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民众暴动
影响大汉统治的不稳定因素有很多,外有异族侵略,内有民众叛乱。每年各地民众****的斗争不少,但大多都不成规模,中央政府对此也未加重视。每次遇到此类问题,总以为是少数极端暴民不安分的小打小闹,只要派遣一两名彪悍善战的将军带领一支英勇军队,即可将他们狠狠剿灭。有时候,甚至当地政府一把手派遣防暴警察就可解决,根本不需要惊动中央政府,只需事后上报朝廷领功便可。
可是这种情况似乎在公元184这一年被打破。
【太平道教】
这一年爆发了全国性的民众暴动。参与者头戴黄巾,呼喊同一口号。他们自称“太平道”,但朝廷更喜欢称呼他们“黄巾贼”。
黄巾在前期其实是很安分守己的,谁也没想到他们会带着政治目的而来。他们并非大奸大恶的绿林大盗,也未曾与当朝政府发生强烈冲突,因此也就没有引起当时中央政府足够的重视。相反,他们所作所为在当时看来似乎都是惠民利国的“善举”。
表面上,他们悬壶济世、赠医施药,为民解除病痛、消灾解难。暗地里,他们却不断在民间宣教传义、制造舆论,名为教化民众,实则聚拢人心。他们潜伏十多年,不漏痕迹。
为首的是三名姓张的民间医生。他们是三兄弟,大哥张角,二哥张宝,三弟张梁。关于三人的身世来历,史书并没有过多详细记载。
张角自称是救苦救难的大夫,不过他并不懂得医术。他所谓的医术,其实更确切的来说,是巫术,甚至连巫术都算不上。
【医术高明】
从十多年前起,冀州民间就开始流行这样一种神奇的治病奇方。说是一名精通黄老道术的“大贤良师”具有高明的医术,能够医治百病。只要他手持九节杖,念上一段嘀咕嘀咕的祝文。然后病患诚心叩头后,深刻反思自己的罪过,再喝上大师特制的符水——即将火烧过的纸灰浸入白开水中。病痛就可以慢慢消除,身体即可逐渐恢复。(裴松之注《三国志-张鲁传》引《典略》)
冀州当时疫情严重,许多民众迫于贫穷,无钱高薪聘请名医,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这样一种虚无缥缈的神术。初经尝试,小病小痛竟然真可自愈。如此一来,神医的名声渐渐传扬。
慢慢的,许多民众对这种医术深信不疑。纵使有钱,也不再去聘请那些具备传统医术的大夫,也不再煎熬那种由草木原料混合而成的苦药。或者是重症之下,遍求名医无方后,将一线希望寄托在这最后的关节。
实施这种医术的,是一个叫“太平道”的民间伪医疗组织,其创立者正是“大贤良师”张角。
他将这种医疗方法教会他的弟子,然后派遣他们四出施医,广救世人。同时,他们身上还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秘密使命,那就是宣扬“太平道”的教义。
【宣扬教义】
他们的教义,是出自一本叫《太平清领书》的禁书。据说,这本禁书艰涩难懂,系统的讲述了神界诸多轶事和行事规则,以及天地间的人生苦乐与生死病痛。期间,还糅杂了许多当时颇为流行的阴阳五行等方术学说。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一名叫宫崇的学者向当时的天子顺帝刘保进献过这本书籍。不过,当时的中央政府认为这本书荒诞不经,是一本蛊惑人心的妖书,所以下令将此书禁藏在国家图书馆,不得向社会传播。其后换代,又有一名叫襄楷的学者向当时的天子、刘宏的前任桓帝刘志进献此书,同样没有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范晔《后汉书-襄楷传》)
张角正是利用此书,大肆宣扬教义。初看是教人为善去恶,天下万民相亲相爱、平等互助。其后,提出他们的政治主张——致太平,要建立一个太平社会。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王明《太平经合校》)
其实,背后暗藏着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归根到底总结为八个字——“汉行气尽,黄家当兴”。要建立这个世界,那就必须推翻当朝统治。
【地下组织】
经过十几年的传播与酝酿,太平道不断发展壮大,而且组织森严。如今太平道组织遍布全国八个省份,教徒多达数十万人。而当时东汉全国仅划分为十三个省份,人口只有五千六百多万。(此乃桓帝永寿三年即公元157年全国人口统计总数。陶元珍《三国食货志》)
也就是说,太平道几乎遍布全国,只有地处偏远的凉州、并州、交州没有太过明显的施医传教痕迹。而益州以及京都所处的司隶也没有公开化的太平道组织。因为当时的益州流行着另一种与太平道高度相似的医疗宗教组织,而且这个组织历史更为悠久、等级更为森严、教规更为完备、管理更为规范,那就是张鲁的五斗米道。
据闻,张鲁祖上三代学道,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张天师张陵。张陵与张鲁都有丰富的从政阅历。张鲁曾在益州政府任事,担任军政官,具有带兵打战的经历。因此,五斗米道也明显带有行政体制的痕迹。
民众初入五斗米道,资历尚浅,这时候的身份是为“鬼卒”。待一定时日后,久经考验,信念坚定,成为骨干分子,便可称为“祭酒”。祭酒负责教化民众、请祷治病、管理义舍等等。而教内最高首领称为“师君”,此时已传到第三代即张鲁身上。
五斗米道的治病方法与太平道大抵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五斗米道的病人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米粮,通常为五斗。五斗米道还沿途设置了许多小屋子,称为“义舍”。义舍放置了许多粮食,免费提供给贫穷的路人。同时制定教规,摄食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予以量取,不可贪多。如果贪吃过量,则会受到鬼道惩罚,疾病缠身。(陈寿《三国志-张鲁传》)
似乎,张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太平社会,人人有食、互助互爱。但是,张鲁只想偏安一隅,并没有改朝换代的宏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