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飞行速度。有人对几种昆虫的飞行速度进行了测试,就是看它在平静的空气中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再根据其飞行距离就可以计算出来。下面的数字只是几种常见昆虫普通的飞行平均速度,遇到特殊情况时会飞得比平均速度快得多。
家蝇时速8千米;蝴蝶时速19千米;胡蜂时速19千米;大黄蜂时速21千米;蜜蜂时速21千米;马蝇、蜻蜓、天蛾时速都是40千米。
和所有的其他动物一样,足是昆虫的运动器官。但昆虫的足巳经从单一的行走功能,特化为许多不同构造,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的器官。比如蝗虫、蟋蟀等昆虫的后足腿节膨大成善于跳跃的跳跃足;螳螂用于捕捉其他昆虫作为食物,前足特化成了像刀一样的捕捉足;蜜蜂为了携带花粉,后足有一凹陷成为装花粉的携粉足;虱子寄生在动物毛发上,它的足发展成为能攀住毛发的攀援足;水生的昆虫为了划水,它们的足很多都特化为浆形的游泳足。
以体积和重量而论,昆虫在整个动物界可以称得上是跳跃能手。跳蚤一跳就达30厘米远。按照人的标准,这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跳蚤来说这一跳就是它自己身长的200倍。就等于一个1.8米的人,一下跳了360米远的距离,人是达不到的。
昆虫的腹部是生殖中心。腹部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里面有性器官、消化器官、排泄器官,还包括昆虫的呼吸器官和心脏。
昆虫腹部的原始节数为12节(11个体节和1个尾节)。在现代昆虫中,仅见于一些昆虫的胚胎期和原尾目的成虫,其他昆虫至多有11节,一般有9~10节,部分双翅目和膜翅目青蜂科的可见腹节只有3~5节。在膜翅目细腰亚目中,原始第一腹节并入胸部,成为胸部的一部分,叫胸腹节。
成虫腹部的腹节均由次生分节形成,各节之间的节间膜和背与腹板之间的侧膜都较发达。因此,成虫的腹部能伸缩和弯曲,以帮助呼吸、蜕皮、羽化、交配和产卵等活动。如蚊子吸足血后,腹部可膨大几倍;白蚁蚁后的卵巢成熟后,腹部可比原来膨大十多倍甚至更多等。
昆虫腹部常根据外生殖器的着生位置分为三段:
(1)生殖前节,或称脏节。包括腹部第一至第七腹节(雌虫)或第八腹节(雄虫),其构造简单一致,但膜翅目细腰亚目的生殖前节是从原始第二腹节开始。在模式情况下,每节两侧各有气门一对。
(2)生殖节,包括腹部第八至第九两个腹节(雌虫)或仅第九腹节(雄虫),其构造复杂,着生有外生殖器,大部分有翅亚纲昆虫和无翅亚纲缨尾目的雌虫,生殖孔大多位于第八和第九节腹板间,少数位于第七节腹板后或第八节腹板上,甚至有些位于第九腹板上或腹板后;有的昆虫有两个生殖孔,分别位于第八腹板和第九腹板后缘,分别称为交配孔和产卵孔。雄性的生殖孔一般位于第九与第十腹板间的阳具端部。
(3)生殖后节,通常只包括第十至第十一腹节,在原尾目昆虫中还包括第十二腹节。第十一腹节又叫臀节,肛门位于该节末端,其背板称肛上板、侧腹面的两块称肛侧板。部分种类第十一腹节上生有1对附肢,叫尾须。
昆虫身体的所有外部结构和内部构造及所有不同类型的特化都是适应环境的反映,也是它们得以生存的需要。
昆虫的成长
我们知道,在美丽的花丛中看到几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时,我们如同看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但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把它与那些丑陋可怕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美丽的蝴蝶的“童年“时代就是那些吃植物的毛毛虫。这是昆虫独有的成长形式,这种生长方式叫变态。昆虫一生变化很大,从卵孵化开始到变成成虫,在形态上要经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种类繁多,成长的形态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不变态和变态两类,变态成长的类型也很多,我们常见的就有两种类型:
种是不完全变态,像蝗虫、蝈蝈、螳螂、椿象等等都属于不完全变态。这类昆虫从卵孵化后,幼体除了没有翅膀以外,从外形到生活环境与习性都和成虫一样。在这种变态类型中,陆生种类如蝗虫,幼体叫做若虫。蝗虫的发育是卵—若虫—成虫;而水生种类如蜻蜓的幼体叫稚虫,它的发育是卵—稚虫—成虫。
另一类型是完全变态,其特点就是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变态突出的特点是要经过蛹期,像蝴蝶、蛾、苍蝇等都是这种变态。它们的幼虫不论从外部长像还是内部构造都与成虫完全不同。幼虫既没有翅也没有头、胸、腹的分节,有的连腿都没有,有的长了许多的腿。它们的任务只是吸取营养。幼虫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甚至吃的食物都与成虫完全不一样。蛹与幼虫、成虫又是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蛹一般不吃也不动。虽然蛹的外表是静止不动的,而在它的内部却进行着重大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化完成,成虫就从蛹中脱颖而出,脱掉了蛹皮,一只全新的昆虫出现了。这个过程叫“羽化从蛹里出来的成虫并不是一下子长好,刚羽化时它的身体柔软。如蝴蝶开始时翅是折叠在一起的,它要爬到植物上,两翅低垂。血压及肌肉收缩使翅膀伸展开,经过两个来小时才能长结实,并显出全部的色彩。经过最后羽化出来的成虫,再也不脱皮也不再长大。翅膀是成虫的标志,只有成虫期,才算是性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有些昆虫成虫后会很快死去。这种昆虫成虫的主要目的就是产卵,而它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童年“幼虫时期度过的。
蚕虫就是成虫不久就死去的昆虫。它用大半生去食桑叶,它们每天不停地吃,晚上也在吃,休息的时间几乎看不到的。然后它们就吐丝筑茧,在茧里面慢慢脱化成蛹,蛹羽化后从茧里爬出来,变成了美丽的白蝴蝶,但是出来后就马上要交配,接着产卵,产完卵生命也结束了。当然了,还有些昆虫变成美丽的蝴蝶后还可以在这个美丽的星球里翱翔。
昆虫的防御
昆虫在大自然中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许多鸟类甚至昆虫的同类中的食肉者都是它的敌人。为了防止受到侵害,它们有一种巧妙的防御手段,就是利用自身的形态和颜色进行隐蔽。
竹节虫无论从外形还是颜色都像竹子,它趴在竹子上,人们很难将它认出来。枯叶蝶不仅长得像枯树叶,连翅上的纹路都像树叶的脉纹。这种使自己的体色和形态都与环境背景十分相似,把自己隐蔽在环境之中不被敌人发现的现象叫做“保护色”,也叫“拟态”。昆虫的这种巧妙的伪装保护了自己免遭不测。
还有另一类的拟态:即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动物的模仿。一些无毒^的昆虫,为免遭伤害,模仿那些身上长有毒针、毒刺、毒素等有毒昆虫或具有恶臭、味道不好的昆虫的长相,从形体到色彩都模仿得极像,使食虫的动物分辨不出真假而不敢吃它们。例如一些无毒的蛱蝶摹拟有毒、具有恶臭味的斑蝶,就连翅上的颜色斑点都很像,并且它有些昆虫具有与保护色和拟态完全不同的自卫方法。它们身上携带着各种“化学武器”,如毒针、毒腺、黏液、毒雾、臭气……在遭遇敌害时释放出来,能有效地进行防御。这些昆虫利用口器咬,利用刺螫,用毒针把有毒的化学物质注射到入侵者体内,迫使敌人放弃进攻。凡是经过蚁穴和蜂巢的人都会知道它们的厉害。斑螫虫具有一种能使人起泡的毒液。
还有一些昆虫既不会拟态又没有“化学武器”,但它们体内有毒,于是以身着鲜艳的色彩和醒目的花纹,将自己装扮成凶恶的样子,告诫敌人:我有毒!使敌人不敢吃它们。这就是昆虫的又一个自卫的手段——警戒色。
有警戒色的昆虫身着各种艳丽的颜色和花纹,尤其一些漂亮的甲虫具有紫色、蓝、绿等闪着金属光泽的颜色。如闪着绿色的铜绿金龟子,闪着紫或蓝光的叶甲等。
有一些昆虫在遇到敌害时装出张牙舞爪的样子,吓跑敌人。比如有的螽斯(即蝈蝈)当发现敌害时摆出一副恫吓的姿势,往往很有效果。
还有的昆虫用突然出现的眼斑来吓唬人侵者。
有的蛾类栖息时双翅叠于背后,用栖息场所的颜色加以伪装,一旦伪装被识破时,它突然展开前翅,露出后翅上两只非常醒目鲜艳的大眼斑,这一突然的变化会把来犯者吓跑。
许多蛾的幼虫都用身上的眼斑做武器,警戒自卫。一种天蛾的幼虫在遇到敌害时,使用增大血压来胀大前端,露出带有大眼斑的“头”,其实它真正的头在下面,很难找到。
一、暗藏毒箭的蜂
蜂螫蛰人,谁都知道。难道蜂喜欢去蛰人吗?为什么那些养蜂的人不怕蜜蜂呢?有时,他们连面罩和手套也不戴,就敢检查蜂箱,一群群蜜蜂围着他飞,甚至不时地停在他身上、手上,却不蛰他,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他生来不怕蛰,也不是蜜蜂不敢蛰他,而是由于养蜂人了解蜂群的习性,不去有意无意地惹恼蜜蜂的缘故。
蜜蜂是蜂类里面最和善的,这也许是人们经过几千年饲养的结果。工蜂整日忙碌于花间,采集花蜜花粉、筑巢、酿蜜、哺育幼蜂,过着勤劳的集体生活。蜜蜂既不去打扰别的昆虫,更不会去捕捉别的昆虫,所以它是不会主动去攻击的。当你触动了它的时候,自卫的本能就会毫不客气地给你一“钩子”。这个钩子就是它的自卫武器,叫做“蛰刺”。蛰刺平时缩在肚子里,用的时候才猛然伸出来,在刺人的同时注射一股毒水,真像是暗藏着一支毒箭非洲的野蜜蜂经常遭到兽类的袭击和人类挖蜜的骚扰,逐渐形成易怒的性格,稍有惊动就群飞自卫,甚至见人就追,痛蛰不放。后来为了改良养蜂业,这类蜂种被引到南美,不慎飞逃了一些,在荒野里筑巢黄蜂繁殖起来,竟成了震惊世界的“杀人蜂”,以很快的速度向北蔓延。这些杀人蜂在南美洲制造了多起震惊全球的杀人案,而且,除了人外连其他的动物也不放过。专家们预测,这种蜂群扩散的能力每年为二三百千米。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研究出驯服这些杀人蜂的“工具”来,杀人蜂的祸害才得以制止。
蜂子并不是都蛰人,因为蛰刺是由产卵器变成的。所以只有雌蜂才可能蛰人。蜜蜂的工蜂全部都是雌性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蜜蜂都可以蛰人的原因。蜜蜂很爱护自己的武器,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因为它的蛰刺上有倒钩,插进人的皮肤里就拔不出来了。而蜜蜂挣扎飞去,就会损伤了自己的器官,一般也活不成了。
马蜂蛰起人来比蜜蜂要厉害得多,这不仅是因为它的个儿比较大,主要是马蜂的性情凶恶。当你稍微一靠近蜂窝,守在蜂窝上的马蜂就立刻警惕地盯着你,扇动四翅作出准备攻击的姿态。如果你不立刻躲开,它就会向你发动突然袭击,这时再跑也来不及了。马蜂追起人来从不轻易放过,一定要蛰完才返航。如果捅了马蜂窝,在群蜂围攻之下,不挨几下子是很难收场的。怪不得人们常把惹恼了性情暴躁的人时比作“捅了马蜂窝”呢!
除了马蜂以外,还有细腰蜂、果赢蜂等很多的蜂都有类似的武器。和蜜蜂的“一次性”不同的是这些武器可以长期使用,蛰刺并不脱落。由于这些蜂都是以捕捉小虫为食,所以它们的武器不仅是为了自卫,还是猎食虫类的工具。
二、身披毒刺的毛毛虫
一提到毛毛虫,不少人会想到“洋辣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身上长刺的虫子是让人厌恨的。洋辣子的名字是说它会“刺”人;也有管它叫“白刺毛”、“八角虫”、“扁刺蛾”等名称,总之,都是形容这种虫子身上有毒刺,能够刺人,而且刺了很疼。用昆虫学的专用名词来说,它就是刺蛾的幼虫。
刺蛾的种类很多,绿色的青刺蛾、黄色的黄刺蛾,还有褐刺蛾、白刺蛾等。各种刺蛾的幼虫也不同,青刺蛾幼虫是黄绿色的,两头各有四个大黑点,也就是四丛黑刺毛,其他部分有枝状的刺(简称枝刺)。刺的下面连有毒腺,一碰到它,小刺的尖就断掉了,毒水也随着流了出来,就如同挨蜂子蛰了似的,当时虽然很疼,但过些时候毒水失去作用就不疼了。然而被洋辣子刺过的地方,过好几天还是又痒又疼,越抓越疼。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洋辣子浑身长着刺毛,虽然有些刺毛的本身没有毒,对人体没有化学刺激,但是刺毛上面有许多小倒刺,扎在皮肤里不容易拔出来,并且越使劲抓挠,刺毛越往里钴,所以说越抓越痒也越疼。这种机械刺激不是一般药水所能解决的,最好是被刺后马上用胶布或用伤湿止痛膏把刺毛粘出来,或涂些氧化锌钦膏。洋辣子的刺是人人讨厌的,因此也起到了自卫作用。身披毒刺的毛虫还有不少种类,像枯叶蛾和毒蛾的幼虫,也是常见的大毛虫。松毛虫是专门危害松树的昆虫,身上也有一些黑色的刺毛,扎到手上疼得很。它们长大变蛹时,还把这些刺毛贴在自己做的茧上,一动它就会扎一手小刺,疼不可言,用镊子一根一根的很难拔净。有一些毛虫,它们的毛软的,虽说并不刺人,也无毒水,但接触到皮肤时会引起过敏反应。这与不同人的生理反应有关,有时是相当严重的。
虽然大多数的毛虫都是无毒的,用手去拿也没关系,但往往使人望而生畏,同样起到了自卫的效果。
三、冒牌的“蜂”
蜂仗着它有毒箭,大模大样的来往花间,到处飞舞。别说人们不愿意去动它,就是鸟儿也不愿意自找麻烦,挨它一“钩子“.这正是许多昆虫的形状都像蜂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