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100000033

第33章 建筑(13)

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明末,在蒙古固始汉的武力支持下,五世达赖建立葛丹颇章王朝。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葛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到白宫顶上的日光殿。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1690~1693年掌管西藏事务的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并扩建了红宫。在红宫修建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也都灏出匠师参与,每天的施工者多达7700余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尤其以十三世达赖扩建的工程为大。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3年建成。整个灵塔通高12.97米,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面镶嵌着珠宝上万颗,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宫殿依山势修建,占地36万多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7米,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气势雄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布达拉宫的全部建筑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玛布日山正面,是一座长宽约300米的方城,藏语称作“薛”,内有马厩、印经院、作坊、监狱,及酒馆、贵族住宅等,周围是宫墙和碉堡。另一部分在玛什日山北,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专供达赖游乐的场所。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第三部分是布达拉宫的主体红宫和白宫,以其外部红白二色为别。整个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了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宽而坚固的墙基下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由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各大厅和居室都开有天窗,既便于采光,又利于调解空气。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宫墙全由花岗岩砌成,厚达1米以上,为红色。平顶上建有7个金瓦屋顶,屋脊及宫顶四缘女墙上饰有巨大的鎏金宝幢和红色经幡,具有明显的藏式风格。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8座,各殿形制相同,规模不等,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最大。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建于1690年,殿高三层,由16根大方柱支撑,塔瓶内是经脱水处理后配以香料、藏红花保存的五世达赖遗体,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上面还镶嵌着钻石、珍珠、玛瑙、翡翠等各类宝石1500颗。灵塔西有“司西平措”,也称西大殿,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殿内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帐,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11晤,有当年修建红宫时的情景,还有当时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如赛马、射箭、摔跤等。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法王修法洞),这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据说这里曾经是松赞干布的静修之所,现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殴名叫萨松朗杰(即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块用藏、汉、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牌位上方所供为清乾隆皇帝肖像,周围有金刚持、宗喀巴等塑像。殿内尚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像。这是红宫中一座重要的佛殿,许多重大活动都在此殿举行。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每逢藏历年初一和皇帝过生日,达赖都要率领西藏百官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红宫中还有一些宫殿也很重要,坛城殿(洛拉康)有三个巨大的铜制坛城(曼陀罗),供奉密宗三佛;持明殿(仁增拉康)主供密宗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及其化身像;世系殿(仲热拉康)供金质的释迦牟尼十二岁像和银质五世达赖像,十世达赖的灵塔也在此殿。

白宫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白宫共有七层,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位于第4层中央的东大殿“措钦厦”,是白宫最大的殿堂,殿长27.8米,宽25.8米,内有34根柱。北侧设达赖喇嘛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以后的历世达赖喇嘛坐床和亲政典礼,都由驻藏大臣在东大殿主持进行。五六两层是达赖喇嘛的办公和生活用房。最顶层有两套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因此得名“日光殿”。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西日光殿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寝宫曾在此。东日光殿主要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白宫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当地香客参拜布达拉宫都是从正门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而旅行者多数会选择从西门先走到山顶再一路下来,这样能够节省很多体力。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白宫在红宫的下方与扎厦相连,扎厦是为布达拉宫服务的喇嘛们的居所,最多时居住着僧众2.5万多人。由于它的外墙也是白色的,因此通常被看做是白宫的一部分。

白宫布达拉宫每一座殿堂的四壁和走廊里,大都绘有色彩绚烂的壁画。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近二百人,用去十余年时间。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又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当年兴建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入藏、以及五世达赖的生平事迹和十三世达赖到北京朝见光绪皇帝的情景在壁画上都有栩栩如生的描绘,这些壁画与整个布达拉宫的建筑完美地融为一体。

布达拉宫的各座殿堂内还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等。世系殿中的释迦金像高2.28米,重1679两;达赖银像高2.25米,重1246两。坛城殿内有三个大型铜铸坛城和乾隆皇帝御赐的12座金皮包制的牌坊。最大的唐卡展开后,可以从布达拉宫顶铺到墙基。这些文物绚丽多彩,价值不凡。

布达拉宫已经成为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前往。

五台山的寺庙

五台山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东北部,与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由于每一座山峰“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山。五台各有名字,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自东汉起,五台山就已经开始修建寺庙,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在五台山新建和重建寺庙,形成了一个寺庙建筑群。现在台内有寺庙39座,台外有寺庙8座。台内五大禅寺为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喉寺,台外则以南禅寺和佛光寺最为著名,这些建于不同时期的寺庙,或古朴,或雄伟,构造奇巧,雕刻精美,装饰华丽,为千万游人和香客心驰神往的地方。

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因所处的山峰与古印度灵鹫相似,所以最初名为大孚灵鹫寺。北魏、北齐、隋唐到明清,都有扩建或重建,寺名也几经改变。唐太宗时,易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赐额“大显通寺”,明成祖朱棣赐名“大吉祥显通寺”,明神宗朱翊钧赐额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改名为大显通寺,沿用至今。全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400多间,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前的钟楼里有五台山最大的铜钟——幽冥钟,钟的表面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因钟声绵长,又叫做长鸣钟,也称为长命钟。该寺中轴线上有7座大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大雄宝殿是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开阔疏朗,古色古香,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无量殿规模最大,内供无量寿佛,为砖砌结构,形制独特,没有房梁,因此又称为“无梁殿”。中轴线后部有一座铜殿,中间台上有大铜佛,殿内四壁有铜铸小佛像上万尊,据说该殿是明万历年间的妙峰禅师发愿建造的。妙峰曾被封为真正佛子,他共建了三座铜殿,另两座分别在峨眉山和华山。

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侧,原本是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重修舍利塔时从显通寺中独立出来。塔院寺坐北朝南,有殿堂楼房130多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周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廷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发塔,气魄雄伟。寺院的主要标志是妙峰禅师的舍利塔,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最为著名。这是一座藏式白塔,人们习惯称它为舍利塔或大白塔,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塔台为正方形,环周83.3米,通高75.3米,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刹、露盘、宝珠均为铜铸,塔腰和露盘四周悬挂200多个风铃,声音清脆悦耳。在白塔的东边还有一座小白塔,塔高约6米,相传此塔内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所以又称文殊发塔。藏经阁在大白塔北侧,为木结构建筑,内有用汉、蒙、藏多种文字所写的经书两万多册。

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一座喇嘛教寺院,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菩萨顶传为文殊居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此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就住在菩萨顶,于是这里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几次朝拜五台山,都住在菩萨顶,给这里留下了许多匾额和碑文。在东院过厅和后院,有两座汉白玉四棱柱碑,碑身四面分别刻有汉、蒙、满、藏四种文字所书的碑文,均为清代康熙帝手书。寺内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宫式制度营造,规模完整,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菩萨殿等。两侧还有配殿,后部有禅院。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1公里处,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和元代都重建过,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中文殊阁内,文殊的佛龛背面塑着三世佛,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这种让三佛居于文殊背面倒座上的做法是极其特殊的,和一般寺院的惯例有所不符。

罗喉寺位于塔院寺东,与显通寺遥相对应。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前曾娶妻生子,儿子取名罗喉罗。后来,罗喉罗出家,成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该寺就是为纪念罗喉罗而建的。罗喉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重修。清康熙年间,该寺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住藏族喇嘛。寺内共有殿堂楼房110多间,四重大殿分别为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和第四重殿。天王殿内的四尊天王塑像是按喇嘛教《度量经》的规定塑的,其形象与青庙中的四大天王略有不同。文殊殿内的文殊菩萨塑像也带有明显的喇嘛教风格,文殊菩萨骑坐的狮子卧在莲台上,菩萨面白如玉,而不是金色的,肩膀两边还添了肩花,花上放有经书和智慧剑。大佛殿里供有西方极乐世界、东圬琉璃世界、人间婆娑世界的三世佛以及八大供养菩萨。在第四座大殿里,有寺内最吸引人的景观“开花现佛”。殿中央有一木制彩绘大莲花,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其中,当莲台转动时,莲瓣徐徐绽开,露出藏在里面的四尊阿弥陀佛像。“开花现佛”之名,便由此得来。

南禅寺在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中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唐代木构建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殿内布满唐代彩塑,正中有砖雕精美的大佛台,宽8.4米,高0.7米,台上有泥塑佛像17尊。主像释迦,结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两侧及前面有菩萨、天王、仰望童子等。这些佛像的形体、衣饰与敦煌彩塑基本相同,面形丰润,神态自若。

佛光寺在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腰,三面环山,唯西向低下而疏豁开朗。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时期寺况兴盛,寺中北魏、唐代、金元以及明清的各朝建筑共存。现存六角形祖师塔,形制古朴,是北魏遗物。该塔共两层,高约8米,下层为空心,上层为实心,两层门上均饰有火焰形券拱。寺内的主要建筑东大殿位于东向山腰上,雄伟壮丽,为唐代所建。大殿建在岩石上,后部柱础是凿山时预先留出来的,抗震能力极强。大殿为木构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四间,佛坛宽及五间,各间皆有主像一躯,分别为释迦佛、弥勒佛、弥陀佛及普贤、文贤、文殊三菩萨。文殊殿在佛光寺内前院北侧,是金代建筑。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形制特殊,屋檐下斗拱层层相迭,出挑多,斜拱宽大,看上去好似怒放的花朵。殿顶脊中琉璃宝刹,是元代烧制的,造型秀美。殿内佛坛上的文殊及侍者塑像是金代的雕塑遗物,四周墙壁下所绘的五百罗汉像则是明宣德年间的作品。

有人说:“五台山的发展史就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缩影。”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塔院寺、显通寺、殊像寺、罗喉寺、佛光寺……都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明证。这些佛寺远离城市,依傍名山胜地,真正做到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古迹的完美结合。

武当山道教建筑

同类推荐
  •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骚客的传记(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寻淮洲故里

    寻淮洲故里

    本书是作者编著的一部有关社港地区方面的书,据科学考察,11亿年以前,这里和长沙同时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野生桂花成林、风景如画;有许多没听说过的稀奇故事;有你很难听懂的社港方言;……还有你没看到过的物件!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热门推荐
  • 雪梅世情

    雪梅世情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身边不乏朋友,并且生活的幸福而快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朋友在慢慢消失,幸福如水般流逝。三个王子的同时追求使她由原来的幸福开始变得迷茫,富贵与血缘在战争!她渴望自由,那个真正自由又是她最喜欢的男孩,由于世情,在她眼中由单纯透明变得迷糊,时间将她的身世慢慢展开。。。。。。她是谁,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背后,又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 修真山传说

    修真山传说

    序:人,只有经历过痛苦才会真的成长,只有经历过地狱才会真的强大!当从云端跌落深渊,或生不如死,或浴火重生!
  • 逆天修真

    逆天修真

    六转金仙意外陨落,灵魂融进纨绔子弟岳麓飞身上,从此,他的废柴人生变得耀眼起来!入宗门,超强悟性无人能比;炼丹药,极品神丹羡煞旁人!轻松修炼,痛快杀敌,任何困难在他面前都不足为道!他只待有一日重返仙界,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一切!
  • 怪盗基德1412

    怪盗基德1412

    续集原版。杀死父亲的敌人?仇人!究竟是谁!与青子的关系矛盾?什么时候才能有所进展!我,黑羽快斗,会把一切的一切,都找出来!
  • 我家表叔

    我家表叔

    表叔是一个还乡青年,在当年改天换地中成为一颗明星,改革开放后一度迷茫,后来经过历练,创业成为大企业家。
  • 曾国藩1:血祭

    曾国藩1:血祭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武侠世界的体术忍者

    武侠世界的体术忍者

    本以为身死道消的陆川,却阴差阳错的带着忍者密卷---禁忌之书,重生在武风盛兴的异世界、异世界、异世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里一个被遗弃的落魄少爷身上!并凭借禁忌之书上的八门遁甲、飞雷神、百豪之术……与这个世界的武者展开激烈碰撞!掀起惊天波澜……Pss:一年后,再来过,(国术入侵)来袭,热血江湖,不容错过!!换成国术重写一遍,这回你们不喷了吧!
  • 梦舞苍穹录

    梦舞苍穹录

    秋枫刀剑勾魂,梦影鬼手索命!秋枫剑非剑,梦影鬼非鬼,勾魂自不假,索命亦为真。均是同门师兄弟,命运也均坎坷不平。一是三月孩婴,却是上天不公,家族被毁,城池遭屠!再有秋枫树下托孤,幸而得人收养,然二十载后,所属门派再遭焚戮。身负家族血仇,不曾见父母一眼。肩抗灭门之痛,只恨未及报师恩。纵你武功通天,任你睥睨天下,我舞梦,何惧之有?管你何等势力,观你掀搅风云。却又怎敌我一句“那又怎样!”问世间何为狂傲?莫豪言!我浮笑,一句“那又怎样”足矣!幼俱深仇,孤身一人,只有命途自闯。多舛之路,自有出路,方知苍天可逆!且看门派余子,叶秋枫,舞梦如何——舞乾坤,啸风云,斩苍穹,踏凌霄!!!
  • 正太的侦探录

    正太的侦探录

    作为一个正太,某夙很淡定。作为一个侦探,某夙表示很平常。作为一个正太侦探,某夙表示很苦逼,天天工作量那么大,去学校还得被花痴围观。某夙他真的不开心啊不开心!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各位亲们放心服用,本文不含防腐剂哦~
  • 逍遥快活在都市

    逍遥快活在都市

    有的人,必为神有的人,必为强者有的人,轻飘云淡有的人,逍遥快活无论是什么,抽奖系统统统搞定看孤儿洛天逍遥江湖!必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