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3400000182

第182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20)

我想说的话,只三句罢了:希望皇上能结人心,厚风俗,存法度。人君所依靠的就是人心,这就像树木有根,灯盏有油,鱼儿有水,农夫有田,做生意的人有钱财。失掉了人心,国家就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自古以来,没有人君平和、简易、随俗、同众而国家不安定,也没有人君刚愎自用而国家不危亡的。皇上一定也知道人心为什么会不高兴的道理了。

从祖宗以来,理财用的不过是三司。现在皇上不把理财用的事交付给三司,无故又创设制置三司条例一司,让六、七个年轻人,日夜在里面空自议论,又让四十多个使者分别到全国各地推行。再说制置三司条例司这个司,不过是为求利而新设的名称罢了;六、七个年轻人和四十多个使者,不过是求利的工具罢了。开端的声势很宏大,百姓却实在惊疑;创立的法式很新奇,官吏们却个个惶惑。以万乘之尊的君主而谈利,以天子的宰相而理财,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意见不一,然而却没有人愿意回过头去看看这种情况,听听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的反映,只是说:“我没有那种事,何必担心别人的议论。”把渔网撒在江湖中,对人却说:“我不是为了捕鱼”,还不如扔掉渔网而别人自然会相信。驱逐鹰犬奔赴丛林,对人却说:“我不是在打猎”,还不如遣散鹰犬而野兽自然会驯服。所以我认为要消除邪恶的谗言而招来和气,那末不如罢去条例司。

现在君臣勤于政务,几乎一年了,而富国的功效,却茫茫然犹如捕风,只听说内库拿出了数百万缗钱,祠部投入了五千多个人罢了。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改革,有谁不能?而所做的事,路上的行人都知道它很困难。汴水水流混浊,自有人民以来,都不用它种稻。今天却想用筑水库令汴水变法。万顷水稻,必需用千顷水库的水来灌溉,这些水库一年淤塞一次,三年就全部塞满了。皇上却相信了他们的说法,立即就派了人去观察地形,所在地区的人民就要替这些使者开通道路,使者们在这些地区寻访水利,但他们中不少人都是浅薄轻飘之徒,他们不负责任轻率地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官府虽然知道这些意见漏洞很多,但是却不敢立即贬退,而是召集了老老少少,让他们来观察研究,决定可否。如果不是明显的难以实行,就一定要征集民工兴建。官吏们得过且过,以轻率马虎的态度顺从着,不了解情况的人还真以为皇上有心要兴建这些工程,结果是上面浪费了钱粮,下面影响了农时。堤防一开掘,水流失去了它原来的故道,必然泛滥,这个时候,虽然让百姓吃这些提议的人的肉,对百姓又有何补益呢!我不了解朝廷何苦要这样做呢?

自古以来,凡使用役夫,一定是使用当地的百姓。现在听说要到江苏、浙江之间的几个郡去雇用役夫,而且想把这种办法推行到全国各地。只有一个成年男子的家庭,没有男子而只有妇女的家庭,是百姓中最困苦的,而皇上却第一个想役使他们!皇上富有天下,难道就忍心不加怜悯!自从杨炎实行两税法,租、调和庸已经合在一起了,为什么还想再取庸?万一后代不幸出现了喜欢聚敛的臣子,庸钱不去除,差役都照旧,追究这种做法是从哪里来的,就一定有承担这种罪责的人。青苗的时候向农民放债,自古以来都是禁止的。现在却由皇上开始创立成法规,每年执行。虽然说不允许强行摊派,但几世以后,暴君污吏,皇上能保证不出现这种现象吗?估计愿意请求贷青苗钱的人家,一定是些孤苦贫弱无人接济的人家,官吏鞭挞过急,那末一定接着逃亡,如果不回来,他们的拖欠就要均摊到邻保身上,这种情况必然会出现,到那时,天下百姓怨恨这件事,国史记载这件事,说:“青苗钱是从皇上开始的。”这难道不可惜吗!再说建立常平仓的制度,应该说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现在却想改为青苗钱!破坏了常平仓制度,建立了青苗钱制度,丧失的只会更加多。亏损了官府,损害了人民,虽然后悔又如何来得及。

从前汉武帝因为财力枯竭,用商人桑弘羊的建议,买贱卖贵,称它为均输。在那个时候,商人们停业不干,盗贼益发猖狂,几乎要发生动乱。汉昭帝即位,霍光顺着百姓的愿望,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百姓因此归心,国家于是无事。没想到今天这种论调又产生了。立法的初期,耗费已经很多了,即使稍有所获,而由国家征收的商业税的数额,损失一定很多。这就像有人为他的主人管理牲畜,用一条牛换了五只羊,一条牛失去了,就隐瞒着不说;五只羊换到了,就指为自己的功劳。现在破坏了常平仓而不谈青苗法的功劳,亏损了商业税而得到了均输法的利益,同上面所说的用一条牛换五只羊的例子又有什么两样?我私下认为它甚至比用一条牛换五只羊更蠢呀!倡议新法的人一定会说:“百姓可以和他们快乐地享受成功,而难以和他们谋虑开始。”所以皇上执意不顾一切,而规定必需推行。这个恰恰是战国时代那些贪功的人所推行的冒险和侥幸的政治主张。结果必然是还没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百姓的怨声却早已四起了。我之所以希望皇上结人心的道理,就在这里呀!

国家之所以存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浅深,不在国力的强弱;一个朝代享国时间所以有长有短,在于社会风俗的淳厚和浅薄,不在社会的富和穷。做人主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孰轻孰重了。所以,我希望皇上务必推崇道德,看重风俗,不希望皇上急于事功,贪图富强。爱惜风俗,就像保护人的元气。圣人不是不知道严峻刻薄的方法可以齐聚众心,勇猛强悍的人士可以成就事业,忠厚的人近于迂阔,老成的人开始好像迟钝。然而圣人却始终不肯用那种人来替代这种人,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圣人知道那样做的结果得到的小,失去的大啊!仁祖皇帝执法非常宽,能按照规定的等级次第和劳绩大小进用官员,专门替人掩盖过失,未曾轻易改变旧的规章。考察他事业的是否成功,应该说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如果说到用兵,那么十次出兵有九次必失;如果说到国家的财政,只是仅仅能够足用而没有积余。他只是把德政和恩泽施信人民,使社会风俗能知道遵守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以他去世的时候,天下终于返回到仁的局面了。评论的人看到在他晚年官吏都恪守成规而不知变更,对政事都不思奋发有为,有所创举,就想用苛察来矫正它,用智能来齐一它,他们招来了新进勇锐的人,企图使朝廷的一切措施都能很快收到功效。结果是还没有享受到它的成功,而浅薄之风气已经形成。他们又开了很多能骤然进身的门路,这样就使人们容易得到意外的侥幸收获,公卿侍从只要稍稍抬举半步就可得到好处,这样就使那些原来按照正常制度调升的人产生了非分之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风俗淳厚,能做到吗?近年来朴拙的人愈来愈少,靠投机取巧而进身的读书人愈益增多。惟请皇上可怜这种情况,挽救这种情况,把简易作为治政的法则,把清静作为立国的指导思想,这样人民的道德就可以归于淳厚。我之所以希望皇上重视社会风俗的道理,就在这里啊!

祖宗委任了谏院的官员以后,就没有开罪过一个言官。即使有轻微的责备,随即也就越级提升了他们,允许他们可以根据风闻就议论朝政,而不必顾及官长。在议论中涉及到帝王,那末天子就要改变神色;议论中涉及朝廷,那末宰相就要等候处分。做台谏的人本来未必都是贤人,他们讲的话也未必都正确,然而一定要培养我们的锐气,之所以要借给他们以重权,难道是白白地这样做的吗?是想用他们的权力不让奸臣萌生啊!现在法令严密,朝廷也很清明,说有奸臣,是万万没有这个道理的。然而养猫本来是为了灭鼠,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就养不捕捉老鼠的猫;养狗本来是为了防盗,不能因为没有盗贼就饲养不叫的狗。皇上你能够不上念祖宗创设谏官的原意,下为子孙万世设防吗?我听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谈论,都说谏官们的言论,常常是根据天下人的公议而发的。公众的议论是赞美的,台谏也就赞美它;公众的议论是抨击的,台谏也就抨击它。现在公众的议论沸腾,怨言交互而来,公众的意见所在,也就可以知道了。我担心从此以后,习惯成风,都成了宰相的私人,以致君上孤立。朝廷的法度一旦废弛,什么事情不会发生呢?我之所以希望皇上保存法度的道理,也就在这里啊!

苏轼看到王安石用独断专任来赞美神宗,就借考试进士策问的机会,用“晋武帝靠独断平定东吴而取得胜利,后秦苻坚用独断讨伐东晋而失败,齐恒公专任管仲而成就了霸业,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亡,事情相同而成效不同”为问。王安石大怒,让御史谢景温劾奏苏轼的过错,搞得很凶,却一无所获。苏轼就自请外放,通判杭州。高丽(今朝鲜)来向中国进贡,使者在官吏面前打开礼物时,官吏们发现礼单上面用了甲子纪年。苏轼拒绝接受,说:“高丽对我们大宋是称臣的国家,而礼单上却不写明中国的年号,我怎么敢接受!”使者改甲子为熙宁,苏轼才接受了。

王安石像当时新政日益推行,苏轼在这中间,常常用变通的办法以方便百姓,百姓依靠这种变通才得以安定。后来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当时司农推行新法,不按时推行的人以违背制度论处。苏轼对提举官说:“违背制度的罪名,如果是从朝廷规定下来的,谁敢不听从?现在只是司农决定的,这是擅自制定法律啊!”提举官吃惊地说:“您老姑且慢慢看着办吧!”没有多久,朝廷知道这个手实法实在是在害民,就取消了。

有个强盗的盗窃案子暴露了,安抚司派三班使臣带领着强悍的差役下乡捕捉,这些差役凶恶残暴,肆意横行,甚至用禁物来诬陷百姓,他们随便冲进老百姓家打人杀人,后来就畏罪逃跑,快要造成乱子了。百姓们奔赴官府向苏轼告状,苏轼故意把他们的诉状放置一边,看也不看地说:“一定不至于这样。”那些溃逃中的差役听到了,稍稍安定了下来,苏轼慢慢地派人把他们引出来杀了。

后来调任徐州(今属江苏)。当时正值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溢满了南清河,汇聚到了徐州城下,水势还在暴涨,如果不及时排泄,徐州城就将坍倒,城里的富户纷纷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户一旦出城,城里的百姓就都会动摇,我和谁来共同守城?只要我在徐州,就一定不让洪水冲倒徐州城。”于是把那些富户又赶进了城内。苏轼亲自趟水到武卫营中,唤来了卒长说:“黄河水将要败坏徐州城了,事态急了,虽然你们是禁军,也要请你们尽力帮助我。”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大水,我辈是小人,当然更该效命。”就带领了他的士兵拿着畚箕和铁锸奔了出去,修筑了东南的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到徐州城为止。暴雨日夜不停,城墙不被淹没的只有三板了。苏轼住在城墙上临时搭的小屋里,就是经过自己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段堵塞洪水,保护徐州城,最后终于保全了徐州城。苏轼又请求朝廷同意征调一年中应该征发的役夫增筑徐州攻城,造木岸,以防止洪水的再次袭击。朝廷依从了他的请求。

后又徙知湖州(今属浙江),苏轼上表谢恩。又因为对朝廷那些不利于民的措施不敢大胆直言,于是用诗歌寄托讽谏,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御史李定、舒、何正臣拾取苏轼表中的一些话,并且和他的诗歌联系起来,进行诬陷,说苏轼是在讪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解到了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枉法诬陷,罗织罪名,拖了很长时间也无法断决。唯独宋神宗怜惜他,以团练副使的名义把他安置到了黄州。苏轼和田夫野老,一起玩于山水之间,苏轼还在东坡那里造了房子,自号为“东坡居士”。

熙宁三年(1071年),宋神宗几次有意重新起用苏轼,总是被掌握大权的人阻挡了。神宗曾经对宰相王、蔡确说:“国朝的历史至关重要,可以任命苏轼把它写出来。”王面有难色。神宗说:“苏轼不行,姑且用曾巩。”曾巩进《太祖总论》,神宗感到不妥当,就写了亲笔信命令把苏轼移到汝州(今河南临汝)。其中有这样的话:“苏轼被贬黜后,闭门思过,经历的岁月很长了,人才实在难得,不忍心终身让他弃置在外。”苏轼没有去汝州,上书说自己处境饥寒,有田产在常州,希望能回常州定居。早上上的奏书,傍晚就被批准了。

在路过金陵(今江苏南京),苏轼去见了王安石,他对王安石说:“大的兵灾、大的狱讼,是汉朝、唐朝灭亡的先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是希望革除这种情况。现在对西方的用兵,连年不断,东南又屡次兴起大的狱讼,明公为什么不说一句挽救这种危局的话呢?”王安石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挑起的,我王安石身在外,怎敢随便说话?”苏轼说:“在朝廷就议政,在朝外就不说,这不过是侍奉君王的常礼罢了。现在皇上对待明公不用常礼,明公对待皇上难道可以用常礼吗?”王安石厉声地说:“王安石必须说。”又说:“话出在我王安石的嘴里,听在你苏子瞻的耳内。”又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才可以同他相交。”苏轼开玩笑地说:“现在的君子,为了争着减少半年的磨勘年限,虽然叫他杀人也是肯干的。”王安石笑而不言。

同类推荐
  •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不过百年,被后人评说了上千年。三国的人物很多,能够贯穿始终的人很少。“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三国演义中出身黄巾战斗到蜀亡的人物是否真的那么衰?野史中有很多关于廖化的传说,其中有比过五关斩六将更真实,更传奇的故事。考虑到写三国前期的人很多,归刘前只做必要的铺垫,归刘后逐渐丰满。本书在改进中,欢迎三国爱好者评论、指导乃至合写。把关于廖化的正史、野史、传说都归入本书是我最大的心愿。
  • 断狱

    断狱

    奇智破诡案,巧思昭狱冤。现代法医穿越南宋末年,上流纸醉金迷,底层民不聊生俗世动荡不安,凶案诡事不断,人命贱如草芥,命运似剑如刀且来领教领教!
  • 重振大宋

    重振大宋

    一个金牌特工因为一次任务被人暗杀灵魂附身到一个南宋悲催太子赵竑的身上,面对内有奸臣当道,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外有北方宿敌金国频频进犯和蒙古国的虎视眈眈,他又该如何抉择与应对?蒙古南下,崖山之役是否重演?************************本书为架空历史小说,与正史多有出入,请谅解!
  • 群英颂——风云悟真龙

    群英颂——风云悟真龙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乡隆盛诗。这里要写的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朝代,也是一个波澜壮阔儿女情长的朝代。江湖凶险,沙场无情,他们能否继续谱写自己心中的壮歌,山河易碎,红颜会老,他们能够坚定的守护那份真情。让我们翻看这些篇章,去书写心中的英雄吧。
  • 亚洲王朝

    亚洲王朝

    年轻的驻外武官穿越到了1850年的南洋,他眼见华人的悲惨生活,被土人抢掠,被西方人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他作为一个军人,忍无可忍了,决定带领南洋华人,一起站起来驱逐西方洋人,保护华人利益。并且带领南洋华人打回老家,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全体华人的亚洲王朝,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的主导权,让华夏文明再次普照天下,让亚洲的文明再次笼罩在全球。西方各国大呼:“狼来了!”
热门推荐
  • 星际营救

    星际营救

    一支来自远古第五宇宙的外星家族,由于地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他们也深受其害,必需的能量也即将耗尽,外星家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于是,他们与一群地球人相互帮助,共同进化,把人类引向更高的星际文明阶段。
  • 超凡代码

    超凡代码

    莫名其妙的穿越,当新的世界映入视野中时,吴铭发现,这个世界似乎更加精彩……外星物种入侵地球?地球人类全民备战?神秘与科技并存——原始与未来的融合——异能、机甲、异兽、妖魔,孰强孰弱?ps①——路人甲:“这是平行世界”小兵乙:“世界很危险”群众丙:“某人脑洞很大”龙套丁:“主角是妹控”ps②——本文整体轻松,爽文,小白文……,欢迎入坑!
  • 发个红包给天庭

    发个红包给天庭

    当秦风手机QQ摇出了天庭朋友圈,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变了。想要红包,拿东西来换,我来着不拒。财神的金元宝,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西王母的蟠桃,还有嫦娥仙子的美容面膜......统统都到碗里来。秦风看着天庭的物产,发现自己似乎要发了,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这里有超级熊孩子红孩儿,暴力宝宝小哪吒,爱偷东西的哮天犬,帅的掉渣的唐英俊,当然还有最悲催的孙悟空。他本想低调,再低调,可是一个个美女,却自己送上门来妖媚女老板,清纯校花,萝莉妹子……令他目不暇接。
  • 纯汉

    纯汉

    当曹昂身披箭创,从淯水河中爬上岸时,便注定了未来的可变。且跟随着曹昂的视角,让我们来还原一段波澜壮阔,勾描一幅石破天惊,体验一回世间疾苦,轻叹一声士林风流。这是一个纯于己、纯于君,亦或纯于天下的抉择。
  • 婚宠NO.1:夜少请多指教

    婚宠NO.1:夜少请多指教

    她从小受人之恩,如今该回报了,却是要她与别人共度良宵,这可没什么大不了,可不得了是竟惹上了一头食而不饱的狼。“夜少翎,你有完没完。”她一边气愤的想要挣脱他的禁锢,一边气喘吁吁的呼吸。“我说没完,你能拿我怎么样?嗯?。”他得意一笑,欢心雀跃,觉得调戏她就是他人生的乐趣。“不怎么样,大不了拼个你死我活。”姑奶奶豁出去了,缠着她还那么道理。“是吗?那来试试吧!”不过不是你死我活,是快活……猎物已入圈,他得欺身享用。
  • 都市透视狂少

    都市透视狂少

    超级纨绔陈洛,夜店找女人被抓,正苦恼怎么应付老爹,却意外获得一个禽兽系统,里面透视术、读心术,御女术,坑爹术等技能应有尽有,只要能获得美女好感,就能无限兑换。看着清单上的一大串技能,陈洛抹了一把口水,哈哈大笑:“绝色女总裁,火爆霸王花,冷艳女医生,娇俏女教师…你家老公来了!”
  • 美景良辰:穆少结婚吧!

    美景良辰:穆少结婚吧!

    他抱着滚下楼梯的的爱人,双目眦红的怒喝:“你欠晴晴的,一辈子都还不完。”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从此!她爱他,他恨她。他如神抵般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却又像恶魔般缠绕她十年。五年后,她为复仇而……他抵她在墙角邪气逼人:“你竟然还敢回来。”“所以呢?”她转身进入重症室,他的儿子正命悬一线……【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之子

    霸之子

    一边写这本《霸之子》,一边写《我是不平凡的人》。不知道起点编辑部给多少钱。书籍介绍:每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传奇。有些传奇,能穿透岁月。成为不朽的记忆。在这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江湖。他,就是唯一的传奇...............请看《霸之子》之《我是个传奇》快看看我的《霸之子》吧。一定爽.........................................
  • 逍遥鬼圣

    逍遥鬼圣

    因为一个意外,王晨得到了古老魂师的传承在这座辉煌的都市,王晨却和鬼打起了交道他随便露了几手,便是让他的敌人个个倒霉为了修炼,王晨找了个替人看房的工作,房子太大,他开始发布招租信息他的房客开始到来:纯情害羞的小护士、气质成熟的都市白领、青春活泼的青春女高中生……
  • 盲杀手

    盲杀手

    一个从小受到训练的杀手被派去做一个史上最艰难的任务,然而,冷酷无情的他却遇到了温柔的她,从无涟漪的内心为她产生了些许波动。可是,他是个瞎子,即使他背叛组织去守护她,他也给不了她未来。还有,他的身世,谜团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