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年四季,就喜欢夏季。什么鲜花秾艳的春天啦,明月皎洁的秋天啦,大概乡村土娃娃的缘故,不会有名士清流的高雅兴致,所以都不喜爱;而冬天,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唯独喜爱夏季的原因,说起来却很可笑,那就是可以下河泅水。
当还春寒料峭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在社头河边的一座上帝庵前,就一块算着可以下河游水的日子,并且都盼着那一天。有的甚至在清明前后,偶尔会有一两天热一点,就迫不及待偷偷下河,先游个新鲜。尽管上岸后嘴唇黑紫,风一吹,上下牙打架,“咔咔咔”地响个不停,但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隐隐还露出一种英豪的气概。
说真的,我们这群小孩子,也不知道夏季起止的准确时间界限,而我们也不叫“夏季”,叫“热天”,从能下河游水到不能下河游水这段时间,都是我们的“热天”。
我们这地方,有句俗语:“教子泅,也莫教子爬树。”而且还有夏至这天妈妈教孩子泅水的风俗。不过,我们这一带的女性,那时几乎全不会游泳。到了夏至,当妈妈的也只是应应景儿,把孩子脱得赤条条的,两手环抱着孩子的肚子,让孩子双手划几下水,两脚一上一下在水面打几个“扑通”,这仪式就告结束。
尽管如此草草了事,毫不隆重,然而每个孩子都很感激教他们游水而本身不会游水的妈妈。
做父母的因怕孩子不会泅水会溺死,所以很想让孩子学会这本领,可又怕在游水中溺死而横加约束。凡是不经准许擅自下河者,都要受到严厉的责罚。
有一次,我偷着下河,游得正欢。
“上来!”妈妈在上面厉声一喝。
我不由一惊,却又赖着。
妈妈也不说什么,把我脱在码头上的裤子拎起就要走。这一着可最有效。虽说我才七八岁,可要是赤裸裸的,让那“宝贝”在社里示众,会被当作笑料,送上一“献宝状元”的尊号,到处被叫着,会羞得无脸见人的。我慌慌张张爬上码头,妈妈早在我的屁股上“啪啪啪”地扇着巴掌。我顾不得疼,抢过裤子就穿上,然后一挣,从妈妈手下逃脱出来,躲进小巷里,抚着那屁股蛋儿。
我们小学里,也有几个小同窗偷偷泅水,被老师当场拿获,用细竹枝儿打,鬼也似的哭叫着。而他们中有的妈妈就在旁边看着,竟都说打得好,很感激先生的教育。二丁的妈说:“先生,你用力打,打得痛痛的,他下次就不敢了。”
小孩子,懂什么“天下父母心”呢?清根说:“我们生下来别是人,是鱼儿就好了。”二丁发狠地说:“怕我们溺死,那就别生我们好了。”大家都说“对”,于是乎我们一个个好汉似的,常偷着泅水,就跟一群鱼儿一样。我们认为,不会或本领差的人,那才怕溺死,我们怕哪家子?
其实用不着担心。
横在社前的那条河上,修了个大闸门。闸门,我们叫“斗门”(横截河渠,用以蓄、放水的闸门,古称斗门。敝乡至今沿用),这斗门又是桥,村里人出入都得经过它。斗门两头,各有一棵枝干纵横、茂密葱茏的大榕树,遮盖在斗门上。斗门上面是用几十条2尺左右宽、1丈多长的石板并排铺起来的。炎夏的白天,这儿是乘凉的好去处;晚上,社里男的,大人小孩,大多在这儿睡觉,又凉爽,又没有蚊子。这端的是福地乐土。正因此,它颇有名气,难怪我们社就以它命名,叫“大斗门”了。
这斗门上总有人,倘游水有个意外,马上会被发现,并及时获救,不会出事的。
我和哥哥就曾一块救过清根的姐姐。她去挑水,先把桶洗一洗,没料到顾此失彼,洗这只水桶,而那只水桶却漂走了。她忙用扁担去拨回,桶却一直漂离,她抢前一步,一脚踏空,沉水里了。我们拉着她死死抓住的扁担,把她拖上码头。
这是要报答的。不过也无须太破费,按习俗,只要一碗清水、两块饼、一对香烛就行了。那天,清根的妈送来这些物事,对我妈说了几句感激的话。我妈搬来一条凳子,摆上那碗水,供上那两块饼,把香烛点了,拜了三拜。之后,我和哥就配着那清水,吃饼。现在想起来,这比古代欧洲的英雄享用人们奉献的面包和盐,不知要强多少倍。
从来没有人嫌弃这谢礼的菲薄,而这种谢礼是再穷的人也能设法办到的;再说谁家保得了孩子不在河里出事,所以都乐于救人。更何况乡里乡亲的,谁会见死不救呢?
正因此,我们何惧之有?
在“热天”,我们岂止像鱼儿?不,我们是鱼儿!鱼儿还怕水呀?离开水才怕哩!
我们这群鱼儿,游了整整一个夏天,还“游兴”未尽,又一直游到秋末。
天气是一天凉似一天了,人们有时也穿上夹衣,可我们对那条河还恋恋不舍。然而,父母们早已都下了禁令,不许再下河泅水了。我们一个个全像要变成干鱼似的不好受。因此,我们还是偷着下河。不过,让父母知道,可不得了。
然而,我们有办法游过水后,不留痕迹。
上帝庵就在河边上,它坐东朝西,上午的后壁,下午的前壁,总被太阳晒得热烘烘的。我们下河游一阵子,就连忙起来,把身子贴在庵壁上,就像北方在炉壁上烤烧饼那样。那庵壁既热烫,又很吸水。这样,正、背面各贴一下,身上就几乎干了,多快当。而且又能驱散寒气,使浑身暖和。只要注意游水时头发别让水沾湿,那么就可若无其事地回家去,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
我不清楚我们小孩子何以如此喜爱游水。也许江南水乡小孩子爱好游水,就如蒙古草原牧民的孩子爱好骑马是一样的道理吧!
我说不清,也不打算说清。不过,有个看法倒是明确的,那就是如何对待本领与死亡的关系。切不可怕死亡而限制本领的学习与训练;本领越大就越能生存,本领越小就越容易灭亡。
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一群鱼儿中,许会出条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