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历史上四大商港之一的月港,在明代有约200年的辉煌。
那时,江边的码头一座接一座,有“番舶”申报进出港的饷馆码头,有停泊“番舶”的路头尾码头,有商船接受检查的阿哥伯码头,有主要停泊内地商船的溪尾码头……
现存较为完好的是容川码头,它在今海澄镇豆巷村溪尾社(厦漳一带农村中,自然村叫作“社”。以下各文同。)的九龙江边。
这码头是溪尾社人蔡志发捐建的。《海澄县志》说他“尝捐赀累砌容川码渡头,往来称便”①。简略到就这么一句话。
民间传说却丰富而神奇
蔡志发去南洋经商,辛勤且精明。两三年后,挣得一笔钱,装在麻袋里,乘船回乡。谁知船进江口,水退潮,搁浅了,只好等涨潮。他来到船头,举目西望。虽然到家用不到一个时辰,但眼下急也没用,就将那袋钱当枕头,在船头躺下。
没想到竟做了个梦,他在梦中回到了家,一家人喜从天降似的。
而此时家中,他儿子已3岁多了,为吃一块糖,从中午吵到这时,已是满天星斗了。他妻子程氏反复哄着孩子的就这么一句话:“乖,莫吵,等你爸回来了买给你吃。”
这话志发是听到了,但他不敢叩门。他没脸见妻儿。就在他做梦时,潮涨风浪起,船左右摇晃。他惊醒,一骨碌爬起来,而头下枕着的那袋钱就滚落浪潮里了。
他欲哭无泪,差点儿也跳下江,跟那袋钱一块儿去。
他就这样来到家门前,听到妻子在哄孩子的那句话,心酸楚透了!他绕到屋后,取出点身上的零用钱,放在窗台上,就转身悄悄离去。
隔天一早,程氏打开窗门,看见那钱,心疑是浪荡无赖的挑逗,慌忙死死关上。
志发又去了南洋。“等你爸回来了买给你吃”这句话,竟像用刀刻在心上那样。家里太苦了,孩子想吃点甜的东西,已迫不及待了。
此番,他简直是在卖命。终于又攒下一大笔钱,搭船回唐山。
船进江口,风狂浪大,船在风浪中颠簸。他心想:“怎就这么薄福!难道孩子连块糖也吃不到?”他双眼盯着滚滚的波涛。
只见波浪上,浮荡翻滚着一包东西,就在船旁,随潮水一同漂到村头江边。
捞将起来,竟是前次滚落浪潮中的那袋钱!他大出意外,就将这袋钱用来建造一座码头。这就是容川码头。
它现存长31米,宽3.4米,还大体完好。下面用大块角石累砌,上铺长条石板。石板长3米多,宽近0.4米,厚约0.2米。纵向并列的9条石板,再横砌一条石板,就这样九纵一横成一节,一节连一节成斜坡形。坡度很小,30度左右。据说,原是阶梯式的,后经几次修建而为斜坡形,这科学地运用了斜面的力学原理,便于货物的装卸。
岸上,码头边有棵榕树。它已老态龙钟。不过,在已往的岁月中,它必然是蓬勃葱茏地撑起一大片绿荫,供船工、商旅休憩的一座天然大凉亭。
正对码头,有一座关帝庙。我们这一带,和晋商一样,商家供奉的是关公。并不是拉关公作同乡,而是崇奉“信义”。生意场上,尔虞我诈,见利忘义,害人也最终害己,为我们的商家所深恶痛绝。正因此,他们崇拜义薄云天的关帝爷。这关帝庙正是为此而建的。
当年,溪尾社开设有不少商行、手工业作坊。这码头使当地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达三江而通四海。
县志在记述蔡志发捐建容川码头之后,又载有他一大善行:“万历十八年,岁饥米涌。适志发所驾广船一艘,载米二千余石,平粜,存活甚众。郡守李载阳匾旌其庐。”②这实在是个大功德。
此系题外话,但与本文有关。从这功德中,可以推断容川码头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之前,可停泊百吨以上的货船。
它距今已400多年了。在月港所有的码头中,就它保存至今,较为完好,其他,则残存而已。而且,在所有月港遗存中,就它大体风貌依然。其他的,或旧貌换新颜,如古街、店铺;或修建一新,如晏海楼;或一鳞半爪,如商船,当时,不算“番舶”在内,有137艘,而今,仅一只船锚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一支桅杆存龙海市博物馆。
正因此,它是我们应十分珍惜的遗产。龙海市将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它引起人们想象出古月港当年的辉煌。而它目睹了超越历史的辉煌,是有关它那丰富、神奇的传说也无法比拟的。
注释:
①尝:曾经。赀(zī):同“资”。累砌:这里指用石块、石板建造。称便:认为方便。渡头:渡口/曾经捐资用石块、石板建造容川码头,这里成了个渡口,人们都认为来往方便。
②岁饥:饥荒的年月。涌:指价钱暴涨。适:恰好。广船:原是宋代一种大型远洋船只,因多从广州出航,故称。这里指航行远洋的大船。石(dàn):容量单位,1石等于10斗。平粜(tiào):粮食按以往(涨价前)的普通价格出售。存活:指救活。匾:上面题有作为标记或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旌(jīng):表扬。/明万历十八年(1590),海澄一带闹饥荒,粮价暴涨。恰好志发驾着一艘大型远洋船只,载来2000多石大米,按涨价前的普通价钱出售,救活了无数饥民。郡守李载阳送上一块匾,挂在他家门上,颂扬他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