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01

第1章 散文(1)

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人家门前有个坪,或大或小,日里供晾晒,夜里还可乘凉。吃过晚饭后,只在堂屋里留一盏灯,人大都到门前的坪上来了。坪上的乘凉,大人都似有一定的位置,小孩则走来走去,惯得没有拘束。不远处,狗吠起来,不是朝这边的,便只能向着过路的人。若是这边的狗也吠起来,那是有人沿着田埂小路走过来了。待走得近,认出是谁,跟着就是一句打趣:“狗都吠你了。”来人一般也是笑着回一句:“吠你才是。”这场合,若小孩也跟着说一句打趣,就要挨训,接着就得回屋搬凳子,算是补回刚才的没礼貌。其实小孩多半是跟着大人闹的,但有些话大人可以说,小孩则不行。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一曲《月光光》,多半就是在月下传唱的。那月光,相伴着童心的活泼。人从屋里出来,月光就在门外,好似可以随着人移动。一转眼,那还在篱笆边徘徊的月光,却径自跳过池塘那边去了。人不能跟过去,因为那里种着菜,会把菜踩坏的。月下,嗅得到青菜的鲜活的气息。蛙声聒噪起来,打破了宁静。但小孩子的嬉闹,那种聒噪抵得过蛙鸣虫唱。比如唱童谣,不是你一句我一句,而是大家一起唱。又拍手,又大笑。这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月光光》了。《月光光》有好多版本:“月光光,照四方,梅针眼,换把伞……”“月光光,好种姜,姜必目,好种竹……”所谓十里不同音,相同的物事,叫法也不一样。《月光光》,说得上是客家《三字经》。因大都三字一句,串起许多物事。那些物事里,包括了士农工商。由于要串起许多物事,那种念唱颇有谐趣,但也很合乎儿童心理。儿童,最欢喜的就是玩得有趣。即使是像背书一样地背,也要念得上口。

月光光,这“光”就是光亮的意思。字的重叠除了形容其亮度外,还有一种亲切之意。《月光光》留下童年记忆中真切的一幕。记忆中,那月光真亮啊。仿佛记得还想用手去指天上的月亮,这时老人就会说,不能用手去指,要不然,月亮半夜里会下来割耳朵。看那弯弯的月儿,还真有如镰刀一样。不过背转身,仍会用手轻轻地指一下。进屋去睡,月光还在窗外挪移,人却是睡熟了。待得天亮,起来先摸耳朵,还在。而今想来,古老的禁忌里也包含着对月的敬爱。唯其敬爱,才不宜指指点点。月的清辉,洒下一片既欢跃又明净的天地。然而与月亮有关的歌吟,曾有过传唱了许久的“月儿弯弯照九州”,映照出客家先民的漂泊。客家先民,也可以说是在望月中上路的。“西楼望月几回圆”,月缺月圆都映照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只有当又栖居在有小桥流水的地方,那如水的月光才慢慢地洗去内心的忧伤,人心又变得柔柔的了。还记得大人开始教小孩吟唱《月光光》,往往一边念一边摇。母亲的怀里就是摇篮,摇到最后一句,会用膝盖顶着小孩顿一下,怀里的小孩就“咯咯”地笑出声来。月光下的小天地,还笼着一片温馨。

(原载于《闽西日报》2010年7月24日)

小村二月二

二月二,是过年之后小村里最为热闹的日子。走亲串友的,就无需多说了。这样的日子,大约也就是从前的春社。有一首写春社的古诗,即《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所写,于今还可见,比如路上多有醉人。喝酒之事,大约是无酒不成敬意,有了酒还得殷勤相劝,那就有了十分的敬意。于是醉酒之事,所在多有。春社里所敬之神,按理是社公,或者说土地公,但又渐渐演变成公太了。公太何所指,传说就是闽王王审知,他有开闽之功,理当接受一方水土的尊崇。相传,公太是白铠白甲骑白马的,分明就是将军。而今的公太,则叫成了公太老人。年代那么久,不用说也是很老的了。按相沿的习俗,由十三坊人轮着敬,但从前的十三坊明显地广于而今的十三村。如今延续下来,仍是十三年轮一回,大约是以较大的村子为单位。也许是十三年隔得太久,而春社又年年有,小村才另有一个敬神的日子。凡事从古流传到今,都会有变迁。先前抬阁出行,要有马,但马难养,就只得简了下来。而今出行巡游,仍要经过每户人家的门前,家家户户便争放爆竹,为的是让抬阁里的神明多停留一会。

村子虽小,也建有公太庙,其位置在村头。过了树丛,再走一小段路,山脚下有一处雕梁画栋、瓦作琉璃的建筑,便是公太庙。庙分上下两栋,上栋自是供神,下栋用来演戏。早先下栋未盖起来,还得搭一个草台子,不过并不费劲,也无需管事人多加吩咐,村人即乐于帮忙。后来,公太庙的下栋改成戏台,就有了固定的场所。请戏原本就有怡神之意,将戏台子搬进去,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公太端坐着,不必侧身不必抬头,就可看戏。而今电视早已普及,电影则很少人去看,但旧戏仍有它的热闹,至少在乡村里是这样。其实所唱的戏,反反复复的就那几出,但村人就是看不厌。这当中,除了戏文的内容,还有场景的热闹。且说有一出戏叫《赵玉林》的,真要算保留节目了。那戏文也是说穷书生遇上了富小姐,却受小姐家人百般刁难,幸亏小姐贤惠,这才得以中举,从而在人前抬起头来。这出戏,是会引出许多眼泪来的,几乎每看如此。看戏之时,掉些泪不算丢了脸面。至于其效用,就是有一种激励吧。小村里多有读书上进的,这其中就有发奋之义了。现实中的发奋,不妨先让戏文唱出来。春社才一天,戏则可唱个十天半月,实在是延续了那种热闹。

一年到头,村人都有些事要去找公太老人帮忙。大凡心中有了什么愿望,就会去许个愿。愿望成了现实,自然得去还愿。愿望落了空,又还得去许愿。而今更需要公太老人庇护的,是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农闲时,村人多出外打工。打工的第一要义当然是挣钱,但不可少的前提则是保平安。这一切,不妨都在公太老人面前许个愿,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那么莽撞。至于打工带回来的钱,也许比不上带回来的见闻多,但常有人出去,也算是见了世面。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09年10月23日)

陌上花开

我时常会想起那条回乡的小路,而背转身也就是走向远方的路。自上学之日起,记不清在小路上走过多少个来回了。来去之间,哪里有什么物事都很熟悉,但眼光常会留意到开在路边的小草小花。小草小花虽不惹眼,却不乏情思。小路上的石板都有些凌乱了,若能留下脚印,也当是重重叠叠。这其中,一个身影自是越走越大,但愿望则越来越小,就如同草花一样,只能在眼前身边摇曳着些许情思,且开且落。不过细想来,生命中只要有所问候,并不怕姗姗来迟。所要提防的倒是时日过了许多,却都未有回复,那就意味着有所忽略了。如此,虽是如小草花一般的情思,也可为记忆珍藏。

沿着那条记忆的小路,还可回溯到童年。坡上山花烂漫,小伙伴仿佛比赛似的,数着哪里的花多,颇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继而才想到摘花,比如摘下栀子花来,用草茎穿在一起,就可吹着滴溜溜地转。再放到水流急处,还可借着流水冲着转。栀子花有幽香,很好闻,且花瓣厚,也很好看。但为了玩,都顾不得赏花了。其时还编树枝为草帽,那是为了模仿打仗,谁都喜欢戴的。至于戴花就不那么乐意了,怕的是招人笑。于是有时就将花串成一个环,乘谁不注意,便戴到他的头上去。那时在坡上,往往还要放一头牛。牛可任它在坡上吃草,人就散在坡上玩。玩到后来还舍不得扔掉花环,便索性挂到牛角上。牛不会发出脾气来,但模样有点怪。童年的花,常是托举着一片童真竞相开放。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两句诗所体现的意趣,是对于乡间风物的喜爱。诗中将桃李与菜花对举,其实乡间也是有桃李的,且大多点缀在溪边坡上。当令时节,也是桃花红,李花白,两相对照,分外好看。若是雨里雾里映衬着,则那一重轻纱更能托出花的姿态。至于乡间的菜花,那真是到处都有。比如茄子花开在枝上,就好比停在那里的蝴蝶,何其多啊。有一种蕉芋花,跟美人蕉差不多,一枝枝红艳艳的,摘下来吮吸,略有甜味。牵藤的豆类把花捂在架上,映成一幅花的帘,且还是重重帘幕。南瓜花大大的,喇叭一样,待得花落,就会结籽。且牵开藤来,常有意外之喜,即有南瓜已坐成硕大的一个。菜与花,本意是种菜的,但却赏得了花。

李渔说得好:“园圃种植之花,自数朵以至数十百朵而止矣,有至盈阡溢亩,令人一望无际者哉?曰无之。无则当推菜花为盛矣。一气初盈,万花齐发,青畴白壤,悉变黄金,不诚洋洋乎大观也哉!当是时也,呼朋拉友,散步芳塍,香风导酒客,寻帘锦蝶与游人争路,郊畦之乐,什佰园亭,惟菜花之开,是其候也。”菜花的美,一是整齐,因为菜总是成畦地种的。再就是聚少成多,也就可观了。不过菜花与园艺之花的不同,还在于漫步山野田地之乐,而不局促于小小的园地。至于菜花中可称得上洋洋大观的,或许就是油菜花了。记忆中有一个印象是难忘的,那就是一片花枝灿烂的油菜地边,出嫁了的女子回娘家,背上背了一个胖娃娃。女子走在田埂上,顺手摘下一束花来给背上的小孩。那是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一个具体而微的她。这时节的油菜花成片地开过去,那真是花的海。油菜花,乃土地之精粹所凝。至于土地的女儿,不用说,是健康而可爱的。菜花之美大都不离朴实,这才为人所喜。

“陌上花开缓缓归”,思量起来甚有意味。记忆的小路阡陌交错,我愿意缓缓地来去,并感觉一种美好。

(原载于《教师报》2009年12月23日)

看梨花

梨花开了,你知道吗?

现在的人见面都说很忙,好似是忙得没了时间。一树梨花开在那里,静静地灿烂着。记得梨花的,还是那些小孩,他们在树下玩耍。若有花瓣飘飞,就会跳起来捕捉,如同捕捉一只只蝴蝶。而落在地上的花瓣,星星点点,慢慢地就铺了一层。这些小孩,是会在童年记忆里留下一树梨花的。而忆念里,那些花朵闪闪烁烁地开放,如梦如幻地飘飞。

雾如重纱,轻柔地飘来飘去,映衬出梨花的美。雾再浓一些,梨花的影子朦朦胧胧,另有一种隐约。待得雾如游丝,轻轻拂去,梨花的本色更显白净。若是下点小雨哟,看梨花在雨中粉脸低垂,还会感到一种忧郁,美丽的忧郁。美也许就是一种忧郁。“梨花一枝春带雨”,如此美丽的哀怨已难寻了,不是说以泪洗面就好,只怕而今的人已不记得带雨的梨花可比美人的幽怨。当然,梨花也可以开得很壮观。“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本是用梨花来比雪花的,但总要梨花有那么多,才比得上飘飘飞雪。

若是你坐在车上,那只要看看窗外,也许坡上或溪边就有梨花开放。虽是一闪而过,但也是一片亮,宛若星光一般。人的想象中会觉得星星很美,其实星星上也一样有石头尘埃,倒不如把视线拉回来,看看眼前的梨花。终于,一种景象有了定格的可能。那就是车停了下来,刚好路边就有一树梨花开放。下车的人都发出称赞,好些人原本是在玩手机的,这会儿正好拍照着。而今出门在外的人越来越多,但来来往往的通讯,还可捎带上一些美丽的画片,那也就是问候了。

时令于交春之后,仍有寒凉,这个季节常是乍暖还寒。但若你守在屋子里,也许都不觉得窗外发生了什么,比如有一树梨花悄悄地开了。

(原载于《闽西日报o生活专刊》2010年4月16日)

雨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秧时节,山早就绿了,满眼青翠。翠绿中,还有丛丛簇簇的山花,也到了烂漫时节。那会儿的天气,常是细雨如丝。雨似有若无,好像披上了一层纱。虽不致蒙着人的眼睛,却浮漾着一种微妙的情思。那雨丝,还有雾,其实是雨是雾也分不得那么清楚,清楚的是这样的天气,正有助于栽下秧苗。

脱了鞋子,赤脚下到水田里,起先还有些冷,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暖和起来。一时间冷得发皱的脚,在泥地里来回移动,也就有一种热乎。农忙时,邻里及亲戚互相帮忙。有一远亲,平时不大来往的,也来帮忙。来我家的远亲,带来一个小女孩。她个儿不大,站在水田里有如青葱一般。她留着两条小辫子,弯腰时小辫子会从背后滑到前面去。大约是不想用沾着泥的手去抓辫子,她就扬眉一甩,这个动作不失小孩的顽皮,却也妩媚。也因留了辫子,才有这样一种可爱。我当时要做的事是挑秧,挑了秧到田头,再逐个抛到田里去。到她身边时,不知怎的,就想闹一下。那就是将秧团抛近一些,想吓她。虽然溅起一些泥水,她并不恼,还对我笑了笑。也许她并不认为我的举动是有意的吧,我也就不好意思再闹了。

同类推荐
  • 心如流水

    心如流水

    贫困地区更期待着由它自孕言和培荞的优秀人才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用他们的才智,让这一方负重的贫瘠之地尽曱地摆脱“贫困循环”的窘境。在贫困地区自身利用政策吸引和激励机制之外,这一份期待的实现,来自干贫闲地区真正高素质人才队伍群体的培芥和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 昆仑春雪

    昆仑春雪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丝是由一群有志于潜行西部军旅,吸吮生活之树汁液,探触西部军人情怀的军旅作家,通力合作而构成的纪实文学书系。这里有一幅幅西部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景。这里有一串串西部土地上繁茂生长的真实故事。这里有一支支西部军人绚丽的生命之歌。
  • 扬清集

    扬清集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了的一些感慨,例如《爱书还是加负》《请放过李咏一马列》等,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 童年牧歌

    童年牧歌

    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自序、绵绵上、我们村、灰小子、骡王爷、滹沱河和我、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我的第一本书、送牢饭和公鸡打鸣、我偷了孔夫子的心、喂养小雀儿、掏甜根苗、去摘金针菜的路上、羊群回村的时候、秧歌进村、扫霁人儿、阳婆和月明爷、南山、沙漠;最初的记忆、我的祖先和有关传说、灯笼红、祖母的呼唤、祖母的忧伤、接羔、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最初的记忆、一斗绿豆、打枣的季节、早熟的枣子、塑造梦的泥土、心灵的呼吸等。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热门推荐
  • 都市小邪道

    都市小邪道

    我可以邪,你不要邪,懂?在这里,我老大,明白?看一代都市邪道如何横扫六合,席卷八荒。一切尽在都市小邪道。
  • 武逆丹途

    武逆丹途

    一代天骄的崛起必定会有无数的白骨为他铺路,且看主角是如何潇洒玩转异世大陆成就盖世天神。。。。。。。。。
  • 光影盛世

    光影盛世

    逃过“灭世”的人类,为了应对资源贫乏的世界,利用并完善了前人遗留下来的科技,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无形中缓解了人们对现实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不过,这个虚拟的电子世界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跨世神医

    跨世神医

    他是古代首席中医大师的弟子,他敢质问天意的安排,为了复仇而违背命运来到了现代,看他如何续写中医的辉煌。
  • 诗词歌赋多少篇

    诗词歌赋多少篇

    ——什么?你要住进我心里养伤?——废话。——既然你是神,住进我心里起码得给点福利吧。——不是说了带你去各个时空转转吗?再说要不是你这个又腹黑又变态的女神经病不知道从哪飞过来,我现在就在一个清纯可爱的小美女身体里了,我没让你赔就够仁慈的了。——仁慈?!就没有什么天下第一、钓美男神马的?——美男嘛,得靠你自己努力了,或者你看我不就是个美男吗【抛媚眼】;至于天下第一,就你这身板,想都不用想了。——what?你也太不负责了吧,小心我把你赶出去。——赶出去?怎么赶?难不成你要寻死?反正你死我也不一定死,而我死你基本上就死定了。——为嘛别人家的大神文韬武略,温柔体贴,而我招惹上的这家伙就这么让我想揍人捏?
  • 钢铁之忆

    钢铁之忆

    METALMAX3(重装机兵3),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剧情。为寻记忆,踏上猎人之路,为爱坚守,为仇变强。
  • 蚁族公寓

    蚁族公寓

    《蚁族公寓》是描写70-90年代出生的人成长故事,以上海这个能代表现代中国的城市为空间背景,时间背景则选择在2009-2012年社会剧烈转型的几年间。这些带着全国各个地区文化特征的青年聚集在在这所小小的公寓。所有的人物都是中国当代青年的缩影,他们怀揣着时代特有的理想和欲望;承受着时代特有的压力和责任;最终都因为各自不同的出身,阅历,性格导向不同的命运。你可以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真实生活中得自己,同样的起点,同样的遭遇,同样的结局,同样的生活感悟,也许通过他们的故事你可以得到启发和指引,在自己真实的生活里活的更快乐。我们无法控制出生在那个年代,无论金黄年代,战争年代,转型年代。每个时代都有快乐,痛苦以及自己特色,我们应该勇敢地去体会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悲悲喜喜,得得失失。
  • 词谑

    词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贵女逃妃

    贵女逃妃

    李窕,随着时下流行风穿越成南雀国享有盛名的“三无”才女凤桃玥身上。正当她过着风生水起的小日子时,谁知道大意失荆州,一朝被谋算先机尽失,赶紧跑路。三年后,她华丽丽的携儿带女归来,展开她一系列的复仇大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顶级男人

    顶级男人

    这个该杀千刀的男人!“色魔”这封号用在他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因为他已经“来者不拒”到一个极致就连奉命前来取他性命的杀手他都可以不要命又不要脸的染指!说起来也是她倒楣,非但暗杀他的目标没有达成她还“一次中的”,就这样怀了孕!不知道这个男人是没脑袋还是觉得自己命硬竟然决定把她这个杀手+孕妇留在身边照顾她也很不争气,被他宠得完全忘了自己的任务而就在她彻彻底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