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马小红看了昨天的县报。这小妞还算识相,说月亮代表她的心有机会给她弄套房子,不能让她再做保姆了,免得外人说闲话。
——摘自刘水的《私人日记》
四
本报讯昨天下午,我县X局局长刘水率队到县陶瓷厂指导工作。据悉,这是局长刘水上任来首次到该厂调研。在县陶瓷厂厂长牛金的带领下,局长刘水一行深入车间一线,详细询问了该厂前五个月的生产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局长刘水针对企业面临的形势、发展前景做了深刻分析,他希望县陶瓷厂精诚团结,度过难关,为我县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W县报》2005年5月26日
5月26日星期四阴天
县陶瓷厂。厂长牛金,军人出身,性格耿直。晚上在厂里的职工餐厅吃的便饭。此人应提防,趁机换掉:ΧΧ
——摘自刘水的《私人日记》
五
本报讯我县X局局长刘水上任半年多来,十分关心本局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今天上午,局长刘水带领班子成员到离退休职工家中进行慰问,亲自把面粉和食用油送到离退休职工手中,让他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暖
——摘自《W县报》2005年7月8日
7月8日星期五阴天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又到了半年述职的时候,不抓紧折腾几下不行啊。
——摘自刘水的《私人日记》
六
本报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县X局为了招徕四海客商,发展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投入80多万元于8月16日上午在县中心广场组织了一台明星演唱会。我国著名歌星牛玉莹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有十二位应邀到会的老板都签定了意向性的合同书
——摘自《W县报》2005年8月17日
8月16日星期二风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句话真他娘的经典。这次赚了12万,开销安到了牛玉莹的出场费里。局里他们几个也都多多少少赚了一笔。乡下的舅舅也不傻,发票上是三角钱一个的气球八十万个,事实上只用了两万个,市场上一角钱六个
——摘自刘水的《私人日记》
七
本报讯9月16日上午,我县在县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反腐倡廉会议
——摘自《W县报》2005年9月17日
9月16日星期二五晴
无风不起浪。今天的会议不同寻常,以后得小心行事,特别是家人及那几个哥们。
——摘自刘水的《私人日记》
补记:刘水于2005年10月21日被“双规”。笔者从在检察机关供职的朋友那里得到了刘水的《私人日记》。“☆”和“Χ”为日记原有,所指不详。
报账
陪牛局长下乡送温暖慰问特困退休职工吴福回来后,刘主任拿着一沓子票据去单位财务科报账。财务科的出纳小马说这次送温暖花了多少钱?刘主任潇洒地比划了一个手势,说一万八千块。小马给惊得目瞪口呆,心里叹道,这下子吴福的温饱问题可以解决了。
第一张发票是汽油费,一千八百元。小马不解地看了刘主任一眼,说吴福的老家距这里二百来公里,不至于耗这么多油吧。
刘主任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六辆小车呢。
小马打了个怔。
刘主任不以为然,一边翘着指头一边说,牛局长,王书记,朱副局长,杨副局长,还有县报社、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的一帮记者。
餐费,三千八百元?乡下的饭店也宰人?小马弹着手中的一张发票,意味深长地瞅着刘主任。
刘主任根本不在乎小马的目光,说那是个野味店,菜倒不贵,关键是酒,五鞭酒,三百块一瓶。
小马轻蔑地哼了声,心说你们一个个肥头大耳脑门发亮,肚子像六七个月的孕妇,还用补?不补还犯错误呢忽然,小马发现一张发票开的是饲料费,金额是四千八百元,就笑着说,吴福有猪场?你们给他送了饲料?
刘主任尴尬一笑,说我们送温暖回来那天晚上,在县城的梦娜酒楼享受了全套服务,怕今年的招待费超标,才把发票改头换面。
小马蹙着眉头,硬硬地说,咱单位没有这项开支,不好入账。
刘主任鼓了小马一眼,说牛局长交代了,这张票在咱单位下属的猪场报销。
小马僵着脸,无话。
接下来,小马在刘主任交来的票据中发现一张白条——本单位打印的“奖金发放表”,名单上除了局领导们、刘主任、秘书小丽,还有几个不熟悉的名字,人均三百元。小马疑惑地说,这是什么奖金?
辛苦费。刘主任解释说,天那么冷,路又那么远,记者们跑前跑后。能不辛苦?
小马审查到最后,还有一张一百八十元的食品票。出于职业的本能,小马不由得又问了一句:这个干什么用了?
刘主任说,这是给吴福买的慰问品,两壶油两袋面粉。刘主任在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皇恩浩荡。
小马咬着牙,灰白的脸僵硬一般,面无表情。好半天才又冷冷一笑,说不用说我也知道,吴福接过油、面粉,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拉着牛局长的手迭声说着谢谢领导。
刘主任的脸色却暗下来,摇摇头,说我们赶到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才知道,吴福早在半年前就死了。
偶像
山上曾有不少猴子,近几年,可能由于人们疯狂开采矿藏,山上的树木日渐其少的缘故,猴子几近绝迹。不知什么时候起,仅剩下一只老猴子。这只老猴也一改与人和平共处的原则,翻脸不认人:你若单枪匹马进山,它会翻你的口袋里有没有吃的,若有倒还罢,否则便揪你头发抓你的脸;山里的庄稼也深受其害,它不只掰几穗玉米刨几棵红薯,还故意践踏毁坏一些。有时甚至窜到村中,趁人不备,拿走院子里的衣物什么的由于老猴来无踪去无影,人们围剿了几次,也没弄住它。
这天,二婶和她的女儿菊红到山上的一块地里锄草。那只猴子悄悄踅摸到地头,解开她们的干粮布袋,掏出蒸馍就吃。菊红发现了,急忙“噢噢”地吆喝。二婶捡起土坷拉扔了过去,猴子转身疾走几步,又肆无忌惮地扭脸对着她们,厚颜无耻地做着下流的动作。菊红蓦地羞了脸,背过身去。二婶也红着脸,挥着锄头奔过去。那只老猴这才嗷叫一声遁入山中。
第二天是初一。二婶就炸了些果子,带着线香、冥钞什么的,和菊红一道上了山。菊红不迷信,但怕那只老猴袭击娘,便给娘作伴。路上,二婶嘱咐菊红:“到了庙里多磕头少说话,更不能对着齐天大圣指手画脚”
山上庙里供奉的是孙悟空。据说当年孙悟空随同师傅唐僧路过这里,在此降过妖除过怪。后来孙悟空修成正果,老百姓便在山上建了个庙。这座庙文革时拆除过,前几年当地老百姓又自筹资金使之恢复了原貌。
进了庙里,两人这才发现,村里几位大娘大爷早到了,正跪在地上念念有词呢。二婶目不斜视,没敢贸然去瞧大圣。她把供品摆在供案上,插上线香,颤着手燃着,这才匍匐在地,祈祷起来:“保佑孩子他爹在外平安庄稼有个好收成村东的孙老二看我解手,让他不得好死保佑菊红找个好婆家。最后请您老人家再管一管那只调皮的猴子。”地上跪着的其他几位也一个个一副神神道道又郑重无比的神态,使得庙里弥漫着一番朝圣般虔诚的氛围。菊红初进庙里的阴森感觉渐渐消失,她抬眼去瞅端坐在供案后的孙悟空,惊讶地发现,它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跟只真猴子差不多,她不禁失声叫道“猴”跪在蒲团上的二婶拽着她的衣襟,悄声急急地说道:“在大圣面前别胡说八道快跪下磕头,你还没有磕头呢。”菊红不由的双膝一软跪了下去,被娘按住磕了三下。当菊红抬眼去看时,哪里有什么猴,分明是孙悟空的塑像!她使劲眨巴了两下眼睛,没错,是孙悟空的石膏像。
出了庙门,菊红慌慌地对娘和其他几位烧香的说道:“吓死了我,刚才我看见孙悟空变成了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