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19

第19章 随笔(8)

再如《握手》,仍旧是围绕“握手”这个话题,讲一些相关的事情。“第一是做大官或自以为做大官者,那只手不好握。他常常挺着胸膛,伸出一只巨灵之掌,两眼望青天,等你趁上去握的时候,他的手仍是直僵的伸着,他并不握,他等着你来握。你事前不知道他是如此爱惜气力,所以不免热心的迎上去握,结果是孤掌难鸣,冷涔涔的讨一场没趣。而且你还要及早罢手,赶快撒手,因为这时候他的身体已转向另一个人去,他预备把那巨灵之掌给另一个人去握--不是握,是摸。”而“另一种人过犹不及。他握着你的四根手指,恶狠狠的一挤,使你痛彻肺腑,如果没有寒暄笑语偕以俱来,你会误以为他是要和你角力。此种人通常有耐久力,你入了他的掌握,休想逃脱出来。如果你和他很有交情,久别重逢,情不自禁,你的关节虽然痛些,我相信你会原谅他的。不过通常握手用力最大者,往往交情最浅。他是要在向你使压力的时候使你发生一种错觉,以为此人遇我特善。”这些事情,无疑都是令人解颐的。换言之对于握手之事,作者是持保留意见的。“惟独大庭广众之下,宾客环坐,握手势必普遍举行,面目可憎者,语言无味者,想饱以老拳尚不足以泄忿者,都要一一亲炙,皮肉相接,在这种情形之下握手,我觉得是一种形罚。”一番言说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是要爱惜我们的手掌”。这个题意的阐明,取舍上仍不离乎雅致。

梁实秋在《清秋琐记》中讲道:“散文的艺术,像春蚕吐丝,缕缕情思都是从自家心里吐出,像缀网劳蛛,章法丝丝入扣。有时像山涧小溪,汩汩而流,有时像激流悬布,奔腾澎湃。人人作风不同,各极其致。”这里春蚕吐丝及山涧小溪的比方,都表明散文写作是要从心灵出发的。而在《论散文》中,梁实秋先比较了散文与韵文的不同,说韵文还可按格填写,散文则并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依。“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示出来。”从心灵出发,最终是要能写出个性。对《雅舍小品》的作者来说,恰是通过幽默的发挥,却很好地传导出雅致的情怀。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10年10期)

老舍散文漫谈

老舍的散文,写景上很别致。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一段写济南周围的山,先是将山比喻为一个小摇篮。不用说,摇篮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再用拟人的口吻,表明暖和之义。写人们在冬天面上含笑,正是周围的山让人感觉有着落有依靠。人在这样的温馨暖意里,还会想到春天的到来。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些,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仍是写山,但景物有变化,就是出现了雪景。或者说雪的点缀,带来微妙的变化。这里仍有比喻,很是形象,但更妙的还在于色彩的映衬,有黑有白有蓝。至于雪的厚薄,使山色不一,又有青有白有黄,好比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用说比喻仍是贴切的,但接着就化静为动,转为动态的描写。由风的吹拂,联想到花衣下山的肌肤,甚妙。日光斜射到薄雪上,好像忽然害了羞,这拟人恰好状出粉色的变化来。这一段的描写于温馨暖和外,还突出了山的秀气。

再看写水的段落。“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写水,不像山色的多有变化,这里是清一色地突出了绿。水藻的绿,像是无尽的。至于由绿引起的联想,也就是一种希望,可以让人长精神。然后再写水的清澈,倒映着空中地上,实是把整个景物统一起来了,就有如一块蓝水晶。不用多说,这样的水晶世界是很美好的。

一般地说,一个地方有山有水,就可从山与水中见出特色来。老舍写济南,正是如此。但就其笔墨而言,却是化大为小,这样不仅较易把握,还另有一种亲切。小的物事,一般是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的。老舍是基于平民立场的作家,一般不会用载道的口吻来说话,即代表什么之类,但却能用心于细小的物事。再就是笔墨的细致,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温馨暖意,因而即使写的是冬天,并不让人感到寒冷。换言之此种手法的意义,不只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还在于观照中一种温情的流露。对于笔下所写的物事,是整个儿地喜欢着的。这自然会让人想到,那暖意与其说是外在的环境便然,不如说就是内心中温情的流露。如此由内而外,内外相应,才使老舍笔下的济南别具一格,或者说另有意趣。

不妨再看《趵突泉的欣赏》,这是集中写水的。“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写水的清澈及水底的藻类,就物事上来说是差不多的,但这里多的是动态描写。既形容泉水的冒出,也表明内心的激赏。接下来写水泡的冒出,有的如大鱼吐水,有的似明珠摇曳,有的晃晃悠悠,有的又散如珠花,描写得更生动更细致更形象。至于内在的意趣,仍不离那种暖意温情。

相比起小说来,老舍温和的性情在散文中流露得更真切。在《想北平》里,作者先讲小说与散文表现的不同。小说可以捡知道的写,从而作为人事展开的背景。至于散文,则物事那么多,真不知从何说起。当然,散文可落笔于个人的观感。就观感而言,是一种要说而说不出的爱。好比对母亲的感情,这个比方很是恰当。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作者来说,那种有如对母亲一般的爱非言语所能表白。“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这或笑或哭,作为情感的自然流露,无需掩饰。“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这真像是诗人笔墨,即让感情渗入不同的物事,或者说每一样事件中都有个我。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由于心中储满诗情画意,作者是希望做一个诗人的。但不是诗人,不能说那么多赞美的话语,因而那种渗入血脉的爱仍就难以表白。行文至此,一种情绪的酝酿是足够了,但作为散文的表现,还得说一些具体的事儿,才能落到实处。由于想说的事甚多,本就苦于不知从何说起,作者便又想到了比较,从比较中见出特色。比如与巴黎的比较,同为大都市,可比之点甚多,但作者选择了住家作为比较点,从而体现出北平的闹中有静,甚而不无田园风味。“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摇篮的比方是很亲切的,对应于心情,则是一片温和。若用饮料来比方,就是无需咖啡与酒的刺激,那是茶的清香。

由住家讲到城市布局,自有它适于人居的理由,那就是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多有空闲,不乏自然之义。人在城中,却可见山林,这城市山林实是最为理想的格局。当然,还有诸多物事。比如花草,这是老舍的一个喜爱。他写过《养花》等,表明乐在其中。再如瓜果之类,虽是属于农业文明的物事,但并不等于过时。不仅人的生活离不开那些瓜果及花草之类,就是在审美上仍是一种选择,且更近自然。至于古物及图书等人文物事,不用说更是所在多有。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作者眷恋那种自然,那种居于城市山林的美好。这既是行文的中心,也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旨趣。至于结尾说:“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仍就表明那种情感非笔墨所能传达,却有着无尽的眷恋。情怀的酝酿,本是饱含着诗情画意的,但表现出来却很节制。这仍旧与老舍的性情相关。

(原载于《开放潮o书香校园》2011年11月上半月)

不切实的赞歌--杨朔散文的比附

杨朔的散文中,多有比附。且不管着眼于修辞还是技法,都并存于他的散文中。先看《香山红叶》,按说这样的文题多是写景抒情的,但文中写景甚少,着眼点仍是为了写人,但又不似通常那样用景物来烘托,而是直接地比附起来,即把老向导比为一片红叶。不用说,这样的比方显得牵强,相似点当然是岁月的风霜,但二者的分量或质感不一样,如此比方激不起什么美感。“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因为喜爱花草,通常的手法便于开头结局,掐一些花草来点缀。在《渔笛》中,用笛声即可烘托氛围,传出旋律了。但仍以花草起头,结尾则是找到了那棵叫木槿的花树。再如《雪浪花》中,写浪花的精神在咬,即有一种韧劲,以此来表明老泰山的性格也就很鲜明了,但也不忘花草。“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独轮车上,跟我道了别,推起小车走了几步,又停下,弯腰从路边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车上,才又推着车慢慢走了,一直走进火红的霞光里去。”作者精选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目的显然在于为人物增添光彩。但给人的感觉则有点别扭,觉得并未生色,反而不协于那种浪花的咬劲。像这样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就是过于看重比附了。

写景状物不只是为了抒情言志,还要与人事搭配,可以说是杨朔散文的一大特色。汪曾祺说小说家写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人,杨朔也写过小说,显然很注意散文中的人。但文中有人不一定要与小说展开竞赛,也可以写人的观感。就散文的写作对象来说,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其间虽可交叉,但仍有侧重。杨朔往往在一篇文章中配齐了四种因素,其做法就是一种比附。用景物与人事互为穿插,是作者行文的特色,如《画山绣水》等,篇章结构上甚为一致。这其中,物事与激情的配合比较到位的,当数《黄河之水天上来》,文中以大江大河的气势来抒发改天换地的建设热情,可谓内外相应,为内在的精神找到了相宜的载体。同样相称的笔法,又见于《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大厦来比建设也很恰当。不过这里的比附多是理想化的,表白着特定年月里产生出来的激情。反之,一些无需比附的篇章则较为自然。比如《〈铁流〉的故事》讲一本书的教育作用,既有力,也切实。

同类推荐
  • 树·远歌

    树·远歌

    诗集是诗人张树超的诗歌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黄河故道”、“旅途”、“不再走远的雨声”、“相信”四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131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清新,雅致,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情思。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 跟着时光向前

    跟着时光向前

    者以时间为经,借物事为纬,极力营造一个超越现实又基于生活的艺术天地,诗意的语言,悠然的哲思,空明的意象,撩人的意味,日常生活平凡事物中的人生况味,都引领着人去体悟生命的真切、厚重和美感。雪光里的村庄,月色下的枯荷,院子里的鸟巢,山崖上的小树,冬夜里的炭火,春天里的小蜜蜂,童话般的草垛……《青少年必读的当代精品美文:跟着时光向前》分为跟着时光向前、延续是静悄悄的、鹧鸪的叫声三辑。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在每个人的一生里,中学时期是最重要的积累时期,蓄势待发。在这个阶段不能拘囿在课本之内,要把目光与心胸投射到课本之外,多读好书,读让自己成长的文字,尽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热门推荐
  • TFBOYS我爱你

    TFBOYS我爱你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可是她却被迫离开了他。直到5年后,她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地方,她是否能找到他呢?
  • 呆萌黑化录之白发妖王

    呆萌黑化录之白发妖王

    莫羽空:“夫君,为什么总有人追杀我们?”墨九天:“大概你因为你炸了人家老窝吧。”莫羽空:“不对!”墨九天:“那是因为什么?”莫羽空:“因为他们嫉妒我们貌美如花!”这是一个轻松搞笑、脑洞乱开的故事。读者:“永远不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作者:“因为寡人自己都不知道!”
  • 棋道军神

    棋道军神

    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棋坛鬼手,却因国破家亡走了抗日的道路。从此后,哈尔滨又多了一个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名字——陈抗日!他神奇地将棋道与兵法融合在一起,以棋为战,以战为棋,摆出了一盘盘惊世骇俗的绝世棋局,更导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迹。“绝唱双台子”、“智取老爷岭”、“扬威太阳岛”、“运筹松峰山”、“勇夺平山镇”、“火烧黄天荡”、“棋炸观音堂”……战争在他的棋盘上已经演绎成为一门艺术。日本人惊呼,国民党瞠目,土匪咋舌,但殊不知,这一切的精妙决杀都不过是他提子落子之间的谈笑之举。 战争在他的棋盘上没有固定的法则,正如他的人生总是让人出乎意料一样。
  • 乱世报魂

    乱世报魂

    生逢乱世,一个是军阀姨太,一个是报社总编。一场清末民初,抗日救国的变革乱世。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恨纠葛和国仇家恨。堪称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 三阴阳

    三阴阳

    本书以三阴阳出世到发迹到露出原形为线索,勾勒出一位貌似忠厚却工于心计、拨弄是非、阴险自私、损人又害己的人物形象。作者以锐利的笔锋揭穿了一个个变术,剥离去层层外衣,露出了一个鲜活的怪胎。同时,描写了县县办师范时期一位被乱点鸳鸯谱点到学校任主要领导的乡镇干部楚里的所作所为,把一所学校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以至不可收拾。客观上为三阴阳、江东京等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气候和土壤。
  • 霸道总裁的契约小娇妻

    霸道总裁的契约小娇妻

    为救病重的父亲,她签下了与撒旦的契约,却不知从此命运会被改变。
  • 剑游天下

    剑游天下

    虽不是天才,却有凌云之志,都说英雄不问出生,只要怀揣一个英雄梦,有一颗英雄心,就能成为一个不朽传说。
  • 顾校草的萌宝

    顾校草的萌宝

    一位来自农村的小女孩遇上了一个校草,还是一个有钱有颜值的校草,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轩辕灭世

    轩辕灭世

    在六道轮回迷路的楚轩辕阴差阳错的到了纯阳世界,他想,之所以在六道迷茫,是因为成就不大,没有大志照亮心灵。于是,他希望这一世,不灭,称霸天下,带着楚家,走向巅峰!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