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小叶对我已经没有太大的隔阂,已经比较信任我了。我提出让他真实与同学交流看看,他表示可以尝试一下。我问他最喜欢与班里哪位同学进行交流,他提出想与一位女同学交流。交流前,我对那位女同学作了交待。交流时,他们都挺尴尬,讲了几句就结束了。那位女同学回去后,小叶第一次展现出开心、真挚的笑容,体验到了愉悦的感觉。我趁热打铁,与他一起商讨制订交往计划:“对于你与其他人交流,我们来制订一份计划,这份计划包括你与同学、老师、父母、邻居等的交流,我们约定,如果你做到了,你想要什么奖励,我们会在适当的范围内给予满足。”计划制订得很详细,如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①与同学见面时同学与你打招呼,你有回应的,给予表扬,并在你的成长记录中计一分;②主动与同学打招呼的,计二分;③找一位同学聊天一次加三分……还有与家人、邻居等人的交往上的约定。他要求获得金钱奖励,通过与其家长磋商,确定了物质奖励机制。同时我又和小叶的同学及其家长协商好,把这套契约实施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小叶有了进步,脸上有了笑容,也很少旷课了。他能逐渐接近别人,但还略显被动,还需不断引导和帮助他,使他不仅行为上,整个人格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个案例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或心理咨询等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身边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需要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我们把需要帮助的学生分为三个层面:
1.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开始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消极思维,但还十分朦胧,不过他们自己缺乏辨认是非的能力。这些学生只要稍作引导可能就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初一、初二时,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关注。这一时期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也不会十分注意,如果在这期间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倾向,及时地给予辅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
2.有心理问题或困惑的学生。由于倾向性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使消极的思维方式战胜积极的思维方式,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会出现一些心理症状,如自责、孤僻、自闭、冲动等。此时如果我们能及时矫正学生的问题,那么问题一般不会变得更严重。出现这类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找心理辅导员,但更多的学生会埋在心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直至影响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3.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心理问题不及时矫治,就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到这一阶段,那些不良的行为被当事人所认可、所接受,他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也根本不会去寻求帮助。心理疾病不及时治疗,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有心理问题主动去咨询的毕竟是少数,这些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自知能力,他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又有非常强烈的求治动机,这对于整个咨询过程是一种动力。但绝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会主动去找心理辅导员。我们怎样面对这部分自己没有意识到,或即使意识到问题所在也不会去找心理辅导员的学生呢?这是我们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探讨的问题。
人不可能一生不生病,生病就要医治,同理,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不产生心理问题,有了心理问题,也要及时矫治。
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其实不少,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辅导、正确的帮助非常重要。中小学班主任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我们一直坚持自学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努力在育人时做到“心育”,在育人的过程中,实施以心理辅导为主,以训导、教导为辅的模式,以“主动辅导”的方式面对有心理问题倾向、行动问题或心理问题的“被动求助”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也可能会碰到不少钉子,如案例中的小叶一开始不承认自己的问题,拒绝接受老师的帮助,在交流或测评中提供假信息等,咨询中阻力很大。
此外,还有很多有问题的学生自己不知道,需要我们去引导、去发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有想去解决的意愿。如有一个学生迷上了看小说,沉醉在其中,有时在教室里看小说时还会哈哈大笑起来;还有上网入迷的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这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没有解决的动机。
每次学生向我诉说某个心理困惑时,我都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我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心理辅导,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度过青春的“暴风骤雨期”,将其变成人生的“黄金期”。
学生讨厌老师,怎么办?
有一位中学心理咨询教师,讲述过一件他亲身经历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事:
对面的这个叫孙洋的男孩子虽然刚上初三,但已经拥有了高高的个子,只是脸上未消的稚气透露出了他的不成熟。
进来坐下后,他就一直在咬着自己的嘴唇,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老师,我不想上学了!”
“哦?”我心里一惊,“那是为什么呢?”
“我……我……我讨厌那个该死的张老师!我再也不想见到她了……”在孙洋这么说的时候,手握成了拳,脸上充满了愤怒,而眼中分明出现了一层水雾。
“看得出来,你很愤怒,也很委屈,在你和那位张老师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让你不能忍受的事情。”
孙洋眼里的雾气更重了,但随即他强迫自己把泪水都收了回去。接着他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老师,其实我并不是讨厌所有的老师,我刚开始的班主任也不是她,我们刚开始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方老师,她人也挺好的,讲课特别活,还巨开朗,我们都特别喜欢她,我那会儿也玩命地学习,所以初一、初二的时候我的成绩就特别好,还是班里的体委。那时候,我就有一门课不太好,就是物理,因为我太讨厌教物理的张老师了,她动不动就训人,老把我们当成三岁小孩子似的,老挑我们的错,虽然她没直接训过我,可我就是打心眼里不喜欢她!可是,老天爷就是要跟我们作对,我们班的方老师要回家去生孩子了,所以学校就让物理张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了。唉!”
看着他一脸的无奈,我猜那时候听到这个消息,他一定是非常的失望。
“从那时候起,我们班的好日子就过去了。她就像是个希特勒,把我们管得喘不过气来,刚开始我们还反抗过她,想着能把方老师给‘闹’回来,可后来听说,等方老师休完产假再回来,我们也差不多快毕业了,而且有一次有个什么主任来我们班说,原来方老师管我们班,我们班太散,所以学校是特意请严厉的张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说初三这一年特别关键,就需要一个严厉的老师,这样才会对我们有帮助什么什么的,真是胡说八道!不过,从那以后,我们也就没想了,知道闹也不行了。”
“但是,虽然你们不闹了,可你的心里还是不服气,是吗?”
“是有些不服气。可是,这回的事一点儿都不赖我,全是张老师的错!今天上午下操以后,我看到我的好朋友李强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特别白,我就问他怎么了,他跟我说他的肚子特别疼,我就带他去找校医,可是没找到,我们也没找到张老师,我就带着他去医院看病去了,后来医生说他是早上吃饭没吃好,是胃不舒服,给他开了点冲剂,喝了就没事了,可看完病以后,就快到中午了,我就没回学校,等吃了中午饭才回去。可没想到,下午上课的时候,张老师把我们俩叫到办公室,说我们一定又是逃课打篮球去了,我们想解释,她就是不听,给我气的,我当时就说她:‘你讲理不讲理,什么水平啊,你也配当老师!’……结果她一下就怒了,说我又逃课又说谎,还顶撞老师,非要请我家长,说明天家长不来,就不许我上课!我爸从小就对我要求特别高,也特别严,要是他的火被张老师点起来,我就完了!”
看到他眼里的绝望,我对他说:“张老师错怪了你,你觉得又愤怒又委屈,同时,心里还特别的害怕,是这样吗?”
孙洋使劲地点了点头,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在我的支持与陪伴下,他有了充分的宣泄。在他的情绪基本平息下来以后,我问他:“心里感觉怎么样了?还是很讨厌你们张老师吗?”
“嗯,我心里好点了,可我还是讨厌她,谁让她冤枉我们来着!”
“她不调查清楚就说你,确实有些不好,可是,我还有些好奇,为什么她一看到你们没在,就认为你们是逃课打篮球去了呢?是因为你特别爱打球吗?”
孙洋听到这句话,红着脸说:“我是班上的体育委员,是挺爱打球的,而且,上个月学校组织篮球赛,我为了我们班能赢,确实也偷偷地在副科的课上练过球,可是……可是这次不是呀……”
我听了这番话,笑了,“哦,我明白了,你们老师是因为上次的这件事,就先入为主了!”
“反正她是老师,她就不该是这样!”
“哦?那你认为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孙洋愣了一下,想了想说,“老师?应该是知识渊博,胸怀宽广,幽默,成熟,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老师就不应该把我们当三岁孩子似的,老说我们!”
“嗯,你确实已经长大了,看,比我都高啦,可我看你可并不怎么成熟呀!”
这句话让孙洋一下子就瞪大了眼睛,“为什么您这么说呀?”
“呵呵,你看,你刚才还在说,因为喜欢方老师就玩命学语文,因为不喜欢张老师,就不爱学物理,这是成熟的人的选择呢,还是小孩子的做法呢?还有,一般成熟的人,看周围的人也会比较全面,会接受周围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事实,不会把人想得那么完美哟!”
孙洋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说,“老师,您的意思是说,我对张老师的要求太高了?”
“你说呢?刚才你一直在说你们张老师的缺点,如果你是成熟的,就一定能发现她其实也是有优点的呀!现在能想得起来她的优点吗?”
“哦,她嘛,她做事情挺认真的,对工作负责,还有……比较公平,不偏袒成绩好的同学。”
听到这儿,我鼓励他说,“真好,听到你能这么说,我真的为你高兴,因为你向着成熟又迈近了一步!”
孙洋用手抓了抓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师,我知道了,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老师也一样。”
看到他能这么想,我知道他已经不会再那么讨厌张老师了,接着,就又跟他讨论了一下如果是成熟的人,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件事,他想起来,可以把去医院时挂号的单子拿给爸爸和老师看,看到他为自己的新想法而发光的脸,我由衷地笑了……其实,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那么这些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呢?
首先,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
第一,初、高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因而这个时期的学生也经常让家长和老师们“头疼”。一方面,他们由于“成人感”的形成,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具有和成年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
第二,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着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们发展水平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他们不理解为什么父母与教师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长辈们强加给他们的观念。
第三,由于随着生理加速发展,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而造成的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常常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就会与家长和教师产生冲突。
其次,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苗苗”们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关爱有加,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成长的青少年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注重他人的感受,也经不住批评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足。另外,有些家庭偏重孩子的文化教育,对孩子的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却缺乏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市场化”、文化上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丰富化”正成为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伴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创造性和人的自由意志受到关注、尊重和提倡,学生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另外,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的实施,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有些教师还不适应。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把教师正常的教育批评与侵权相混淆,造成与教师的冲突。
从教育事业的发展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理念的更新,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等,教师“权威”地位开始“松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的态势逐步显现出来,但有些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关系,对学生还采取家长式的作风,造成了学生的反抗。
就案例中的孙洋来说,在他的头脑里,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所以对采取家长式管教方式的父亲和张老师就特别的反感(其实,他一开始就讨厌张老师,应该也是一种对父亲的移情吧),加上发生了这件事,张老师也确实过于主观,冤枉了孙洋,造成了他强烈的愤怒与委屈,甚至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那么,怎样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呢?
(一)从即时的角度出发,辅导教师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来帮助这些孩子1.以倾听来处理学生的情绪
和教师发生矛盾的学生,常常是带了许多自己的情绪,在情绪状态下人容易不理智,产生冲动行为。因此,遇到这样的学生要先处理他的情绪,待其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之后,再做其他处理。
处理情绪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倾听。不做任何判断,先让学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完整。注意在倾听中教师不要急于加入自己的看法,也不要做任何评价。
2.对学生的苦恼表示理解
学生和教师的冲突,往往都有自己的苦衷,辅导教师要更多地从共情的角度来了解学生,深入孩子的角色来了解孩子具体的烦恼。这样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以便后面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3.帮学生区分自己的苦恼和对教师情绪的关系当学生的情绪渐渐平复,感到自己的问题有人理解,他们会渐渐变得理智起来。这个时候,辅导教师慢慢帮助他们看待自己和教师之间发生的冲突,分析其中学生由于个人问题冲动的部分及教师自身问题的部分,将两者区分来看待。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指责,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4.重新看待教师,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