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其实连草木也有情),哭是一种真情的流露,不是柔弱的表现。人的一生,欢乐与痛苦同在,笑与哭同在。有谁能豁免生死之痛、离别之苦、伤痛之悲呢?没有什么标准规定是与不是,要是勉强掩饰,极力压抑情感的自然流露宣泄,强装一副铁石心肠,实在是自欺欺人的愚蠢做法。
眼中不流泪,心中就会滴血。哭与不哭,并不是柔弱与坚强的标志,哭出来总比窝在心里好。鲁迅的诗中也写有泪和哭,如《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但话又说回来,身心健康的标志也不是看你是否有哭有泪,还要看为什么而哭?为什么而流泪?
走出对待哭的心理误区,让每个人的心情自然畅舒,不让“坚强”束缚压抑身心,人就能摆脱人为的思维习惯和精神负担,让自己自然真实地表露喜怒哀乐。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在于你哭不哭,而在于你是不是“真”。
比如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表现,面对富有者和为官者,心怀妒忌和憎恨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以谩骂、讥讽为手段,达到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目的,这多少有点阿Q式的悲哀。有此类表现者胆子不够大,不会走极端,却常意气用事,不择场合,影响较广。
还有一些人“红眼病”严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否则,就要暗中使坏,干出损人并不利己的勾当。如一些地方发生的针对养殖专业户鱼塘的投毒事件即是。还有一些人酷爱搬弄是非,毁人名誉,“贴上一块二毛钱,弄得纪委忙半年,结果啥事也没有,凤凰早已变小丑”就是诬告造谣事件的真实写照。
过去的太监,先因失去生理平衡,于是他的心理也不平衡,就想方设法去弄点权力玩儿,哪怕只是一点儿的权力,都会发挥得很极致,最终他也失去了生存环境的平衡,招致杀身之祸。有的人本来聪明勇敢,突然变得疑神疑鬼,那一定是遇到自我与环境的不平衡现象,而产生的心理失衡。
其实,心理平衡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倘若心理不平衡,会影响到环境,关涉到自身的健康。如被意外之财、分外之福和与自己德性不相称的官运,都有可能毁掉人生。小人要是得志就会猖狂,这也是心理平衡问题。缺乏心理平衡的人,要是倒霉,就会自我沉没;要是没有分量的人走运了,也会觉得自己在飘然。给小丑一个舞台,他就有明星心态;给太监一个女人,他就耍丈夫威风。维护好自己的人生三角架,才能矗立人生金字塔,心理调节能力要做到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和环境变化。在人类历史的晨曦和暮霭中,应该都可以映照到美好人生的倩影。
放弃“心理欲望”
许多人常常迷失了自己,在个人欲望的驱使下,不顾别人的感受行事,还怀恨别人干扰他。这种现象可能是一种“心理欲望”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而产生怀恨情绪。
其实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我们的迷失过程。
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不断认识了外在的事物,但对自身的认识尤其是心理的认知,似乎还是很难突破。我们随时受感官的支配,看到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喜欢;看到不顺眼的东西,我们就厌恶;所处的环境和谐的时候,我们就高兴;遇到与自身要求不合的恶劣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时,会产生一种压抑感,我们就会愤怒,或悲观甚至沮丧……所以说,我们在受制于感官的支配。
一个人的合理欲望是人类进化的动力。倘若我们的老祖先都满足与下体挂树叶,住山洞,我们就不会有现在可上天入海的条件。因为我们的老祖先有改善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欲望,所以一代一代地把生活质量提高,也提升了我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恶,但是超出范围的私欲扩张,就是罪过了。
历史不能细看。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烂,以及若干历史上许多文明国家的沉沦,都是由一些细节引起的。而那些细节却是个人的私欲。私欲不仅可以污染社会人群,腐蚀一个国家,而且当私欲扩展到极点时,便有可能毁掉整个人类。这决不是骇人听闻,很多史实可以证明。
让我们迷失的私欲是什么呢?大约有占有欲,支配欲,领袖欲等,还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欲望。由于私欲而迷失了自我,这样的生活其实很苦,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英雄豪杰都有因私欲的膨胀而毁灭。
这都是我们追求感官享受惹的祸。我们拥有感官并不是罪恶,感官只不过是我们生活必需的躯壳,但是我们常常被感官这个附属所支配而迷失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控制感官,不让感官支配牵制我们。被名利诱惑也是因被感官牵着鼻子走,即使得到了名和利,也会因利欲熏心而活得很不自在。
欲望是无底之壑,永远填不满。权势与占有,看起来很诱人,却不真实不永恒,倒是有可能构成对生命的污染,对生活的煎熬,对自己的惩罚,让你迷失,使你发狂……为此,我们每个个体都要注意控制它,让自己活在合理的欲望中。就是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最基本条件下,适当的提升生活质量和档次,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增强“心理耐度”
有一位在外地上班的同行老乡,今天碰巧相遇,约一处清净茶楼闲谈。谈着谈着,他就诉起苦来,说:“我和你干同样的工作,我的个人价值几乎体现不出来。我们单位怎么就那样抠?那么另眼看待我的夜班工作?”
这位同行老乡的个人价值为什么就体现不出来呢?他诉说的内容大意是:夜班的工作是重要的,但待遇却是他本单位里最低的;工作苦待遇低就被同事们认为是不重要的工作,当做是简单劳动者;而他明明是大学本科毕业,所做的工作又是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杂劳动,却在夜班补贴待遇上比临时工还不如……
他举个例子说:有天晚上在值班,来个朋友,就让朋友坐在旁边,边干活边聊。突然门口出现一位很时髦的女孩,冲着他说:“还不快点?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那位朋友就取笑他说:“哇噻,你有这么漂亮年轻的女上司?艳福啊!”他苦笑着说:“什么上司!她是临时工!”他的朋友就觉得奇怪:“临时工怎么会用责备的口气对你这高才生训话?”他说:“问题就在这里。她比我有优越感,因为她能够来当临时工,就有一定的背景。况且,她除夜班补贴外,遇双休日上班还有加补,而我却一年到头没有享受过双休日上夜班的补贴,不管是哪一天,也不管你每晚上班上到凌晨。可她来上班总是比我迟来早回,上班时间比我短且简单,当然就觉得她比我优越。我的工作在她眼里就是为她打下手的下贱工作!”
他的朋友说,双休日不另外补贴,那是违反劳动法的,怎么不一样对待呢?
他说:“这就是我的个人价值体现不出来的原因。而且在工作中稍不小心就会受到同事的无端斥责批评呢。”
我不知如何劝他。只好泛泛的说些大话:体现个人价值的多元化啦,以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啦,虚心接受批评啦……
他听得不耐烦,说:“你当然可以说大话,你与我一样的工作,你受到领导重视,待遇又不错,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写署名文章,名声响当当的,谁还敢欺负你?哪像我,除了夜班工作外,其他的都没心思和精力去做,我就是窝囊一个!而且,我如果不干夜班,个人价值更是无处体现,有人还巴不得我不干呢。”
我也觉得奇怪,他本来是个很有才气的人才,怎么就变得这么窝囊?
经过深入的闲谈,我发现问题的所在:就因为他有才华,当时可能太锋芒毕露,就必然遭受各方面的嫉妒;况且他不会讨好献媚巴结领导,只知道服从领导安排,专心做好本职工作;又正直单纯,更不可能拉关系搞人脉……他只能是配当“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