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82500000008

第8章 少年事(6)

和大门相对的那家老妇人,和我爷爷同辈儿,我忘了她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男人,从我记事起,她就一个人住着、活着,要不是嫁到栗岩坪村的闺女常回来看看,平时身边连个挑水打柴的人都没有。我总觉得她很可怜。在村庄,哪个人不是想着小的时候有人看管,老的时候有人养活,身边有个可靠人儿呢?一起说说话儿;老了的日子就有了生气,也会顺心的多。

听爷爷说,这个奶奶出身不简单,娘家在山西左权(以前叫辽州)大南庄村,她爹是地主,家里光金条就好几箱子。斗私批修的时候,财产被政府没收了,分给了群众。因为家境好些,她小时候读过私塾,很会讲故事,《三国》和《隋唐演义》讲的尤其好。每年腊月,村里人闲了,买上一盒烟,听她讲故事。

有一次,我也参加到了听故事的行列,好多人坐在她家炕沿边上,煤火台子上和小凳子上,一个个支楞着脑袋,像盯着电影屏幕一样盯着她的脸和嘴巴。我稍微大点之后,能挑得动水了,给奶奶家的水缸挑满了,就给她挑。因了这缘故,她也对我很好,和爷爷一样,不叫我全名儿,叫平儿。和村里的几个老年人走到一块儿,一起夸我懂事儿,是个孝顺孩子,将来肯定赖不了。我心里当然高兴,除了父母和他们几个老人说我好之外,村里没有一个人说我好的。和我们家有“仇”的当然不说我好,没“仇”的对着娘的面,才会说我长得俏和聪明等等一些言不由衷的话。

十三岁,我到石盆读中学后,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奶奶搬到我们以前的房子住,因为要过杨林光的院子,就很少到那位老人家家里去。我在慢慢长大,她在渐渐变老,记忆一天天退化,讲故事也一段不接一段,经常颠倒人名和事儿,听得人就少了,以致屋里冷落门前无人的境地。

她可能也很寂寞,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前石阶上,抽着旱烟,嘴巴不停地嚼动着,脸上的皱纹随着嘴巴的翕动拉开又收紧,隔一会儿咳嗽几声,舌头再搅动几下,然后努嘴吐出一团黄痰或者白痰。我觉得她很脏,一听到她的咳嗽,我就赶紧捂了耳朵,尽量不去听她吐痰的声音,若不小心听到,就是一阵联想,不由得一阵恶心。

这个奶奶后来过继了一个儿子,但毕竟不是亲生的,没有血缘,在心里和行为上就有点“隔”,平时也不大走动,除非有病了,人家才来看看,小病就拿点药吃,大病就不管了,撑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爷爷说,几次大病,要不是闺女花钱请医生,恐怕就再也见不着她了。

爷爷奶奶住在她的隔壁,房子是连在一块儿的,中间就隔了一道墙壁,这边有什么动静,那边就可以听到。印象中,爷爷奶奶和她的关系很好,没有闹过别扭,至于他们年轻时候有没有闹过,爷爷没有说过,权当没有算了。

爷爷门口台阶下面不足三米的地方,还住着一户人家,论辈份,我叫叔叔的,我爷爷和他父亲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血缘上亲近。但他又和杨林光是亲兄弟,“恨乌及屋”,我对他们一家也不怎么信任和尊敬。有时见面叫一声叔叔婶婶,有时低头走过。

进了爷爷家门,奶奶已经收拾了碗筷,正用葫芦瓢儿从锅里往猪食桶里舀刷锅水,一会儿是木瓢摩擦锅底的声音,一会儿是水落桶的声音。我进门,奶奶只看了一眼,我先叫了一声爷。爷说,平儿你吃饭了没有。我说吃了,奶奶就说,没吃那儿还有饼子呢,吃点吧。我通常不吃,有时看烙得好了,就掰一块儿,三口两口塞进嘴巴,嚼了吞进肚里。看到我吃的样子,奶奶眼睛一斜说:看你那个饿狼样儿,没吃过个东西!

奶奶和娘关系不好,牵扯的都是婆媳之间的家务事儿,作为晚辈,我没发言权利。但奶奶有时也确实过分,比如吃饼子这件事情,如果把我换成表弟,奶奶就不这么说了,吃完了一块儿,至少还要说一句,把那个都吃了吧。还会亲自送到表弟手里。

娘说,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没有带过我,那时候还没包产到户,娘和父亲一块儿,带着我下地干活,奶奶带着表弟,看见我就当没看见。我在地边儿饿得嗷嗷哭叫,奶奶就只拿了开水和饼子给表弟吃,连看我一眼都不乐意。我长到七八岁,能帮奶奶干活儿了,奶奶对我的态度才有所好转。记得那一年秋天,我和表弟帮着奶奶割了好多柴,开学的前一天晚上,奶奶拿出两个小匣子,一个很漂亮,拉开表面的木板,里面还有很多小抽屉,可以放钥匙、铅笔和钢蹦儿等等,一个做的很简单,拉开上层的木板,里面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我想,我是奶奶的孙子,她一定会把漂亮的给我,没想到,奶奶竟然把漂亮的给了表弟。我当时就哭了,向表弟要,奶奶说,给你一个就不错了,还抢,再抢一个都不给你!爷爷因为眼睛盲了,在一边看不见,听见了也不说话。我哭着回到家里,娘问我怎么了,我就把匣子给娘看,跟娘说。娘帮我擦干眼泪,说没事儿,我叫恁爹再给你做一个。

有很长时间,奶奶要到杏树洼给姑妈看门,姑妈一家去了鸡泽县,要好几天才回。这就是说,奶奶要有好几个晚上不在家里睡觉。我听了,一阵高兴。奶奶在的时候,我想听爷爷讲故事,每次都要爷爷讲到我眼皮打架为止。奶奶嫌吵得慌,耽误她睡觉,就不要爷爷讲。

有几次还骂我说,你个小兔崽子,以后不要来俺家睡了。我心里就骂奶奶,不敢骂出声来,怕奶奶打。

有一段时间,我给娘“汇报”奶奶说我的话,娘就不让我去爷爷家睡觉了,隔了几个晚上,我又想听爷爷讲故事,就又跑去。娘找不到我,跟着到爷爷房子外面问我在不在这儿,我说我在。娘才放心。

爷爷对我挺好,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留着,背着奶奶给我一些玩具,像木剑、弹弓和钢珠子之类的,还叮嘱我不要对奶奶说。爷爷的外甥和外甥女来看爷爷奶奶,带了好吃的东西,奶奶就放起来,怕我找到偷吃。有几次奶奶不在家,爷爷眼睛看不见,我还真的还偷吃了几回。

脱了衣裳,爷爷叫我趴在炕边,吹灭窗台上的煤油灯。我探出上身,憋足一口气,凑到离灯头不远的地方,使劲儿把气吹出来,煤油灯苗儿忽闪忽闪,一下子就灭了。有时候憋的气不够,或者离得远点,吹了几次,煤油灯仍旧摇摇晃晃,扑闪几下,眼看就要浸入黑暗的房间,复又亮了起来。

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冬天,因为天气冷,屋里也冷,光光的身体伸在烧热的炕外,连被子都是热的,上身探出来,冷得咝咝的吸气。灯火儿很顽强,像故意找事儿一样,非要让我再把身子往冷空气里露一露,嘴巴几乎贴在火头上面,它才肯被我吹灭。

和爷爷躺下来,热炕一会儿就烧得我露出了胳膊。爷爷讲故事,手摸了放在枕头边儿上的旱烟,中间停顿一会儿,划了火柴,点着烟后,继续讲那些神话传说、人生经历和奇闻异事。现在回想起来,在童年,我最美、最幸福的记忆,恐怕就是这样的夜晚了,虽然路上要躲过凶狠的杨林光一家,但在爷爷身边,躺在他的故事里面,身子下面是柴火的温暖,脑子里飘着想象的恐惧和快乐,现在还觉得很快乐。可惜的是,1990年冬天和1998年夏天,爷爷奶奶先后故去了,连同他们的故事和生活,成了黄土的一部分,但我时常记得,有时候还觉得这些事情就在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

南太行的春节

记不清是哪一年,有人在村口盖了一座土地庙,也是用石头砌起来的。大小和牲口圈差不多,很低,个子高的人进到里面连腰都直不起来。平时,庙里冷清得连根烟头都难以找到,一旦逢年过节,霎时间热闹起来。

往往,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就开始兴奋起来了。那时候,我们不知道时间之快,只知道一年只有一个大年初一。平日里,总是嫌日子过得太慢,像老牛推磨,悠哉游哉,它不着急我们着急,一到腊月,就掰着指头儿算,今天是初一,明天是初二,后天才是初三。越往后算,心里边越是焦急,恨不得把两天算作一天。而日子不是我们订的,谁也掌握不了。现在回想起来,对那时不知人生苦短,瞬间即去的懵懂,既是可笑,又是可怜。

到腊月二十三,往后的日子就有了说法。村里人编做顺口溜说:二十三,打发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花花儿贴;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胡个列,二十八胡个走;二十九,捏饺子;三十,端着饺子把头磕。其中,迷信色彩最重的是二十三这天晚上。因为灶爷就在各家的灶火上边,家里的什么事情都可以看到,不管阴的、明的、好的、坏的,瞒不了自己,也瞒不了灶爷。

这天晚上,老灶爷要上天汇报工作,村里人怕自己做的那些事情不好,老灶爷对玉帝说了后,玉帝降点灾难,惩罚一下那些作恶的人。因此,不管是实在人家还是好做恶事的家庭,到这一天傍晚,都要蒸了馒头,买了红蜡烛、黄表纸和柏香,天还没黑,就在灶爷板儿点了蜡烛,烧了柏香,以示尊敬。

蒸好馒头后,即使再饿,人也不可以先吃,等供奉了老灶爷,才可以大快朵颐。通常的情景是,母亲掀开锅盖,一股白色的蒸汽雾岚一样,轻飘飘地奔突起来,迅速占领了屋子所有的空间。母亲伸手捏了其中一个,说熟了,就让父亲把正在灶堂里燃烧的粗大柴火拉出来,再拿了篦子,把馒头一个个晾到篦子上。再一锅揉好,放进锅里后,才拿个碗或是盘子,盛了馒头,走到灶爷板儿下面,念叨一阵儿,再跪下来磕头。这时候,还要放一挂鞭炮,对老灶爷的回天奏事表示欢送。

老灶爷会对玉帝说些什么呢?母亲说,那就是咱家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包括心里想的和已经做了的。咱家穷,又没有做过亏心事儿,玉帝听了一定很高兴,说不定到明年给咱个好运气。所以,咱一定要对老灶爷好点儿,只有把老灶爷伺候好了,人家才会到玉帝那儿替咱说好话。

我唯唯诺诺,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自个儿心里面也对那个整天不见影儿,只是贴着一张纸,钉着一块木板的那幅纸画充满了敬意和信任。我想,就凭母亲给它磕的头,老灶爷也会感动的,在玉帝面前好好为我们家美言几句的。这样一想,我在放鞭炮的时候,都要和母亲合着拍子,只要母亲毕恭毕敬站在了灶爷板儿下面,我就点着鞭炮,让母亲的祷告声和鞭炮声一同传给老灶爷。

至于老灶爷上天之后,对玉帝说了一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老灶爷从不告诉,而母亲必须说出对它的尊敬乃至恭维,老灶爷到底听见了没有,母亲也不知道。

从腊月二十这天晚上开始,平时睡得很早,安静得村庄就有了点儿热闹劲儿了。零星的鞭炮声音不是从那个村响起,就是从这个村闪光,叭叭的声音时时在提醒人们,快过年了。有钱人家更是高兴,录音机还是宝贝的时候,就买了回来,整天放着李双江、郭兰英唱的歌曲,到晚上,故意把歌唱家的嗓门儿调高,尽管声音传到最后,有点鬼哭狼嗥的感觉。年轻人爱听,有的还跑到人家家里,坐在门槛上竖着耳朵听。老年人不喜欢,耳朵聋的听不见心里不厌烦,耳朵没聋的,听着就烦躁,发牢骚说:放这个东西,还不如来段儿豫剧听得过瘾。

帮爷爷奶奶和爹娘扫了房子,贴了对子,劈柴蒸馒头。有了事儿干,时间就不那么缓慢了。我和弟弟都会表现,平时懒得连屁股都不愿意抬一下,但这时候,总要想方设法替长辈干些活儿。其实,干活儿不是目的,早早穿上新衣裳,哄着母亲多买一些鞭炮,才是目的所在。

母亲早就看穿了我和弟弟的心思,新衣裳早就做好了,放在柜子里,用一把铁锁看住我们的手。如果没有看到,我们也不心急,就当没有罢了,心也不往那儿想,注意力转向鞭炮。可是,每年这时候,衣裳做好后,母亲总要我们先试试,看合身不合身。我们穿上就不想脱下来,嚷得母亲没办法,只好让我们穿一会儿,到晚上再脱下,锁在柜子里。

小孩子家也知道攀比,老军蛋家买了很多的鞭炮,拿出来炫耀,腊月二十五那天兜里就装了鞭炮,拿着一根烧着的柏香走到哪儿放到哪儿。我和弟弟很不服气。心想,凭啥你老军蛋就有那么多炮,为啥我没有?玩。跑回家来,哼哼唧唧地要母亲掏钱去供销社买鞭炮。母亲说,不是买了吗?放炮顶啥用,还不如买点吃的实惠。我和弟弟不管这些,就问母亲说:为啥人家老军蛋就有那么多鞭炮?母亲说,傻孩子,老军蛋爹是大队的支书,有钱,咱不能和人家比。

我和弟弟不管,还在央求母亲,母亲不说话,也不理我,我就哭,母亲不耐烦了,就从兜里摸出一张揉得跟老头子脸一样的五毛钱,说,你真是淘(冀南土语,孩子不听话的意思)得俺没法儿。

母亲生气,我高兴。我们家是很穷,连打盐的钱都是母亲卖鸡蛋省出来的,逢个会赶个集,也只是去转转,什么东西都不敢买。

2000年,我未婚妻一个人回老家,恰好碰上石盆村每年一次的庙会,母亲和我的未婚妻一块儿去了,在集会上转了半天,买了几件衣服,到中午,母亲想吃一碗凉粉,在摊子前走了几回,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在吃,自己只是咽着唾沫。饿着肚子回到家,才对我未婚妻说,很想吃那凉粉。未婚妻嗔怪她,还说,她也会做,并且做了好多,母亲满满地吃了两碗。

现在想起来,想哭,还有深深的负罪感。

大年二十九,母亲打开柜子,拿出我和弟弟的新衣裳,叫我们穿上。我和弟弟本来还很瞌睡,一看新衣裳,整个人就像电击一般,骨碌碌地爬起来,穿上新衣裳,脸都不洗一把,就跑到村里向其他人家的孩子炫耀起来。

同类推荐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1号交警:坍塌的日子里,交警用爱铺路

    本书是纪实文学作品,反映了战斗在地震灾区的交通民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故事。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 眼光

    眼光

    本书是本散文集,文中虽然很多写的是生活中的事,但作者有一双锐利的审美眼光,擅于将许多人眼里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提炼美,体现出智慧、善良、美、真、自由、希望和爱。每一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供人品尝和回味。
  •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多元化发展,不能一味地以欧洲为中心,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作家是否伟大时,不能以他是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为标准一样,西方殖民主义者硬说黑非洲没有历史、没有文化,企图轻轻一笔,把非洲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勾销掉,这当然是痴心妄想。由俞灏东、杨秀琴、俞任远合理变化组的《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辑录了非洲大陆上最富盛名的文学家的作品并加以评析,为你娓娓道来非洲大陆的文明历程。《非洲文学作家作品散论》一套五册,并向全国各高校内部发行。
热门推荐
  • 就要欺负女孩子

    就要欺负女孩子

    脑洞大开,无节操,无下限。在这个寂寞的白天深夜年代,就让你的眼睛陪主人公“萧魂”一起风骚吧!萧魂:“古代居然也有成人用品店,呵呵,偷偷告诉你,我老爸就是干这个的。很黄很暴力哦。”这是古代“屌丝”与“腐女”的生活日常。萧魂接受这个事实——你造吗,曾经欺负我整整十年的恶魔,因为修炼了《葵花宝典》,居然在分开的三年后向我告白了……半身枭作品【就要欺负女孩子】作者声明——本书抄袭了其它小说的剧情概念,书为作家“废铁行者”的作品《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推荐废铁行者新书《魔神刻印》起点中文网首发。
  •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

    我叫林泽,是一个阴阳先生,在民间也就是那种被称为吃阴间饭的人。这个“吃阴间饭”倒是好听,可是谁又能知道这背后的一幕幕的艰辛和人世间的世事无常。不介意的话就听我诉说一下我吃阴间饭的那些年吧!!!欢迎加入《阴间饭》读者群,群号码:480345142
  • 绝世纤尘:有墨染颜

    绝世纤尘:有墨染颜

    她,湘岚萧依,佣兵一只,不算很腻害,只是让FBI哭爹喊娘罢了。可惜平常不积德,一次任务让她灰常狗血的穿越了!一睁眼,竟来到了异世大陆,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废物?天生绝脉?别人都可欺我辱我?哎呦我类个去,没救了没救了……可是下一秒:很好,我会让你们死的很有节奏!蓝后,这厮踩着逆天的节奏升级打怪,唰唰唰,咦?又突破了!众人吐血。神兽圣兽手到擒来!唉,又多了一只圣兽……众人当场暴毙……不过没有关系~妖孽自有天收~快看:咦!这是哪来的妖孽?喂!离我远点!某俊美如斯的妖孽:“依依~你就从了我吧~”此文一对一爽文,女强男强,皆身心干净~PS:这是偶和三个闺蜜第一次写文~可能有些瑕疵,请见谅~
  • 逃脱困境Woods

    逃脱困境Woods

    觉醒吧,斯巴达的灵魂!释放吧,破除一切束缚!
  • 情痴武嗔

    情痴武嗔

    我本卑微,却独当一面;我本仁慈,却屠戮苍生;谁说的天生贱命就该比纸薄?看我如何随心所欲游戏人生!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社恐逆袭

    社恐逆袭

    一个孤僻的学生,一个总是被嘲笑的异类,且看患有社交恐惧症,号称心灵癌症的他如何逆袭,我,是不正常,但,你,没有资格瞧不起。
  • 特工宠妻

    特工宠妻

    他和她的相遇如此虐,她却渐渐爱上他,夜夜不休。可谁知这一切都是阴谋与背叛,他宛若暗夜撒旦,她是MI集团特工精心设计的情网,身体却背叛了她。她面临友情与爱情的抉择……当她知道自认为的家,不过是仇人蒙蔽她的表象,而她再次亲手错杀他的那刻,骤然崩溃……
  • 古界轮回

    古界轮回

    滚滚红尘,有修者行走于世,称之为修真者,被凡人谓之为仙,只是仙踪难寻,虚无缥缈,唯有极少人能得到那份仙机。朱国牛首山下,青云路,一位落榜书生无意间卷入了仙途……
  • 末世入侵

    末世入侵

    莫晨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艘神秘的宇宙舰把地球带入了繁乱纷争的末世。在梦中,他经历了很多,见过丧尸,见过凶兽,见过基因突变把一个弱者变成举世难敌的强者。而更多的是人性中的黑暗面。而当他醒来时,末世已然入侵!灾难降临,拥有先知先觉的他能否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