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他们已认识到目前“从总的形势看,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三峰叠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不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和工作弊端依然存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和难度”的现状;而且从统计数据看,确实一年比一年的毕业生数目多、就业率低、平均工资少,世人有目共睹)。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切实际、或者说是掩耳盗铃(那也是社会各方压力之故)地作出决定,每逢一年一度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段来临之际,他们都强调“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目标就是要使就业率高于去年的水平”;而且教育主管部门还指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就好,生源就更好,各方面的投资就更多,学校的发展就更快;如果培养出来的都是就不了业的人,那高等学校就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的高等学校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于是,各学校能不保证自己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能不维护自己的“社会声誉”、“生源”、“投资”、“发展”?
学校、老师基本上是鼓励大家拿低工资、去差单位的。因为就全体成员而言,这样容易成功,则学校的基本就业率也就有了保证。但是,这就没有了高水平的就业质量、没有了竞争的快乐;又因为不鼓励野心、雄心,不支持超越、杰出,不提倡进取、奋斗,不相信传奇、英雄,对部分素质出色、理想远大、敢于挑战的大学生是很不利的。只搞“一刀切”、“瞎指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热烈的气氛、大胆的口气、冒险的精神、激进的斗志,于是一派萎靡、涣散、平庸。这种消极、懈怠,甚至是虚假、黑暗的就业指导行为,尤其不可取。
2004年9月16日,新华社曾刊发过一篇题为《高校“就业率神话”竟如此打造》的记者调查。记者罗列了这样两组数据:一组数据显示,北京某学校的就业率据说是75%,可实际上在统计数字截止时其就业率连55%都不到;另一组数据则表明,某高校一个30人的毕业班只有7人签约,但学校统计出来的就业率却高达80%。高校“就业率神话”是如何打造的?很简单,把一切有就业意向的、考上研究生的、通过关系搞到就业证明的,统统算进就业率。如果还是完不成73%的指标(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那就只好搀点水造点假了。为制造“神话”,随便把大学生推给社会,只要自己乌纱帽照戴,哪管人家前途吉凶!
有篇名为《就业率指标下的“制造”狂潮》的文章则分析道:“高校一作假不当紧,一系列负面效应应运而生:首先,为了追求高就业率,高校会对毕业生的‘掺水简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各种造假行为;其次,由于高校造假,教育主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就业率,对高校就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政策就成了无源之水;再次,‘虚假就业率’会导致一些人才市场不大的专业反而能吸引大批优秀考生,导致人才市场供大于需的恶性循环;最后,‘虚假就业率’败坏社会风气,由于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使一些代理出售‘假劳动合同’的单位得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4、你一年究竟能拿多少money?
——就业的重要性
说到就业的重要性,其实就是工资、薪水的问题,也就是你在单位里一年究竟能拿多少money(薪水)的问题。
有些人也许会说,如今大学毕业生这么多,社会人才需求这么少,竞争这么激烈,找工作这么困难,连普通工作都找不到,能随便找个工作就不错了,更遑论薪水多少!那只是因为你找不到好工作、高薪工作。其实,你的内心里还是渴望好工作的。钱是好东西,是人人追求、看好的东西。因为,在这个年代,说穿了,从最实质的角度说,就业、求职、应聘、找工作,是好是坏还是看工资收入。
不管学校、老师、家长、单位、社会、学生自己,什么讲话、宣传、课程、辅导、教材,不管你怎么说,都已经只是“听听而已”;如今的求职者在求职时,绝大部分、甚至几乎是唯一盯着钱钞,也就是薪资问题。招聘单位以薪资高低引进人才,并体现自己的级别;应聘者以薪资高低作为是否接受这个工作的主要考虑,并体现自己的本事。
如今社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越来越简单、明了。作为已经上班者,你在单位里一年究竟能拿多少money;作为正在应聘者,人家一年究竟能给你多少money——这就是就业的重要性,也几乎是就业最重要、最基础的因素。
有些人没找到工作;有些人找到了工作。有些人找到了好工作,也就是高工资的工作;有些人找到的是不太好的工作,也就是工资不太高的工作。有些人找的工作虽然工资不是太高,但是看不见的福利很好;有些人找的工作工资非常高,哪在乎什么传统的福利。有些人找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单位性质、暂时的业绩等),单位效益不是很好,故工资不高,但领导很赏识,又与自己专业对口,能发挥才干,得到重视,自己同样干得很开心。有些人找的工作,由于城市、单位位置不好,经济条件差,故工资不高,但自己喜欢那个地方,喜欢那个单位,喜欢那些地方的人,且节奏慢、工作轻松、压力小、物价低、生活舒适,自己同样也干得开心——这就是就业过程中的分流、就业具体情况的不同表现、就业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但不管怎么说,领导赏识、专业对口、地方不错、工作轻松、生活悠闲……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感受,属于特别的、个体的范畴;就整体言,就当今社会言,就意识行为言,那都是虚的东西。关键的、主要的、全体的问题,那还是拿多少钱的问题,也就是你的工资高低的问题。而你在求职、应聘时,能尽量进入高工资的单位、得到尽量高工资的岗位、让人家给你尽量高的工资,这才是你求职的本事、你努力求职的想法与结果。要是拿不到高工资,甚至求职失败了,那只能说明你没有本事,或者说你没有找工作的本事。
换句话说,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商业经济至高无上的今天,只要是取之有道,是凭自己的本事、智慧、血汗、时日在挣钱,那么,你只管自己尽量多挣钱,多拿收入、多得工资就是,别人的事由别人管去,你还不够格做救世主。在这里,我们的就业指导方向,尽管是面向大众,但其实主要还是针对个体的。
求职者找不找得到高工资是他(她)的本事,是就业的重要性、就业的主要作用;同样,能否并如何帮助求职者找到高工资,是学校、教师、家长、其他社会机构(人士)的本事,同样也是就业的重要性、就业的主要作用。
简单来说,就就业的作用而言,找工作的人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包括渠道、信息,以及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等)找到尽量高的工资(地方、单位与岗位)。而帮助、培训、指导找工作的人,同样也是要通过各种努力让他们找到尽量高的工资。
拿到多少工资,即人家给你多少money,这是就业主要的意义,也是你在就业时主要努力的方向。
5、就是要让你抢夺最好职位与最高年薪
——曹左从事就业调查、演讲及提出新就业观、撰写本书的起因与意图
前文我们提到,既然就业的重要性,包括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就在于招聘单位能给求职人员开多少薪水,就在于已在单位上班的就业人员一年究竟能拿多少money,也就是说,找工作的人就是要通过各种努力找到尽量高的工资,这是我们在就业时主要努力的方向,其他都是虚的东西;既然“基层唯一论”与“踢皮球”是传统就业理论与实践存在的误区,不能“与时俱进”,甚至是虚假、黑暗的做法——那么,新式的、正确的就业理论与实践,至少是在现阶段,它的内涵就在于,帮助、培训、指导找工作的人,同样也是要通过各种努力(包括渠道、信息,以及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等)让他们找到尽量高的工资(地方、单位与岗位)。能否并如何帮助求职者找到高工资,是学校、教师、家长、其他社会机构(人士)的本事,这便是就业理论与指导的主要作用。
曹左通过自己多年来长期的自身收获、亲身见闻、切身体会、现身说法,通过自己多年来长期从事在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演讲、咨询与指导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反思、总结,同时参考了大量海外相关力作,受到其启发、汲取其精华,提出了自己独一无二、完全原创的新就业观,最终的结晶和成果就是撰写了这本专著。其起因与意图非常简单、直接,也非常明确、清晰,就是要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们强化就业态度、提高求职技巧,找到最合适自己、最使自己满意的工作单位与岗位。“就是要让你抢夺最好职位与最高年薪”,这是作者就业理论与指导(包括本书)的初衷与口号,也是作者就业理论与指导的努力方向。
就像曾经读大学再难,但依然还是有那么多人能考高分、中“状元”,进北大、清华;如今找工作再难,但依然还是会有很多人通过努力找到好工作、走进好单位、拿到高工资。考试求学有策略、方法,应聘就业同样有策略、方法。只要你按照本书给你的策略、方法去努力争取,你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曹左长期在各地各院校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中从事就业抽样调查与测试时发现,可能正是受陈旧的传统就业理论左右、被严峻的就业竞争现实吓倒,他们普遍对应聘的工作岗位薪水要求(期望值)太低,有将近40%的人在月薪3000元以下,敢把月薪定在5000元以上的竟然只有1/4多一点。他觉得,这就太让人失望了。堂堂大学毕业生竟会如此没有志向!你读了这么多年书,有这么多知识、能力,就敢要这么点劳动报酬,哪对得起自己的十年寒窗、满腹经纶?与那些没读过大学、早已走上社会的打工仔、打工妹的收入差不多。而且,你在读书期间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多年的积蓄、他们的血汗钱,如今收入才这么一点点,连保证自己平日起码生活所需都不够,又怎么偿还、回报他们!而且,你把薪水的期望值、工作的要求定得这么低,还会影响到你本人缺乏志向、思想消极、精神萎靡、不思进取,进而学风下降、学习变差、素质平庸,进而不愿行动、浑浑噩噩地等机会、混日子,整个人的形象、风貌、气质都非常不佳,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钞票是温暖的、美丽的、可爱的、有用的。谁不想多有些钱?有钱多好!没钱多难!找好工作、拿高工资,这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就业指导真正的主要职责。曹左从社会实际情况、当前大众需要出发,就是想通过自己努力,传授体会、梳理经验,帮助大家找好工作、拿高工资。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薪商、具有高薪商?如何才能使正在与将要就业的人们达到“抢夺最好职位与最高年薪”的目的?
在本书中,曹左已对其进行了详细、生动、条理的分析和展开。
6、对传统就业观的彻底革命
——本书提出的新就业观的创造性思想及现实意义
曹左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就业理论与实践(薪商定律),具有非常鲜明、突出的创造性思想及现实意义。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彻底革命!
既然是革命,那便是根本性的颠覆,是完全的否定、批判与替代。何谓革命?我们看看他的几个宣传口号就可以大致知晓:“剑走偏锋,打破常规,抢夺最高年薪职位”;“有了薪商,不会伤心”;“高薪金字塔、高薪程序、高薪要素、高薪原则、高薪关键词、高薪口诀”;“态度第一、方法辅助、客观看待客观条件”,“正确的方向+科学的行动=惬意的工作”;“就业的重要性就是一年究竟能拿多少money”等。你在过去的任何一本就业类教材与著作中见到过这样直接、明确的观点、提议和语句吗?把就业与薪水直接挂钩,明确指出:真正的就业指导,其职责就是帮助就业者努力抢夺最好职位、拿到最高工资,这就是新就业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思想。
新就业理论与实践最为革命的一点,那就是传统就业观始终提的是“由下而上”之说,而它则一开始便亮出了“由上而下”的旗号和主张。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过去我们的就业学领域,包括理论(原则)、实践(做法),老是强调“基层观”,甚至成了片面、绝对的“基层唯一论”。过去的就业观宣传的是从基层干起,从最差、最下的工作干起,再慢慢地、一步步地向上积累、努力,包括资历越来越老、单位越来越好、职务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由下而上”论,具有明显的计划体制特色,带有强烈的过去时代痕迹。而新就业观同样是符合当代情况,与时俱进,根据自由竞争、经济为主的实际需要,打破那种循规蹈矩、四平八稳、论资排辈的传统与常规,鼓励、帮助、引导大学毕业生通过各方面渠道,主动出击,剑走偏锋,在战略战术、态度方法上不懈追求,志在必得,力争进入尽量好的单位、获得尽量高的工资,最好就是最好的单位、最高的工资;由于各种原因,实在不行,到时再说,“退而求其次”也来得及,哪怕像屈原说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总有机会,总会成功,总是值得——这是明确的“由上而下”论,与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人才流动、双向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特征天然吻合。
从“由下而上”论到“由上而下”论,鲜明体现了新就业理论与实践对传统就业观的彻底革命,集中反映了新就业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思想。
新就业观敢于正面现实、实事求是,把广大就业者的主要需要——好工作、高工资——上升为理论,反映大众呼声;而不像过去的就业学,一边看着现实中人们都在往上追求尽量好的单位与收入,一边还在遮遮掩掩地耻谈劳动报酬,甚至抱残守缺,无视经济、商业因素而虚伪、陈旧地大讲基层的作用,以及资历、工龄、学历、经验等不合时宜的观念,让自己的理论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实践进程。即使他们也不得不客观承认工资条件是就业的第一要素,但还是消极看待、敷衍提议,并无认真研究,更无深入调查,拿不出像样的理论体系,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方面,就主观需要言,好工作、高工资是广大就业者万众一心的目标,金钱作用巨大,人人趋之若骛,谁也无法阻挡;另一方面,就客观情况言,在人才与劳力自由流动、双向选择的今天,谁都可以凭本事去争取好工作、高工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包括你的策略、技巧、素质,包括你的关系、信息、机遇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而什么资历、工龄之类已完全被打破,学历、经历等也作用有限,甚至有时工作、工资根本就与资历、学历之类无关。新就业观就是要非常明确、直接地把好工作、高工资作为就业指导和就业的主要方向,进行集中的阐释、条理的展开,并形成了一套完全自己原创的完整的理论体系。