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33

第33章 评论(9)

此种笔调经由周作人、林语堂等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旨趣上则是讲究生活的艺术。此种谈话风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这里且举其在《小品文之遗绪》中的说法:“小品文笔调,言情笔调,言志笔调,闲适笔调,闲谈笔调,娓语笔调,名词上都不必争执,但确有此种笔调,正实比正名要紧。”文中还说:“吾最喜此种笔调,因读来如至友对谈,推诚相与,易见衷曲;当其坐谈,亦无过瞎扯而已,及至谈得精彩,锋芒焕发,亦多入神入意之作。”“总之,我所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声如见其人,此是吾所谓理想散文。”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来比方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自是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那是不用多说的。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又很可能成了一个幽默。

闲适笔调是散文中一种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比方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乎心灵的或性情的选择,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所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正可各有面目,并非千人一面。比如周作人自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这便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但表现上又有牛油气,倒是率意而谈,不无名士做派。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用以抵斥了种种不雅的成分,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的一些散文,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看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行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还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而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有主有次,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地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o散文二集》导言中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08年8期)

文化散文一例

文化散文并非新鲜事物,也是自有由来。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中说:“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义;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的这个。”散文的范围若由宽而窄,所指的就是小品文。“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记、自传、读书记。”在朱自清看来,幽默的格局不大,但游记、自传及读书记则可拓开小品散文的写作。又说:“读书记需要博学,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岂明先生一个人动手。游记,传记两方面却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多来点儿大的。”周作人读书甚杂,思想也杂,但读书记在操作上则极为一致,不无写作上的自觉意识。如他在《风雨后谈》的序中所说:“譬如讲一件事情,大抵多从读什么书引起,因此牵扯开去,似乎并不是先有一个主意要说,此其一。文字意趣似甚闲适,此其二。”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周作人就转为大量地写作读书记,以对应于退隐书斋的生活。不同于先前那种讲究生活艺术的小品文。另有一个读书随笔的说法,这样的读书随笔几成了一种书斋文体。至于游记,朱自清说:“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也许别有风味。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材料,自然费工夫些,但是值得做的。”求诸文化散文的写作,大致就在游记与读书记之间,属走出书斋之作。由于历史上大多的游记,所记的往往只是到此一游的观感。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若能转为文化的观照,包括历史的追思,确乎另有格局。

且以汪曾祺的《水母》为例,谈一谈文化散文的写作。在《水母》中,汪曾祺说:“在中国的北方,有一股好水的地方,往往会有一座水母宫,里面供着水母娘娘。这大概是因为北方干旱,人们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于是建了宫,并且创造出一个女性的水之神。”接着作者说这位女性不同于那些贵妇人似的女神,没有那般富贵。“水母宫一般都很小,比一般的土地祠略大一些。‘宫’门也矮,身材高大一些的,要低了头才能走进去。里面塑着水母娘娘的金身,大概只有二尺来高。这位娘娘的装束,完全是一个农村小媳妇:大襟的布袄,长裤,布鞋。她的神座不是什么‘八宝九龙床’,却是一口水缸,上面扣着一个锅盖,她就盘了腿用北方妇女坐炕的姿势坐在锅盖上。她是半侧着身子坐的,不像一般的神坐北朝南面对‘观众’。她高高地举起手臂,在梳头。这‘造型’是很美的。这就是华北农村到处可以看见的一个俊俊俏俏的小媳妇,完全不是什么‘神’!”那么水母是如何造出来的呢?正如大多的神话故事都有一个民间的版本,水母也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那故事里说一个小媳妇曾给过路的神仙一瓢水喝,后者回报一根马鞭子,放在水缸里只要往上提就会有水,从而省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有一天小媳妇回娘家了,她婆婆做饭,将马鞭子提出了水缸,水就往外涌,发大水了。小媳妇赶回来,抓起锅盖往缸口上一扣,自己腾地坐到锅盖上,水就不涌了,她则接着梳头。“这个小媳妇是值得被尊奉为神的。听到婆家发了大水,急忙就往回奔,何其勇也。抓起锅盖扣在缸口,自己腾地坐了上去,何其智也。水退之后,继续梳头挽纂,又何其从容不迫也。”讲完了故事,汪曾祺便用抒情的笔调来表达赞美。

从表达上说,《水母》的写法是叙事、抒情与议论三者的结合。文中的抒情笔调,当是对源于民间文化的水母的赞美,但还可看出作者对悠久的农业文明有着一种眷恋。汪曾祺到了香港,面对高楼林立,心里却想着北京的大树。从这里,即可看出他对花草树木的喜爱。《槐花》里写到一对养蜂的夫妇,他们自食其力,且随花事而迁移,那花事也就成了人事的映衬,不用说二者即可以对照出一种美来。《葡萄月令》不仅按季节写出葡萄的生长过程,更在于写出一种生意,字里行间简直可以流出翠色的汁液。此等地方,无疑地都流露出农业文明的情结。其实农业文明里的物事,包括看花养鸟在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视野。作为生活的一个调节,仍可寄予闲情,而更重要的则是人们不可能把自然拒之门外。汪曾祺编过一本《草花集》,在自序中讲到种植草花的寻常百姓家。“辛苦了一天,找个阴凉地方,端一个马扎或是折脚的藤椅,沏一壶茶,坐一坐,看看这些草花,闻闻带有青草气的草花的淡淡的香味,也是一种乐趣。”草花虽轻贱平常,却不乏美的情思。当然,从这里也可看出作者写作的兴味。

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其实此中有人,不只是小说家的特长,也是整个文学的使命,只不过在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同样文化散文的写作,也不能只有文化不见人。就散文来说,至少还有一个自我。且不管写的是什么,都是不同程度地写着自我,这也可以说是散文写作最主要的特色。文化散文虽说以文化物事为对象,但仍是出于性情的选择,可以看出作者的好恶来。唯有性情的流露,这样文化散文才有别于论文的写作。同时有着个人的性情喜好,也就无需乎在文中煽情了。在《水母》一文中,作者也有所议论,但并没有草率地下结论,反而提出疑惑。那就是水母的功德本是制伏了一场洪水,但是她的宫却往往在一股好水的源头,似乎成了水的赐予者。关于这个问题,汪曾祺说:“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民族。”于此可见,作者虽没有强作解人,但却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大问题。作者只说了解,甚有意味。所谓了解,无非是提供一些事实,并有所分析,但不必都折中于公论,更不宜草率地下结论。面对着那么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确实需要更多的了解,才不至于妄自尊大,从而将自我替换为文化或文明的代言人。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07年10期)

散文的行文节奏

古来所说的文气,主要的就是指行文的节奏。关于气与文的关系,韩愈说得甚好,所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一种自由无碍的畅达。不过这还是指古文而言,至于在现代文中情形就颇为复杂。五四后,白话取代了文言,但文言语词仍活跃在白话文中,此外又有因翻译而来的西化或欧化。这期间若执著白话,则畅达有余而文采不足;文白夹杂,往往又不生不熟;至于西化,则语句组织的繁复又有碍于通畅。相比起古文中的骈散相对来,格局要复杂得多。现代文的几个语言构成,显然不能各执一端,而要有机融合。否则写作中只有单一的语词,语言就不是丰富而是贫乏。

对于散文语言的兼容,周作人早有发现。周作人是散文大家,在五四后那样一个白话、文言、欧化、方言共存的语境里,他感到不必固执一端,而要能够融合,因而提出了散文语言的涩味。他在《燕知草》的跋中这样说:“我也看见有些纯粹口语体的文章,在受过新式中学教育的学生手里写得很是细腻流丽,觉得有造成新文体的可能,使小说戏剧有一种新发展,但是在论文--不,或者不如说小品文,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的,有人称他为‘絮语’的那种散文上,我想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所以他的文词还得变化一点。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种种语体的调和,其滋味不那么纯,就显得涩了。涩虽然耐读,但对应于节奏就是不畅。这涩很可能表明了调和的困难,却不足以标出现代文的节奏。因为语言的节奏不能涩,涩就意味着不畅。

但若从写作的实际出发,则不乏节奏上处理较好的文字。仍以周作人为例。五四退潮后,周作人也渐渐地减退了关注现实社会的热情,转而倡导闭户读书,不无闲适地喝清茶,随手抒写性灵小品。他既不用过多地为衣食奔走,又不能不讲究心灵的生活,那么取一种平和的心态,正是相宜。这平和的心态表现出来就是优游不迫,体会一下《乌篷船》的节奏吧。坐乌篷船不比乘车,不能那样性急,应当悠着点。“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周作人写作此文,虽是书信体,但因为文中的子荣君也是他的笔名之一,那么这封信也可说是写给自己看的,从中可见周作人的生活情趣。在这里,节奏的舒缓正是那种心态的流露。隐退的生活,自然不再有那种急进的节律,但又并非静如止水,仍是静中有动。那种迂缓的行船速度,恰是一个很好的比方。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殒情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殒情”,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随意从容中有一点矜持,机趣俏丽中有温和的底蕴,文采在不刻意中显现,情调在不夸饰中渗透,实在是耐读而又好玩。当你打开这本书,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吃草莓,酸酸的,甜甜的,有无可比拟的文化动力,它记载着生活的脉搏,潮流的律动,或许没有隽永的回味,却有十分的酣畅。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散文集。
  • 读书与成才

    读书与成才

    本书通俗讲述读书与成才的关系,读书的方法,并引证古今中外贤圣之士读书成才的事例,以及他们读书的方法等。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热门推荐
  • 少爷你变了

    少爷你变了

    阴风瑟瑟,在预示着整个国家的灭亡,他虽英勇无比,却难敌上万大军,他准备决一死战,为国而亡的瞬间,却离奇的卷入一道玄光。难道是在天上的娘亲保佑吗?她,是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冷艳高傲,在别人眼里有些无情,是个爸爸和哥哥宠坏的大小姐,而他,忽然的“降落”到她的世界,让那个曾经宠她爱他的人变得不认识。她开始厌烦,正直的将军和高傲无情的大小姐想想都不会有交集,然而,是她折服在他正直的气概中,还是他和她一起混社会。一切难以想象,可是我就是爱你,性格不合又如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老公是机器人

    我的老公是机器人

    遭遇丈夫外遇而准备离婚的李冬婷,意外获得了一枚古朴的戒指,一条同样花纹的项链,机缘巧合下,开启宇宙位面交易平台,且看她踹掉渣男,发家致富奔小资。李泽凯:“编号903714向您致敬!”李冬婷:“呵呵!”宝宝:“我爸爸竟然是机器人?”李冬婷:“呵呵!”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双大妖

    无双大妖

    金蝉子没有转世为唐僧,观士音菩萨却转世了;孙悟空没大闹天宫,却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天蓬元帅投胎猪妖,却成了妖族大圣;卷帘大将下凡为妖,却成了佛门金身罗汉……这里真的是西游世界吗?且看穿越而来的牛奎,以妖族之躯演绎妖佛道诸家之精髓,以盖世豪情诠释妖的真意!作品已经A级签约,请放心阅读!
  • 纵横之无上逍遥

    纵横之无上逍遥

    看一平凡都市少年如何逍遥人世提一把黑刀他不服输斗鬼降妖不服输他驾驭荒古凶兽不服输他斗天屠神他逍遥他放荡不羁快意恩仇
  • 时光在暗恋里

    时光在暗恋里

    会不会突然在某一刻想起内心深处还有一段深藏的记忆。那是青春里面对爱的懵懂,是青春里面对爱的羞涩,也是青春里对他的执着。只要彼此站在缘分的两端,总会再次遇见。我与他就是这样,我们错过了12年。再次相遇,我不认得他,他应该也不认得我~谈婚论嫁的时候我告诉他:“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讲完你就娶我好不好!”他回答:“好,你说,我听着,听完你就嫁给我不许反悔。”故事讲完了,他破天荒的说了一句:“原来你以前那么喜欢我~”
  • 元道之主

    元道之主

    仙祖江钧,在仙朝破灭之后重生,却发现自己穿越至仙道不存的元陆世界,在这里万族共生、万法并存。与此同时,一位少年在苍茫之地见证了一场大变,在元陆世界上掀起乱世的序幕!且来一看,修仙者与玄幻碰撞的火花!曾用名:辉煌终章。现用名:元道之主!更新时间:中午12点晚上8点。稳定更新,满地打滚求关注!
  • 我是一阴阳先生

    我是一阴阳先生

    红衣厉鬼、僵尸、狐仙、五弊三缺、命运、五弊三缺真的难道没有破解的办法吗?究竟杜高峰能否逆天而行?
  • 星痕剑道

    星痕剑道

    穿越之后,叶楼发现自己获得了一款可以将各种天材异宝转换成自己属性的系统。叶楼的强者之路,开始了。
  • 重生之王妃要逆天

    重生之王妃要逆天

    前世她懦弱无能,亲眼看着生母被小妾害死却无能为力,只能苟且偷生,遵从命运的安排她终究还是被害死。“若真有来生,我愿回到过去…报了此生的仇!”临走她却已看破世间生存法则,弱肉强食。或许是老天怜悯,竟倒流了时光,遇见了无法预料的他。他说,若你愿意,我可娶你为妻。他说,除了我谁也不能伤害你。他说,只要你点头,我便可许你一生。起初她不信,可等到她相信之时,那人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