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16

第16章 随笔(5)

--沈从文散文的构思艺术沈从文三本有代表性的散文,即《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构思上善于点线面的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连点成线及扩点成面。最初的点,当然是作者的家乡凤凰小城,所写的是相关的童年记忆。在《从文自传》中,作者这样说:“我就生长到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不曾再进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习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我所生长的地方》)童年的生活,可用其中的篇名来标出,即“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作者对自然景物、各样生活场景及种种小手艺都很有兴味地打量着。“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由私塾转到新式小学,上课更严格了,但正如作者所说,“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无疑地生活这本大书,更能吸引作者的注意力。接下来,就是当士兵的经历了。由此,也就开始了在沅水流域的漂泊。在《辰州》中这样写道:“离开了家中的亲人,向什么地方去,到那地方去又做些什么,将来有些什么希望,我一点儿也不知道。我还只是十四岁稍多点一个孩子,这份年龄似乎还不许可我注意到与家中人分离的痛苦,我又那么欢喜看一切新奇东西,听一切新奇声响,且那么渴慕自由,所以初初离开本乡时,深觉得无量快乐。”尽管前程或希望并不明确,但有一种喜欢新奇的心理,现实或生活便展开许多情景来。很显然,此种记忆即成了日后写作的源泉。比如这样一个细节:“我很满意那个街上,一上街触目都十分新奇。我最欢喜的是河街,那里使人惊心动魄的是有无数小铺子,卖船缆,硬木琢成的活车、小鱼篓、小刀、火镰、烟嘴。满地是有趣味的物件。我每次总去蹲到那里看一个半天,同个绅士守在古董旁边一样恋恋不舍。”不管到哪里,作者顶喜欢的事就是到河街上走走,认识各样的世面或人生。而河街与码头及吊脚楼等,即成了人事上纷纭展开的场所。直到五四运动的余波传到湘西,作者才决定离开故土。“我想我得进一个学校,去学些我不明白的问题,得向些新地方,去看些听些使我耳目一新的世界。”(《一个转机》)作者便这样去了北京,后来仍是进了一个永远也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也学不尽的人生。

汪曾祺在《沈从文的寂寞》中说到:“《从文自传》是一本奇特的书。”“沈先生自己说这是一本‘顽童自传’。我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本培养作家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人是怎样成为诗人的。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从文自传》写的是作者早年的经历,字里行间常流露出对生活的兴致。而所谓作家参考书,便是强调了生活经验及记忆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学生除了学习,还有一个生活,或者说生活的空间里包括了学习。学习虽是这个生活中主要的内容,但还得顾及其他方面。如沈从文那样,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多有兴味,即在读一本小书的同时也读一本生活的大书。写作对生活是开放的,这样才能多有采集。至于作者的构思行文,则就是连点成线。由最初的点出发,相伴着成长的过程,走过不少地方,见识了许多人事。至于其中的一些点着墨较多,则就扩点成面,从而表明一种关注。

《湘行散记》,写的是一次回乡的经历。作者此次回乡,特地雇了一条小船,正好一路打捞着记忆。一条大河流经许多地方,这是大自然安排的线与点。对应于生命,则个人在这条河上的奔波往返是线,串起所经之地则为点,这二者互有交叉。但就表现上说,一个个观感及记忆都是点,由此而产生的情怀为线。许多现实的感触都可与记忆对读,但作为贯穿的线索,则是一种忧郁。小说里,作者多是称赞人性之美,但在散文中则不能回避现实的一面。现实是风物依旧,而人事凋敝不无困顿,再加上为母病担忧,心绪不佳。种种因素,交织而成忧郁情怀。整本《湘行散记》,表面上是以行踪为线索,但更为内在的仍旧是忧郁情怀。正是此种情怀串起一个个观感的点来,如常德、桃源、鸭窠围、辰州、浦市、箱子岩、辰溪及泸溪等,一直到作者的家乡凤凰,从而在文本上相连成一个既叙事又抒情的整体。沈从文的散文,或许是受了他的小说的影响,其中也有传奇。这传奇,就是故事性。但表现出来,故事大都仍只是一个框架,而着力于场景及细节的描绘。

且以《老伴》为例,其故事就是一个旧日一起当兵的伙伴,爱上了一个绒线铺的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伙伴想当上尉副官的愿望没达成,但这个想法却实现了。而那女孩,还是《边城》中翠翠的原型之一。十七年后,作者再见到这个伙伴时,伙伴的女人没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和他一起守着绒线铺,这女儿就宛若当年那女孩。此次回访,到达泸溪县时已日落黄昏。“石头城恰当日落一方,雉堞与城楼皆为夕阳落处的黄天衬出明明朗朗的轮廓。每一个山头仍然镀上了金,满河是橹歌浮动,(就是那使我灵魂轻举永远赞美不尽的歌声!)我站在船头,思索到一件旧事,追忆及几个旧人。黄昏来临,开始占领了整个空间。远近船上炒菜落锅声音与小孩哭声杂然并陈。忽然间,城门边响了一声卖糖人的小锣,‘当--’风景如旧,但人事已非。当我寻到那家绒线铺时,虽意外地见到了那个伙伴,却感到不便打扰。他们那份安于现状的神气,使我觉得若用我身份惊动了他,就真是我的罪过。”往回走时,作者心里颇为感慨。“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甚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前面,谁人能够不感到惆怅?”

“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心中好像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上,新得到了一点智慧。的的确确,这河水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这第二故乡一切光景声色里了。”(《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至于作者的精神,则获得了一种提升。这里用了“智慧”一词,大可表明此种提升既从见闻感想中来,又有别于见闻感想。再如“不多久,许多木筏离岸了,许多下行船也拔了锚,推开篷,着手荡桨摇橹了。我卧在船舱中,就只听到水面人语声,以及橹桨激水声,与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哑哑声。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正如同音乐中的笙管一样,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一个圣境。”(《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这里则用“圣境”一词来形容那些俗世的场景,仍表明灵魂的提升或超越。

作者既说不应当翻阅历史,又忍不住回望依依。回望中,这历史有个人的、地方的、种族的及人性的,再就是山川景物、风土人情、村落市面、物产生计及现实变迁等。对于诸多内容,大都作点与线的串联,有的则侧重于扩点成面。至于《湘西》,更是对地方问题多有关注。比如《常德的船》,“长河两崖浮泊的大小船只,外行人一眼看去,只觉得大同小异。事实上形制复杂不一,各有个性,代表了各个地方的个性”。就是这许许多多的船只,承载着地方经济及人事流动。再如《沅陵的人》:“溪流萦回,水清而浅,在大石细沙间漱流。群峰竞秀,积翠凝蓝,在细雨中或阳光下看来,颜色真无可形容。山脚下一带树林,一些俨如有意为之布局恰到好处的小小房子,绕河洲树林边一湾溪水,一道长桥,一片烟。香草山花,随手可以掇拾。”情景如画,而文笔洗练,作者自是写景的高手。但这里的景物,仍是用来映衬人生的,那就是赞扬人民的勤俭耐劳。尤其是女子,于男人离家当兵或成匪后,也能勇敢地挑起一份家庭及生活的重任。但对赶尸传说及辰州府等,作者认为不可过于迷信。又如《凤凰》中讲到了放蛊、女巫及落洞女子,虽表现不一,皆是出于浪漫情绪及宗教情绪。在男子方面,则助长了游侠精神。至于《苗民问题》,还强调了民族的平等。在作者看来,对地方问题得多有了解,明白其来龙去脉,才好开发及教育。

沈从文在《湘西》的题记中说:“我生长于凤凰县,十四岁后在沅水流域上下千里各个地方大约住过六七年,我的‘青年人生教育’恰如在这条水上毕的业。我对于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幼贵贱,生死哀乐种种状况,我因性之所近,注意较多,也较熟习。去乡约十五年,去年回到沅陵住了约四个月,社会新陈代谢,人事今昔情形不同已很多。然而另外又似乎有些情形还是一成不变。”对地方问题的关注,不能不想到地方出路等。“所以当我拿笔写到这个地方种种时,心情实在很激动,很痛苦。觉得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所蕴聚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写法上扩点成面,除了对某些问题有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还表明了一种良好的愿望。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09年2期)

长天碧水

读解萧红的作品,最离不开她的身世,可以说身世就是最好的注解。她留下的遗言是:我将与长天碧水共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命运的坎坷始于与家庭的决裂,从此生命就在不可预料中奔波。萧红走出家庭,去哈尔滨读中学,生命因开启了心智而走向与那个传统专制家庭的决裂。对此,她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但真个脱离了家庭,萧红的命运便付与颠沛流离。她很难找到一个挣钱吃饭的职业,生命的寄托全凭最不可靠的文字。“文章何处哭秋风”,文字可以为生命带来一种超越,却无法用来填饱肚子,改变处境。读一读《商市街》吧,那里写尽了饥饿流离的况味。饥饿迫使她产生了偷东西的念头,却因更大的道德自律而缩回了手。这些速写式的篇章较少文字上的锤炼,完全是穷愁困苦的诉说。

当然,萧红的作品也确有不需怎么雕琢就很美丽的了。似乎信手写出,就成为动人的篇章。那是来自童年的记忆,绵绵无尽。生命的童年有一个爱护她的祖父,还有一个可供童心嬉戏的后花园。那里种着各样菜蔬和花草,小红花大黄花,黄瓜倭瓜,蝴蝶飞蜻蜓飞,伴着侍弄花木的祖父,童年的萧红体验到了人生这个初始阶段里必要的温暖和爱。这种记忆一直在她的生命深处延续着,尽管身世坎坷饱遭白眼,但作为写作的一个动机和意图,她却渴望通过文字的建构去追求在人世间难以实现的爱和温暖。

但萧红并没有停留于童年的记忆,甚而沉浸其中进行无尽的美化。她的生命一天天长大,祖父便一天天老去,这也就意味着一种关怀在现实中难以延续,她也不得不去面对后花园之外的现实。在《后花园》里,尽管黄瓜藤蔓爬满了磨坊,开着大片美丽的黄花,装点起一个破旧的窗户,却装点不了磨坊里冯歪嘴子单调而凄苦的命运。这里,自然风景提供的美丽适与人事的困苦构成反衬。这种反差到了《呼兰河传》里,便成了作品叙述的基调,以至被茅盾评为凄婉的风俗画。为了协调这种反差,行文中采用了一种嘲讽的笔调,无疑的这种笔调的形成很可能还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在萧红与鲁迅的交往中,她是很细心地接受熏陶和教诲的,为此还写了观察很细致的《回忆鲁迅先生》。虽然她不可能达到鲁迅解剖国民劣根性的深度,却从自我那个圈子里走出来,去关怀更为广阔的现实社会。当个人命运和国土沦亡的国运联系起来,萧红的抒写获得了更大的背景,从而也升华了主题。

也许在萧红的愿望里,写作的追求还有更大的可能。只是病魔缠身,折磨得她再也拿不起笔来,才怅恨只好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当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四次而成红楼半部,却留下遗憾让人没完没了地续写下去。萧红的感慨何其相似,生命的无法圆满好似同样地注定了精神构筑的难以完整。此等境况,岂是那些饱食终日而又附庸风雅的人所能领会得了的。不过倘若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那么已有的表现也尽够了,且将与蓝天碧水共存,成为许许多多读者心中一片抹不去的风景。

(原载于《教师报》2002年6月23日)

雅俗之间

张爱玲说自己的名字很俗,不过明知其俗,却不想改,为此还写了一篇《必也正名乎》来说明。“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如果也来个名正言顺的老套,那么可以说张爱玲选择了一种极为世俗化的情调。

同类推荐
  •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萧萧春雨:我深深体会到,不静下来思考,是无法写作的。天界:那肯定。你看别人坐在那里,洋洋洒洒。一个晚上写出几首或几十行的诗歌,那是好诗吗?会有好语言吗?写诗就是经历一场战争。而战争,哪有不用精力和高度思维的?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 为祖国而歌

    为祖国而歌

    望着渐渐高上去高上去了的长空而静肃着的事是有过的,望着漠漠长空里孤飞的鸟而静肃着的事也是有过的,但从没有独立山头向遥空虚抱的雄伟之感。所以,一切英雄梦在这里当然寻不着足迹。这里有古老的街灯,街之上有浑浑的长天在漫漫地四垂……春天来了么?真地来了么?然而唧唧的呢?息息的呢?
  • 冰心主页

    冰心主页

    本书收入了冰心小说、散文、诗选的有关篇目。这些作品除了有助于莘莘学子扩大文学视野之外,对于提升都市青年时尚一族的文化涵养和美学鉴赏能力,也将大有裨益。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魔尊仙帝

    魔尊仙帝

    生命都有一种无形的束缚叫做命运。是命运决定了你,还是你改变着命运?你是命运的傀儡或是自己的主宰?天地掌命,万物伏生。魔尊仙帝,傲逆乾坤。
  • 呆萌丫头撞上奇异皇帝

    呆萌丫头撞上奇异皇帝

    苏桃桃被人意外表白!到后面居然遇上了个“群众演员”!呆萌少女遇上奇异皇帝,惨啦噜!苏桃桃,让我救你!
  • 修道炼器士

    修道炼器士

    一个修道与炼器的世界,一个修道与炼器者的成长人生
  • 千年缘之错恋

    千年缘之错恋

    她,21世纪神医因为该死的车祸而穿越到了架空王朝。她不求一世富贵,只求一世幸福!可是到头来,换来是生生的背叛!“为什么?”答案只是:江山。她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发现,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是那个自己所痛恨的他。那个痛恨的他才是最爱自己的,可惜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 王权至上:天后万万岁

    王权至上:天后万万岁

    “……她这辈子得到了这么多,权力、财富、名誉和爱情,为什么连最后一条活路都不肯留给我!”那年她二十八岁,死在了精神病院,没人会在意一个发了疯且名声烂大街的人。可是为什么你能利用别人的东西到处挥霍?而我就只能如同你手里的蝼蚁般卑微?为什么我明明努力了却得不到我所应得到的一切?我要重来一次!赌石女王、金融大鳄、百变公主、医女圣手让这些名号统统下地狱见鬼去吧!这一次,我必定不再选择当个碌碌无为的私生女,我想站在那个璀璨的舞台上活得肆意潇洒,烨烨生辉!
  • 重生之杀人未遂

    重生之杀人未遂

    她,孤儿院的幸运儿,6岁那年被一对丢失女儿的豪门夫妇收养,10岁那年,传说中的豪门千金意外回归......从那过后她从天堂掉入地狱直到死亡。前世的软弱,重生一次,我,苏楠!一定要把我的东西拿回来!所有的一切我不会再放手,包括......他!!!前世临死前闺蜜的质疑,是安慰?还是讽刺?还是一种变相的相信?世上本无地狱,地狱自在人间......
  • 风里州

    风里州

    风里州,一座躲藏在历史中的小城,我们为何相聚在此,是因为它“桃花源”的美誉,还是命运的安排?古今未来的羁绊都不重要,只要今生我们站在一起,在风里州,大家都是一样的。经历了一场时空之旅回来,所有的记忆都留在了千年前,却不知回来才是最危险的事,生活不知不觉开始发生着变化……原本以为不幸的血缘关系到最后竟让我释怀,幸好我们是亲姐弟。可是,被时空排斥后,我该走向你的前世还是你的来生呢?“风”系列传一《风里州》
  • 追寻起源之门

    追寻起源之门

    一个卑微的生灵,是怎么样一步步揭开起源之门?一个天才少年,偶然之下进入修仙大派,成为正式弟子。因为一次意外变成废柴。他凭借一颗不屈的心,历经坎坷,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颠峰之路!
  • 苍老的少年之争战天下(中)

    苍老的少年之争战天下(中)

    他,拥有这个世界无数人所渴盼的天赋;拥有这人世界无数人所梦想的实力;也曾拥有这个世界无数人所梦寐以求的权力。但是他并不快乐,天赋、实力、权力都是他的累赘。他所做的虽是被无数人艳羡的事,但并不是他所想做的。可为了这个世界所有被欺压被奴役的种族,他除了挥舞手中的剑,还能做些什么?
  •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

    亿万老婆买一送一

    七年前,她潇洒地丢下100块,带着儿子落跑。七年后,她带着女性杀手的天才儿子回来,没想到被宝贝儿子卖进MBS国际。她的顶头上司竟然是七年前的MR.¥100!……坏丫头,七年前你敢这么羞辱我,这次一定让你付出代价!“一亿,我买你一生!”那我多不划算,买一送一?当腹黑遇上腹黑,外加一个腹黑儿子,拼的是段数级别,拼的是演技,那么,看谁能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