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5400000029

第29章 尽心上(1)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评析】

佛问:“你去何处安身立命?”(《景德传灯录》)孟子回答说:“养性事天,修身立命。”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时,他的话语从来不带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他认为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认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他认为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安身立命就是要我们加强学习知识,提高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

所以,不要东奔西走,南寻北觅,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南寻北觅的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就越觉得空虚,最终你就只是一个徒具外形,被外物虏役的臭皮囊。

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修身养性,身心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你也将永远把持着你的生命之春。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评析】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思想似乎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

但实际上,“顺受其正”才是孟子的立足点。如果能够顺理而行,顺应命运,也就能够承受正常的命运,那就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了。那该怎样顺应呢?比方说,知道危险的人不会站在危险的墙下,这不难做到吧?为什么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因为你知道它有倒塌的危险。同样的道理,明知道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走私贩毒,贪污受贿是危险的,你是不是还要去试试呢?不去试试的人是知道命运的人,是“顺受其正”的人。去试试的人则是不知道命运,不“顺受其正”的人。所以,“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一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走正道,行正义,就是正常的命运;相反,如果因犯罪而死,则死于非命,就不是正常的命运了。

所以,从孟子的观点来看,命运的确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就一般情况而言,说到命运,青少年一般不会有什么感觉。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人多半对命运不屑一顾或者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青春焕发,生命力蓬勃向上,对自己、对前途都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每天清晨的太阳都有所不同,每天的生活都有新的内容,奋发向上才是他们生命的主旋律。四十岁以上的人感觉可就不同了。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不惑”与“知天命”似乎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不惑”,也就“知天命”了;或者反过来说,正因为“知天命”了,才谈得上“不惑”。其实,孔子自己也说过:“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由此可见,四十、五十的确是个划分不清的年龄段,或许个体的情况有所不同,对有些人来说,“知天命”要早一些,但对有些人来说,则要晚一些。而这种早晚又决定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与境遇。总起来说,人到中年,什么事都变得不重要了,命运的影子不知不觉地爬上心头。这时,回顾自己半生的所作所为,想想少年时代的理想与梦幻,青年时代的奋斗与血汗,怨天尤人已经没有用了,悔恨遗憾也是徒劳的,明智的做法还是接受孟子的说法:“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或许这样多少会让人有所慰藉,有所解脱,从而使自己脚踏实地,问心无愧地走完人生。

【原文】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评析】

一个人的内在品德在于知识的积累,思想的修养,人生境界的追求,一句话,是一种精神的自我完善。而身外之物则是金钱富贵,名誉地位。

内在品德全在于自我,只要坚持追求,便有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叫“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对于身外之物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你坚持追求就可以得到的。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为了名利而失去了自我。

当然,不强求并不表示不追求,而是要顺其自然。就像孔子对待金钱富贵的态度:“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如果追求不到,那还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

说来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完全没有必要看得那么要紧。

【原文】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评析】

“万物皆备于我矣”被认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这里面的是与非不属于我们关心的范围。我们关心的是孟子说这话的意思。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说是“万物都为我而存在”。(由此下结论说孟子为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我们理解孟子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我都能够思考,都能够认识,所以天地万物我都拥有了。这样才会有下面的一句话“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扪心自问,我所认识的一切都是诚实无欺的,所以感觉非常快乐。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一种探求真理的快乐。但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还要“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道。所谓恕道,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多次提到,也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它的积极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总起来说,这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想,可以用这种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实践的快乐,已经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由此可见,“万物皆备于我矣”所引出的,是“认识”和“实践”两大领域的儒学追求:一是“诚”,二是“恕”,这些都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单从“万物皆备于我矣”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来说,就是一种充满主体意识、乐观向上的心态。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那著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风貌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给人以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评析】

黑格尔哲学认为,“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是处于“自在”状态的人,还没有达到“自为”的程度。所谓“自在”状态,就是缺乏“自觉”的主体意识,不能自己认识自己。所谓“自为”,就是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做一件事,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如此一对照,孟子所说的“众也”当然也就是“自在”状态的人了。当然,这个“自在”的概念,不是我们平常所说“自由自在”的意思。

在今天的生活中,处于“自在”状态的人被视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波逐流混日子的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达到“自为”的程度,真能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呢?

古希腊智者这样提醒我们:“认识你自己!”

可当你每天蹬着自行车在上班的人流中“随波逐流”时,你难道还会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吗?

【原文】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①耻,无耻矣。”

【注释】

①之:至。

【评析】

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进步到知道羞耻的人,就可以不用觉得羞耻了。”

俗话说得好:“人有脸,树有皮,电灯泡儿有玻璃。”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法句经》说:“那些不以该耻者为耻,而抱持邪恶之念的人,将会下地狱。”

莎士比亚笔下的伊阿古,莫里哀笔下的达尔丢夫,但丁《神曲》中那些下地狱的人,当然,或许还有西门庆、潘金莲……都是一些不知羞耻的人。

但是,他们一旦知道羞耻,也就可以脱离炼狱,“浪子回头金不换”,说不定还能上天堂!

“无耻至耻,免于羞耻”。

【原文】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①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注释】

①机变:奸诈。

【评析】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来说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那又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偷吃了善恶果那一刻起,羞耻之心便油然而生。亚当夏娃虽然因此而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园,但却因此获得了在现实土地上生存的权利。

“知耻近乎勇。”(《中庸》)

即使罪孽深重如犹大,只要知道羞愧,灵魂也就能获得拯救。

如果及早知耻,并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就不会晚。否则,一次无耻,次次无耻,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那就万劫不复,无可救药了。

【原文】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则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①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注释】

①亟(qì):多次。

【评析】

孟子说:“古代的贤明君王喜欢听取善言,就不会在意自己的权势。古代的贤能之士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乐于自己的学说而不把他人的权势放在心上。所以,即使是王公贵人,如果不对他恭敬地尽到礼数,也就不能常常见到他。相见的次数尚且不够,何况要他做臣下呢?”

要弘扬读书人的气节和骨气就要做到乐道忘势。还是曾子所说的那个道理:“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他有他的富有,我有我的仁义;他有他的官位,我有我的正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这样一想,也就不会在意他的权势了。所以,真正的贤士能够自由游走于王侯之间。

当然,如果王侯本身就能够好善而忘势,对贤能之士礼数有加,把他们当成真正的朋友来平等对待,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总之,领导人好善忘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乐道忘势,不逢迎拍马,不屈从权贵,这样两方面就能相辅相成。正如朱熹《孟子集注》所说:“二者势若相反,而实则相成,盖亦各尽其道而已”。

【原文】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④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②游:指游说。

③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即自得。

【评析】

“穷达”只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才是根本。

所以要“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一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简单理解就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句话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对他人,对世界,对自身的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

当你穷困失意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做官提供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因此,无论你是穷还是达,它都是一剂心理良药,是你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原文】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评析】

孟子说:“言语仁德不如声望仁德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能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惧;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能够得到百姓的财富,而好的教育却能得到百姓的心。”

法家治国在于政令法治,儒家则重在教育德治。

政令法治针对的是人,而教育德治针对的是人心。

用政令治人引起人的畏惧,德治则能让人心服口服。

以儒者的眼光来看,要让人真服,就要让他们心服。因此,法治是不得已的做法,德治才是根本所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德治。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这是法治。

只有让德治法治双管齐下,天下才能大治。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看法:将儒家和法家思想结合。这样是不是有点亦儒亦法的味道了呢?

【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①。孩提之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注释】

①良:指本能的,天然的。“良能、良知”已作为专门的哲学术语,可不译。

②孩提之童:指两三岁之间的小孩子。

【评析】

同类推荐
  • 庄子品读

    庄子品读

    庄子的哲学让人们追思_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_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道家之老庄,实在是能够关照人的本真、使心灵可以自由遨游的精神家园。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成就了多少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人的安全与联合国

    本书体现了国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前沿,对非传统安全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阴山黄囊

    阴山黄囊

    五洲大地,风雷激起。当挫折、当热血、当情义、当可歌可泣;看小鱼儿在五洲大地如何风起云涌这阴山..这黄囊.....
  • 笙风之恋

    笙风之恋

    作为一个智商上百的人,苏可陌表示真心的厌恶了所谓的商业联姻,所以,以表决心,她以丑妆进入笙风学院。可是,当她与好友一同进入笙风学院后,一系列的事情让她……
  • 青春可曾喂过狗

    青春可曾喂过狗

    那年的桃花正红,那夜的月色迷蒙,花季中的邂逅,青春的悸动在燃烧。
  • 独家专宠:极品校草的最美校花

    独家专宠:极品校草的最美校花

    她一家小公司的董事孙女,生性善良,一双水澈的双眸总是放着清灵般光泽,却从小失去父母,爷爷不认,家人不疼的处境。他是世界第一大家族的独子,面容俊美,如同一只妖孽,遇上瘦小的她,死死抓住她,要吃她,更要保护她。(苏沫雪:你会疼我吗?夜泽熙:会;苏沫雪:你不离不弃吗?夜泽熙:会。;苏沫雪:嗯……你还会什么?,夜泽熙:我还会吃你。;苏沫雪:如果你吃不到呢?,夜泽熙:我不会吃不到!)扑倒!
  • 猴爷

    猴爷

    这是一个抗日老人的传奇一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现在这些浮躁的年轻人,一切都是浮云,只要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身后自有公正评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EXO银海的星星点点不遥远

    EXO银海的星星点点不遥远

    我们有共同的梦想是EXO,我们陪他们走过时光,从低谷到巅峰,我们都想以他们爱人的名义站在他们身旁。所以此文的女主(12个)原型是各家饭饭。无论未来是谁与他们执手偕老,他们都会是我们的整个青春。ps:本文纯属个人YY,与明星本人无关。原创作品,如有雷同,要么是巧合,要么你抄我。不喜勿喷啊么么哒
  • 带着萝莉闯大唐

    带着萝莉闯大唐

    2050年,生化危机大爆发,唐云,这个刚满20岁的大学生,找到了中国地区生化危机爆发的根源地区,最后和病毒研究博士15岁的小孙女开启时空隧道回到了唐朝。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一生
  • 最强校花:请叫我捉鬼师

    最强校花:请叫我捉鬼师

    她,澹台苏紫。作为澹台家族的大小姐,被公认为最有潜力的捉鬼师,怎么在那该死的臭道士眼里就这么的渣呢?可,这也就罢了。为什么,臭道士那么喜欢破坏她与未婚夫之间的感情呢?直到有一天他对我说,小紫,我喜欢你。纳尼?!是我听错了还是臭道士发烧烧坏了脑子?!哼哼哼,只看美美哒捉鬼师与放荡不羁的道士之间相亲相爱、互撕互掐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