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越大,你所存在的意义就越大
生活中的历练,让我们理解了责任,理解了这个社会能给我们的所有尊重。于艰难中,懂得了承受,懂得了坚定,慢慢地丰满我们自己。人生,没有永远的悲伤,也没有永远的欢心。能使我们坚强的,往往不是顺境,而是逆境;能让我们醒悟的,往往不是开心,而是伤心。学会忍受,懂得艰辛,于曲折中前进。
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跟我们开玩笑,甚至在很多看起来重要的时刻设置障碍,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人生之旅本就是风雨兼程,成功与失败并存,苦难与希冀同在。
生活中的艰难逆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只是对我们的历练。拥有能够承受的肩膀,才能收获心的坚定,这是一个逐步丰满我们自己的过程。
生活中的艰辛,会让脆弱的人猝不及防,遍体鳞伤,但这何尝不是一种磨炼?人在某些时候没有做过蠢事,那他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逆境中醒悟,会让生命更加通透。把艰难和困苦看作是一本沉重厚实的词典,时时躬下身子去翻阅,你会从中找到解读人生、醒悟心灵的另外一种方式。
前几年遇到过一个信徒,当初踌躇满志、野心勃勃,本以为会功成名就,结果却一败再败,经历了无数荆棘坎坷,但每次都未被压倒。如今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事业的成功,而是这些年内心不断积聚起来的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逆境如潮,我若礁石,磨难才是人生最大的本钱”。
酸涩苦楚,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无尽的悲伤,也是催人奋进的磨炼,恰如彩虹从来都是出现在风雨之后。生活中的逆境和艰辛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对自己的磨砺,经过更多更彻底的洗礼,我们的血肉才会更加丰满而健壮。
要知道,苦难从来都是顿悟的灵光。
放下包袱,方能坦荡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自己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调整,有些人却深陷其中。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大可能。身体累不可怕,怕的是心累。凡事不要钻牛角尖,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也不要想得过多,这会让我们活得更累。
人若无心,心自无事。
心若无求,人自平安。
为善不执,老死不惧。
是为清净心。
牧区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艰苦的,尤其是在我小时候,除了放牧之外,还要做些收取木材、挖虫草之类的活。妈妈总是说:“身体的累只是一种感觉,只要心不累,就是真的不累。”
是的,身体的疲劳,睡一觉就过去了,第二天依旧会生机焕发;可心一旦累了,便将是一个不容易轻易消解的负担。或是被他人所累,或是被自己所累,生活总会有太多的难题与烦恼。很多人往往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所谓的累,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我们认为背负的东西太多而感觉到的疲惫。
佛曰:清净如水,清净心即为平常心。
身体上的累并不可怕,把它当作一年四季中总会出现的严寒或者酷热,当作一种自然,当作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就不会钻进牛角尖而出不来。心中清净,凡事保持平常之心,成功了无须沾沾自喜,这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失败了也不要灰心沮丧,因为还可以改变方向从头再来。
生活不是演戏,不需要太多的装扮。放下包袱轻轻松松,生活自然坦坦荡荡。
活着,是一种修行
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快乐是精华,能让我们信心十足;痛苦是良药,能让我们顽强支撑。别为难自己,别苛求自己,放宽心,让它包容伤害和痛苦。心宽了,烦恼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顺了,人生也就圆融自在了。
人生,
是道场。
活着,
就是一种修行。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经受世间的考验。在或漫长或短暂的生命之旅上,和苦难的相遇不可避免,有些人选择勇敢面对,有些人选择仓皇逃离。不管我们是强者还是弱者,老天在让我们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人生本就如此。但那些看不开的人往往因此患得患失,在痛苦中不断挣扎。
佛怜悯世人的苦多乐少。虽然很多人可能达不到佛的境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知足常乐。能够在痛苦中寻找到快乐,才是人生智慧的起点。
在追寻佛陀的足迹之时,我到过印度,在宁静的恒河边上,看到了一对情侣。一个红衣女子围绕着轮椅上的爱人翩翩起舞,欢快的舞姿和甜美的微笑至今令我难忘。我当时心中莫名感动,为女子和残疾情侣能够相爱相随而感动。外在的缺憾并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代表什么。这是一个在尘世中遗世而立、内心坚定的女子,心怀爱与慈悲,觉得众生皆是动人的景致。很多事,既然我们在尽力之后也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吧。这并非刻意标榜洒脱,而是我们渐渐成熟的标志。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如何爱别人,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去生活,随时准备接受无法改变的命运,平静地面对失去与分离。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感情上,保持乐观从容的心态,智慧的莲花就会在心头绽放。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无论苦乐,都是磨炼,都是成长。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微笑,是艰难中的从容
因为生活,一些人消极地选择了哭泣;因为生活,一些人却积极地选择了微笑。其实生活本身充满苦涩,隐藏着不同的酸甜苦辣,但生活并没有亏欠我们什么,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只有懂得微笑的人,才能紧紧“牵住”生活的“手”。
辣甜咸苦、酸涩腥冲,此为人生八味。
人的一生当中,每一种滋味都会品尝得到。甘甜让人欢喜,苦涩让人厌恶。看到别人咀嚼甜美而自己却品尝苦涩,总认为这是生活的不公。其实生活从来就没有亏欠过我们什么,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空气与水,皆是天地至大的恩赐,有了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微笑着面对失意,这是坦然;微笑着接受挫折,则是一种境界,而生活所需要的就是这种豁达与随缘。
地震过后,有个灾民在自己房屋的废墟上流泪,无助地哭泣着:“我什么都没有了,还怎么生活?”而他的母亲却搂着他的肩膀微笑着:“至少我们还活着,生活还能继续!”
面对灾难,哭泣者看到的是苦难和挫折,是一无所有的绝望;而微笑的人则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风雨过后明媚的天空。
生活总是会有苦难和不如意,遭受重挫之后的一丝微笑就是一份自我宽慰的勇气,就是一种坦荡客观的态度。微笑的时候,其实已经满怀信心地走在争取成功的路上了,就像地平线上升起的炊烟,总能给人一种生机与美好。
把哭泣与悲观的沉郁瓦解,带着微笑去面对生活,就算是在黑夜之中,也可以看到天际点点繁星的光亮。那些乐观的人,会在微笑中积蓄力量,以此给予智慧更好的发挥空间。
人生,归根到底,最需要的是面对生活的智慧。
别让心太累
常常有朋友感叹活得累,他们的人生往往是这样的:一是期待过甚,预期与现实脱节,条件与结果相悖;二是设想过高,总以为攀高无须坚韧,涉远不用艰辛,对困难估量不足;三是强求过多,与己无关、无缘、无用的,皆想统统据为己有,攫取欲望太深,攀比心态太重。结果,乱了心神,迷了人生。
很多人感叹活得太累,其原因大多是内心没有明确的方向,进而觉得自己没有更好的前途,无论如何努力,总是缺少一种踏实感,不知道自己最终的需求是什么。时间久了,这样的感叹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抱怨,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泥泞不堪。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更好的生活、远大的前程、光明的未来,并把那些看起来比自己好的人当作参照物。这种需求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给自己定一个能够分解的切合实际的目标,不要高不可攀,否则,脱离自身实际,再美好的理想都会变成一种无意义的强求。不切实际的期望、脱离现实的理想终究是镜花水月虚空一场,比上比下,比着比着心就乱了。
人生,往往不在于最终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看清楚起点,在于能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对待。对未来的期许,就像是天上的风筝,而现实状况则是风筝线。一根只有五十米的线,再好的风筝也达不到百米的高度。
很多人并不缺少大理想大目标,而是缺少对自身情形正确的认识和坚韧不拔的努力。我们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自省,既不要好高鹜远,也无须妄自菲薄,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做到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样内心就会淡然从容,也就不会为物欲所迷。沿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努力,这才是真正的求取。
放下喧嚣、妖冶和肤浅的聒噪,还自己一个平实朴素的本来面目,这一切,都要从心开始。勇于舍弃无用无缘的东西,才能明心见性,自在圆满。
勇气是高贵的信仰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有人说,我害怕看到结果,可你都有勇气走完那段过程,一个小小的结果又怕什么?有人说,我害怕过程会很疼,可你还没看到结果,你怎么就认定结果不会出乎你的意料呢?退缩,是可能让人后悔一辈子的事!没有经历过主动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勇往的青春是不深刻的。
在寺庙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顶楼的平台,看楼下院子里的孩子们疯闹玩耍。有时候看到他们因为一点小的不合对抗得很激烈,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架势,可是没过多久,刚刚势不两立的对头就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耍了!我常想,成人之间一旦出现矛盾,为何就那么难复合呢?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了,又缺乏担当的勇气。
成年人总是有太多的顾虑:向刚刚吵过架的朋友示好甚至主动讲和,会不会很没有面子?会不会被对方接受?要是朋友正在气头上,不接受我的歉意,又该怎么办?
就这样,怯懦的想法占据了心灵,顾虑的余烟挡住了视线,宝贵的机会便因内心的踟蹰而消逝。酝积于心的想法不应该想想就算了,最重要的是行动。就像修行一样,靠空想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靠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心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
担心被拒绝,畏惧失败,会让人退缩,进而失去更多宝贵的东西。勇气的缺失,往往会酿成追悔一辈子的错事。害怕在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是怯懦的一种最直接表现。在没有看到结果的时候,就下了一个悲观的定论,臆断出一个最凄惨的结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退缩的借口。
没有勇气面对,就只能躲在主观的背后。世间的人与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悲观,悲观的是自己没有底气,悲观的是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如果有勇气走完全部过程,一个小小的结果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不主动的人生是残缺的,经历过勇往直前才会更加深刻。
即使人生淡然,也仍需把勇气当成信仰。
失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
人生就是如此,当你在某方面拥有太多的时候,在另一方面可能就要失去;当你在某方面选择放弃的时候,也许在另一方面你将获得更多。去除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冗繁、多余的外在物质,将这些外在物质给予那些更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失去,而是更大的收获,因为我们的内心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丰盈。
失去和得到永远是生活天平上的两个砝码。
得与失,绝非针对一事一物,而是关乎德行与心性的修正。
我们在凡尘之中很难做到豁达与开阔,得之欣然,失去就会生惶惶之心,这是人的通病。
得与失本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共生体,就好像阳光下的形和影,从来就没有分开过。失去了灿烂的星月,就会得到一轮更加蓬勃的朝阳;失去了青春的单纯,就会得到成熟后的丰盈。
有时候,失败的风雨还未散尽,阳光已经普照了。
得到和失去就是跷跷板的两端,当其中的一端轻飘飘地扬起时,必然有一端沉甸甸地落下。因此,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也会失去一部分。只要失去得有意义,又何必忧伤呢?
离别的背后就是下一次相聚,去旧而迎新也是轮回上的收获。
无论得失,都是生命中一点一滴的凝聚。我们的失去如果能变成他人的得到,我们也就得到了。
得失常在,贵在心态。
开阔的人生不张狂
有时,生活就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宜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多彩的生活,既有阳光明媚,也有倾盆大雨。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经常跟随舅舅出去放牦牛,在属于那段时光的记忆当中,背诵《普贤行愿品》和看牦牛打架就成了我最深刻的记忆。
互相顶撞的牦牛非常凶悍,舅舅总是要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愤怒的牦牛赶开。当时舅舅的原话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那个从舅舅口中说出的浅显道理:“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只能头破血流,要是都退一步,就可以和平相处……”
忍让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崇高的修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忍让力的大小其实表明了人生能量的高低。世间事物越宽阔,接纳力便越广。同样,一个人的忍耐力越大,便越能从容应对世间的诸多无常。忍让不仅仅是美德,更是产生和平氛围的必要条件,是剑拔弩张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一个内心不能平和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是急躁而慌张的。暴躁、莽撞、冲动,只会把自在拒之门外,无法圆满。
忍让一些、迁就一些、大度一些,远比互不相让的争执更有效果,更能把狂风暴雨变成细雨春风。强硬虽然有它的好处,用在自己身上是一种坚持与自律,但用在别人身上则可能会变成对他人的伤害。避免剧烈的碰撞,化干戈为玉帛,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它让我们的人生境界更加广阔,一次宽容也许就能打开一扇封闭已久的大门。
忍让是智慧,不是怯弱,是为了让心灵上的闸门挡住奔流的污泥浊水。
愈是不能留下足迹的地方,愈要走得坚定
对于生活,我们应该从容地面对与接受,无论结果是获得还是失去。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前路茫茫,不知道路在何方。其实路一直就在脚下,一切的过去都是以现在为归宿,一切的将来都是以现在为起点!不管过去多么暗淡,也不管未来多么辉煌,往前走吧!正如,我们不应害怕生命会结束,而应担心它从未开始。
路上虽没有我的足迹,
但我已经走过!
阿妈在农场的那些日子里,我每个月都要骑马去看她一次。虽然路途遥远,要穿过树林和荒原,还有可能会遇到狼,但我并不害怕。我不害怕自己会迷路,也不害怕天会黑,因为我知道恐惧只是一种虚无,人不能自己给自己设下陷阱。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路一直都在脚下,只要我们勇敢地往前走,就可以到达。
生活中的路如此,人生之路也是如此。
很多人年少时,因为冲动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屡次改变自己的航标和目的地,虽然及时醒悟,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在刚才,他可能还不知道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究竟在何方,又会通向何处。但这并不可怕,只是心还没有被安顿好而已。不经历无数的悲喜,没走过生活的戈壁和绿洲,又怎会体验到生命的另一种滋味?在没有抵达之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出发的状态。
人在迷茫困惑之时,即便走在路上,也会深感归期无望,不知道应该是掉头转向还是该奋勇向前。这时候不妨停下来看看、想想,等我们幡然醒悟之后,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弯道。黯然神伤也好,欣然愉悦也罢,都要空下心性从容面对。不管这条路是宽广无阻,还是偏僻坎坷,它总是在向前延伸,而我们也必定要走过,心怀勇敢,一直向前!
愈是不能留下足迹的地方,愈要走得坚定。
安于当下,才能笃定未来
不是谁都明白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不是谁都懂得人性与人心之间的渺小和伟大,更不是谁都能理解生命与生活中,得到与失去之间的缺失与差异。珍惜生命的人,他会明白自强不息中的云淡风轻;抛弃生活的人,在荼毒自己生命的同时,又在荼毒自己。只有走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才有可能迈向生活的彼岸。
从呱呱落地,到在静寂中离去,悲喜、成败、爱恨……构成了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时间如行云流水划过,永不停歇,而生命终究要归还,如何行走就备加重要。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种持续的修行,我们不仅要追求活着的事实,也要认真对待活过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片段。人有差异,命有不同,但在悔恨和错误中挥霍,则是对生命的浪费,是对自己的荼毒。我们的目光可以不去触及最遥远处的风景,但不能不明白这一生应该怎么活。把每一天都当作崭新的一天,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安于当下,才能走好未来的路。
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哪怕是平淡无奇地度过,也要以最热情的态度去拥抱它,去热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每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明天心怀期待。
我们的一生,或者伟大,或者渺小,或者根本认识不到这种大或小,但这不妨碍我们对生命、对生活的珍惜。若生命是在虚度和沉沦中苦苦煎熬,纵有千万个希望,也会成为泡影,最后什么都不会剩下。
如果珍惜生命,就要从珍惜每一天开始;如果珍爱生活,就要从珍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开始。踏踏实实地走过每一步,认认真真地留下每一个足迹,才会活得不仿徨。
切莫好心办了坏事
我们总是自以为是,总是用我们觉得正确的去告诉别人:你错了;总是用爱的名义,去安排、去侵入别人的生活,然后告诉他:我真的是为你好;总是毫无缘由地去批判,用不屑的眼光去蔑视一些所谓“无能”的人。殊不知,对与错不是我们一句话就能判定的,生活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不尽相同,或者我就爱这样的生活,那就是好的。
人之所以犯错,
不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很多小孩子,都不喜欢大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更不喜欢大人告诉自己这些应该怎么做、那些应该怎么做。他们有他们的天性,虽然大人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规整他们的错误,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真的错了。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对与错其实并不会统一。
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总是认为已经拥有了太多的经历和经验,习惯于凭借固有的经验做出判断。他们总是想告诉别人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才是错的,而且会对别人说:“你那样做是不对的,按照我说的去做吧,这是为了你好。”
类似的自以为是或者自以为非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意或许是好的,是为了让别人少走一点点弯路,少碰几回南墙,用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好的效果,但这样也会带来坏处,因为对与错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决定的。历史总是重复上演,过来人曾经失败了的方法被年轻人再次尝试,或许就会成功。
时常鄙视别人愚笨的人,他自己未必真的聪明。生活或者生命中的每一个命题,都值得用各种方法去反复尝试,因为生活本身对于每一个人都不尽相同。即便是同样一个人,面对同样的问题,哪怕因为时机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生活是多样的,在我们用各种各样的名义去侵入别人生活的时候,就是在犯自以为是的错误。
量力而行才能自在
我们的生活中不外乎有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就是自己能安排的事情;一件是别人的事,就是别人主导的事情;一件是老天爷的事,就是我们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人的烦恼往往来自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轻松自在不难,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
老穆是个来自川西的工匠,已经在扎嘎寺很长时间了。他是个热心肠,总是帮着大家办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次闲谈,老穆深有感触地对我说道:“给人帮忙,真的很累!为了给别人帮忙,我连自己的事情都耽误了,可别人的事情还是没有做好。”
我告诉他:“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不要强迫自己做为难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热心帮助别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好事,但不是说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用上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强为,不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自己也可能会身心俱疲。不要因一时之喜而轻易承诺,也不要刻意标榜自己出众的能力,否则善意的帮助则会变成一种个人的炫耀,致使初心与结果适得其反。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世方法,或者是方,或者是圆,帮助别人也要张弛有度。先管好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再去帮助别人。但对于那些自己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还是交给老天爷好了。谁也不能主宰谁的世界,总有一个门槛是我们跨不过去的,与其一头撞在门楣上,还不如不跨过这个门槛呢。
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从容。世人都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可到了最后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在没做好自己的前提下,去帮助别人,于人于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别做低头走路的人
对于生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往往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因此我们对沿途的风景常常忽视。其实,生命中的绝大部分风景都是在途中。活着是为了经历,经历就是修行。也许它是平凡的、琐碎的、漫长的,要学会安于途中。
只顾低头走路的人,
领略不到沿途的风光。
生命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历程!
生活当中,大多数人总是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最终的结果,企盼着那个恢宏壮丽、波澜壮阔的结果到来,好像生活的意义就是踏上彼岸,而非过程本身。
如果所有的目光都盯着那个“结果”,就会忽略了通往结果的“旅程”。活着不是为了得到或者失去,更不是为了成功或者失败,而是为了体验这个过程,欣赏这个过程。过程与结果,一个是要走的路,一个是所选择的方向,只有方向选对了,认定了,走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就好像登山一样,你选择哪条线路,决定了进程的长短与快慢,终点终将抵达。登顶固然可喜,但最美丽的风景不一定真的在顶端,途中的鸟语花香、虫鸣声声、风雨艰辛更值得品味。
不注重经历的人,就算到了彼岸也会忘记沿途的风光,不能为生命增色。
安于过程,潜心体会。相对于结果的辉煌或暗淡,追求的过程才是最好的修行。
生活需要一些意外
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原本计划得很好,想象得很美,可往往走着走着,一切就慢慢变了,变得不那么美好,有时甚至变成了一个任务、一个包袱。如同旅行,本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结果往往成了在路上奔波,只为了那一个个景点的“到此一游”,却错过了走走停停旅行的意义。
很多事情的发展并不会遵照人们的预期,即便我们早就制订了严谨的计划,无常依旧随时可能发生。比如,明天你准备外出游玩,但转瞬间阳光明媚的天气变成了阴风细雨,以至于游玩的计划成为泡影:比如说准备与老友相聚,却因为临时有事给牵绊住了,不得不把朋友间的相聚延期。
很多人在没有做一件事之前往往习惯于把它想象得十分美好,等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希冀和现实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原本的美好计划,时常会变成一个沉重的包袱,好像赶任务一样驱赶着自己去做,即便是完成了这个任务,也早失去了想象中的愉悦与自在。
这就好像我们满怀期待地筹备了一次旅行,本以为整个过程会充满欢声笑语,看到的也肯定是山清水秀,但真正开始旅行的那一刻,你可能突然感觉很心烦。即便是已经上路了,但在一个又一个景点之间匆忙奔波,除了筋疲力尽的劳累之外,恐怕不会对你的心灵产生任何深远的影响。意外总是会存在的,我们需要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要修好自己的心,学会与无常共处,平和不惊。
不要担心错过什么,只要记住在路过的时候收获了什么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为了走而走,更不要为了行而行。
放下沉重,你需要手持鲜花而行
快乐与痛苦、拥有与失去、成功与失败……都是来了又去。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这一切都是人生须经历的东西。无须回避,勇敢面对,坦然地去接受现实。然后,努力甩掉心灵的包袱,相信有些祸福只是一念之差。我们原谅生活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面对,放下,自会多一份自在!
疲惫的旅人问菩萨:“我走过了太过漫长的旅程,实在是太累了,能让我不那么累吗?”
菩萨看了看旅人肩上的大包袱,笑问道:“你的包袱里装的是什么?”
“包袱里装着这一路的艰难困苦,装着我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和这一路上的汗水。”
“你背负着这么多东西,怎能轻松?”
世人就好像求佛的旅人,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牵绊也就多了起来。很多人觉得累,那是因为还没有学会放下。放下并不意味着舍弃,而是一种选择与面对。放下的前提首先是接纳,并且在我们做这种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确定自己的心是平和而愉悦的,不是因为被逼无奈而心有不甘。放下,不仅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气度,也是一种得到解脱的智慧,更是一种求自在的精神。
世间苦乐的界限并不明显,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是苦是乐,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会偏向何方。一个人能走多远,与所背负的包袱的大小有关系。
万事万物皆有始终,无论得失成败,都是人生的经历。面对,接受,然后放下。在清晨感受生活和生命,在黄昏安然入梦。轻轻松松何尝不是一种自在?
放下沉重,我们需要手持鲜花而行。
生活值得原谅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旁人不该过多地去评判。很多事情本来就无所谓对错,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时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人都有追逐幸福的向往,有的人勇敢,敢于抛开一切去拥抱幸福,为什么不祝福他们呢?尊重、宽容地对待一切真实的情感吧!
要尊重每一个人,
无论你认为他是何等卑微与可笑。
要记住,
活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一样的性灵!
不要轻言己是,更不要轻言人非。是非对错,谁又能分得清呢?因为世间本就没有永恒的标准。
有的人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和固有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物,并对此做出或褒或贬的评判,其实这是错误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不过是因为角度和立场不同,因为看待的眼光不同。
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尊重这种权利。只有尊重,才能理解,才能在坦诚和宽容中化解分歧。佛说一花一世界,就是指每个人、每件事都有独属的性质,不能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了这些,人会变得更加宽容,也会更加豁达。
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发自心底的真诚,是一种自我升华。
对于那些抛开牵绊去追求幸福的勇者,世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祝福,因为这本就是一种靠修行得来的品格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