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3100000017

第17章 宗教篇(2)

麦积山东崖的泥塑大佛像,高15.28米,是隋朝的作品,此像上面便是6世纪开凿的七佛阁。

麦积山七佛阁前廊两端各塑有一个比真人还高大的护法武士像。这尊高3米的泥塑赤身裸足,手执兵器,怒目而视(今已毁失)。由于他所在的位置很高,居高临下,使人望而生畏。值得称道的是古代塑工在那不能退后观察塑像整体的狭窄的岩边上,竟能掌握全身的解剖比例,使巨大塑像适量合度,而且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肌肉,助长威风,达到了表现主题的目的。

二佛教雕刻艺术造型

佛、菩萨像,一般被认为包括佛、菩萨、罗汉、诸天神(天龙八部、侍卫、天女),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佛像盛行于大乘佛教形成之后,大乘佛教佛典提倡造像以积功德,佛教形象从姿态上分有:立像、坐像、卧像、飞行像。从尺度上分有:大佛像(丈六以上)、丈六佛像、等身像。从特征上分有:如来佛像,其特征是穿袈裟、无冠、不戴璎珞;菩萨像(有男像、女像)头载宝冠、身佩璎珞;罗汉像:衣着比较多样,一般具有世俗特点。金刚(明王像),形象比较凶恶,多呈愤怒相,有些似人非人的怪像,青脸红发,巨齿獠牙。诸天神的形象比较多样。

一般佛寺大门(山门或三门)内有四大天王像,其具体名称为:东方持国天王,特点通身为白色,手持琵琶,从者是乾闼婆;南方增长天王,特点通身为青色,手持宝剑,从者是鸠槃荼;西方广目天王,特点通身为红色,手缠一龙,从者为龙;北方多闻天王,特点通身为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从者为夜叉。

有些寺庙的第一道门楼内或正殿前左右立着哼哈二将,也称作金刚力士,其中一尊像为闭口的特征,如发“哼”声之状。一尊为张口,如发“哈”声之状。据佛教传说,这哼、哈二字中包含着一定的教理。造像的手法一般比较豪放,夸张,有强烈的动感。使观者见其形,如闻哼、哈两声响。天津蓟县独乐寺便有此两尊泥塑巨像,手法古朴,造像略略前倾,给人一种威慑之感,使人望而生畏。

佛教有显宗、密宗之分,在密宗寺庙的门楼或正殿两侧常设置马头明王和金刚持。

马头明王,又叫马头观音,为梵文“何耶揭梨婆”的意译,是佛教六观音之一。形象特点为:红脸、红发、獠牙,头上有一马头,呈愤怒威猛之态,使人感到十分恐怖。

金刚持为梵文的意译,音译为“伐折罗陀罗”,伐折罗即“金刚杵”,陀罗即“持”,手执的意思。是密宗菩萨名。全身为青色,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表示金刚菩萨有摧毁一切魔法的坚毅智力。密宗认为此形象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呈现出来的一种佛像。此佛被密宗奉为主尊神。

进入佛寺大殿,正面都有一组塑像;或者在石窟中,因佛龛大小不同,有数量不等的佛像,这些成组的塑像,美术界习惯称之为“佛铺图”,它是佛教绘画和雕塑中的佛像组群。

佛铺图有三尊一组、五尊一组、七尊一组,数目不等。

三尊一组者,中间为释迦牟尼,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如系药师三尊,又叫药师三佛,则中间为药师如来,左为日光普照菩萨,右为月光遍照菩萨。

五尊一组者,中间为释迦牟尼,两旁为阿难、迦叶、文殊、普贤。

七尊一组者,中间为释迦牟尼,两旁除与五尊者相同外,另有二力士(又叫“护法”)。

还有七佛并列的。据佛教经典的传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已有六尊佛,其名称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共为七佛。

三世佛:三尊一组的群像。据传说释迦牟尼有三身,即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佛之像为燃灯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未来佛为弥勒佛(西藏称未来佛为“强巴佛”)。

弥勒佛为梵文的音译,又称未来佛,据“佛受记”(佛的预言)说,弥勒将继承释迦佛的佛位。据佛典说,弥勒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佛的弟子,比释迦牟尼涅槃还早。中国内地佛寺供奉的,体胖含笑的弥勒像,是按照五代时期契此和尚形象塑制的。传说契此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所以后人便把他作为弥勒供奉。西藏供奉的未来佛却完全不同于这种形象,而是同释迦佛像一致。西藏称未来佛为强巴,显然是赋予佛一个藏族名字。可见不同民族地区的佛、菩萨等偶像也各具有民族特色。各民族不但创造了生动的佛教雕塑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佛的名字和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副其实地是人创造了“神”,更确切地说,佛教文化是由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

佛铺图中的文殊师利为梵文的音译,简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意译“妙德”、“妙吉祥”,文殊是中国佛教造像中四大菩萨之一,其像立于释迦牟尼像的左边,专司“智慧”。它的形象为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敏。有时,文殊塑像骑狮子,象征他的智慧威猛。相传,他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普贤: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梵文的意译,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普贤为释迦牟尼的右胁侍,专司“理”德。有时其塑像为身骑白象,象征他愿行的广大和功德的圆满。据传,他的显灵说法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峨眉山万年寺有一尊普贤骑象铜塑,全像通高7.35米,其中白象3.3米,普贤像4.05米,总重62吨。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监铸。

罗汉造像常见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也可译作“阿罗诃”,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经书说,释迦牟尼曾令十六大阿罗汉在人世间济度众生。

有些寺庙里供十八罗汉,十八罗汉自宋代以后兴起,有人在十六罗汉之后又加上了两个,后加的两个很不一致,有地方加上庆友,也有加迦叶或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或加降龙、伏虎,西藏则加达摩和弥勒。

我国许多地区寺庙中有五百罗汉塑像,关于五百罗汉名单说法不一,现存各寺庙的五百罗汉多根据历代所录“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牌”而塑。第一名为陈如,第五百名为愿事众。罗汉都是历史上的佛教人物,但其塑像都作了艺术加工,使每个罗汉性格鲜明。

佛、菩萨的坐姿有许多名称,主要是依据双腿姿态的不同而取名。如:

趺坐、跏趺坐:趺指足背,这种坐姿系交结左右足,脚心朝上足背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也叫“结跏趺坐”,俗称盘膝坐。

半跏坐:这种盘膝坐姿系一足(左足或右足)置于另一股上者,称“半跏坐”。

全跏坐:又有吉祥坐与降魔坐之分,其坐姿一般人看来并无区别,主要表现在双足放置于股部的先后而定。先以右足压左股,再以左足压右股者,叫“降魔坐”,反之称“吉祥坐”。

莲花坐:全跏坐的一种形式。与“吉祥坐”的双足压置先后次序相同。因此可以说“吉祥坐”与“莲花坐”的坐姿是相同的,是一个坐姿两种叫法而已。

交脚坐:双腿下垂相交置于座前。

手印:是佛、菩萨的各种手势。手印是佛教的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可以表示佛、菩萨的不同地位,不同状态。不同的佛在一种状态下,有相同的手印;各种佛也有自己特有的手印。手印不是静止的一种姿态,它随着念诵经文的内容在不断地变化。佛教信徒在念经时,也做出各种手势(即手经)。念诵不同的经书时,须有不同的手势。佛、菩萨造像是静止的姿态,所以只好选其手印中的一个代表性的动势。长期以来,某种手势形成了某一尊佛的典型手势,所以从不同的手印上可以区别出佛的名字,或者可看出该佛正在念诵何种经文。手印的种类很多,佛经中有《手印》一书专门论述手印。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手印,供鉴赏造像时参考。

(1)施无畏:施无畏印,举右手向外,舒展五指,举手与肩齐。手印表示施与一切众生以无畏、安乐生存之意。

(2)与愿:“与愿”又称“施愿印”、“满愿印”。其手势为仰掌,五指下垂。也有人认为“与愿印”与“施无畏印”相同。雕塑佛像中常见宝生如来佛、地藏菩萨以此种手印为标志。

(3)转法轮(说法印):“说法印”与“转法轮”是一个意思。其手势有三:一种,左右手各捻其无名指的指尖,其余各指舒散;二种,捻两手拇指和中指,其他手指散开,略曲,使小指直立,左手横放胸前,右手竖于乳部;三种,捻两手拇指与食指,而中指、无名指、小指并舒,左手仰掌放于胸前,右手中指曲向掌心、掌心向外。

(4)合掌:又叫“合十”。此手印为一切手印的基础,它是手印的根本印契。

(5)禅定印:双手相叠,仰掌,置于腹部。此为禅坐之姿。

(6)降魔印:左手抚左膝,右手仰掌置于腹部。

佛教信徒为了神化佛像,设计了各种台座,主要有莲花座,象征纯结、崇高;九重座象征九霄;须弥座象征须弥山。此外还有岩座、禽座、荷叶座、龟趺座等。

莲花座:刻有莲花瓣纹饰的台座。莲花瓣有单层、双层之分,花瓣有仰莲、覆莲瓣等不同的纹饰手法。

须弥座(金刚座):须弥座为方形、多层、束腰的台座。它是根据佛经所说,佛得道时的坐处而制作的。经书说,佛在菩提树下禅坐得道,此处有一台座上达地面,下据金轮,其形为一大石台。

岩座、禽兽座(如狮子座)等台座,都是以其形象命名的。

下面介绍一些有关佛、菩萨造像的装饰术语。

白毫:佛眉间的明珠,此为佛陀三十二相之一,又叫玉毫、光毫。其形如旋螺,如日之光明。据经书所说,释迦牟尼为太子时,白毫之光辉高达五尺,得道后其光辉高达一丈五尺。重要塑像其白毫皆用珠宝镶之。

光背:佛有背光、头光(项光),俗称圆光,总称“光背”。光背简单的表示方法是一个圆圈。复杂的有火焰纹以及花卉作为陪衬。敦煌石窟壁画中佛的光背图案,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北朝和隋代多用火焰纹表示光明,比较简单粗糙。唐代可能是受印度笈多王朝风格的影响,光背图案日益丰富。用多层同心圆的图案表示光圈,代替了火焰纹。多层同心圆之间以变形的花卉作为装饰,其中以莲花纹为主。

璎珞:菩萨像多有璎珞装饰于项部、胸前。

袈裟:佛的法衣,披于肩,袒一臂,其色为红赭,有方格纹饰。

宝冠:菩萨、观音头戴珠宝玉器之冠。

三经变图

佛教经变图是唐代以来最流行的佛教绘画形式,又称“变相”,是以绘画的形式宣传佛教教义、经书的一种形式。根据经书文字绘制的图画叫“经变相”或“经变”。

不论绘于纸、帛或壁上,根据所画内容的不同又有多种名称。如按照《无量寿经》绘的图画,称“无量寿经变”,据《阿弥陀经》绘的叫“阿弥陀经变”,因为《阿弥陀经》是西方净土经,又叫“净土变”。描绘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净土的图画,叫“弥勒经变”、“弥勒净土变”或“西方净土”。

佛传:就是释迦牟尼的历史。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他的历史具有神话色彩。佛教徒把释迦牟尼的历史分为八个阶段,叫作“八相”。即:降兜率、托胎白象、降诞、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涅槃。

本生:为巴利文的意译。本生是描写释牟尼前世的多次转世的故事。据说,释迦牟尼在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之前,有过1000次的转世,其中500次转生为动物,500次转生到人间。每次转世都形成一个故事,所以本生故事是很多的。见于文字的有500种以上。

释迦牟尼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朴素、单纯、形象。他所说的故事实为精彩的民间文学。现举几例说其大意如下:

投身饲虎缘起,这个本生故事在壁画中是最常见的。故事说,从前有一国王领三子游山玩水,在竹林中遇一虎产七子已经七日,母虎因七子围绕,无暇寻食,饥饿所逼,必食其子。第三王子决心舍身饲虎,以达到高尚的涅槃,永远离开忧悲苦恼。于是他请两位兄长先回宫,第三王子行至竹林,脱去衣服,曲身卧于虎前,由于菩萨慈悲,虎不肯食其身。王子以竹刺穿自己之颈出血而亡,此时大地震动,天降花雨,空中众神共声称赞。饿虎饮其血食其肉,只留白骨。八虎得救。国王及夫人得知王子舍身救虎之事后,心中不胜悲哀,来到林中收起遗骨供养到宝塔山之中。第三王子即善慧菩萨转世。此故事见《佛说菩萨投身饥饿虎起塔因缘经》。

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如“猴王本生”,说的是一只猴王以身作桥,使群猴从其背上踏过得山果,而猴王坠落山涧的故事。“象王本生”描写一只大象中猎人的暗箭,将其象牙赠给猎人的故事。“兔王本生”描写一只金兔以身供养梵志,帝释将其送入月宫的故事。“九色鹿本生”描写一只神鹿造福人民,而被拯救的落水者恩将仇报的故事。“雁王本生”、“须阇提本生”等等本生故事,都十分生动,其数量之丰不胜枚举。

四壁画中供养人的形象

佛教壁画中常有供养人的形象。供养人是出钱修建洞窟,绘制、雕塑佛像的人,他们为了显示自己对佛祖的虔敬赤诚,也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们的功德,出资请画工把自己的形象绘在壁上,有些还题写上姓名、头衔、身世等。

同类推荐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柯南之服部梓琳

    柯南之服部梓琳

    樱梓琳,一个千金,由于某些事情杀掉了父母,和姐姐同归于尽,结果穿越了!遇到了服部平次但是却失忆了,该怎么办?
  • 江湖这件事儿

    江湖这件事儿

    独孤儿,被师傅收养的孤儿,过惯了道观的生活,终于有一天离开了道观,独自去闯荡江湖。友情,佳人,身世,一层接一层而来,且看其有如何造化。
  • 无名之证

    无名之证

    暂无。。。。。。。等我想好了能重新改掉吗。。。。。。
  • 至尊假太监

    至尊假太监

    穿时空,踏险地,破结界,诛妖魔,看我区区小太监如何踏上这至尊之路。怪事年年有,此事头一遭。大家有见过因帅而判入狱的,有见过因帅而判枪毙的么?此故事就讲述的是一个从小就内心孤僻的高中学生因长的太帅遭人嫉妒跟陷害而被判枪毙,行刑之时突然被一道闪电劈中,穿越到了妖魔横行的上古时期-夏朝,被拉进宫做了个小太监。在这里,他凭借着历史知晓天命,但面对这一切却无力更改,他到底是顺应天命还是该掌控天命。乱世之中,誰主沉浮?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大手一直在背后推动着一切……【有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请加个收藏,谢谢!】请搜《至尊假太监》
  • 罪与罚(下)

    罪与罚(下)

    《罪与罚》(俄文原名: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是俄国文学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作品,出版于1866年,在他穷困时仓促完成,与《战争与和平》并列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小说。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 叶片精灵

    叶片精灵

    在每一片叶子里,都隐藏着一只叶子精灵,她们天真善良,聪明美丽,但是,只有那些善良和富有想象力的女生才可以找到她哦。
  • 轮回玉印

    轮回玉印

    前世一对苦命鸳鸯生死相依,轮回今生只为你向天讨一世幸福,还上一世夙愿与今生。岂知造化弄人,前世今生夙愿,剪不断理还乱……今生所欠又待几世轮回还?岂不知——下个轮回是欠还是还!
  • 娇医有毒:王爷别乱来

    娇医有毒:王爷别乱来

    现代黑医意外身亡,醒来却成了一家快倒闭的小破医馆唯一‘继承人’。欠巨债,医馆遭惦记,还有人想纳她做小!当她的银针是吃素的吗!?真是给你们脸了!无意中救了个一身血的神秘人,身份居然还是王爷!?“你救了本王一命,作为回报,本王决定以身相许!”“不用客气,把诊金付了就行!”“你嫁给本王就有花不完的钱了!”“我更喜欢自己赚,麻烦付钱!”王爷大人充耳不闻,直接把人打横抱走。“我知道你只是不好意思,本王就喜欢你口是心非的样子。”“亲!要点脸成吗!”“脸是什么?能吃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神鹰之城(兽王系列)

    宠兽学校的暑假到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离开了学校,在邱雷的帮助下,留在学校的兰虎有幸来到了传说中的新人类聚集之地 ——神鹰城,为了凑齐邱雷下学期的学费,两人在神鹰城开始辛苦奔波,兰虎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通过考核参加了神鹰城举办的宠兽电子大赛,然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身怀绝技,武功强悍的宠兽战士们,兰虎也只能咬牙坚持,就在宠兽电子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因为兰虎暴露了兽王身份,却意外地引发了另一场危机,潜伏在暗中的敌人虎视眈眈地窥视着。
  • 我的心灵鸡汤:哈伯德的人生剪贴簿

    我的心灵鸡汤:哈伯德的人生剪贴簿

    随便翻阅一下哈伯德的剪贴簿,你会从中信手拈来他所收集的励志美文、格言警句,人物和历史故事以及生活随笔。你便会意识到他是如何四处追寻他的目标,想像到他曾经涉足过的芳香的诗意之园,攀登过的思想之巅。正是他所追寻的目标指引他到达过古典文学的阿尔卑斯山谷,穿越过当代文学的森林与沼泽。读者将会在这里发现一份特别的智慧的营养美食。那些激励过哈伯德的文字也一定会使所有人心潮澎湃:那些鼓舞过、振奋这哈伯德的故事也一定会给所有人带来力量,去抵抗那些在平日里默默地侵蚀人们心灵的千篇一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