寒而静之胜暑也。是以圣人,去知去虑。虚心专气,清静因应,则天之心,顺地之意。政举化流,如日之光,祸乱消灭,若云之除。天下象之,无所不为,万物师之,无所不事。此谓之天地大道也。”
此段一出,宇宙混成,万物归位,道论成!
写完搁笔,张灵心只觉一阵神疲力倦,缓缓坐倒在了椅子上。
在他看不见的头顶三尺处,一个晶莹剔透的星球就此成型,其上隐约有生灵繁衍,万物生化,孕育了无限生机,同时这星球大放光明,似乎要照彻一方天地!
另外两处殿堂中,杜南华和王凡似有所感,不约而同有些惊疑地看向张灵心所在方向。这个时候,三人文气相接,杜、王二人不约而同感到隐约的压力,仿佛自己立身高山,却发现云中还有更高山遥遥在望,让人感觉一阵无力。
但这感觉瞬间消失,再也觉察不到,让两人觉得似乎是一场错觉。
哐当当,摘星楼上,荆道人手上铜镜法器摔到了地上,双目茫然,不知所言。
许久,金道人吞了口口水,涩声道:“师兄,出现一顶华盖,就有开宗立派之相,刚才,此人文气似乎汇聚成了……一颗大星,这,这又是什么相?”
荆道人惊醒过来,捡起铜镜后恍然若失道:“我也不知,哎,为兄现在心乱如麻,如此惊人的异象接连涌现,对我飞羽门,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正,肃然道:“师弟,关于此次看到的种种文气,你定要守口如瓶,万万不可泄露出去,一切等回到本门,等我禀告掌门再做定夺。”
金道人心事重重地点头应下来。
时辰一到,交了卷出来,张灵心多少恢复了一些精力。他走出大殿,准备到道观外广场和杜南华等人汇合,然而刚走到道观门前,就听一个巨大的声音在空中回荡:“以下考生速到道观主殿,观主召见。杜南华、付林山、侯真予……王凡、张灵心。”也不知被加持了什么道法,声音传遍了整个道观,让原本纷纷攘攘出道观的士子停下步子,侧耳倾听。
张灵心一愕,想了想也就转过头去,逆着人流朝道观主殿走去。不少考生感到好奇,也跟着走了过去。
来到主殿前,见到杜南华和付林山,两人也是一脸茫然,显然现在发生的事情,也超出了两人的意料。
张灵心一环顾,就注意到场中的一人。这人年纪不过十四五岁,还是半大孩子,一袭白色锦袍,头戴远游观,足踏逍遥履,面如冠玉,目似寒星,说不尽的雅致风流。
尤其是此人身上,隐约有一种和天地相合的幽幽道韵,若不是张灵心刚刚贯通了《道经》,对这方天地感悟大增,也觉察不出来,只会认为此人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王凡!”很自然张灵心就猜到了那人的名字,就见王凡也正巧冲他这边看过来,似乎被张灵心身上什么气息惊动,脸色就是一怔。
王凡眉头微微一皱,不明不白的,眼前那名眼神清澈幽深的士子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张灵心来到杜南华身边,交换一下眼色,互相摇摇头,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叫来这里。不过场中这十人,他们三个和王凡不必说,其余几人,也都是东南五郡赫赫有名的少年士子,想来不致有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