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禅寺,我们这里大多称为“岩”,如岱仙岩、石狮岩、乌石岩、瑞竹岩、石室岩……
经查,“岩”有一义为古代贤人隐居,或释道修炼之山中洞窟。想是因此,以后山中盖起寺院庙观,仍以“岩”称之吧。
白云岩在漳州城东10公里的白云山上,唐代虔诚禅师卓锡于此。古刹殿门上,悬有明代大学者黄道周所题的“白云深处”匾额。
据《龙溪县志·山川》载,朱熹曾来此讲学。
朱熹于宋绍熙元年(1190)任漳州知事。他以倡导儒学、教化地方为己任,为此著书、讲学,兀兀穷年。
传说,他要在这里盖座书院,贴出告示,却说是朱大人五月初九日要在白云岩“使飞瓦”,无论缙绅士民,均可前去观看。到了那一天,观者如潮而至,衙役则要每人顺便带点砖瓦上山。建书院的砖瓦就这样被全带上山了。当人们要看朱老爷显身手时,他却对众人拱手称谢:“朱某建书院,诸位助一臂之力,瓦已飞而上山。诸位有劳,朱某有礼了。”
这书院叫“紫阳书院”。“紫阳”是朱熹自号之一。
现书院悬一旧匾,上书“古道照人”四字。
书院内左壁立有两块石碑,碑记均为郑玉振所撰,一是《重修白云山紫阳书院碑记》,一是《白云山紫阳书院建置祭田记》。
前记写道:“紫阳先生来守吾漳,尝以假日登白云山,讲《诚意》之章,手书堂额、联句存山中。”①堂额是“与造物游”,联句是“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接着写道:“后人不忘先生之戾止也,立祠以祀。邑志载,建祠者为偕藻唐公,其前则未有考。”②
“偕藻”是唐朝彝的字。他是漳浦人,清康熙丁未科进士,官至御史、宗人府丞,致仕后住漳州南隅。他在白云岩西偏建祠以祀朱子。如此,系朱文公祠。可碑记题目却说是“紫阳书院”。是否朱熹身后人们以其所建书院为祠,坍毁后又重建,是书院,也是祠?因在唐朝彝建祠之前,已无从查考,这就纯乎是猜测了。
乾隆十年(1745)改建于白云岩前。四十九年(1784),“久雨祠坍”,恰好这年,郑玉振中乾隆甲辰科进士,自京还乡,与举人黄金莲、监生洪廷遵等捐金重修。于第二年四月动工,六月告竣。郑玉振为撰碑记。
这里有无尾田螺,红色小虾,是独有的土产。
民间是这样说的:朱子在此注经讲学,配饭的菜有螺、虾。煮熟的虾壳是红的,吸食田螺须咬去螺壳尾尖。吃完后,把所有的壳都倒涧水里。没想到竟又全活了起来。因此,这里出红色的小虾、无壳尾的田螺。
这当然神奇。朱子守漳,泽被地方,影响深远,这才有如许之故事传说。
据《宋史·道学传》中记载,他任漳州知事,“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舍为传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③
《龙溪县志·风俗》中,收有他《晓谕居丧持服教》、《谕俗文》、《晓谕词讼教》、《劝女道还俗教》等文告。
在《晓谕居丧持服教》中,他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三年之丧,天下通丧也。”不得忘哀作乐,“如是三年,庶几少报劬劳。”④违者,视情节轻重,打一百大板,或判刑1-3年。
在《谕俗文》中,他规定“遭丧之家及时安葬,不得停丧在家及攒寄寺院”。所有“停寄棺柩灰函,并限一月安葬。切不须斋僧供佛,广设威仪,但止随家丰俭,早令亡人入土”。“乡里亲知来相吊送,但可协力资助,不当责其供备饮食。”对丧葬陋习尽行革除。如违反本规定,则打一百大板外,“官员不得注官,士民不得应举”。⑤
他劝谕士民“当知夫妇婚姻,人伦之首”,如有淫乱的男女关系,“宜极自新”,否则,将受惩治。
他劝谕士民“爱亲敬长”,倘“逆天悖理”,必遭严惩。他劝谕保伍,“人人各依本分,各修本业,莫作奸盗,莫纵饮博(不要酗酒赌博),莫相斗打,莫相论诉(不要互打官司)”,“不得贩卖私盐,不得宰杀耕牛,不得赌博财物,不得传习魔教”,“不得以禳灾祈福为名,敛掠钱物,装弄傀儡”⑥。劝谕官宦之家不可“恃强凌弱”,“以富吞贫”。
他劝谕士民不可轻易打官司,说“盖得理亦须伤财废业,况无理不免坐罪遭刑,终必有凶”⑦,还是以“委曲调和”为宜。
对此,他在《晓谕词讼教》中,对不少因小事而打官司,结下冤仇深为伤嗟。他特别指出对诉讼中的奸伪之徒定“重行断遣”,决不姑息,既“不扰良民”,也决“不长奸恶”。
在他的教化下,“官曹厉志节而不敢纵所欲,宦族循法度而不敢干以私,胥徒易虑而不敢行奸,豪猾敛踪而不敢冒法,郡中讼谍无情者畏惮不敢复出”⑧(《漳州府志》)。
在《劝女道还俗教》中,他痛斥“使男大不婚,女大不嫁,谓之出家修道,妄求来生福报”的“魔教”。指出“血气既盛,情窦日开”,而“魔教”不让他们婚嫁而导致了风俗的败坏。他劝女道中“年齿尚少,容貌未衰者,各归本家,听从尊长之命,公行媒聘,以便婚嫁。”“如云婚嫁必有聘定赍送之费,则修道亦有庵舍衣钵之资……移此为彼,亦何不可?”如此,“以复先王礼义之教,以遵人道性情之常,息魔佛之妖言,革淫乱之污俗,岂不美哉?”在他这劝喻下,“平时习浮屠为传经礼塔朝岳之会者一禁而尽息,良家子女入于空门悉闭精庐归复人道”⑨(《漳州府志》)。
此外,他在漳州任上,“常病经界不行之害”。经界,即田地的分界、面积。当时,经界混乱不清,赋税不平严重。“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恰好朝廷要在泉、汀、漳“正经界”,朱熹也着手做了准备。但因遭朝中权贵反对,又他隔年就调离漳州,因此没能实行。
他走了,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漳州。但他奏除无名之赋,减经总制钱,反“魔佛”、“魔教”,革除陋习,端正人心民风,还是政绩甚著的。就现在看来,其中大多仍有意义在。
郑玉振在《白云山紫阳书院建置祭田记》中,将朱熹和唐代的韩愈作了比较,说朱子守漳胜过韩愈守潮,“化被吾乡更神”⑩。
这评得不错。
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而被贬去潮州当刺史。他在潮州任上最了不起的写了篇《祭鳄鱼文》,传说鳄鱼们因这篇文章而远遁不再为害,潮州从此永无鳄患。这的确神奇。
作《谢上表》,对唐宪宗多有阿谀谄媚之词。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就责其“摧挫献佞”。此时,他在潮州,不仅对“迎佛骨”已不敢再有一言半语,而且还去向大颠和尚请教佛法,并自称“弟子”,全然没有如朱子守漳那样,明诏大号地反“魔佛”、“魔教”。但朱子守漳见载于《宋史·道学传》和《漳州府志》的政绩,岂只是赶走江中鳄鱼所能比?那些蛊惑毒害男女的“魔佛”、“魔教”、纵所欲的官曹、干以私的宦族、行奸的胥徒、冒法的豪猾、无情的讼谍,其危害之烈,能不更甚于鳄鱼?但在他禁绝、治理下,都不敢再为非作恶了。
他免除的是苛捐杂税,革除的是陋习,整顿的民风,端正的是人心,他对人的教化,切实而有效,因而“人心肃然以定”,“民无夜警,外户不闭”(《漳州府志》),这一切,比起写篇文章赶走鳄鱼的传说来,除了“更神”,还是“更神”啊!
注释:
①紫阳先生:朱熹。紫阳是朱熹自号之一。守:管理。任职。尝:曾经。《诚意》:四书中《大学》之第六章。/朱熹来管理我们这地方,任漳州知事,曾经在假日登上白云山,讲授《诚意》这一章,并亲手写下堂上的匾额和联句,收在这山中。
②戾(lì)止:来到。考:查考。/后人不忘朱先生来到过这山中,建起朱文公祠来纪念他。《漳州府志》记载:建起这祠的是唐朝彝,他之前的情况就无从查考了。
③属县:指漳州下属的各县。无名之赋:没有名目,无正当理由的赋税。经总制钱: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并称,是宋代附加的杂税。习俗:习惯和风俗。示:训示,即教育,使其知道。释氏:佛教。悉:全部。/上奏朝廷免除漳州下属各县没有名目、无正当理由的赋税银700万两,减少经总制钱银400万两。因为这里的习惯风俗,百姓不知礼仪,所以采用古代丧葬嫁娶的礼仪来训示他们,叫父老解说这些礼仪来教育下辈。这里风俗,尊崇信仰佛教,男女聚集在和尚庙里,举行传经会。女的不嫁,盖庵庙,住在里面。朱熹对此全都禁止。
④三年之丧:在父母死后,服丧戴孝(穿着孝服,或袖缠黑纱,辫子上扎白绳,表示哀悼)3年。通丧:上下通行的丧礼。劬(qú)劳:劳累。/孩子生下3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服丧戴孝3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这样服丧戴孝3年,才稍可报答父母劳苦的养育之恩。
⑤遭丧之家:遭遇丧事的人家,即丧家。停丧:将灵柩停放着,不下葬。攒寄:将灵柩寄存。/丧家及时安葬,不得将灵柩不下葬停放在家中,或寄存在寺院里。
灰函:装着骨灰的盒子。斋僧:施给和尚斋戒的饭食。威仪: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礼节和待人接物的礼仪。这里的“广设威仪”指的是大讲排场,请和尚拜忏、做道场。/停放家中、寄存寺院的灵柩,装着骨灰的盒子,都限令在一月之内入土安葬。切不须施给和尚斋戒的饭食,供养菩萨,大讲排场,请和尚拜忏、做道场。就只随各家的家境,家境好的可办得丰盛些,家境差的可办得节俭些,早些让亡灵下葬,入土为安。
责:责令。/乡里亲友来吊唁送葬,只可协力资助,不应当责令丧家备办、供应饮食。
注官:诠叙官职,即官吏经审查资历、劳绩,确定升降级别与职位。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官员不得铨叙官职,士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⑥攘(ráng)灾祈福:除灾求福。敛掠:征收,掠夺。傀儡:土木制成的偶像。傀儡起于汉代,用以丧乐及嘉会。隋唐时,已用于表演故事,成傀儡戏了。宋代,很是盛行。/不得以除灾求福为名,征收钱物,祈求神明保佑而演傀儡戏。
⑦盖:连词,承接上文,申说理由或原因。只起这作用,无义。得理:有理。伤财:损耗钱财。废业:耽误从事的职业。坐罪:被判有罪。凶:祸殃。不吉利。/有理也要损耗钱财,耽误从事的职业。何况无理免不了要被判有罪,遭受惩罚。到头来都必定要受害遭殃。
⑧官曹:官吏办事机关。即官府。厉:磨砺。志节:志向节操。纵:放纵。宦族:官宦之家,即作官的人家。干:干预。“干以私”即以私利干预公事。胥(xū)徒:官府的衙役。易虑:改变不良的心思。行奸:干欺诈邪恶的勾当。豪猾:强横狡猾而不守法纪。敛踪:收敛行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冒法:违犯法规。讼谍:诉状。起诉书之旧称。无情:虚伪不实。/官府中的官员磨砺志向节操而不敢放纵他们的欲望,做官人家遵循法度而不敢以私利干预公事,官府的衙役改变不良心思而不敢干欺诈邪恶的勾当,强横狡猾、不守法纪的人收敛行迹而不敢再出来行凶作恶,郡里虚伪不实的诉状畏惧不敢再拿出来诬陷好人。
⑨修道:宗教徒虔诚地学习教义,并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妄求:非分地要求或追求。来生:人死后再转生到世上的那一辈子。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福报:福德报应。即得到好报应,成为有福的人。/使男大不娶,女大不嫁,把这说成是出家修道,妄想来生得到好的报应,成为有福的人。
情窦(dòu):爱情萌动。/血气已旺盛,爱情一天天地萌动。
年齿:年纪。衰:衰减。尊长: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公行:公开进行,无须顾忌。媒:说媒,即请媒人去说亲。聘:女子订婚或出嫁。/那些出家修道的女人中,年纪还轻,容貌还没衰减的,各回自己的家,听从尊长之命,公开说亲,解决终身大事,以便结婚出嫁。
云:说。聘定:指定婚的信物。“聘定赍(jī)送之费”指出嫁时的嫁妆等结婚费用。衣:指僧尼穿的袈裟。钵:僧尼用的饭碗。此:指代“庵舍衣钵之资”。彼:指代婚嫁的“赍送之费”。/如果说结婚出嫁要有嫁妆等的结婚费用,那修道也要有盖庵庙、备办衣钵的费用……将修道的费用移来作婚嫁的费用,又有什么不行呢?
复:恢复。先王:古代帝王。教:教治,即教化,教育。常:伦常。息:止息。魔佛:借佛教之名迷惑毒害人的邪教。妖言:迷惑人的邪说。革:革除。淫乱:在性行为上违反道德准则。/以此恢复古代帝王的礼义教治,以此来遵循人道性情的伦常,止息邪教迷惑人的邪说,革除淫乱的污秽习俗,这难道不是很美好吗?
浮屠:指佛教。“习浮屠”指迷信以佛教为名的邪教。传经:指传授佛经。礼塔:拜塔。朝岳:到名山大寺进香朝拜。精庐:佛寺。僧舍。人道:男女交合。文中指结婚成家,生育儿女。/平时迷信以佛教为名的邪教、作传授佛经拜塔朝山进香的聚会的一经禁止而都消失,良家子女进入空门的全关闭庵舍,还俗,结婚成家,生育儿女。
⑩化:教化。被:遍及。神:有神奇的功效。/朱熹的教益遍及我家乡漳州,他教化我们这地方,比起韩愈治理潮州更有神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