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泥炭地形成时,主要依靠充足的地表水,这种泥炭地由一些芦苇、蓑衣草等堆积而成;而水藓泥炭地在形成时,其表层与地表水没有直接联系,水藓泥炭地的表层始终生长着一种特殊植物——水藓植物,由于这种细胞结构非常大,因而持水能力也特别强,因此,在降雨时水藓植物通过特殊的持水能力,可提高泥炭地表层水位直至其顶部下方几厘米。水藓泥炭地水的垂直交换速度相当缓慢,雨水一般从表层往下渗透一米大约要一天时间,也许要几周时间雨水才能到达泥炭地的底部。
形成水藓泥炭地的条件,除了水藓植物本身之外,泥炭地应不易排水,环境气候应该是降水大于蒸发,纯净而不含营养物质的水质的是水藓植物生长的关键。水藓泥炭地的 pH值一般为 3~ 4,这种生长环境,使绝大部分植物无法在其中生长繁衍,而水藓类植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通过几千年不断生长和堆积,最终形成最适宜作为园艺基质原料的水藓类泥炭地。
在我国,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等流域内。
根据流域特点,河流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而根据我国河流的主要特点,它们多属外流河,其中长江、黄河、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钱塘江、珠江、澜沧江等向东注入太平洋;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向南注入印度洋;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再向北经俄罗斯流入北冰洋的是中国北部的额尔齐斯河。
我国内陆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36%,主要有 4个地区:甘新地区(占 21.3%)、藏北与藏南地区(占7.6%)、内蒙古与也区(占3.4%)、柴达木与青海地区(占3.2%),均属欧亚大陆内陆流域的一部分,由于是距海遥远,干燥少雨,水系不发育,河流极为稀少,甚至出现没有形成河流的无流区。
我国河流虽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域内,河网密度多在 500米/平方千米以上。
在所有的地理景观中,河流是属于较为活跃的因素,它能促进地表物质的迁移。每年,我国的众多河流都会流经陆地最后注入海洋,推动了海陆之间的水循环。这些流经山地和丘陵的地区都会在流入海洋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的泥沙,最后沉积在低洼地带和海洋中。除此之外,每年这些河流都会向海洋和内陆盆地带入大量的盐类。
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地区差异很大,以长江流域片最大,为 9513亿立方米,其次是西南诸河片和珠江流域片,分别为 5853亿立方米和 4685亿立方米,海滦河流域片最小,仅为288亿立方米,全国年径流总量比较丰富,为 215亿立方米,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 8大江河中,年径流深以珠江最大,达 751.3毫米,其次为雅鲁藏布江 687.3毫米,辽河最小,为 64.6毫米,最大最小相差 10倍以上。
近海及海岸湿地发育在陆地与海洋之间,是海洋和大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在全球变化、防风护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近海及海岸湿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红树林沼泽。红树植物是专一在红树林中海滩中生长并经常可受到潮汐浸润的潮间带上的木本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卤蕨。
半红树植物是只有在洪潮时才受到潮水浸润,是陆、海都可生长发育的两栖植物,有露兜、水黄皮、杨叶肖槿、黄槿、海芒果。
伴生植物是生长在红树林区经常受潮汐浸润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榈植物和藤本植物(三叶鱼藤)。
从植物分类上来说,红树属于红树科的植物。而红树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红树科植物,如木榄、海莲、秋茄、红树、红海榄……但是并非所有的红树科植物都可以组成红树林,通常情况下,那些生长在陆地或者是高山上的红树科植物并不是红树。
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是非常特殊的,正因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典型的红树林植物种类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这并不表示红树林植物就会逐步消亡,因为它可以通过海流来繁殖,只要是在有海域的地方,无论距离多么遥远,都可以有红树林存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把热带大西洋与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分隔开,虽然如此,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的海水是相通的,所以,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红树林就会生长繁殖,成为联系西方和东方的纽带。
南洋群岛是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交界的地方,在这里具有最漫长的热带海岸线,同时也成为东方群系红树林的发育中心。从世界范围来看,南洋群岛及附近地区的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生长最茂盛,与热带雨林连成一片,使南洋群岛中的很多岛屿被森林所覆盖。
在辽阔的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上,东方群系分布非常广,西到非洲的印度洋沿岸,东到太平洋诸岛,南到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北到日本和中国南方的海岸。赤道附近的红树林树木高大,种类多样,但向南北种类逐渐减少,树木也较矮。纵观世界范围,我国是红树林的北部边缘,而我国境内发育最为良好的红树林当属海南的红树林,不仅种类多,而且长势良好。如果与南洋群岛相比的话,海南的红树林群落高度是要低一些的,种类也不如南洋群岛的多。
从世界范围来看,红树林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内,共有两个分布中心:东亚和中南美洲。与中南美洲相比,东亚红树林的长势更为繁茂。在我国范围内有着与东亚相同的红树林类型,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当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纵观太平洋西岸所有拥有红树林的国家,我国的红树林最具有代表性。
(2)海草湿地。位于海洋低潮线以下潮下水生层,生长海草植被,植物盖度≥30%。
海草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它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中。通过研究发现,海草是只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水生种子植物。
通常来说,要想适应海洋生活,海草具备以下四种机能:第一,具有适应于盐介质的能力;第二,具有一个很发达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来抗拒波浪与潮汐;第三,如果完全被海水覆盖,有完成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实现花粉释放和种子散布的能力;第四,如果有较为稳定的环境,还要具备与其他海洋生物进行竞争的能力。
在海洋浅水海岸带生存是海草的重要特征。一般情况下,海草适合在近海浅水域和河口海湾环境生长,一般是聚集在珊瑚礁的溩湖和大陆架的浅水里,如果完全为淡水区,则不可能有海草。从世界范围来看,海草多数种类分布在东半球的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部分种类分布在西半球加勒比海地区。
在海洋生态环境中,海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的存在使海草能够摄取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营养物,而这些营养物通常无法被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初级生产者所利用,所以海草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海草在固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海草通过其高生产力建立很大的碳储备,在热带地区,这些碳储备被食草动物所利用。通过研究发现,与红树林和珊瑚礁相比,海草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3)潮间盐沼。由盐生植物组成,常见碱蓬茅草、盐地碱蓬、辽宁碱蓬、角碱蓬、海三棱蔗草、獐茅杂草等,植物盖度≥30%。
(4)潮间淤泥质海滩。植物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