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社交恐惧倾向,怎么办?
在中小学生中,有社交恐惧倾向的学生并非个案,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呢?我们先来看一位心理咨询老师讲述的真实故事:
1.咨询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问题
小叶是某校初三年级的一名男生,今年15岁,人较矮且有些胖,身体健康。小叶是家里的独子,家境比较富裕。小叶常常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而且有时不来上课,在家里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父母要求他什么,他要么不理睬,要么大吵大闹,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去,也禁止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在学校里,看见老师和同学都会让小叶感到害怕和紧张,上课时他从不把书放在桌上,也从来不做作业,上课铃声响了才进教室,下课铃声一响就跑出教室,独自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等着上课铃声响起……小叶对绝大多数事情和问题都采取逃避态度,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别人的错,从初一下半年开始一直如此。小叶性格非常孤僻,令人难以接近,而且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2.既往生活史与当前情景
小叶回忆,小学一年级时,他与一位同学打架,脸被刮伤后,就不喜欢与同学交流了,认为别人会对他造成伤害,因此不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每天放学回家就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那时所有的邻居都认为他是一个乖孩子。小学高年级时,因为他比较胖,同学常常以此取笑他,他经常反抗他们。
进入初中后,有些同学常常欺负他。开始的时候,他常反驳他们,并到班主任那里去告状。班主任批评了那些同学之后,他们会收敛一段时间,可是过不了多久,同学就又开始欺负他了。每个星期回家,他都会把学校里被别的同学欺负的事情告诉父母,但父母却常常说:“你有没有去惹其他同学呢?”“是不是你不好呢?”“你去跟老师讲了吗?”之后,他再也不把学校里受同学欺负的事情告诉父母了,变得更加孤僻寡言了。
初一下学期时,某天晚自修,来到教室时他发现自己的桌子被人搬到了教室外面,他非常不解,大叫起来:“是谁把我的桌子搬到外面来的?马上把它搬回去,我哪里惹了你了?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的?”他对这件事非常生气,老师和家长劝他,他也不能接受。后来不知是谁把桌子搬到了教室里。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他对什么事情都变得无所谓了,都采取逃避的态度。他认为所有的人都非常可怕,于是每次都等上课铃声响了才进教室,下课铃声一响就跑出教室,独自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度过课间休息的时间。回家后,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变成了一个十分孤僻寡言的人。他常常说“生活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等话,所以他妈妈非常害怕,事事依着他,对于他的要求不敢说“不”。
总之,小叶孤僻、恐惧交往、自我封闭。他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玩电脑游戏或独自看电视的时候。
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生理因素:每次不想去学校他都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不过去医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生理疾病。
社会因素:①在班级里没有一个能沟通的同学或老师,非常害怕在学校里会发生某些无法应付的事情,在人多的场合非常恐慌,常借口身体不适,不上学。②走路都躲着别人,害怕会碰到别人,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别人,认为所有的人都可怕。这种思想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③父母常常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说他如何不好,他都不理会,但他需要什么时如果不满足他,他就会发脾气,要死要活,使他的父母非常担心。
心理因素:他认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没有错,看问题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把一切都往坏的方面想,消极的认知心理非常严重。自信心、自知性差,又有自卑感,情绪长期被压抑,陷人寂寞和抑郁之中,精神消沉、性格孤僻、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恐惧心理。
4.既往咨询史
1.2004年8月初就诊于某医院儿科,以“脾气差、任性”为主诉。病历:近两年来脾气暴躁、任性,发脾气时乱打人,与同学相处不融洽,常与同学打架(代诉)。初步诊断:行为问题。处理:行为纠正。
2.2004年8月底就诊于某医院,以“紧张、怕事”为主诉。病历:不喜欢与人交往,紧张怕事,夏天都穿两件衣服,怕露肉……初步诊断:抑郁症。处理:吃药。
3.2005年3月上旬就诊于某医院,症状改善不明显(代诉)。处理:吃药。
2005年9月中旬复诊两次,医生都要求其吃药。
吃药时,小叶会好一些,但一不吃,就又是老样子。治疗没有实质效果,索性就不吃药了。家长对医院失去了信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束手无策。
5.分析、评估与咨询方案
小叶在小学时与同学的交往中受过伤害:有一次跟妈妈发生争吵时,妈妈刮破了他的手;在学校里一次老师打了一下他的脸,这些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使他越来越不敢接近别人。他认为在接近别人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自己不想发生的事情,如:被别人碰到、打到,被别人带坏,如吸毒、杀人、斗殴等,他不想变成这个样子。学校里个别同学老是欺负他,他将对他们的厌恶泛化到所有的同学身上,从而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自从小学时被同学打了以后开始变成这样,最初大家还认为他是一个乖孩子——从来不到外面去胡闹。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和邻居发现,从来没有一个同学或朋友到他家玩,他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他们开始担心小叶行为、心理上有问题。
进入初中后,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小叶进一步关注到自己的形象问题(又矮又胖),于是自卑感顿生,变得更孤僻、封闭,恐惧心更强,更不愿意跟人接触了,对别人不屑一顾。可是他内心又非常虚弱,很怕别人伤害他,因此常常把自己禁锢起来,关在房间里。他把房间的门、窗户、窗帘都紧闭,似乎这样才安全。
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断小叶为具有交往恐惧心理问题的学生。
具体目标:消除该生的交往恐惧症状,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长期目标:在达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完善该生的个性,健全人格,增强其社会和生活适应能力。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合学生“被动”辅导的情况,制定如下辅导方案:
1.采用“社会支持疗法”,争取同学、父母、邻居等周围人员的配合,改善来访者与周围人的关系,满足来访者爱与归属的需要,让他感觉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消除他的戒备心理,使他产生安全感。
2.利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破”和“立”两方面的干预。一方面设法动摇、破坏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消极思维,另一方面帮助其树立理性信念和积极思维,帮助他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
3.介绍系统脱敏法,让来访者学会放松的方法,应用想象情境脱敏法和真实情境脱敏法,将来访者恐惧的项目逐步暴露在实际情境中来进行系统脱敏。
4.要求来访者与相关人员建立“偶联契约”,明确要建立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标准,使来访者与同学、老师、亲戚、邻居、父母之间都建立友好关系。
6.咨询过程及分析
第一次交谈
初三新学期开学,我接任小叶所在班的科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小叶是最后来注册的,他妈妈陪他一起来。当我走近他时,他直往后退。我想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他赶紧逃开,吓了我一大跳,我还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
我跟他母亲整整谈了两个小时,初步了解了小叶的情况。他妈妈提到用转学、留级、休学等方法来改善他的状况,我认为这样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同时我指出了她的一些做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她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小叶。
开学两个星期后,我开始进行班集体建设,同时把小叶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前同学对他造成的伤害与全班同学进行了交流,商讨解决方法。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都主动表示要帮助小叶,帮他走出困境。我要求学生不能再出现欺负小叶的行为,同时要表现出对他的某些行为的宽容(如不来上课,上课迟到,下课铃声响后就走出教室,上课不学习、不听课,不交作业等),不能像以前一样骂他、批评他、把他关在教室外面,要尊重小叶。渐渐地,班里形成了尊重、爱护小叶的氛围。
有一次,由于拉肚子,小叶把大便拉在了座位上,如果是以前,班里可能要翻天了,但是这次同学都表现得很克制。第二天来上学,同学们也没有取笑他。小叶在这种比较和谐的环境中过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好几次我要求他中午到办公室里来和我聊聊,他每次都答应,但很快又反悔,最后他还是选择逃避,没有来赴约。
第二次辅导
一天早上,我把小叶叫到办公室,拿了张椅子请他坐下。他一直忐忑不安,不断搓手,四处张望。我微笑着面对他。
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生:害怕!
师:你是否看到老师就害怕?
生:是的……不是……不知道……
在谈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睛一直没有正视过我,一直在回避我的目光。
师:你对学校有什么感觉?
生:只要一走进校门我就开始害怕,走进教室就更感到不安了,最好能够马上离开教室。
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生:我也不知道。
师:那你最喜欢干什么事情?
生:不上学,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游戏。
在将近半个小时的谈话中,都是我一问他一答,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我感觉到他很紧张,又非常戒备,十分不自在,便终止了这次交谈。他如释重负地离开了办公室。
自从那次之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他,使他逐渐消除对我的戒心。我还常常在教室里表扬他,上课也常常向他微笑。渐渐地,他开始看见我就会露出笑容,在路上碰见,他也会喊我。
第三次辅导
由于办公室里人比较多,学校又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感觉谈话时他很拘束,我想利用周末学校办公室里没人的机会对他进行辅导,但是被他拒绝了,我决定周末到他家进行家访。他听到我要去他家,非常紧张。
到他家后,我们开始进行交谈。谈话中,他一直微笑着坐在我的对面,没有像以前那样紧张了。
生:老师,我以后一定不会再旷课了,一定每天都到学校上学。(他以为我来家访的原因是因为他旷课)师:那当然,以后不能再旷课,但老师这次不是为这件事情而来的,而是想了解你为什么害怕去学校,害怕在教室,害怕与同学交流。你这样不喜欢与同学交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开始沉默了)我这样很好,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他们都冷落我,他们都喜欢笑话我。
师:现在的同学还那样吗?
生:那倒没有,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不再有人欺负我了。
师:你愿不愿意告诉老师在以前与人交往中遇到的让你感到困惑的事?
他讲述了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几件事,并把问题扩散到与所有人的交往中。最使我困惑的是他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而是认为“我害怕与他们交流,我就不跟他们交流,这样也有错吗”。
我决心纠正他这种错误的认识。我计划用“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他的思维方式。首先,我举了一个例子,介绍ABC理论,帮助他认识到“境由心造”的道理,来纠正他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如:“我走路时躲避别人,是为了防止别人碰到我”,“我不跟别人交往,是因为那些人会带我去打架、赌博、吸毒,你总不想我变成这样的人”等等,不断地冲击他的极端思维。
我还与他展开辩论,对他的消极思维进行点拨。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展开——质疑式:“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只要与别人交往,就会打架、赌博、吸毒,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不都变成这样子了吗?”应用——极端式:“是不是你有一次与别人打架,就认为所有同学都会欺负你,打你吗?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人都是坏的吗?”夸张式:“是不是要告诉所有的人,交朋友会使你变成一个恶棍?”对他自认为合理的思维进行反驳、辩论,达到“破”的目的,建立新的合理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我还让他大声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们能与别人交流”,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我提出让他尝试与父母、邻居、亲戚、同学交流,他迟疑了很久,没同意。最后,我提出想参观一下他的房间,他断然拒绝。应该说,这次会谈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说十分成功。
第四次辅导
上课间隙,我把小叶叫到办公室里,坐下后,我就单刀直入展开话题。
师:你与同学、朋友交流时,最怕什么?
生:老师,是我不想与他们交流,并不是怕他们。(他低着头,好像很没有底气)师:既然不害怕,那好,如果我要求你必须与同学交流,你会怎么办?
生:(他迟疑了一会儿)老师,我害怕,我不想与同学说话。
师: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很紧张?(他点点头)
师:如果把你的紧张感消除,你会与别人交往吗?(他点点头)在一个专门的咨询时间里,我给小叶介绍了系统脱敏的方法,让他学会用放松来消除紧张的对抗性活动。我先让他把肌肉紧张起来,然后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上肢→胸部→腹部→下肢……让他一部分一部分、一点点一点点地放松,令全身产生—种完全、彻底放松的感觉。
开始时我用暗示的语言如“感觉暖流流过肌肉,所有的紧张流出手指和脚趾”,“注意紧张后你的肌肉完全轻松自如的感觉”,“你会体会到全身变得越来越松弛、安宁”等等,协助他将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小叶喜欢这种放松的方式,因为这让他感到轻松。同时我们也确定了引起他紧张的情境梯度,从想象远远地看见认识的同学→渐渐地接近同学→走到同学的身边→与同学相互微笑点头→同学与你交流→同学带你去其他同学中间→你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等;交替进行,先放松,然后想象情境,再放松……从体验引起最小紧张度的情境开始,渐渐向引起较大紧张度的情境前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交流中,每一次放松后我都和他进行心得交流、感受交流,同时给予鼓励,做良性的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的精神面貌好多了。
在这期间,我一直与小叶的母亲保持联系,建议她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小叶,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发现小叶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第五次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