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并没有打开,两个人品着一壶高末儿,谈论到黎明时分。李白凤告辞后,海瑞就躺下歇息,刚躺下不到一个时辰,大门就“嘭嘭嘭”地敲得贼响,外面人声鼎沸的,海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时,一个小厮跌跌撞撞地跑来,哭着说,“海大人,我家老爷他,他被人杀了……”
四、大开杀戒,县令大侠分歧日重
这个小厮是杨妃的哥哥杨用链府上的人,他哭着说,“只听见老爷房里一声惨叫,我们进去后,杀人者已经不见了,墙上留着一句话:为富不仁者,死!!夺人土地者,死!!杀人者,李白凤也!”
李白凤?他刚才不是还在这里品茶聊天吗?怎么一眨眼的功夫……
正想着,赵御史的弟弟府中派人,秦府、王府……到天明时分,南京城内三十家权贵豪强,凡是涉及夺人土地者,都被杀死。衙役们满城搜查,却找不到李白凤的下落。
南京的权贵豪强们纷纷找到海瑞,哭着喊着要退地,退完地还要找人敲锣打鼓地满街转,“张府已经退地了,李大侠不要错杀我们了……”
半个月之内,所有非法侵占的耕地,全退到老百姓手中。百姓们很高兴,纷纷说,“要是各地都有海青天和李大侠,那就好了。”
但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告海瑞勾结江洋大盗李白凤,肆意滥杀忠良,因为被杀人中有不少是嘉靖皇帝后妃的亲戚,后妃们闹,嘉靖虽然觉得海瑞严厉惩罚不法豪强地主对大明有利,但同时他也觉得李白凤太不像话,便下旨,一方面褒奖海瑞清查土地有功,另一方面令他抓捕李白凤归案,以证明自己清白。
严嵩很得意地对儿子严世藩说,让海瑞杀李白凤,海瑞若完成任务,则会惹怒天下江湖人士,追杀他的人会络绎不绝;若他不杀李白凤,看他怎么向皇上交代?李白凤杀了那么多朝中大臣的亲友,他们怎么会放过他?
严世藩频频点头,就在这时,一个小厮慌里慌张地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少爷他……他……”
严嵩紧张起来,“文定怎么了?”
小厮说严文定刚进“丽春院”,他们就跟进去了,可开房门一看,严文定不见了,桌上留着一封信:严嵩启!
严嵩赶紧打开书信,顿时瘫坐在太师椅上。信中所写:严文定已落入我手,若想保其性命,务必改任海瑞职务,否则……落款:李白凤!
严嵩无法,只好赶紧召见吏部尚书,发函给海瑞,改派他巡查盐运,追捕李白凤的任务另交他人。
海瑞收到书函,立即猜到李白凤从中起了作用。自从那天和他品完高末儿后,他就再也没见过李白凤了。李白凤目前为朝廷通缉要犯,而他为朝廷大臣,以后他再也无法和李白凤一起品尝高末儿了。
此时他已到西湖,登上西湖苏堤,一路漫游,竟看见无数张追捕李白凤的通告。走到一处时,他听见一个人站在通告前说,“这位李大侠,帮过我呢,我送过他一包龙井茶!”另一个人说,“别吹了,李大侠通天的人物,会帮你?”
两个人争执着,海瑞料定他就是李白凤所说的种茶人。他找来那人一问,果然是。种茶人高兴地说,李大侠帮他出了口恶气,杀了那地痞,真是痛快!海瑞一怔,问道:他,杀了那个人?
种茶人点点头说道,“是啊!那种无赖欺负人,死了也活该!”
海瑞问道,“他除了打了你外,还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
种茶人想想说,“那倒没有。那人就是横了点儿,除了爱打架,其他倒也没什么。”
海瑞叹息道,“李白凤啊,你下手太狠了,你不该杀他啊。”
种茶人嗫嚅着说,“李大侠杀那地痞时,我都吓傻了。当时我其实想着打他一顿就行了,毕竟乡里乡亲的,我跟那人也没什么深仇大恨……结果,李大侠一刀下去,那人就死了……我吓得浑身哆嗦,赶紧将家中藏的最好的茶叶塞给李大侠,盼望他赶紧走,免得他杀得性起,连我也杀了……不过,人家是大侠,只杀豪强富户,不杀我们百姓……”
海瑞不答话,皱着眉头离开。这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来人叫道,“海大人,六百里加急,戚大人书信!”
海瑞打开信一看,信中戚继光说,老家数十豪门富户一夜之间悉数被杀,戚府上下惶惶不可终日,向戚继光告急,而戚家军的许多将领人心不稳,都担心自己家会遭李白凤杀害,为此,将领们与原李白凤的部众矛盾尖锐起来,时不时斗殴,差点闹起兵变……戚继光想让海瑞帮忙,劝说李白凤放过自己家人和戚家军人,信后面还附着戚家军将领名单及家庭住址。
海瑞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李白凤,居然敢对戚家军下手,你想怎么样?
五、天下无侠
海瑞巡查到扬州那天,大失所望。富庶的扬州竟跟死了一般,盐商关门闭户,富户们不再出来买卖东西,米店关门,丝绸店闭户……一问才知,昨天晚上,扬州的十大盐商悉数被杀,墙上留言仍然是李白凤所为。
大批的锦衣卫赶到扬州,不料,苏州二十多户织造商被杀,墙上还是写着李白凤所为。
接下来,保定、邢台、开封、两广……各地纷纷出现豪门被杀、家产被洗劫的事情,似乎李白凤长了翅膀,跟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一时间,李白凤的名字令天下权贵和富户闻风丧胆,甚至连老百姓都害怕了,吓唬小孩子就说,“李白凤来了……”
海瑞巡查盐运,一路走来,竟看到这么多骇人听闻的案件。他仔细考虑种茶人的话,细致查访,他发现许多豪门富户并非为富不仁,他们勤恳经商,按章纳税,可李白凤为什么要杀他们呢?
通过明察暗访,他终于将事情查明,原来许多奸邪小人利用李白凤杀富济贫的“侠士”名声,冒李白凤之名“行侠”,洗劫富户,使得各地豪门人人自危,经商的关门,缫丝的停机,卖盐的停产……百姓生活更加困苦,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了。
戚继光所说的洗劫戚家军家属的“李白凤”,其实只是那些“伪大侠”。海瑞恨得咬牙切齿:这些人着实可恶,将领在前线拼命,他们却在后方威胁他们的家属,做这些倭寇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比倭寇还可恶!
海瑞回到住处,驿站前围了一群百姓,百姓们跪倒在地,连声求海瑞,“海青天啊,求你老发发慈悲,别让李大侠行侠仗义了,我们不需要大侠,那些大侠们吃饭不给钱,住店不给钱,甚至连上青楼都不给钱……而且他们杀人不眨眼,小盗贼偷了件东西他们挥刀就砍掉他的人头……”
严嵩派人送来书信,信中责问海瑞,说我严嵩已按照李寇所说,改任你的职务,李寇虽然还我孙子,却在我老家大开杀戒,杀我弟弟和严氏族人……你们要闹到什么地步才干休?
海瑞瘫坐在椅子上。
晚上,他命下人泡上李白凤送给他的西湖龙井茶,茶香四溢,然后他让下人关掉所有的灯,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默然等待。
午夜时分,万籁俱寂,一条黑影悄无声息地落入院中,随即悄悄地开门,“海大人,我来看你了……”
来人正是李白凤!他抽了一下鼻子,说道:“本来想看一眼大人就走,没想到被茶香给勾下来了。”
海瑞笑着给他倒茶,李白凤说,“大人,我只做了南京的案子,其他案子都为江湖同道所做,我曾经跟他们说过,所有的危险让我一个人来背……”
海瑞叹息说,“白凤兄,你错了,我也错了……”
海瑞将那些屈死的富户说给李白凤听,李白凤恨恨地说,“这些奸邪小人,竟敢冒用老子的名头做坏事?明日我一定调查谁在玷污老子的名声,我一定要将他们一个个地全杀光……”
海瑞忙阻拦他,“他们罪不至死……”
李白凤说,“他们死有余辜!”
海瑞沉默了。李白凤看着他,问道,“难道海兄认为我杀戮太深?行侠仗义,不杀人怎么行?”
海瑞看着他,问:“那个种茶人说你杀了那个地皮,我还不信,现在我信了。我想再问一句,你以前行走江湖时,喝茶住店给过店家钱吗?”
李白凤哈哈大笑说道,“有钱就给,没钱就不给,行侠仗义就是为了他们,老子喝点茶有什么要紧?”
海瑞喃喃自语:“我终于明白,百姓为什么希望有大侠出头,而当大侠真的来时,他们又惧怕的原因了。”
李白凤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海瑞满脸痛苦,说,“白凤兄,喝口茶吧……”
李白凤掀开壶盖,说,“这么好的茶,我也是第一次喝啊。那人送我时,我就没舍得尝……”
说完,他就喝了一口,说,“好茶!喝一口浑身舒畅……”接着,他就说,“明日我要细细查访,将那些侮我名声的混蛋们杀光。”
海瑞看着他,说道:“不用了。我已经想到一个办法,让他们自然消失!”
李白凤很感兴趣地问:“什么办法?”
海瑞抬手说,“喝茶!”
李白凤又喝了一大口,催促他讲,海瑞沉痛地说,“你喝的这杯茶里,有毒!!”
“啊——”李白凤的茶碗掉在地上,“啪”一声碎裂了。“海大人,你,你为何害我?”
海瑞看着他,说,“慢性毒药!你现在完全有能力杀死我!我害你性命,你杀了我,咱们俩互不相欠!”
李白凤握紧了刀柄,逼问道,“给我一个理由!”
海瑞沉声说道,“一个人有罪,应该由大明律来惩罚。行侠仗义,大多数时候只会草菅人命。所以,百姓们畏惧大侠。而你看看,外面那些所谓的大侠们,杀人越货,搞得各地经济停顿,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更有甚者,帮助倭寇动摇我抗倭将领军心……所谓的行侠仗义,成了他们满足个人私欲的借口……”
李白凤声嘶力竭地喊道,“我可以将那些奸邪小人杀光……”
海瑞喝道:“你杀得完吗?再说,除了大明律和皇上,谁也没权力任意决定别人的生死!”
李白凤看着海瑞,说道,“我明白了,我死后,那些人再也不可能利用我的名义杀人了……”
海瑞流着泪点头,说道,“不错,只有你死了,那些人才会停手,盐商才开始卖盐,织户们开始卖布,米店开始粜米……”
李白凤说道,“海大人,假如江湖人士知道我被你杀死,你同样逃脱不了他们的追杀。”
海瑞点点头,说道,“我知道!我死,换来天下太平,值!”
李白凤点点头,说道,“海大人,我原以为你是包青天,我就是那展昭。现在我才明白,你是青天,我却不是展昭。”
说完,他拔刀自刎,临死前,他说,“我不是你毒死的,我是自刎,我的死,与你无关,我死后,但愿天下无侠!”
海瑞含泪望苍天,“你死后,天下再也没有真正的大侠了。”
李白凤死后,天下震动,各地杀害权贵和富户的行为急剧减少,生活秩序恢复了正常,海瑞给皇上上疏,请求皇上整顿吏治,“所谓“大侠”,都是被贪官污吏逼出来的。如果官吏们都克己奉公,不徇私枉法,百姓们就再不盼望大侠,遍地青天,天下无侠……”
被严嵩贬谪的都统在战争中瞎了眼睛,便靠说书谋生,李白凤的故事就是他讲的,有鼻子有眼,大家都笃信不疑。大家都说,李白凤虽然死了,但他却仍然是贪官豪强们的噩梦。现在大家又开始怀念李白凤,是因为,贪官们又多了起来……
神医赛华佗
一、太医震恐
明朝万历九年,即明神宗朱翊钧19岁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像刀子一样,从嘉峪关进入蒙古,然后进入北京城。紫禁城笼罩在狂风冷雨中,美丽的宫女们捧着暖炉和被褥,急匆匆地往皇帝寝宫走去。年轻的万历皇帝歪在床上,懒洋洋地听着内侍总领太监张诚禀告着大事:
“皇上,太子太保、左都督戚继光在蓟州发来捷报:经过加固长城,筑建炖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制订车、步、骑配合作战的战术,形成墙、台、堑密切联络的防御体系,多次击退侵扰之敌,军威大振,俺答汗已派使言和……”
万历微笑了一下,张诚一看,觉得戚继光的战报没有打动皇帝,就继续说,“皇上:“如果合约促成,可保蓟门平静三十年。”
万历懒洋洋地说:“那是兵部的事了。我困了,拣重要的事说。”
张诚接着说,“皇上,福建按察使报,红薯在福建全省栽种,收获甚居,湖南湖北两省也陆续栽种,长势良好……”
万历仍然躺在床上,说,“既然两湖都栽种成功了,那就全国范围内推广吧。红薯产量大,正好安徽毫州一带这两年干旱少雨,让灾民种植红薯,虽不太好吃,但可果腹。”
张诚连连点头,他又连续禀报了十几件事,有边关之事,有人事任免,有赈灾等等,万历始终都没起身,眼睛微闭,看样子是想睡觉了。张诚禀报完后,万历叹息道:“如果张先生在,朕早就可以歇息了。”
张诚尴尬地笑着说,张学士已染病告假半个月有余了,听说……
万历忽地睁开了眼睛,问:“怎么了?”
张诚说:“听说,张学士染的是肺痨……”
万历“腾”地跳起来,又“咚”地跳下床,光着脚疾步走到张诚面前,急切地问:“张先生,怎么,怎么得了这么重的病?不行,我要去看他,没有张先生,朕怎么办?”
说着,万历就要穿衣服,张诚连忙跪下阻拦,“皇上,肺痨可是传人的,你不能去,太危险了。而且,现在天这么晚了……”
万历捶胸顿足道:“张先生,没有你,朕该怎么办啊!传宫内御医房,让所有太医到张先生府上,看不好病就别回来见朕……”
宁静的宫内马上忙乱起来。冷雨依然在下,太医们却跪倒在寝宫门外,一个劲地磕头,求皇帝饶命。万历气得直跺脚,朝太医们大吼:“你们是御医啊,是从太医院挑选出来的,连个肺痨都治不了,要你们何用?快点想办法,不然,张先生有个好歹,我诛你们九族。”
太医们吓得浑身筛糠,有几个心理素质不好的,甚至大小便失禁了。万历在回廊里疾步走着,忽然说:“不,朕不能诛你们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