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灾人祸
历史之所以朦胧,是因为昨日不可重现;而现实之所以迷惘,是因为未来不可预知。
许多纷争都要经过若干年,甚至百年之后才能见分晓。昨日那些看似牵扯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在今天看来或许只是一件琐碎家常的小事。
【灾异事件】
公元178年,在中国为东汉光和元年,一则家禽新闻惊动了当时的中央政府。南宫侍中寺雌鸡化为雄,一身毛似雄,但头冠尚未变。如此普通的小事,今天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在当年却惊动了中央政府。
汉时的人民当然不可能意识到,雌鸡变雄是一种荷尔蒙突变现象,与母鸡产卵时温度、饲料有关。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件很奇异的事件,普遍认为是不祥之兆。究竟是何人将如此小事上报朝廷,如今已经无从考究。而我们能够从零星的史料中得到的信息是,那一年发生了许多“怪异”现象。
首先自二月以来,首都雒阳及多地发生日食及地震。三月大赦改元后,仍不得止。四月再次发生剧烈地震。五月白衣人擅闯皇室禁宫德阳殿,至今尚未捕获。六月有股偌大阴森黑气忽地坠入温德殿。七月青虹出现在御坐玉堂后殿庭中。
那一年,朝廷内外都笼罩着一种惊恐的气氛,人们忧心忡忡。史书用了八个字来描述当时的氛围——妖异数见,人相惊扰(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高层商议】
当时中国中央政府的领导人是刘宏。虽然他只有21岁,但是他已经登基10年。关于大汉的前途命运,他已经感到身负重任。
每当国内遇到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中央政府都会召开政治局会议,召集各大公卿,正儿八经的讨论个所以然。此次亦不例外,刘宏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向各行政机构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讨论近期异常现象产生的根源。
当时中央的红头文件称为“诏”,是一块木片,长约一尺一寸,也就是大约现在的25cm。这块木片送到各大公卿手中,各大公卿诚惶诚恐,用迅速的小步急促走进皇宫,穿过金商门之后,进入崇德殿。(《对诏问灾异八事》)
崇德殿,位于皇庭南宫,是皇帝与大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会议的讨论并不是通过口头言语来表达,而是通过纸墨来完成。刘宏通过他的秘书——当时称为“中常侍”——来传递他们之间的文件。
参与会议的人员共有五名。当中常侍曹节等人宣读完刘宏的旨意后,他们依照指示,很认真的完成了刘宏的提出的问题。
可是他们的回答显然不能令领导刘宏满意,刘宏认为他们有所顾虑,回答并不真切。于是,刘宏特意咨询了中央政府顾问蔡邕的意见,并且特别交代蔡邕要按照常例,做好保密工作,也即用一种特制的袋子将文件装好密封——“以皂囊封上”。(《对诏问灾异八事》)
中央政府顾问蔡邕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迅速完成了这篇工作报告。
这封加密文件呈送到刘宏的办公桌后,刘宏仔细阅览,他迫切的希望能够从这份文件中找到解决异象的办法。虽然这份文件只有五百多字,可是刘宏却感到颇为难过。每一个字都像似一把利刃刺进他那原本就惊惶而脆弱的心脏,尤其是看到“诸异皆亡国之怪也”这句话的时候,刘宏的表情显得更加难堪了。(范晔《后汉书-蔡邕传》)
像这种弹劾宦官、批评朝政,甚至讥讽刘宏本人、渲染大汉灭亡的奏章经常会有。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清流派”士人,几乎天天都在囔囔。他们对政治人物评头论足,对朝政时事说三道四。
但是从来没有一份奏章像蔡邕这样,堂而皇之的宣布大汉将亡。蔡邕的这份奏章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
【一声叹息】
蔡邕的结论是,雌鸡化雄,是由于皇室的后勤干部干涉中央政府工作。他所指的皇室后勤干部在当时被称为“宦官”,明朝以后有个更为著名的称谓——太监。(吕思勉《三国史话-宦官》)
中常侍,即刚才给他们递送文件的人员,是宦官的高级职务。中常侍常常伴随天子左右,并且可以出入皇宫禁地,甚至后宫深苑。宦官的职责主要是服务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引导宫中礼仪、传递文书诏令等。
宦官的入职手续有点特殊。即使他们没有疾病,在上岗前也要实施一项不完全的变性医疗手术。蔡邕很巧妙的将雌鸡化雄与宦官专政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正是由于宦官专政,所以才会发生雌鸡化雄这样的怪异现象。
蔡邕认为,宦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领导人的后勤工作,不能参与政治工作。宦官干涉政府工作的行为无法可依,具有很大危害。
刘宏沉重的看完整份奏章,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一声叹息,恰似拉开了大汉灭亡的序幕。(范晔《后汉书-蔡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