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说曹雪芹人格分裂,更不是我人格分裂。我是这样猜想的:这绛珠仙草该如何了结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郁积的缠绵不尽之意呢?是在繁华富贵之地,温柔乡里用一生的眼泪偿还,还是独卧青灯古佛,双手合十,默念心中呢?这两种思路,曹雪芹都不忍割舍,那就都写了吧,权当自我欣赏。若干年后,喜欢哪个情节,再删除另一个情节,这样写作的手法,在《红楼中》中比比皆是,比如秦可卿之死的那一段,先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后又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既然能够听从“谁谁谁”的劝告改动情节,难道不能自己修修改改么?我看行!只不过,曹公只等到了第八十回。
好吧,下面就来论证一下我的猜想。
黛玉和妙玉的出身相似度达到95%,都是姑苏人氏,祖上都是读书仕宦之家;都是父母俱亡,从小多病,自会吃饭喝水时便吃药;都有一个瘌头和尚度化出家。5%不同的是,妙玉出了家,病,便好了;黛玉没有理那和尚,所以一直吃着人参养荣丸。
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在于,让一明一暗的两条线若即若离,而最终殊途同归。林黛玉哭哭啼啼地从扬州投奔贾母,而让妙玉借贾妃省亲之际巧妙地住进了大观园,栊翠庵大概离潇湘馆不远吧,自此,曹公随心所欲地在黛玉和妙玉身上发泄着他的创作热情。
这可以解释为何黛玉和妙玉对宝玉有着同样的儿女情怀。黛玉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不由得余意绵缠……,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大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可怜的黛玉,忘了瘌头和尚的2012预言:若要好时,除非自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黛玉不信,为了成全眼泪,不顾一切地哭,哭,哭、哭、哭!
而妙玉更是对宝玉一往情深,这个自称“槛外之人”的小尼姑,竟在“槛内人”宝玉过寿的时候不忘送一张帖子,恭肃遥叩芳辰。而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更是将妙玉描绘得不堪了,且看:
“宝玉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只见妙玉微微地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便从禅床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即使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她上车,她也不肯去。”
您看这一段,妙玉见到宝玉,不是脸一红,就是身上发热,这简直就是一幅小尼姑思凡图。但我喜欢,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反倒觉得将妙玉写活了,因为她本来就是林黛玉,跟黛玉有着一样的心思,尘缘未断,六根未尽。如果妙玉端的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红楼梦》和妙玉都将了无生趣。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样,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迷也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林黛玉为何不吃妙玉的醋?要知道,黛玉可是个醋坛子哦,她吃薛宝钗的醋,她吃史湘云的醋,但就是不吃妙玉的醋!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妙玉拿出国宝级的古玩茶具给宝钗和黛玉斟茶,却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给宝玉。一个姑娘(虽说是小尼姑)将自己平时用的茶杯给一个男人用,这说明了什么?而林黛玉居然视而不见,这又说明了什么?而在第五十回芦雪庵联诗,李纨罚宝玉到栊翠庵折红梅,众人都说罚得又雅又有趣,而黛玉的一句话更是妙不可言。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这里的意思有些朦胧,可能是因为“槛外人”与“槛内人”的相会有“外人”在场略显滞碍,但黛玉的回答却是惊世骇俗,这分明就是创造一个机会让宝玉与妙玉单独相处!黛玉明知道妙玉对宝玉有那一层想法,为何还这样说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黛玉与妙玉本是同一块玉,在曹雪芹的潜意识里一直是当作一个人写的,难不成自己吃自己的醋?而在第七十六回的中秋夜又联了一次诗,凹晶馆联诗,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大观园已经不是从前的大观园了,贾府已经式微,颓败凄凉,开夜宴都有了悲音。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这一上一下是我最欣赏的两诗句,而每一次读起,却让我不寒而栗,似秋风起,从心凉透,一点一滴都成冰。“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
妙玉来了。妙玉的到来终结了大观园的诗会,也让黛玉和妙玉的灵魂合而为一,相互欣赏着熟悉的陌生,和陌生的熟悉,彼此的心底一定在轻唤着:“这就是你,……”,“哦,原来……”。所以,在前八十回中,黛玉与妙玉一直是平行地走着,没有冲突,没有纠缠,相似的境遇,相似的心情,相似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有幸品味着不一样的林黛玉。
至于结局,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玉带林中挂”已是奢望,大厦已倾,玉面蒙尘,陷淖污泥,那是一定的了,不管是被强人所掳,还是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人枯骨,终是冤孽,我辈读到此处,喟然一叹也就罢了。
多行不义必自毁,聪明反被聪明累
吾读“红楼”第一爱凤姐儿---野鹤
我读“红楼”多年,尤其致力于王熙凤的研究。下面具体介绍之,仅供借鉴。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人称“凤姐”、“风辣子”、“凤丫头”、“琏二奶奶”,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九月初二的生日,从十五六岁进贾府,至二十五岁病死。她的性格特点概括如下:
1.辣:凤辣子烈货(来升说她是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恼了不让人。
周思源教授说她五辣:①香辣;②麻辣;③酸辣;④泼辣;⑤毒辣。
2.狠毒:害了五条人命:①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②捞去三千两银子害死张金哥和守备之子赵公子;③借刀杀人法,杀死尤二姐;④逼鲍二家的上吊,诈去五千两银子;3.女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4.八面玲珑:①对老祖宗(贾母)变着法儿哄开心;②对贾赦邢夫人(公婆)阳奉阴违;③对王夫人贾政(当权者)老实服从;④对尤氏李纨(妯娌)不放在眼里,但也不轻易招惹;⑤对贾琏(丈夫)以威势压制;⑥对宝玉(小祖宗)疼爱有加;⑦对宝钗、黛玉等姑娘(小姑)尽量满足;⑧对赵姨娘贾环(万人嫌弃)鄙视、教训。好一个八面玲珑的王熙凤。
5.罪恶的天才:(1)天才:①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十个男人也说不过她,有一万只心眼,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被称为胭脂虎;②不装腔作势,不立道德牌坊,不信阴司报应;③恭维贾母做靠山,不露献媚痕。协助宁国府,罚赏分明。元妃省亲纹丝不乱。为所欲为,得所欲得;黛玉进贾府,单独出场,华丽登场;④获取私利,手段高超,贪赃枉法,样样精通,“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⑤走到哪里笑声喧闹就带到哪里。(2)罪恶:①心里歹毒,口里尖快,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②蛇蝎胆,虎狼心,花柳姿,鸾凤仪(蒋和森);③害死五条人命;④抄家时抄出7-8万金财物,借票一箱;⑤偷放高利贷,月钱早早支出;6.顶梁柱,大蛀虫:是《红楼梦》全书顶梁支柱式的人物,是贾府掌握荣国府内务管理大权,成为“发号施令的人物”,贾府实际当权者。凤姐有权谋,能决断,也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贾府上有老太太、太太,中有姑娘、妯娌们,下有男女仆役几百人,并且内部矛盾重重,她能一一应对平衡。秦可卿病逝后,宁府要办丧事,尤氏病着,宁府上下乱作一团。贾珍把凤姐请去料理,凤姐把全府事务分工细化,责任到人,赏罚分明,毫不留情,将一个乱糟糟的宁府治理得井然有序,显示了王熙凤高超的管理才能。另一方面,王熙凤工于心计,阳奉阴违,阴险毒辣。她凭借手中的权力,私攒体已钱,将荣府上下的月钱早早支出,偷偷放高利贷,几年下来就积攒了大量钱财。
7.凤凰惜作末事舞:贾府被抄后陷入经济困顿,凤姐的健康状况也逐渐恶化,再加上邢夫人等人的刁难,在处理贾母丧事上,凤姐终于“力拙失人心”,与操办秦可卿葬礼时的风光洒脱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最后凤姐在身败名裂的痛苦中死去。这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美丽的凤凰可惜偏偏飞翔在这末世的天空(气血不足,年幼不知保养,平生斗强斗智,心力更亏)欲力挽狂澜既倒的势力却将白费,只能玉石俱焚。凤姐啊,愿你在涅?中永生。
8.威重令行,左右逢源。
9.生前心已瘁,死后性空灵。
10.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也有不少的优点,①柔顺、随和、可亲:家庭聚会少不了她活跃气氛;逗老太太开心,令大家开怀大笑;贾赦逼嫁,她静观事态发展;协助宁国府一切料理十分周全。②助刘姥姥20两银子;③成立海棠诗社支持50两银子;④为家庭深谋远虑,千凑万挪;⑤螃蟹宴,抹蟹黄,禁不住笑骂;⑥贪财爱钞,还不是一毛不拔的守财奴;⑦狠毒是被迫无奈,是反击不是进攻;⑧贾瑞的死是有些可怜,却是自找的,说明浊臭逼人,她的狠毒是无毒不英雄;⑨从来都是男尊女卑,而她却抖一回精神,成了至尊红颜《武则天》,她不是武则天,也不至尊红颜,但也成了贾府“浊臭逼人”的男子的主宰,改变历来妇子从属男人的宗法规则,才能超过贾政。⑩有评论家野鹤说:“人畏其险,我爱其辣,人畏其荡,我赏其骚”。总之,这个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女人,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她的美与才给她的罪恶投上了一层光辉,因为她的恶难以掩盖她的优点。她是蛇蝎美人,是罪恶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