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其实是一个多情的人,对每个女孩子有过好感,但是,他最牵挂的始终是林黛玉,那不只是一见钟情青梅竹马的感情,还为两人的思想是统一的,至少林黛玉不会逼着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当史湘云劝贾宝玉要好好读书时贾宝玉生气撵她走,并称赞林妹妹从来不会说这种混账话的原因。有一见钟情的欣赏,有青梅竹马的感情,再有志同道合取向,这就是爱情。面对这样的爱情,贾宝玉是执著的,但是,他却依然迷茫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
贾宝玉的思想,在红楼梦的开端,一诗已然交代“无才可去不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宝玉虽是无才补天之石,却不是为改变天而来,所以,他有补天之才,却无补天之能,面对社会的黑暗,面对朝廷的不公,他只用天命而代,以老天之意为准。所以,贾政对他的管束,他唯唯诺诺,不敢叩之;金钏挨打,他一走了之;晴雯被撵,他敢怒不敢言;他始终都是不敢反抗;即使面对他与林黛玉的爱情,相信他认命的几率远大于反抗。如果他有梁祝的精神,就不会再娶薛宝钗,然后一走了之。
贾宝玉,其实他始终都是在逃避,面多社会的黑暗,他只归咎于男人,却不知王熙凤的手段,比男人还要狠辣;薛宝钗的心机,比男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袭人那一心要做姨娘的心思又怎会比男人的争名夺利有一丝的逊色;即使那丫鬟小红,不也是“痴心妄想的向上攀高”他逃进了女儿世界,却依然逃不开那尘世的污浊,于是他逃进了爱情,却逃不开金玉良缘的枷锁。就这样他一路逃避,最终,他逃离了红尘,遁入了空门。但是,他注定逃不开自己热烈,是由于爱人;悲凉,是由于觉醒;宝玉的悲剧,是他看得到一切,感受到一切,却改变不了这一切……太虚幻境用一个字来概括《红楼梦》。
我想起的就是一个“空”字。梦就是空,色就是空,财就是空,食就是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在为一场空而忙啊。生是一场空,死是空对空。表面上《红楼梦》好像充满七情六欲、人间烟火,但它更是在揭示这样的真理:无论轰轰烈烈的英雄爱,还是风花雪月的儿女情,终究将燃烧为灰烬。人力所能追求到的荣华富贵,所能构筑起的广厦豪宅,都不过是太虚幻境。
展现的只是瞬间的辉煌而已。越亮的东西,灭得越快,灭得越彻底。也灭得越伤心。
这座在市井中高人一等,直入云端的红楼,像极了西方传说里的巴别塔。
在无法完成的建筑工地上,所有人都忙着按照一己之意愿为之添砖加瓦,客观上却在无意识地摧毁着它,因为所有个人利益的无法调和,以及彼此立场之间的矛盾冲突。整座大观园里,只有焦大一个人未参与这徒劳的建设,他袖手旁观、坐吃等死,喝醉了还会指天谩骂,其实是酒后吐真言。他说贾府只有门口的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等于说这两只石狮子才有资格存在下去,才不会遭受伤害与报应,其余的一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将灰飞烟灭。他比贾宝玉更早,更决绝地看破了红尘。焦大堪称大观园里孤僻而落魄的先知。以“多余的人”形象存在。其实,一点也不多余。
真正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曲终人散,红楼还是像巴别塔一样轰然倒塌了。那些叽叽喳喳,争个不休的同林鸟,大限到时各自飞,有的另栖高枝,有的零落成尘,有的下落不明。我只知道大梦醒来的贾宝玉是遁入空门了。
《红楼梦》更像是遁入空门者的回忆录,难怪我会把曹雪芹视为贾宝玉的化身。他是用隐晦的笔法遮遮掩掩地写一部苦不堪言的自传。他记梦,是为了悟空。他领悟了空的无边,空的无限,空的无敌。他的身心也融入这挡不住的空里边了。
曹雪芹写《红楼梦》,脑海里肯定早就有这个“空”字了,他需要消化“空”带给自己的痛。写着写着,他就接受了“空”的结局,理解了“空”的内涵。写着写着,他就不痛了。看破了,也就等于想通了。痛是因为不通,通则不痛。
只是许多读者,自称能看懂《红楼梦》,其实根本没看出《红楼梦》里的“空”,根本没看懂《红楼梦》里的“空”。他们顶多处于懂与不懂之间。看不破红尘的人是看不懂“红楼”的。红楼红楼,不过是红尘的缩影,是红尘万丈按比例缩小的微型景观。与大世界相比,大观园再大,也只算一尊小盆景。更何况寄生于小盆景的那些小人呢,那些小男人,那些小女人,那些小情人,那些小仇人……自以为是富可敌国的大庄园里长出的响叮当的大人物,其实仍是天地逆旅间稍纵即逝的匆匆过客。与路人甲、路人乙在本质上无异。
曹雪芹脑海里有了这个“空”字,他的写作还未开始,就已成功了一半。红楼,是以这个“空”字作为地基盖起来的。也将以这个“空”字作为结束,作为解体的咒语。有了“空”,什么都没有了。又什么都有了。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红楼梦》是一部“无中生有”之书,无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第一个人物,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人物,人物无穷无尽。有了不可复制的林黛玉,必然会有与其心灵感应的贾宝玉,也就必然会有黄雀在后的薛宝钗。
“无中生有”的《红楼梦》是一副牌,怎么打都可以,每洗一遍,都可能导致不同的发展与结局。王牌可不仅限于“金陵十二钗”啊!每一个人物都不简单,也不可忽略,牵一发动全身。
《红楼梦》是一座大舞台,探照灯投向哪里,凝聚在谁身上,谁就是瞬间的主角。他或她展览的只是瞬间吗?不,分明又隐喻了其一生。他或她的每一个表情,心情,都注定了其命运本该如此,或活该如此。
如果不用“空”字来形容《红楼梦》,还可找到其他替代品,譬如“变”
字,譬如“命”字等等。“命”就是空,“变”也是空。当然,不变也是空。因为你可能不变吗?世界在变,人可能不变吗?人在变,世界可能不变吗?
《红楼梦》是写变化的,也是写命运的,说到底还是写因果的,写报应的。
而所有的结果都是一场空。不管爱的结果,恨的结果,还是麻木的结果。
黛玉葬花,花成了空。黛玉焚稿,诗成了空。后来,潇湘馆还在,它的主人也成了空。黛玉那么年轻,为何怕欢聚?怕的是欢聚后的离散,离散后的寂寥。这么一个小美女,未卜先知地猜到了红楼梦的谜底,欢乐是一场空,团聚是一场空……人的悲欢离合正如月的阴晴圆缺,唤是唤不来的,挡也挡不住的,只能认命。认命就是向那既是最初,又是最后的“空”俯首称臣、缴械投降。
大观园的大小主人们,无论怎么傲慢,或怎么挣扎,都将沦为“空”的俘虏。可见真正的主人翁不是贾母,不是贾政,也不是一系列夫人、公子、小姐,而是比时空还要无情的“空”,它把时间的“空”与空间的“空”揉捏到一块了,再加上心灵的“空”。什么叫太虚幻境?太虚幻境就是空啊。什么叫风月宝鉴?风月空鉴也是空啊。大观园正如桃花源,好像遗世独立,辉煌的时候,是男人的乌托邦,女人的理想国,可你要么在外面转悠半天也进不去,要么走出来就回不去了,因为再漫长,再缠绵的梦终究会醒的。这,恐怕既是贾宝玉告别青春时的心情,又是曹雪芹人到中年后的心情。没有谁,可以永久地成为梦的钉子户。红楼会拆迁的,梦会崩溃的。用个现代的比喻,再牛的股票也会下跌的。
曹雪芹写“红楼”,是作为曾经的富翁,记录破产的感受。他恐怕怎么也弄不懂,怎么眨眼之间,贵族就变成了破落户?其实,又有什么必要弄懂呢?非弄懂不可吗?弄懂了又能怎么着?人生如梦,都不能太当回事的。
我们读《红楼梦》这本书,也不能太当回事的,就当无意间看了一场别人的梦。书中的人物说到底都是梦中的人物,他们只是在别人的梦中做梦。《红楼梦》是一个谜,谜底就是一个“空”字。美梦成真,与美梦成空,一字之差,却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